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CT影像数据指导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上胸椎压缩骨折

CT影像数据指导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上胸椎压缩骨折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2-15 18:19:02

孙育良,熊小明,万趸,邓轩赓,石华刚,周杰,宋偲茂,顾韬,侯伟

(四川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四川成都 61004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常发生于胸腰段和下腰椎,而中上胸椎相对较少[1-2]。中上胸椎因特殊的解剖结构,采用PKP手术治疗,穿刺难度大,易损伤神经血管。术中如何精准的穿刺,成为外科医生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术前测量三维CT影像测量数据,指导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KP治疗中上胸椎OVCF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
②累及节段T1~T8;
③术前无神经及脊髓症状,CT及MRI检查提示无椎管占位;
④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3]:骨密度T值≤-2.5 SD;
⑤术前MRI或骨扫描提示:椎体新鲜骨折。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
②合并脊柱严重畸形或退变性疾病;
③椎体原发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等病理性骨折;
④椎体感染性疾病;
⑤对造影剂及骨水泥过敏者。

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105椎)中上胸椎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B两组。A组在CT测量影像数据指导下开展经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KP手术,B组采用常规单侧经椎弓根入路PKP手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分布等数据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骨折椎体分布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设备及器械

一次性椎体后凸成形器械包(山东冠龙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德国贺利氏医疗有限公司),C型臂X线机(荷兰飞利浦公司)。

1.2.2 A组

术前用PACS软件在CT影像上测量绘制单侧经椎弓根旁入路需要的相关数值,如穿刺入路内倾度、尾倾度,穿刺点的旁开距离、纵向距离及穿刺深度。

穿刺入路划线测量方法:水平位片上(图1a),首先确定‘O’点,其位于椎体中位线前1/3处;
‘B’点为椎弓根基底外缘,OB连线的延长线与皮肤交点‘A’点为进针点,故穿刺路径为A→B→O;
‘O’与棘突连线在皮肤交点为‘C’点,∠α为穿刺内倾角,AC的距离为穿刺点旁开棘突的水平距离,AO的距离为穿刺深度。矢状位片上(图1b),‘O’点位于椎体前1/3处,OB连线的延长线与皮肤的交点‘A’点为进针点,故穿刺路径为A→B→O;
‘B’点位于椎弓根基底上缘,经‘O’点的水平连线与皮肤交点为‘C’点,∠β为穿刺尾倾角,AC的距离为穿刺点距皮肤的纵向距离,AO的距离为穿刺深度(图1)。

图1 a~b:CT 影像水平位、矢状位上测量绘制单侧经椎弓根旁入路穿刺需要的相关数值。

全麻下,患者取俯卧位,上臂伸展并旋转肩胛骨。消毒铺巾后,C型臂透视定位伤椎,以术前测量的数值在体表标记A点为穿剌点,在标记入针位置用尖刀片切开,穿刺针以术前测量的∠β角逐层进入穿刺通道骨性结构起始部,透视确定穿刺针位置符合术前计划,然后继续进针到达椎弓根外上方皮质,前后位X线透视证实针尖位于椎弓根卵圆形投影外上缘‘B’点,由外上向内下经椎弓根基底穿入,侧位透视下,保持进针方向平行于椎弓根的上下缘,针体应靠上缘;
继续击入穿刺针,使针尖位于椎体前1 /3 ‘O’点,其前后位投影位于或稍越过棘突。建立工作通,置入球囊,扩张球囊复位椎体,而后取出球囊。将牙膏状的骨水泥缓慢推注,当骨水泥弥散均匀或发现渗漏倾向即停止灌注。

1.2.3 B组

透视引导下,将穿刺针尖置于椎弓根影的外上缘(左侧10点、右侧2点钟)并缓慢钻入,侧位透视当针尖至椎弓根的1/2时,前后位针尖位于椎弓根影的中线;
当针尖至椎体后壁时,前后位针尖应位于椎弓根投影内侧缘。余手术操作过程同A组。

1.2.4 术后处理

术后1 d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规律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术后3、6、12个月门诊定期复查。

