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精神分裂症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探析

精神分裂症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探析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2-10 13:00:04

田 甜,杨朝阳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基本个性及情感、思维、行为出现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特征,复发率和致残率都极高的常见精神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患病多见于青壮年[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统计调查,全球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 4‰[2],占精神疾病总发病的2.8%,相关研究表明精神疾病已经成为疾病负担的首位因素[3],而精神分裂症又位居其中的第一位[4]。精神分裂症因其发病缓、病程长、易反复、致残率高、社会和家庭压力重等问题,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其生活质量。因此,构建对病程全过程和患者全方位实施监督、干预等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精神分裂症虽无准确对应的中医病名,但作为精神失常类疾病,可根据其临床症状分为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归属于祖国医学“癫狂”的范畴。历代医家对癫狂的病因病机已达成共识,认为该病的病机关键在于情志不遂、气机不畅、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产生气、血 、痰、火、瘀等病理因子,继而相互搏结,致使心窍蒙蔽、神机逆乱,发生癫狂[5]。癫狂发病早期以痰气郁结证和痰火上扰证为主,久病以心脾两虚证和气滞血瘀证为主[6],且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故在诊疗过程中应辨证治疗,并根据病机演变和病情变化灵活用药。

中医健康管理是指在中医“整体观念”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中医传统四诊合参并结合西医现代化检测技术,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维度,对个人或群体提供四诊信息采集、状态辨识、风险评估、健康干预等服务[7]。

2.1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中医健康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随后状态辨识、风险预估的基石,如何进行全面、规范、准确、动态化的信息采集是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构建的一大难点。信息采集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采集和健康表征参数采集。个人基本信息又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等[8],根据患者精神分裂症发病是由于先天遗传还是后天诱发的不同,需着重关注个人家庭、社会工作等信息,如家庭人员的构成、个人性格的塑造、文化程度、社会职业、经济状况等。健康表征参数采集是从多角度进行的全方面患者信息采集,一般涵盖三观——即微观、中观、宏观。微观参数是结合西医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的检查,包括精神分裂症相关专科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等,中观参数是结合传统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收集的个人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舌脉信息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个人的心理状态的评估量表。宏观参数分为“天、地、时”三大部分[9],包括发病时间、发病气候、发病地区、个人工作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等信息。

结合精神分裂症疾病的发病特点,其健康表征参数的采集需要有侧重点,即微观参数需注重心电图、脑电图、核磁共振、脑功能检查、中枢神经递质检查等。中观参数需更注重心理社会环境参数的收集,如宗教信仰、情感状态、意识形态、个人性格、工作压力、家庭负担、社会压力等,除此之外还应注重心理量表的采集,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 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功能评定量表(GAF)、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儿童抑郁量表(CD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等[10]。宏观参数的采集需要全方面结合环境对个人的影响,不良的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会给人类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11-12],加重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提高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因此采集宏观参数是信息采集中不可忽视的一步。

2.2 状态辨识

状态辨识是指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某一状态下的表征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进行诊断,并辨别这一状态的思维认识过程。中医学的特色之一“辨证”就是对生命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疾病状态下的辨识,而状态辨识不仅仅包括了“辨证”,还包括了对病证、体质、生理病理特点等的诊断,是机体生命全过程状态的辨识。通过中医健康管理系统及中医四诊仪等现代化诊疗仪器,将信息采集阶段获得的各项信息及健康表征参数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进行整合、筛选、优化,得出实时状态要素,最终获得辨识结果[9]。

状态要素是状态辨识的核心,分为病位、病性、程度三大部分。病位即患者状态的部位,如心、肝、脾等;
病性即患者状态的性质,如气滞、血瘀、痰等;
程度即患者状态的轻重,根据证素辨证积分可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种状态。机体状态是连续动态变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未病态和欲病态可向已病态发展转变,提示可能患病的影响因素,此转变阶段也被称为精神分裂症的超高危期或前驱期,虽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但提示有极高患病风险。而前驱期也是做到未病先防的重要阶段,中医健康管理对精神分裂症临床防治的重要价值体现,就是可及时施与健康管理措施,如进行情绪心理舒缓、饮用对机体有利的药茶、给予专业临床干预等,以中断疾病的发展。已病态也可通过治疗变为欲病态,甚至痊愈成为未病态。

中医健康管理就是以辨识结果为依据,制定动态化、个性化的风险预警及干预方案,以达到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健康维护的目的。状态辨识是中医健康管理的核心环节,后续风险预警及干预方案的制定皆需状态辨识的信息为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中医健康管理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2.3 风险预警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大致可将其分为四大部分,即一般人口学资料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13]。一般人口学资料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个人经历、病史等;
精神心理因素包括精神症状、认知行为能力等;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诱发因素等;
生物学因素包括神经内分泌因素、电生理因素、基因因素、脑损害因素等[14],患者规律用药情况、抑郁状态、受教育程度也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15]。

中医认为精神分裂症属于“癫狂”范畴。《淮南子·原道训》有云:“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气发喑,惊怖为狂”,认为癫狂多与情志失常有关[16]。《素问》中“病名为胎病”“五邪之乱,邪入于阳则狂,搏阳则为癫疾”“岁火太过,炎暑流行”等论述表明癫狂多与情志、遗传、药石、外邪等因素有关[16]。

综上,结合多方位因素分析及状态辨识内容,风险预警报告内容包括具有精神疾病家族遗传史、受教育程度低下、心理状态不良、个人社会经历坎坷、家庭内外环境不佳、性格偏执焦虑等[15]。

