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萤光计划”——塘口里村落夜景提升中的思考与实践

“萤光计划”——塘口里村落夜景提升中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2-14 14:57:05

杨一丁,林 红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261)

近年来,乡村建设成为建筑领域的热点之一,同时乡村文旅夜游又是照明领域的一个热点。乡村建设使乡村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加之外来旅游消费的需求,伴随而生的一系列照明话题也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们认为,在乡村的夜景改善与提升项目中,策划、设计与实施,仍需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从改善本地居民现有生活入手,进而推动消费需求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发展。

过去乡村照明主要强调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如今则要与其他建设手段一起,围绕自然、经济、文化、生态等发展目标要素,共同实现更高水平的乡村福祉[1]。

“萤光计划”是以照明为专业特色的公益性团队,其宗旨是“在人居环境的照明领域中,力求使用最少的光,争取最大的综合价值”[2]。团队汇聚了一群与照明相关,且抱有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策划人、设计师、院校师生以及生产企业等不同背景及特长的力量共同参与,以“微观夜景营造”为切入点和主题线索,尝试通过团队合作,开展一系列的夜景照明公益项目和行动,以创造出符合真实需求并具有可持续生命力的美好夜间生境。

“萤光计划”公益团队的成员分别担当三类角色:一是策划、协调与传播,二是艺术创意和规划设计,三是落地实施的技术支持和产品保障。

“萤光计划”的理想目标是以专业经验和方法,提升城乡生活环境的照明水平;
以艺术和科技的手段,探索公益性环境照明的创新维度和可能性;
以实践成果,感染和带动照明行业相关人士共同参与,集成更丰富的社会力量,合力建设美丽健康的城乡夜间光环境。

2021年7月,“萤光计划”受到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人民政府的邀请,配合推进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以融合科学与艺术的专业设计力量、优质的行业资源,参与塘口镇夜景提升项目,通过开展专业性的公益活动,探索符合侨乡文化特色的美丽乡夜照明。

2.1 塘口镇

塘口镇是广东省著名的华侨之乡,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所在地。2019年,塘口镇入选首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
2021年,塘口镇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其中塘口圩曾是镇政府的驻地,有着小型行政和商贸中心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城市发展、政府外迁、侨眷离开、人口流失等原因,此处逐渐萧条,但仍保留着侨乡独特的建筑风貌,并拥有丰富的农业和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使其与社区居民共生发展,重新唤醒塘口镇的乡村社区生活,成为当地政府以及相关团体共同努力的目标。

2.2 项目背景

在开平塘口镇的乡村建设中,青年建筑师李继津及其“在地创生”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塘口的乡村实践,对当地人、事、物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所完成的设计和开发项目效果出色,深得政府和村民的信赖。李继津建议镇政府加强夜间环境提升,希望借由美好的夜景留住游客,延续体验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为乡村综合发展赋能。

政府管理部门也同样希望将照明作为乡村环境提升新的突破点,但对乡村亮化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有清醒的认识,明确批评和否定了诸如亮度过高、色彩杂乱、眩光严重、创意灯具造型效果与环境不和谐、能耗过大、管理不便且维护困难等,对真正符合乡村形象氛围的照明解决方案则充满期待。

借此契机,“萤光计划”与当地政府和“在地创生”团队合作,就塘口圩一带的夜景提升项目展开实验性工作,在“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基础上,共同探寻乡村夜间环境照明的适用性模式和方法[3]。

2.3 项目原则

经过现场调研团队认为,塘口镇整体在民宿、餐饮、活动等基础条件上都较为充足,夜间环境的完善和提升必能引发人们停留居住的意愿,并使其体验更为丰富立体。夜晚遮蔽白天所见的混杂形象,更能彰显乡村的田园特质,照明也更能突出对情绪和氛围的渲染,加强节庆及事件活动的传播效果,此外在文创产品开发中,引入光的主题和形象,也能使当地农产品或工艺品得到内涵提升和价值增长,加深人们对此处乡村之夜的独特印象。

