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徐世海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a.经济与管理系,b.基础医学部,安徽池州 247000)
2021年9月《“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文件指出:“依托黄金水道,加强多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建设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充分发挥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协同联动发展;
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构筑高水平开放新高地。”长江经济带贯穿了国家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内部发展也会受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影响。长江经济带目前的状况可以大致概括为下游区域发展较快,上游区域相对落后。但是上游地区各省市人口数量较大且劳动力成本较低,人口规模较大的优势能给地方发展带来人口红利,同时该区域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支持发展各项产业,所以在发展长江经济带时,可以借助上游区域的人口和资源优势,引入下游区域的资本和技术推动上游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章对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下游两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下游之间的非均衡增长现状,着重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内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和投资规模的非均衡性对两大区域非均衡增长的影响效果并做出预测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区域差距强调从数据上进行比较,是对两个不同的经济体在发展差距上的比较,在评价经济体时并不会倾向于某一对象。区域经济不平等形容的是对某一区域经济个体在发展中就其可以行使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不对等的情形,或者说是在发展过程中,所享有赋予的权利是不对等的。正是由于这种权利的不对等会促使区域内的经济结构产生差异,从而使整个经济体系发展失衡,导致发展存在差异。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两个或多个区域经济体在某个时期的发展水平,出现的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象,具体体现可能是经济发展规模上的不平衡,也可能是经济发展速度上的不平衡。区域经济差异不是简单的从数字上对两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进行对比,还强调两者之间能反映经济水平的相对数据上的比较,同时还关注引起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Podrecca E[1]以沿海和内陆两个地理位置特征区别显著的区域进行了对比,从投资分布差异的角度入手,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两项结论:第一,比较资本的回报率,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要比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率要高;
第二,沿海区域基础设施的回报率要高于内陆地区的回报率。如果要降低全国区域的经济差异,仅从鼓励增加投资规模是不够的,而是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提高各要素生产效率,并且投资的方向要更倾向于人力资本。Kwan A[2]在研究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系数和投资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政府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逐步降低,私人部门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果逐渐增大。中国经济非协调增长的原因可以从沿海地区利润留存、资金投向、吸引FDI的能力和资本回报率四个因素解释。曾兆祥等[3]在研究全国各省市各生产要素生产率进行数据分析时,得出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7%和13.9%,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是资本和技术共同作用的产物,而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深化速度差别。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省市的比较来看,前者的投资效率和增长速度较高,而后者投资率相对较低,固定资本存量增长率也相对较低。于志慧等[4]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时,采用了经验模态分析方法,得出以下两条结论:第一,不同地区投资水平差异会引起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第二,区域内投资差异在经济差异发生之前产生。在研究过程中,他们还认为投资差异可以增大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同时,当经济差异产生时,会引起不同的区域之间投资的大环境产生差异,投资环境的差异又会使投资习惯产生差异,最终导致不同区域的投资差异产生。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进行区域内的经济差异的研究。以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领域进行研究,不同于以往以中国三大区域或省际为对象进行研究,长江经济带是全国领域内的缩小化,也是省际范围的扩大化,还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东部和西部的范围,对全国范围内或是省际间的经济差异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文章在比照各指标的优势后,选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两项指标进行分析。
泰尔指数是用一个数值来反映多个国家在国民收入方面存在差异的指标,在计算时,这个数值等于某个国家(地区)的国民收入在所比较的全部国家(地区)收入的比例乘以这个国家(地区)人口数在所比较的全部国家(地区)人口总数比例,然后将这些个积值加总后得到数值。
