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矛盾论在视障推拿专业教学中对体能和手法训练的指导意义

矛盾论在视障推拿专业教学中对体能和手法训练的指导意义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2-10 11:00:03

李美丽, 韩 东

(长春大学 a.工会; b.特殊教育学院,长春130022)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有坚实的基础理论作为支撑。视障推拿专业教学中体能训练和手法练习的基础理论与马克思理论基础的结合,能直接提升视障推拿专业学生的体能训练和理论教学的效果。

在推拿专业教学中,功法训练和理论学习的结合尤为重要。推拿疗法,为全民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推拿基础理论尚有待完善之处,如轻理论、重经验。推拿医生需要对中医整体观念有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深刻思考,需要有广阔的理论视野、高深的理论认识、炽热的医者理想。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论指导推拿专业的体能训练和理论学习并应用于推拿临床,能更充分地实现辨证论治。

推拿学的基础理论属于学科基础理论哲学范畴,其内容泛指对概括和归纳推拿相关知识的理性认识,以提炼和总结推拿基础理论中存在的普遍规律为具体体现。推拿基础理论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但受限于古典哲学中“唯心论”部分的影响,推拿基础理论的严谨性仍需进一步完善。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威力,对“整体”观、“辨证论治”学说进行矛盾论视域内的阐释,以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思想指导推拿基础理论的完善。

(一) 整体观念与普遍联系原理

整体观念,是视障推拿基础理论对于人体自身内部具有普遍联系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也具有普遍联系的认识。人体自身的普遍联系体现为一个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内外的普遍联系是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表现为结构层面联系紧密,功能层面相互为用,病理层面相互影响。例如,胸椎小关节紊乱是由于形体结构的改变导致胸闷,而胸闷症状又对脏腑功能产生影响。生活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中的人类,时刻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比如天气寒冷时,肩周炎疼痛症状会加重;
社会压力大时,会导致焦虑性失眠等。因此,推拿基础理论只有重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才能有效指导临床实践。

(二)人与环境的普遍联系

将普遍联系原理应用于推拿基础理论中,主要从施术者和受术者两方面进行探讨,二者都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的范畴,是空间与时间的联系,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中国哲学“天人相应”理念实质上是古人对人与自然具有普遍联系的认识,正如《灵枢·邪客》中所言的“人与天地相应”。基于人与自然具有普遍联系的特点,外部的环境变化必然会引起人体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1]。从古典哲学的角度来看,人与环境具有普遍联系是依托“气”的升降出入。中医学认为,气是运动不息的无形物质,其落脚点在物质上。人从出生开始,这种人与环境的普遍联系就一直存在。

身体机能的“失常”与人体一身之气的“气化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的气化功能又与所谓“天地之气”有着普遍的联系。天地之气的本质是指环境因素,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是气候因素与人体之间具有普遍联系的表现。中医经典对此也有进一步的论述:一是环境特点,“中央之地,阴阳所交,风雨所会,其地平以湿……”;
二是疾病特点,“其民食杂而不劳,其病多痿厥寒热”;
三是治法,“故导引之术……盖斡旋气机,周流荣卫”;
四是对治法的进一步阐释,“宣摇百关,疏通凝滞”。由此可见,推拿、环境因素、人、疾病之间具有普遍的联系。推拿之所以能通过“斡旋气机”和“周流荣卫”的作用治疗“中央者”的疾病正是借助了事物之间具有普遍联系的这一真理。

(三)人体具有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表1 中医脏腑系统

表1为人体脏腑系统。可以看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肝、心、脾、肺、肾五大生理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2]。从五脏到六腑,从经络到官窍,同时体现出其内在联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将此运用于指导推拿诊疗,一要注意联系的多样性,二要从整体联系到局部联系着手,三要从具体联系到整体联系进行治疗。正如朱春霆在《推拿讲义》中所说,“推拿诊疗要‘四诊’协调并用”[3]。联系的多样性在治法上则体现为脾肾并重。推拿治疗应多重视脉诊和腹诊与疾病的联系,除了重视脏腑之间的联系之外,也应重视经络与四肢百骸的联系关系。

