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创造性叙述教学理念下《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创造性叙述教学理念下《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2-11 17:00:04

李辉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从文学创作的维度,具体以何以聪先生创造性叙述教学理念进行《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设计。正如何以聪先生所讲的创造性叙述教学方法有着“文学作品创作原理”的根据[1]29。首先,文学创作情感和语言的辩证关系在创造性叙述过程中予以淋漓尽致的呈现。其次,存在于文学创作各个环节的“强烈的想象活动”,同样在创造性叙述学习过程中贯彻始终[1]29。再次,文学创作渗透着作者的真挚情感和理性思考,读者与作者以作品为媒介发生情感共鸣,进而感悟作者高尚的情感与现实关怀,从而发挥文学育人的魅力。纵观整个创造性叙述的学习过程,最终旨归就是使学生获得教育教养上的作用。

因此,创造性叙述教学理念视域下的教学设计与文学创作的关键元素建立了契合点。正如叶圣陶先生进行文本解读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从创作角度去分析,去揭示,好像在叙述作家的写作过程”[2]。又如张心科老师所讲到的:“如果说一堂好课就像一篇好作品,那么教学设计就该像文学创作一样”[3]。如图1所示:

图1

鉴于此,从文学创作的维度,具体以何以聪先生的创造性叙述教学理念进行《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设计,通过创造性叙述阅读教学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感悟到作者写作这篇课文的真实情感与理性沉思,最终使自己获得感染的力量。

(一)文学情感与语言的辩证统一

何以聪先生创造性叙述教学理念追求文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语言的辩证统一。就像何以聪先生所讲的创造性叙述教学“是应语文教学中想象、感染和语言练习的要求而产生”[1]42的,彰显文学教学语境下情感与语言的辩证统一,同时也是文学教育语境下词语教学的有效实践路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媒介价值,二是以艺术形象为中心的感染力量。

首先,何以聪先生提倡学生在创造性叙述过程中学会“变化、增减、灵活地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语言[1]8,从而实现经由言语学习构筑想象的画面,再由想象的画面进入课文理性思考的学习路径,即语言的媒介价值,实现创造性叙述教养方面的作用。

其次,以艺术形象为中心的感染力量,即发挥创造性叙述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如图2所示:

图2

依据图2,创造性叙述在教育上的作用具体实现路径:一是“充分发挥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感染作用”,二是“要求学生强烈地开展想象活动”,“感染作用”和“想象活动”在创造性叙述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无论是“感染”,还是“想象”都需要以艺术形象为中心,从而使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实现文学育人的目的[1]24-29。

第一,创造性叙述的感染作用主要表现“持续”“加深”和“集中”的特点[1]25-27。具体表现在:创造性叙述“反复多次地把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学生眼前突现出来”[1]25。

第二,以艺术形象为中心展开强烈的想象活动。因为,艺术想象是富于情感的理性表达,承载着作者对于美好人生、理想诸多的期许和向往,具有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当然也有冷峻地批判进而传达出更为深沉的理性思考。学生(读者)想要准确、深刻地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需要发挥想象能力,这样才能“从作品中所描述的各个‘点’的后面,看到更广阔的画面,感受到更深刻的感情和思想”。因此,想象力是创造性叙述的核心特质,学生在创造性叙述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调动想象能力[1]8,配以各个环节地有效学习,最终以课文为中介建构起作家和学生(读者)的共鸣,课文的“感染”力量自然会随之生成,这种“感染”彰显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辩证地择取与明辨[1]22。

(二)基于课文和主题的创造性叙述

何以聪先生提倡的创造性叙述教学方法,并不是随意地“创造”,而是基于课文和主题主旨的教学活动。

何以聪先生提出教师适时地以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启发想象和引导领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经过真实情感体验的“熏、浸、刺、提”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在深刻地领悟课文主题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达[4]350-351。

第一,整个创造性叙述活动始终以课文为中心展开。对此,何以聪先生讲到:“告诉学生进行创造性叙述时应尽量运用课文语言,因为叙述的目的在于学习、掌握课文的语言,而不要求另外去创造一套语言。”[1]81正如鲁迅先生讲的“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么写’”[5]321。因为,教材中选入的“他人的言语作品”,是经过时间积淀下来的优秀的文化精华,是“被作者的头脑加工了的、融入了主观经验和审美情趣的产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和探究”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些“他人的言语作品”又重新经过学生自己的“言语的运用”,从而获得了学科知识向学科能力的转化[6]。

