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我国液化石油气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液化石油气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2-15 18:00:03

王力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上海 200050)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疫情防控新形势下产业链、供应链的修复与重塑尚需时日。在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加速能源结构转型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LPG作为清洁能源之一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较大比例。作为乙烯裂解和丙烷脱氢(PDH)装置的重要化工原料,随着炼油产业进一步向化工产业链延伸,新一轮乙烯和丙烯产能投放的显著增长,我国LPG的供需矛盾也愈发突出,市场格局亦将发生深刻变化。

1.1 需求

1.1.1 消费总量快速增长

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尤其得益于工业用LPG需求的持续攀升,我国LPG消费总量稳步提升。2011—2021年我国消费年均增速11.1%,详见图1,2021 年我国液化石油气表观消费量为7 108 万吨。预计2022年全年消费量达7 245万吨,增幅不及年初预期,主要是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下游化工装置投产进度稍有延后的影响。

图1 2011—2021年LPG消费总量变化

1.1.2 消费结构此消彼长

从消费结构看,居民生活和工业用LPG 占主导地位,两者占比大致相当。近年来,在天然气不断普及和新兴燃料的挤压下,居民生活用气占比从2012年的66%逐渐下降至2021年的45%左右;
而化工用气占比则持续增加,从2012年的25%大幅上行至2021年的50%左右;
未来可能会继续向化工用气倾斜。

1.2 供应

国内液化石油气供应主要分为两个渠道:国产气和进口气。其中,国产气多为炼厂气,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南和山东;
进口气主要来源于中东和北美,经华东、华南、华北等地港口流入国内市场。

1.2.1 自产资源稳步增长

我国LPG产量与原油加工量变化趋势详见图2。2011—2021年LPG产量年均增速7.9%,同期原油加工量增速仅为4.6%。2021 年LPG 产量4 799 万吨,同比增长5.9%。截至2022年8月,受上半年俄乌战争引发的能源危机和下游化工产品效益不佳的影响,我国LPG累计产量为3 277万吨,同比下降2.3%。

图2 LPG产量与原油加工量变化趋势

1.2.2 进口LPG 增长明显

前期低基数及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2011—2021年中国LPG进口年均增速高达21.5%。国内第一轮PDH 投产浪潮主要集中于2013—2016 年,共计投产8 套装置,累计产能461 万吨/年,带动我国进口液化气的步伐不断加快。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LPG第一大进口国。2021年得益于国内疫情形势控制较好,经济复苏显著,进口总量达2 450万吨,同比大增22%,创历史最高记录;
对外依存度也进一步提升至34%,详见图3。

图3 LPG对外依存度变化趋势

我国进口LPG 以丙烷、丁烷纯气为主,其中丙烷进口占据绝对优势,超过70%。丙、丁烷进口量对比详见图4。根据海关数据,进口集中在华南、华东、山东及天津地区,尤其以华南和华东为主力市场。2021 年进口主要来源国详见图5,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美国、阿联酋、卡塔尔、阿曼和科威特,占进口总量的66%。

图4 丙、丁烷进口量对比

图5 2021年LPG进口主要来源国

1.2.3 供需缺口高位趋稳

根据数据统计,从2011 年开始LPG 供应增速慢于需求增速,供应缺口整体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2017 年起,供需缺口量相对稳定在1 780 万吨左右,供需量对比详见图6。随着化工装置陆续落地开工,厂家内部产出、消化的循环日趋完善,外放逐步减少,市场整体供应将向着国产缓慢下降、进口持续增长的方向发展。

图6 LPG供需量对比

1.3 现货市场

相较于国际现货市场,我国因区域消费结构的不同,现货市场先后经历了计划管理、凭票供气、价格“双轨制”、价格并轨和放开价格等一系列管理模式,[1]并逐步形成了适应国情的市场体系。

1.3.1 无公认定价基准

2016年国家发改委取消了LPG出厂最高限价,目前大部分地区实行市场定价,并不存在公认的价格指数作为定价基准。厂家在定价前通常会关注国际市场价格、炼厂自身库容、当地供需和季节等因素,这也使得业内对LPG价格走势形成了“涨价看进口,降价看炼厂”的说法。[2]

1.3.2 区域定价各有特点

目前国内主要分为华南、华东和华北三大区域性市场,三个区域LPG 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58%,进口量约占全国总量的99%,但各区域因消费结构和供应有差异定价逻辑也有所区别:华南地区是我国LPG生产、消费和贸易最发达的地区,其中广东最具代表性,不仅消费量占全国总量的22%左右,市场化程度也最高,这也让广东LPG价格成为国内民用气价格的风向标,更成为大商所期货交割的基准地;
华东以化工原料气作为主要消费用途,主要依赖进口纯气,因此国际价格对其定价影响较大;
华北地区以山东为主,因地炼自产资源较多,缺口由进口资源补充,且山东大部分炼厂没有自有进口储罐和码头,进口成本受区域内大贸易商影响较大,区域定价多取决于炼厂开工率、调油效益和进口成本等。总体而言,三大区域液化石油气价格联动紧密,大致属于同一定价体系,相应各省的现货价格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