在促进文旅消费的同时,乡村夜间环境照明提升还应重点关怀村民的日常生活,并以唤醒在地居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更高追求[4]。

综上,“萤光计划”团队的工作针对四类对象群体即本地居民、外来的经营业者、游客及访学人群、政府部门管理者的需求,设定了三条行动原则:

(1)满足当下日常的基础照明:服务于现有空间环境中的居民及业者的日常生活需求,提升夜间环境功能品质。

(2)营造游客向往的乡村之夜:服务于旅游相关业态的供需各方,通过增加夜景游历体验内容,延长驻留时间和拓展体验消费的内容。

(3)坚持可持续的生态照明:服务于政府对整体形象不断提升的需求,设定符合现实条件和后续发展的专业性导则,并提供相对应的应用示范。

在项目过程中,我们坚持夜景提升不能只局限在能产生直接效益的民宿和景区的夜间形象,而应将村庄中和历史遗迹上的真正价值,通过细致精准的照明手段加以生动形象地表现。经过反复的勘察和比较,最终选定毗邻休闲旅游中心、交通便利、侨乡建筑特点突出、但略显凋零的“塘口里”村落(图1)作为对象,在充分满足本地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进行针对体现乡村文化的照明创想与实施,发挥光的叙事效能,建立丰富立体的夜间游历体验(图2)。

图1 开平塘口里村落鸟瞰及夜景原貌(2021)Fig.1 Aerial view and original nightscape of Tangkouli village in Kaiping(2021)

图2 塘口里村落空间及视线分析(左),夜景提升照明设计方案示意(右)Fig.2 Tangkouli village space and sight analysis (left), lighting design scheme for nightscape enhancement (right)

3.1 整体构思

在对塘口里村落空间进行新的夜景形象重构时,团队为光的角色设定了若干具体的任务:关照日常便利、彰显宗族精神、营造节庆氛围、渲染农业场景、提供新奇话题等。

在仔细研究村落空间结构、村民生活场景节点、建筑形象与体量以及游客可能的动线等之后,团队首先讨论和构思出一套戏剧场景式的设计方案,然后确定村落中建筑物、植物和设施等空间角色的对应,并对其与照明的相互关系做了各种组合的尝试,实现以多视野的场景表达,以节点来突出段落主题并引导人群驻足(图3)。

图3 塘口里夜景提升项目空间节点场景构思草图Fig.3 Node sketch of Tangkouli nightscape improvement project

3.2 场景处理

以下依照空间结构及节点特性,介绍具体构思和完成效果。

(1)村头路口:以较弱的灯光点亮面朝公路的村口牌坊,使之成为被忽略的村落与城镇的连接点,引起过境者的关注。通过叠加增设路灯,弥补和修正村路、场院的照度和色温,形成温润而连续的视觉引导通廊,同时也隐约暗示出旁边禾田与菜地的存在(图4)。

(2)禾田树亭:在田野中设置了独立的投光灯,用一束光仅照亮一小片庄稼,以隐秘驱动想象,点出“云游禾田”的意境[5](图5)。将发光月球悬置于村头大榕树的繁茂枝桠中,与旁边的六角亭增设的上下照的吊灯,共同营造了温馨的居民休闲场所,也融入了村落的集体精神(图6)。

(3)宗族组群:将极具精神性的建筑物整合为核心组团,以勾勒、聚焦、泛光的手法,将体量弱小的古迹牌坊抬升为主角(图7),重点照亮“崇礼校楼”的匾额,使其中蕴含的文化传统,透过“霞满秋空”的立面照明效果转化为主题华章(图8),被照亮的祠堂又为门口场院提供了温润的漫反射,彰显了其作为日常生活舞台所应有的宗族场所精神[6,7](图9)。

图4 村口牌坊、道路及场院针对识别性和日常生活质量的照明提升Fig.4 Lighting improvement of the village entrance, road and field for recognition and quality of daily life

图5 在暗夜中用一束光引人关注农作物生长及其自然诗意Fig.5 Using a beam of light in the dark night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growth of crops and its natural poetry