第二,基于课文和主题主旨的教学活动,因为课文和主题主旨,“它集中体现作家乃至他所代表的社会群体的思想、意志和愿望”[7]64,也能集中感悟作者文学创作活动,尤其是经过艺术想象生成的审美意象所传达出来的渗透着创作者个人情感的理性思考。

何以聪先生创造性叙述教学自始至终基于课文,逐层挖掘课文的主题主旨,当然有“这样指导目的在于减低难度,易于收到预期的效果”的基于课标、教学大纲、教学目的等诸多来自理论标准层面的要求。但是,来自教学本身层面的深层思考更应该值得我们去探究与关注。因此,创造性叙述,其“叙述”的内容实为课文主题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创造性叙述的内容与主题内涵获得同一意义指向。无论是创造性叙述的表达,还是课文主题主旨的挖掘,如果从文学创作视角来思考,再现艺术的深处“总是有意义性的”[7]54。就像何以聪先生讲到的创造性叙述“一般把它放在总结阶段,让它对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总结起‘奠基’作用,或者把它放在复习阶段,让它对全篇作品的总结起‘巩固’和‘深化’作用”[1]47。学生在课堂最后环节的创造性叙述,词语灵活的运用、融入自身情感和想象的艺术形象的再加工,在此过程中更进一步加深课文的理解、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情怀,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感染力量,从而实现教育教养上的作用。

设计思路:教学目标和创造性叙述教学理念的相互契合

鉴于上述教学设计路径和创造性叙述主旨内涵各个维度的阐释,结合《阿长与〈山海经〉》课文的特点,试以择取人物言语和艺术形象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以创造性叙述为魂,统构语文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实现文学教育语境下情感和语言的辩证统一,即在文学阅读课堂有效实施词语教学和发挥艺术形象的感染力量。

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语言的媒介价值——创造性叙述在教养方面的作用。

2.艺术形象的感染力量——创造性叙述在教育方面的作用。

3.基于课文主题的创造性叙述。

4.以创造性叙述为中心的各个教学活动是前后相承、有机统一的关系。

5.语言和情感辩证统一基础上实现文学育人的价值。如图3所示:

图3

教学目标:

以创造性叙述阅读教学为中心,具体以言语和艺术形象为切入点进行语文学习活动,归纳和总结课文的主题,体味作者的真情实感,在此过程中学生和作者发生情感共鸣,基于课文主题进行创造性叙述,从而实现教育教养上的作用。

第一课时:为创造性叙述准备条件。

课时目标:从儿时的“我”称呼的不同切入,即“阿长”亦或是“长妈妈”,通过默读、词语分析、讲述、谈话、列表、板书等活动,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逐层深入掌握语言文学因素,凝成画面,获得感染,为创造性叙述准备条件。与此同时,探究文学教育语境下词语教学有效地实践路径,即实现语言的媒介价值——创造性叙述在教养方面的作用。

导入语:

基于课前预习,在知晓“阿长”就是“长妈妈”的具体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中,叙述“阿长”和“长妈妈”的具体内容,并继续追问叙事视角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简要叙述并配以幻灯片展示,如图4所示。

图4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在默读的过程中,整体感受文中的“我”在称呼“阿长”或“长妈妈”时的具体情境和经典语句。默读后稍停半分钟,让学生回味印象最为深刻的经典段落。

教师引导:“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
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此刻配以板书设计进行时)

教师启发:根据这句话,思考叙事视角是儿时的“我”还是写作(现在)时的“我”?

明确是儿时的“我”。

分析课文,运用讲述、谈话和板书,教师循序渐进的启发与引导,通过一些词语,启发想象,生成鲜活的艺术画面。具体基于儿时的“我”的叙事视角,以“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作为主旨句,注意词语和画面的契合。如图5所示:

图5

教师点拨:

首先,运用一系列传神的动词。例如通过“絮说”“竖起”“摇动”“点着”,于是,脑海中自然会闪现以长妈妈为中心的一群妇女在交头接耳,“切切察察”的生动画面;
又如,通过“走动”“拔”“翻”等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小孩子的顽皮与大人的担忧形成一幅经典的、“永不过时”的,然而又充满温馨的生活画卷;
再如,“伸开”“摆成”“挤”“推”“叫”一连串的动词,把长妈妈自然、随性的睡姿刻画得栩栩如生[8]50-51。