(一)矛盾的运动与气血变化

对立统一是矛盾分析的方法,是唯物辩证体系中的核心,是最根本的方法[4]。在推拿基础理论中,对于气血的认识应当把握好矛盾的运动关系。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这里的气与血是矛盾运动的两个方面。气血是人体物质与意识之间的“桥梁”,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足可见推拿基础理论应当重视分而言之的“调气血”和合而言之的“养神”,也就是要把握好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推拿手法可以通过调气血来调整矛盾的运动关系,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无论是“血气散”“还是热气至”,无论是“筋骨劲强”还是“关节华丽”,都要求推拿手法着眼于对矛盾运动关系的正确处理。

(二)矛盾的斗争性在推拿手法中“阴”与“阳”的应用

推拿手法中的阴阳观念实质上就是矛盾斗争性在中医中的体现。阴阳互相对立、互相制约、相互分离,而推按手法中的阴阳划分是因为手法性质不同,力量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手法阴阳的斗争形式也不同。推拿手法和功法在操作时可分为阴阳的对抗性矛盾和阴阳的非对抗性矛盾。推拿手法中阴阳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构成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唯物论与辩证法是统一在马克思哲学范围内的,推拿手法的阴阳是立足于唯物论基础之上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指导治疗的一种思想观念和方法论。推拿手法中的阴阳以矛盾斗争性的思想阐明疾病存在着一系列“对立统一”的关系。

推拿手法要达到“随手而施”和“随手而应”的效果,其根本在于对于阴阳斗争性的把握,也就是说,把握“失衡”是一个常态且动态的过程。推拿手法通过“纠偏”,利用阴阳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达到治病的目的。因此,推拿手法阴阳的重点在于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在集阴阳于人体一身的矛盾运动中,以统一性为指导思想,以斗争性为着手点。

(三)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指导手法“刚”与“柔”的操作

推拿手法理念要求“审其阴阳,以别柔刚……”。此处“刚”与“柔”是阴阳的具体体现,也是一对需要把握的矛盾。中医理论讲形证有柔刚,脉色有柔刚。刚柔落在推拿手法上则是知柔刚之化,知阴阳之妙用。推拿治疗直接作用于人体,所以推拿基础理论对于手法刚柔这组矛盾关系尤为重视。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柔弱胜刚强”的理念来处理这组矛盾。只有利用好“刚柔”矛盾关系,才能对推拿手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表2 手法“刚”与“柔”的区别

表2列示了手法中“刚”与“柔”的区别。可见,推拿手法刚柔的实质是要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对于手法操作而言,要进一步达到手法的要求,即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渗透[5]。

刚柔的统一性,则体现在“柔和”。临床操作上,手法的柔和度常被轻视,但推拿手法的柔和度却十分难得。古人对推拿手法的柔和度早有认识,只是未能充分指出蕴含在其间的刚柔矛盾关系。明清时期,针对“专用刚强手法”的现象,张景岳在《类经》中就反复强调了专用刚强的错误手法,对人体的关节、气血、筋骨的损伤,患者自身是不知道暴力手法对健康的危害,非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增疾。

推拿要识虚实,揉拉贵在缓而不痛。在近代,朱春霆提出手法要因人而施,因证而施,因部位而施,要柔和深透,刚柔相济,均匀有力。骆俊昌先生认为,初学者应本着“轻”、“柔”和“稳”的要求。“轻”是指手法操作不能加重局部损伤,以免导致局部出血,加重粘连;
“柔”的标准是以不加重病人痛苦为准绳,但要能达到有效治疗效果的目的;
“稳”是指在手法操作过程中,医者要耐心细致,不可心浮气躁,亦不可临床动作粗暴。显而易见,手法“以柔和为贵”是古代文献的观点,也是今人的共识,这是手法刚柔“对立统一”后的表现。

(四)推拿手法中的“补”与“泻”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而手法补泻在推拿基础理论中属于技术操作范畴[6]。补和泻这组矛盾一旦从理论层面延伸到具体的临床操作层面,矛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实现手法补泻的技术操作有很多种路径,也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手法补泻的不同性质。因此,只有具体分析手法补泻的特殊性,才能认清手法补泻的本质,以便为进一步采取正确的手法补泻操作奠定基础。

关于手法补泻中矛盾的特殊性,从宏观上看,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包含一系列特殊的矛盾关系:第一组矛盾是“盛”与“虚”,所谓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第二组矛盾是“热”与“寒”,所谓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第三组矛盾是“上”与“下”,所谓陷下则灸之。而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则是矛盾的特殊性具有不断变化运动特性的体现。可见,手法补泻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推拿手法防治疾病与手法补泻密切相关,而手法补泻是一组具有特殊性的矛盾。通过对中医经典中有关推拿内容的梳理,推拿手法补泻矛盾主要体现在临床操作中,要具体矛盾具体讨论。

