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编16篇【完整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编16篇【完整版】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2-19 16:57:01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篇阿古柏入侵新疆:(1)时间:19世纪60年代(2)支持者:英国、俄国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编16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编16篇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篇

阿古柏入侵新疆:

(1)时间:19世纪60年代

(2)支持者:英国、俄国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1871年俄国直接派兵侵占了伊犁地区)的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从俄国手里收回伊犁。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2篇

开始时间:1915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

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对象:封建专制的尊孔复古思想。

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3篇

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4篇

状元实业家张謇

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五个阶段:

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2)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

(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

发展不平衡(不平衡的表现如下)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广大内地非常薄弱。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5篇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日军的策略转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①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 ②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③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日军策略对国共两党的影响

(1)国民党:国民党亲日派——汪精卫,南京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皖南事变”

(2)共产党:坚持抗战,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国民党爱国将领——枣宜会战,张自忠壮烈殉国 共产党——左权血洒疆场

二、抗战后期国际国内形式

国际:1943年意大利投降;1944年到1945年初,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

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国内——战略反攻与中共七大的召开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

(2)中共七大:(时间:
地点:延安)

内容:①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②选举了中央领导机关,--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③大会确定--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②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三、日本投降

(1)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屈原)

(2)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苏武)

(3)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大反攻)

(4)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5)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中国抗日战争(1931-1945)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1937-1945)全民族艰苦卓绝

注: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6篇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沈阳。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九一八后,中国的反应:

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西安事变(1936月12月12日)

(1)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全民族的利益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7篇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时间:1900-1901

1、义和团运动

①兴起: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发展而来。

②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③口号:“扶清灭洋”④失败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⑤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时间:—

②成员:英、美、俄、日、法、德、意、奥20XX多人

③统帅:西摩尔(英国)→瓦德西(德国)

④主要战役:廊坊阻击战,天津保卫战直隶提督聂世成壮烈殉国

3、《辛丑条约》的签订

①签字双方:八国+西、比、荷共11国

②主要内容

【经济上】赔款白银亿两,分39 年还清,本息共计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由帝国主义控制,作为偿付赔款之用。【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前”。

③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地位】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8篇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二次革命:孙中山、黄兴

1、导火索:宋教仁遇刺案。

2、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失败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孙中山、黄兴流亡日本。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7项准备工作)

失败原因: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帝国主义国家由支持到反对袁世凯众叛亲离。

三、护国战争:

爆发: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四、军阀割据

局面: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盘踞东北。

其他如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

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危害: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到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9篇

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北伐胜利进军

(1)时间:1926年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6)胜利进军: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国民革命失败原因: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地点:湘赣边界

(3)领导人:毛泽东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起义队伍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第一、复习历史知识点可以使用树状图,数轴等方法来记。

树状图是什么呢?就是由一个大知识点通过枝丫来分为各个小知识点。树状图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梳理,这样复习就不会混乱。而历史最难记而且最容易错的是什么呢?是时间。我们可以采用画数轴的方法,把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数轴下面写时间,数轴上面写事件,这样就会给大脑形成一种很清晰的意识,记得也快。

第二,复习政治可以抓关键词来背。

政治这一科啊,需要背的东西很多,而且有很多的专业术语,一般用自己的意思去回答,得的分数都是少得可怜。老师想看到的是什么?是课本的原句加上你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你的空谈。所以呢政治这科靠背,而背一大段是很难背的,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几段来背,然后一段就背重要的关键词,剩下的就靠你的组织语言能力了。老师一般改分都会抓关键词给分的,所以把政治的关键词背下来才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虽然不建议同学们把初一、初二的历史和政治课本背一遍,但是建议同学们至少认真的看过三遍。第一遍边整理知识点边看,第二遍在看的过程中脑子里要整合知识点,第三遍过一遍加深印象。这三遍看完,不要求能记得多少,但是要做到考这一题的时候就马上能反应出在课本的哪个地方,这对于初三做历史和政治的复习试卷有很大的帮助。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第13课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十月革命的影响

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
地点:北京 主力: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斗争方式:罢课、游行示威、集会演讲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陈独秀《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的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主力: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中心: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 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四、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2、经过:1945年8月---10月10日

3、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但国民党不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性。

4、意义:

(1)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向人民表明了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团结和教育了广发人民,使国民党 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

(3)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二)人民解放战争

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人民军队名称改为人民解放军)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

(1)背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2)经过:由于众寡悬殊,主动撤离延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3)结果:解放军粉碎了敌人对中原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4)胜利原因:中共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3、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1)史实: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开始了战略进攻。

(2)影响: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的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4、战略决战(了解三大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

(2)名称:辽沈战役(最早)、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盐阜老区革命群众参加服务工作)、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全境);东北解放军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

(3)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了解南京解放

(1)时间:1949年4月23日

(2)背景: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

(3)结果:4月23日,南京解放。

(4)意义(影响):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三)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主要原因

1、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4、国民党政治腐败,失去民心等。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给我们的感悟: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新民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2、革命道路的选择要立足本国国情,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5篇

1、经过:

(1)、(1894年),日军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发动(侵华战争)

(2)、1894年9月,(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等爱国官兵重创日本舰队

(3)由于(清政府)妥协,日军占领(辽东半岛),(黄海海战)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结果:(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军军费白银(两亿)两,允许 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进犯(北京) 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重创,狼狈逃回(天津),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烧杀劫掠。

(3)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内容:赔偿白银()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影响: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6篇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英国向中国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推荐内容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