图6 利用色温和照明方式的对比,强化聚会场所特性Fig.6 Using contrast in color temperature and way of lighting to enhance the drama of a gathering place

图7 通过照明将分散的历史建筑连接成精神性组团Fig.7 Connecting independent historical buildings into spiritual groups through lighting

图8 崇礼校楼立面金红色光照明效果(左),利用水塘形成的倒影效果(右)Fig.8 The golden-red lighting effect of the Chongli school building (left) , the reflection effect formed by the pond (right)

(4)村落进深:将村内道路视为延伸空间叙事的线索,在路亭提供满足下棋和休憩的功能性照明,并使之在旁边水塘中形成摇曳的倒影;
利用公厕屋顶设置灯具,就近投射煕光楼,使委身于民居群中的建筑遗产得以展露,并与核心区域形成呼应与层次[8](图10)。

(5)村庄夜影:利用场院和民居连片的外墙,发挥院校专业特长,创作出反映华侨历史发展和农耕文化的主题公共艺术,并借由蓄光材料制成于夜晚显影的空间界面,这部分因经费和疫情等原因延迟实施(图11、图12)。

3.3 技术措施

出于节省能源和工程投资,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将灯具的数量和功率减到最小,加之对施工便利和降低对村民生活影响的考虑,对系统回路也做了最大限度地整合和简化,达成投入与效益的优化平衡(表1)。

图9 组合利用直射光和反射光强化祠堂的建筑形象Fig.9 Combined use of direct light and reflected light to enhance image of the ancestral hall

图10 借用公厕安置灯具对碉楼进行照明的现场效果Fig.10 On-site effect of lighting the Diaolou by using lamps installed in public toilet

图11 “侨乡与世界紧密相连”主题夜光花园方案Fig.11 The scheme of the luminous garden with the theme of “The Hometown of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 World Are Closely Connected”

图12 民居外墙表现侨乡生活主题的夜光壁画方案Fig.12 The scheme of luminous murals on the outer wall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expressing the theme of life in the hometown of overseas Chinese

表1 塘口里夜景提升项目灯具统计

3.4 文创拓展

除固定的照明之外,项目还结合既有的手工艺和灯具产品,衍生创作出“萤火草帽”、“虾篓灯”及“碉楼灯”等创意概念和产品(图13),既可作为夜间村民生活和游客漫游的道具,又能成为整个夜景系统中活跃的动态要素(图14)。

图13 以农村生活和历史建筑的元素为主题性创意灯具Fig.13 Themed creative lamps designed with elements of rural life and historical buildings

图14 项目开发的乡村文化和历史建筑主题图案灯具Fig.14 Themed pattern lamps of rural culture and historical buildings developed by the project

项目完成后,村民和政府都很满意(图15)。其中景观照明的部分,原计划主要针对游客仅在周末开启,后来在村民的要求下,也变成了每天的日常,负责管理的村主任也成为大家定时盼望的点灯人。夜晚灯光亮起来时,道路柔和而清晰,稻田静美而灵动,人们在亭子里聊天打牌,碉楼和牌坊则仿佛长者在向人们述说历史……

回望和反思塘口里夜景提升项目的全过程,针对乡村的夜晚光环境营造,我们认为应该分两个层次进行处理。首先依然是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更便利、安全、舒适的使用功能,让村民享受社会整体发展的红利;
其次是在保持乡村夜景原有沉寂基调之上,本着好看、经济、易管理的思路,采用微光对乡村空间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适度亮化和美化,呵护并强化人们在乡村夜景中的真实体验与感受,让自然界的诸要素与农业、农村、农民相融合,透过五感,给予人们怡然放松的精神享受,这才是本地居民和城市游客所共同向往的乡村情境。

我们归纳出在整体工作中所产生的几个特别的价值:

(1)在项目之初没有只为追求理想的最终效果而选择形象突出但孤立的历史建筑,而是以仍包含较多日常生活的村落整体为对象,希望能将乡村当下真实的生活面貌多层次地表现出来。