其次,透过人物独特的口语式对话,感受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和真实的心境。长妈妈反复叮嘱儿时的“我”初一“清早一睁开眼”一定记得对她说“恭喜”和吃“福橘”,尤其是长妈妈独白式复沓的语言,如“牢牢记住”“记得”“记着”以及一系列寓意美好祝福的近义词语的运用,如“运气”“顺顺溜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此时此刻,长妈妈和一个睡眼惺忪的“我”仿佛就在我们眼前:长妈妈那种期盼而又急切的眼神,终于在“阿妈,恭喜”声中尘埃落定,于是,就在一切“得逞”后夸张的动作、形态和语言的杂糅中,这一经典的画面也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虽然,长妈妈的一系列操作于儿时的我是“不耐烦的”,被我看作是“元旦辟头的磨难”[8]51,但是,我们隔着“屏幕”也是能够感觉到“我”是如何也“憎恨”不起来的[8]50。

教师引导:虽然这些事情在儿时的“我”看来是“实在不大佩服她”,以至于现在的“我”想起来依然感觉是“烦琐之至”和“麻烦”,但是,结合文中具体情境,儿时的“我”在这些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对“她”的称呼是“阿妈”,即长妈妈。

布置作业:

1.准备详细叙述长妈妈关于初一的规矩。

2.在复习词语的基础上,由儿时的“我”进一步体味文中的作者,从称呼上,即“长妈妈”的角度来思考,从而感受作者对自己的保姆(长妈妈)的情感(为创造性叙述准备条件)。

第二课时:基于课文主题确立的过程中明确创造性叙述的内容要点,以及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

课时目标:

基于儿童叙事视角,试以分别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和三味书屋中请教先生“怪哉”的具体情境下对于阿长的怪嗔心境,分别从民俗和学问两个维度比较两次“敬意”,继续发挥语言媒介的价值(如透过词语感受其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从而变化、增减、灵活的运用于创造性叙述语言组织当中去),与此同时,努力在创造性叙述教学过程中挖掘艺术形象的感染力量(持续、集中、深化),发挥创造性叙述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创造性叙述教学过程中实现课文主题的确立,明确创造性叙述的内容要点,准备基于课文的创造性叙述。

学生详细叙述长妈妈关于“初一”的规矩。

承接学生详细叙述长妈妈关于初一规矩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被儿时以至于现在的“我”看来都是些“烦琐之至”的事情以外,有没有令他产生“敬意”的事情(引出下文)。

学生朗读课文“敬意”部分。

教师:除了“烦琐之至”的事情以外,还有令儿时以至于现在的“我”充满“敬意”事情。如图6所示:

图6

首先,基于儿时的“我”的视角,从民俗的语境下,令我产生“空前的敬意”的是“她”对于长毛的价值[8]52。此处,教师启发学生联系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以及课文中的语句:“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8]50进行思考,儿时的“我”对于“她”的称呼是什么?从而明确称呼是“长妈妈”。

其次,同样是基于儿时的“我”的视角,又一次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8]53。这一次,既不是入学前的“我”处于完全依赖状态下“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时毫不犹豫地相信,也不是在我看来如此麻烦的生活琐碎,而是从前乃至于现在的“我”一直认为与她“说了也无益”的学问[8]53。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想象画面:

1.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请教先生“怪哉”时我对于阿长的心情。

2.然而在本文,同样是学问的维度,《山海经》为何使我对她产生了敬意?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怪嗔”到“敬意”,结合上下文具体情境,思考此时的“我”对于“她”的称呼是“阿长”亦或是“长妈妈”。明确:此时的称呼是“长妈妈”。

接下来,教师适时抓住烘托艺术形象的高潮段落,一是有利于以课文为媒介建构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体味作者的真实情感。二是有利于课文主题的把握以及明确创造性叙述的内容要点。

教师泛读长妈妈为我买来《山海经》段落。要求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神情以及动作展开想象,感受“主仆”二人温馨的场景。

教师启发:《山海经》对于儿时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影响,或者说对于“我”的启蒙教育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予以幻灯片总结。如图7所示:

图7

教师引导、启发:文中描写了一个全面、立体的“阿长”(“长妈妈”):

无论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穿插在形形色色生活琐碎中的“她”,亦或是永远也讲不完“胡编乱造”的长毛、美女蛇的“她”,抑或是在这里终于完成了“我”对于“她”一直耿耿于怀在学问上由“怪嗔”到“敬意”地转变。无论是生活上,还是两次“敬意”中,文中的“我”对“她”的称呼都是“长妈妈”。所以,“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三者获得了互文的意义。由儿时的“我”到现在的“我”、由生活到学问以至于聚焦在学问上由“怪嗔”到“敬意”,终将实现了和谐统一:长妈妈即阿长,阿长即长妈妈(指出创造性叙述的内容要点)。

提问:如果课文省略生活琐碎以及关于长毛的故事而产生的“敬意”这两部分的描写,直接切入叙述重点,即阿长和《山海经》的故事,你觉得可以吗?