1.4 衍生品市场

LPG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LPG 期货合约的推出改变了单一的囤货看涨格局。2020年3月30日LPG期货合约于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是国内首个气体能源衍生品,该合约上市以来呈现高波动、慢涨快跌特性,流动性和与外盘价格的联动性总体较好。截止目前,2022 年1—8 月大商所LPG主力合约平均价格为5 657 元/吨,同比大幅上涨33%,最高价6 905元/吨,最低价4 410元/吨,波动幅度高达57%,LPG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及成交量详见图7。从流动性来看,虽然近两年主力合约成交量不及上市之初活跃,但总体成交量稳定。

图7 LPG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及成交量

此外,国内主流贸易商积极开展仓单业务,一方面借助厂库形成仓单供给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厂库主体资格实现期现业务结合。兑现仓单前,特别是淡季仓单少的情况下易炒作旺季预期,金融资本占据优势,基差走扩;
随着基差走扩,厂库注册仓单动力变强,产业资本占优,期现走势回归,LPG期货基准地基差走势详见图8。

图8 LPG期货基准地基差走势

2.1 需求增量将聚焦化工需求

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机构分析,2022—2023 年LPG供需预测详见图9,供需量均将维持上涨趋势,且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而化工用气将成为拉动需求的主要动力。2021年化工用气占比接近50%,随着国内对于聚烯烃、烯烃深加工需求的增长,烯烃原料缺口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善。未来几年下游深加工产能将进一步增加,特别是PDH装置作为收率最高的一种丙烯项目,其利润及利润水平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其他工艺。根据机构统计,2022年已投产、在建和规划中的PDH装置累计41套,设计产能约2 780万吨/年,PDH装置的大量建成是LPG 需求增长的主要支柱。虽然今年年初国际油价高位震荡造成PDH行业唯一的生产原料丙烷价格居高不下,供需两端价格错配造成PDH企业几乎全线亏损,拖累了部分装置投产进度和开工率;
[3]但整体而言,现有布局仍会带来突出的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此外,今年以轻烃裂解为原料路线设计的新增乙烯产能共计345万吨/年,2023—2025年还将有2套60万吨/年轻烃裂解乙烯装置投产,这都将成为未来拉动LPG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继续推动下游需求从能源向化工转变。

图9 2022-2023年我国液化石油气供需预测

2.2 大型库区、运输等基础设施仍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液化石油气库主要分为一级库和二级库,多以贸易库为主,部分二级库为企业自有深加工装置的配套库。同时,因进口LPG 的运输特性,一级库多为LPG冷冻罐和地下洞库,同时配套靠泊VLGC 冷冻船的大型码头[4]。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面临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的问题,我国LPG经营主体多为民营单位,库区和物流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仍任重道远。未来,随着我国进口量逐步攀升,从国家和产业的战略层面出发加快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储运能力,对产业链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2.3 生物质LPG 或将成为市场潜在增长点

随着能源结构转型的加速,低碳化和清洁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传统LPG 已经是一种清洁环保能源,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和颗粒物排放,但近年来以废料、残渣及可再生植物油制成的生物质LPG 不仅在化学性质上与传统LPG 无异,而且可直接在现有基础设施上交付客户,减少分销商和终端客户的再次投资。同时,相较传统LPG,生物质LPG燃烧效率高5倍左右,能够减少约80%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极高的环保效益。[5]

根据机构数据,2021 年全球经加氢处理路线可生产约20 万吨生物质LPG,“十四五”期间,全球产量将增长2倍以上;
如保持相应增速,到2030年全球生物质LPG产能预计将超过220万吨/年。[6]我国生物质LPG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广东作为中国最大的市场,在2017年8月出台的政策中提出推动生物质LPG的发展,与之相关的接收站、码头、储气库、燃气站等基础设施均在建设和推进。虽然生物质LPG 在产量上无法弥补国内较大的供给缺口,但却给我国LPG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方向。

综合分析,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供应链持续恢复及清洁能源政策加速实施,受化工用气等领域带动,我国LPG需求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未来供需缺口将更多依靠进口资源进行补充。行业发展更加成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的品种及业态会继续涌现。

猜你喜欢供需生物质化工生物质水暖炉 农村节能减排好帮手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化工管理》征稿简则化工管理(2022年27期)2022-11-15《化工管理》征稿简则化工管理(2022年30期)2022-11-15《化工管理》征稿简则化工管理(2022年15期)2022-11-15《化工管理》征稿简则化工管理(2022年24期)2022-11-09生物质发电:秸秆变燃料环保又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基于交通大数据的LNG供需预测煤气与热力(2021年11期)2021-12-21消费低迷供需博弈 全国猪价大致稳定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生物质挥发分燃烧NO生成规律研究能源工程(2021年5期)2021-11-20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