1.3 疗效评价

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射线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弥散率[4]及穿刺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Cobb角,观察术后再骨折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P<0.05);
A组的骨水泥弥散面积明显高于B组(P<0.05);
两组的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两组均未发生穿刺并发症。其中,A组8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至椎前3例,椎间盘1例,上终板2例,椎旁2例;
B组6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至椎前2例,上终板2例,下终板1例,椎前静脉1例,均无明显神经脊髓症状。术后A、B组各有5例非手术椎体再骨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P<0.05);
两组比较,术后1 d~12月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Cobb角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访的各项指标比较

目前胸椎常用经椎弓根和经椎弓根旁入路PKP手术。双侧穿刺常采用经椎弓根入路,而单侧经椎弓根入路将无法使穿刺针前端到达椎体中线前1/3[6],骨水泥无法达到双侧均匀弥散,否则易造成穿刺针突破椎弓根内侧壁或直接进入椎管,损伤脊髓和增加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的风险(中上胸椎的椎弓根较细,最窄处仅3.0 mm),且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也会相应增加。因此,椎弓根旁入路在中上胸椎具有一定优势,其内倾角更大,穿刺针前端易达到椎体中线前1/3,且穿刺过程中损伤脊髓风险较低,刺破胸膜腔和肺组织的风险明显降低,安全性高[7]。

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穿刺并发症。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均显著改善(P<0.05),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经椎弓根入路和经椎弓根旁入路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骨水泥分布弥散面积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P<0.05)。Chen等[8]研究发现,经单侧穿刺者,若骨水泥未越过椎体中线分布至对侧椎体,术后椎体两侧的硬度存在明显差异。但田伟等[9]研究表明,骨水泥偏一侧分布未增加对侧再骨折的概率。本研究A组再骨折率(9.09%)较B组(10.00%)无明显差异(P>0.05)。

中上椎体椎弓根相对较细,在穿刺过程中,在椎弓根内调整针尖方向有限,若一次性穿刺未成功,二次穿刺病椎理想位置的概率大大下降。术中导航是脊柱微创外科精准、安全的保障,但目前一般医院普及困难,术前CT影像数据测量,方便、经济,可增加术中操作的精准性,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A组采用PACS软件在术前CT 影像上测量描绘单侧经椎弓根旁入路,术中精准、快速地穿刺注入骨水泥,明显较少了手术时间,也明显减少了穿刺时间和射线暴露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A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均低于B组(P<0.05)。体位是穿刺准确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上胸椎解剖关系复杂,因受肩关节、肩胛骨、肋骨等解剖结构的阻挡,术中在C型臂透视下难获得清晰的X线侧位定位。本研究患者采用双肩上举并肩胛骨外旋位,在胸骨下使用专用海绵垫模块垫高胸前区,使胸椎后凸,改善了透视定位的效果。

单侧穿刺路径的选择原则:穿刺椎体塌陷较重一侧;
椎弓根相对完好的一侧;
穿刺椎体壁破裂相对不严重的一侧,以减少渗漏。对于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穿刺切勿追求速度,增加透视次数,以防穿刺针突破椎弓根内侧皮质骨,进入椎管。中上胸椎因椎体较小,单侧穿刺灌注少量骨水泥即可恢复骨折椎体的力学特性,缓解症状[10]。术中不要过分追求骨水泥的填充,本研究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均较少(3.52 mLvs3.48 mL)。术中采用球囊二次扩张技术,可适当降低了注入骨水泥时的压力,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减少骨水泥的外溢、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11]。

综上所述,经CT影像测量数据指导下,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KP手术治疗中上胸椎OVCF,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射线暴露、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穿刺针胸椎单侧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22年5期)2022-12-06更正声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2年1期)2022-11-21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8期)2022-09-22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年3期)2022-05-23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中医正骨(2022年1期)2022-04-18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10期)2021-01-18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4期)2020-11-16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20年3期)2020-07-07单侧咀嚼有损听力保健与生活(2020年1期)2020-05-07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特别健康·下半月(2020年4期)2020-04-09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