(2)有意识地克服常见的乡村夜游照明的弊病,主动认识和尊重乡村的暗夜之美,并随之降低照明指标,不以常规套路来处理,更加遵从人在具体现场的实际意愿和感受。

(3)在暗美的总体基调上,借鉴戏剧舞台设计的表现手法,重点强调了乡村生活的典型节点,让塘口里充满戏剧性和夜晚的场所感。以点带面反映广东侨乡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增强村民对家乡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引发游客的兴趣。

(4)在过程中改变和调整了以往习惯的工作方式,更多地采用现场勘察、现场设计、现场调试相结合的方法,更有效地践行了乡村建设中“一村一策”的政府导向,同时也特别体现出对发掘在地文化、表现农业具体内容的追求。

(5)厂家在项目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提供了所需的灯具,另一方面还派出了实施能力极强的专家提供技术支持,且对项目目标理解准确,与当地施工单位出色配合,使设计意图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发挥。

(6)项目团队中的设计师来自不同公司,本来存在竞争关系,在公益活动中则变成了亲切的伙伴,通过讨论交流,促进了项目本身的推进和水平提高,同时也引发了各自对职业工作和专业理念的重新反思,成为活动成员们自身所收获的附加价值。

(7)当地政府和乡建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加之团队在前期调研中对村民的周详走访,以及在安装调试中对村民感受和意见的征询,使本项目实施过程与当地村民建立了友善合作的关系,随时都能得到他们热情的帮助,展现了社会设计及参与式乡村建设的先进理念。

在塘口里村落所实施的夜景照明提升项目,是专业团队和在地居民共同创造的新型夜景生活示范样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萤光计划”的主张,其在专业上的思考与设想也得到了实际的验证。项目所用灯具功率合计不足0.5 kW,既达成了让微光照亮暗夜的目标,又节省了前期投入、后期管理和日常能耗费用;
“霞满秋空”、“云游禾田”等概念,实现了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感受;
对建筑物的照明处理也另辟蹊径,在手法上的克制中求得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敬畏与尊崇(图16)。

图16 “萤光计划”在塘口里村开展的夜景提升公益活动海报及项目过程(2021)Fig.16 Poster and project process of the “Firefly Project” in Tangkouli Village, Kaiping(2021)

虽然只是“萤光计划”的一次小而初步的实践尝试,本项目却得到了来自政府的肯定和专业领域的认可,塘口镇政府将本项目作为参考样板加以宣传,并真诚邀请团队继续参加后续的建设工作。

探索中迈出的实验性步伐,也引发“萤光计划”参与者的更多反思,诸如自身在专业观念与方法上的局限、项目组织与实施的持续发展、在实践的同时如何做好理念传播以及在公益活动中如何更好体现照明的专业性等问题。如此,对于乡村夜景乃至照明专业发展的思考和探索,就不只囿于光与空间形象的契合,更将被拓展至人、光、空间环境三者的复杂关系和价值体现的无垠维度之中。

“萤光计划·塘口里”项目合作团队:

策划设计:林红、杨一丁、王岳、李胜辉、曲伟天、郑丽芳、司徒旖娜、李继津、黄莉翔、陈宏娜、罗宇。

灯具赞助及技术支持:WEBB DECO德珂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沐梵光电有限公司、广州艾丽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萤光夜景不妨写夜景作文小学高年级(2022年1期)2022-04-15古皮坡夜行东坡赤壁诗词(2020年3期)2020-07-04城市的夜景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2019年10期)2019-04-13流萤之光传奇故事(破茧成蝶)(2018年6期)2018-11-14Lightroom让夜景照片更通透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8年10期)2018-11-06活色萤光“耀”个性凤凰生活(2018年8期)2018-09-03流萤之光传奇故事(上旬)(2018年6期)2018-07-11高平夜景炎黄地理(2017年10期)2018-01-31车胤萤光苦读终所成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2017年13期)2017-07-12城市夜景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5年10期)2016-01-20

推荐内容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