学生讨论并且回答(结合单元导读)。

教师引导总结主题:真实的、鲜活的、丰满的、可敬而又善良的长妈妈。

布置作业:

1.根据主题辨别课文主要部分以及其他衬托部分的作用。

2.背诵长妈妈为我买来《山海经》段落。

3.基于课文准备创造性叙述“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

准备时注意:(1)以长妈妈的善良与慈爱为中心,围绕《山海经》展开丰富想象,扩大叙述,情真意切,感同身受。(2)源于课文,尽量运用作品中原有的语句,必须突出课文的主题。

第三课时:基于主题-统构全篇的创造性叙述进行时。

课时目标:围绕主题,以言语和艺术形象为中心进行各个环节的语文学习活动,彰显创造性叙述教学理念持续、深入、集中的特征及创造性叙述与整个教学环节的有机统一。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主题。

分析和总结全篇结构的衬托作用,如图8所示。

图8

填词练习:

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背诵长妈妈为我买来《山海经》段落。

请两位同学进行“创造性叙述”的概要,教师进行指导。

创造性叙述“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

教师进行评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

1.联系“长妈妈”:每一个人都有弱点,但这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学会及时反思自己,努力做一个真实的、健康的、向上的、乐观的、善良的自己。

2.联系鲁迅:面对生活中的“呐喊”“彷徨”和“纷扰”,如何在“闲静”中获得力量,相信未来,实现人生价值的再一次超越(基于学情,简要介绍鲁迅当时的实际生活状貌)。

布置作业:

1.根据课上的创造性叙述,进一步思考,写成书面作业。

2.用“念念不忘”“向来”“霹雳”“震悚”造句。

一篇教学设计的价值是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呈现的。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如教师适时地引导与启发、教学内容各个环节之间地融汇贯通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激发,从中窥见教学设计的理念、思路,教学目标以及课时与课时之间的承续与进阶,课文主题和主旨的探求路径乃至于文学教育的意义。一篇教学设计在未进入课堂实施环节,教师可以针对这篇教学设计预先设计评价指标,进行自我检验,进而反思与改进。

因此,依据何以聪先生创造性叙述教学理念设计评价指标,梳理和细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设计,根据评价指标提炼出具象性的表达,如图9所示。

图9

依据图9,创造性叙述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遵循贯彻、承续与进阶的原则,依此评价元素分析、评价《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设计。

第一,以创造性叙述为中心,其他各个教学活动相辅相成、有机统一。《阿长与〈山海经〉》三课时的具体教学设计理念,如同电影的线性叙事结构一样,以创造性叙述为中心轴,教师的引导与启发,词语学习与练习,泛读、朗读与默读,讲述、谈话、列表与板书以及叙述与复述等教学活动都以创造性叙述为中心展开的课堂教学活动。在这过程中,创造性叙述经过准备阶段(第一课时)——明确叙述内容要点(第二课时)——叙述进行中(第三课时),彰显文学创作的学习思维路径。

第二,教学目标和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贯彻、承续和进阶,在此基础上进行《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一是依据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的课时目标,二是把握创造性叙述的主旨内涵,也就是在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中秉持的基调,即教学目标和创造性叙述教学理念的相互契合。

第三,情感和语言的辩证统一。这是教学设计具体内容呈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创造性叙述教学主旨内涵实现的过程。把握课文的主题和确立创造性叙述的内容要点,进行创造性叙述,实现教育教养上的作用以及文学和人生辩证统一的理性思考,构成了创造性叙述教学有机统一的整体。

由此,根据评价指标梳理整个教学设计思路和把握关键环节,在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下,首先做好“教”的“学”与“评”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阿长山海经创造性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防爆电机(2021年5期)2021-11-04《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河池学院学报(2021年1期)2021-07-10高铁阿长过生日儿童时代·快乐苗苗(2021年5期)2021-06-30阿长与沙县小吃故事会(蓝版)(2020年8期)2020-08-20山海经里说了什么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山海经夫诸青年生活(2020年6期)2020-03-28《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例儿童大世界(2019年4期)2019-11-26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4期)2019-09-10阿长买《山海经》作文通讯·初中版(2018年11期)2018-12-17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视野(2014年17期)2014-08-25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