2.4 个性化干预方案

个性化干预方案是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结合采集的信息、状态辨识结果和风险评估报告,形成全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案,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目的。

2.4.1 宣传教育 中医健康宣传教育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中医相关基础知识和健康诊疗技术的科普,并通过系统专业的知识普及,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以此达到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的目的[17]。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关的健康宣传教育可以通过组织专科讲座、建立一对一咨询通道、科普书籍、自媒体视频等途径进行。针对健康人群的宣传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根据疾病症状进行一定的自查,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积极参与中医健康管理,避免因病情延误造成的不良影响,还可以宣传关爱精神疾病患者,减少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压力,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认识精神疾病,端正治疗态度,改正不良起居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有利于临床治疗和精神分裂症的中医健康管理。

2.4.2 药物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与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一定联系[18],可通过阻断D2受体,调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和5-羟色胺达到治疗目的。抗精神药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的D2受体,即经典抗精神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
另一类不仅可以作用于D2受体,还可调节5-羟色胺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即非经典抗精神药物,如氯氮平、利培酮等[19]。

精神分裂症的中医治疗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随着时代发展又有许多医家进行相关阐述和研究,中医药在精神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医健康管理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需根据患者临床病情,分为急性期和维持期。急性期阳性症状患者给予利培酮等非经典抗精神药物,并通过中医辨证个性化给予生铁落饮、癫狂梦醒汤、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等,急性期阴性症状患者可给予小剂量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并结合患者状态给予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等中医方药。维持期患者治疗是在急性期症状缓解后,为防止症状反复而开展的治疗,一般需要维持2年以上的药物治疗,且以非经典抗精神药物为主,可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给予礞石涤痰汤、清心定志汤等方药,并适当给予补益药,以调理机体阴阳为主。药物方案的制定需要遵循方随证转、方随机变的原理,以便整体、个性化、实时化治疗。

2.4.3 物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现代物理治疗包括电抽搐治疗、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和迷走神经刺激等[20],采用电流刺激脑区部位可引起一系列脑内代谢和神经电位活动,有效改善精神类疾病症状,如幻听、认知功能障碍、执行功能损伤等。

临床上物理治疗还可以结合中医针灸[21],根据患者病情运用电针治疗仪,刺激百会、印堂、涌泉、三阴交、内关、百会、神门等穴位,在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症状的同时可以改善其他伴随症状,如伴随失眠症状,可以浅刺激额中线、山根穴、百会;
伴随抑郁状态可取穴内关透外关、百会透后顶、太冲、合谷、印堂及通里等。

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结合不仅可改善病情,还可缓解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稳步提高安全治疗的效果。

2.4.4 起居饮食控制 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与精神类疾病的严重程度息息相关[22],因此营养教育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健康管理中常发辉重要作用。

可根据患者年龄及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如对于老年或伴随胃部疾病的患者,其饮食可搭配半流质食物,以增强患者食欲,避免消化不良[23];
对于精神分裂症伴随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结合糖尿病饮食方案,控制血糖,应多搭配五谷杂粮、苦瓜、桑叶、洋葱、香菇、柚子等;
对于青壮年患者需要合理的荤素搭配[24],以保障其稳定摄入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饮食方案可以适当增添牛肉、菠菜、花椰菜、梨、维生素片等。

除饮食方案外,还需制定运动方案。运动可以改善情绪,减轻或消除心理疾病症状,还可以帮助个体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25]。在制定运动方案时,可结合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合理的运动方案对因抗精神药物导致的代谢综合征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6]。

2.4.5 心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27],典型的如自卑心理,患者幸福感普遍较低,很不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因此在健康管理中不可忽视专业的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需根据患者病情以及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心理问题,结合中医传统心理疗法,如情志相胜疗法、移精变气疗法、顺情随缘疗法、言语开导疗法、暗示疗法等,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激发患者及其家属的信心和希望,增强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采取健康行为,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水平[28]。

2.5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以患者状态为依据,对比干预前后的状态变化进行的效果评估[29]。状态是中医诊断辨证的核心,是关于人在某个阶段的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描述,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对“个人”的整体、动态、个性化把握。状态内容不仅涵盖患者自身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理健康水平,还包括实验室检查、精神疾病专科检查、疾病相关量表等。根据状态内容的变化,评估结果可分为显效、缓解、无效、恶化四类。有效的健康管理不仅可以让患者精神症状得到控制或消除,还可促使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和希望,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社会环境,达到良性循环。无效甚至恶化的评价结果会加重患者的生理-心理症状,这需要重新进行严格规范的信息采集,进一步调整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

中医健康管理是基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理论,结合西医现代化技术,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预防保健措施,以期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疾病负担而诞生的一种健康管理模式[30]。精神分裂症的中医健康管理可以结合该疾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及互联网技术途径,监测追踪患者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而后再次采集患者信息,进行新一轮的状态辨识和风险预警,再根据状态辨识结果和上一轮的效果评估内容,制定动态个性化的优化干预方案,以使患者进入一个更好更有效的中医健康管理周期[7],使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长期有效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水平,有效防止因治疗不当或疾病认知水平低下等原因造成的病情反复。将中医“整体观念”和“治未病”等理论观念融合进精神分裂症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可以发挥中医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的优势,为提高我国精神分裂症的防治水平做贡献。

猜你喜欢精神分裂症个性化状态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3期)2020-11-16坚持个性化的写作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状态联想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9年5期)2019-07-26新闻的个性化写作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生命的另一种状态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8年12期)2018-04-04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汽车与新动力(2016年6期)2017-01-04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8期)2016-01-20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期)2016-01-15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