对于推拿手法补泻中矛盾的特殊性需要有明确的认识。唯有如此,才能在矛盾论的指导下对手法的轻与重、刺激量的大与小,以及方向的变化有清晰的认识,最终实现手法的轻重补泻,方向补泻,频率补泻和时间补泻。把矛盾论与中医学理论紧密结合,有利于中医学理论的发展[7],同时也有利于完善推拿手法与思政建设之间的理论联系。

(一)推拿医生体能训练需要格外重视矛盾联系的多样性

重视推拿练功过程中的联系多样性,体现为锻炼全面,要想达到“筑其基、壮其体”的练功目的,必须重视“步势”和“裆势”与推拿整体发力之间的联系。如《易筋经》练功过程中的各种肢体屈曲,全身的动摇起伏与全身的肌肉、韧带、筋膜都有着联系性,这种练功与身体的多样性联系还体现在推拿练功对腹肌、腰肌、背肌的锻炼[8]。

同时,手法练习和体能训练要做到姿态和体位的统一。医者在手法操作过程中强调自身的姿态与患者的体位的多样性联系,根据这种联系调整手法的技巧和力度。人体每个生理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局部,都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联系的多样性,推拿基础理论可以建构在经络、气血、脏腑、解剖结构等理论之上。

(二)体能训练和手法练习要做到身心统一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是理解人体身心统一的思想基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则是处理身心统一问题的方法论。“身”可以看作是机体的物质层面,包括人体的物质运动及其变化;
“心”是指人的意识层面,包括潜意识、意识、思想。身心的同一性具有身心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如《灵枢·本神》所言的意识活动过程:(1)任物者谓之心;
(2)心有所忆谓之意;
(3)意之所存谓之志;
(4)因志而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
(5)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基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视角,推拿基础理论强调通过脏腑推拿来调整情绪乃至治疗疾患。

同时,医者对自身“身”与“心”统一性的把控,体现为“机触于外”和“巧生于内”,这是矛盾同一性对医者临床的影响。

总而言之,只有把握好身心统一中物质与意识的矛盾关系,并利用好矛盾的统一性,才能为指导推拿临床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体能训练和手法练习要重视整体观念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推拿基础理论中,这组矛盾体现为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筋与骨的和谐、骨与肉的和谐、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的和谐。推拿学视角下的整体是相对于局部而言的。例如,在整体层面上,推拿基础理论会考虑“筋骨平衡”关系,但同时也重视局部对整体的影响,如骨盆的侧旋可以引起腰椎的病变或可能引起颈椎的异常等。把局部肌肉、关节、韧带、筋膜的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是对整体观念变化中矛盾和谐的体现。

鉴于人体各系统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性以及联系的多样性,推拿基础理论应当格外重视多组矛盾之间的和谐。处理好矛盾和谐关系就是处理好推拿基础理论中众多问题的基础,所以说“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是中医辩证论治的思维模式。推拿基础理论如果把人体看作是整体,那么肌肉骨骼、内脏血脉都是相对的局部,同样,如果把某一肌肉看作一个相对的整体,那么这一肌肉的肌纤维、起止点就是局部。鉴于整体与局部是在相对运动中变化的,二者具有既矛盾又和谐的特点,就需要立足于矛盾论,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和谐。局部的失衡足可以导致整体的失衡。那么,在指导思想上,应当注意抓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和谐。既然是局部失衡未尝不可以把失衡的局部看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有些局部软组织的扭挫伤,治疗从经筋局部着手治疗。这是经筋局部矛盾在经筋内部解决的主张。虽然通过整体调整,借助于经络与四肢百骸的普遍联系性也能达到治疗这类疾病的目的且偶有特别明显的效果,但总体上效果并不突出且指导思想上“舍近求远”。

猜你喜欢矛盾论基础理论阴阳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1年1期)2021-11-22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2021年3期)2021-10-25服药先分阴阳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2-13法于阴阳旅游(2016年12期)2017-05-09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年1期)2016-05-09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论的运用求知导刊(2016年4期)2016-03-19《实践论》《矛盾论》所彰显的哲学魅力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3期)2015-08-29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4期)2015-03-01“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1期)2014-08-08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体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1期)2014-08-08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