文章中引用这种方法来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水平。如果一个地区收入越平均,泰尔指数值就越大。根据定义泰尔指数是由多个变量计算出来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1)中Yij表示的是i区域内中j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而i可以分别表示为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两个区域,j可以是长江经济带的省市,Y表示为整个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生产总值的总和。Nij是i区域内j省份的人口总数,N表示的是整个长江经济带涉及省市的人口总和,n代表的是区域个数。文章中把长江经济带分为长江上游区域和长江中下游区域两个部分,所以n=2,m是区域i内的省份或直辖市的个数。长江上游包括了四个省市地区,长江中下游包括七个省市地区,所以公式中的m的值为4或7。当研究某个子区域内部的差异程度时,用Tpi表示对应子区域差异的程度,对应的计算公式为:
公式(2)中,Yi代表的是第i区域内各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和,Yij表示的是i区域内中j省的地区生产总值,Ni表示的是第i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的总和,Nij是i区域内j省份的人口总数。泰尔指数还可以分析两个区域之间的差异程度,所以在研究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之间的差异状况时,对应的计算公式为:
长江经济带地区的经济差异可以分解为区域间的差异(Tbr)和区域内的差异(Tpi)的和,可以得到:
将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各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口总数代入上述公式就可以得到长江经济带整体的泰尔指数、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区域间以及各区域内的泰尔指数,如图1。
图1 长江经济带泰尔指数走势图
图1中描绘了2007—2020年长江经济带整体的泰尔指数、区域间的泰尔指数和区域内的泰尔指数,由此可以明了的观察出三个指数的发展趋势。如果区域之间的差距越小,那么泰尔指数的值越大。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个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泰尔指数,长江上游和中下游之间的泰尔指数在2010年达到波峰后呈下降趋势,两者波动的趋势基本相同,这表明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长江经济带整体的经济差距是不断扩大。而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区域内的泰尔指数的波形表现虽然略有下降趋势,但是整体较为平稳,表明两个子区域内的经济差异相对稳定。通过以上的分析表明,长江上游和中下游两个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对长江经济带整体区域差异的贡献程度最大,而在整体区域差异呈现扩大趋势时,各个区域内的差异仍保持平稳,所以各区域内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程度相对较小。这条结论也是在告诉政府当局在制定缩小区域差距的政策时,应倾向于调整长江上中下游区域间的差异程度,而不是对某个特定的区域进行调控。
20世纪初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得出,如果洛伦兹曲线越平直,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对应的基尼系数就越小。反之则基尼系数就越大。
Dagum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基尼系数分解计算,把地区差异分解为区域内经济差异贡献、区域间经济差异贡献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由此基尼系数的定义为:
公式(5)中,yjit表示的是在时间t时j区域内部的第i省市的人均生产总值,yhrt表示在时间段t时h区域中第r省市的人均生产总值。N表示所研究对象中含有的经济体的个数,此处研究的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的十一个省市,所以N=11,k表示区域个数,在文章中把长江经济带划分为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两个区域,则,k=2,nj(nh)是区域j(h)的经济体个数,在这里是4或7,
公式(6)计算的是全部经济体的人均生产总值,基尼系数在0~1之间取值,基尼系数越大表明区域经济差异越大。
区域内的基尼系数为:
j和h区域间的基尼系数为:
根据(8)的公式,可以计算出长江经济带整体的基尼系数、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内部的基尼系数,以及长江上游和中下游之前的基尼系数。其计算结果如图2。
图2 长江经济带基尼系数
从图2中可以看出反映长江经济带区域总体差距,在2000—2020年间,基尼系数虽然呈现一种平稳的状态,但仍然表现出小幅增长的趋势,其值在0.34~0.36之间波动,整个区域内的差异程度逐步扩大,将接近其警戒值。在2010—2020年间除了2015年的基尼系数值有回落迹象,这十年间的基尼系数发展趋势均是呈上升趋势。这也表明了长江经济带区域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其地区差异虽然处于合理状态,但有差距扩大的倾向。
从数据来看长江上游和中下游的组间差距在多数年份里都是高于总体差异,并且与上游组内和中下游组内差异值的比较中,两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值尤为明显,可以推断出,在引起长江经济带经济差异的因素中,两个区域之间的差异是主要因素。
文章在前面进行基尼系数分析区域差距时,是以各省市人均生产总值为基础计算出的能衡量地区间经济差异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因此基尼系数可以用作比较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差距,从而能够代表反映出长江经济带经济差异。在选择自变量时,可以选择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差距和两区域之间投资规模的增速差距作为自变量,代表固定资产投资质量和数量上的差距对长江经济带整体经济差异的影响。文章使用的数据时间区间是2000—2020年,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及通过计算整理得到的相关数据。
文章在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时,主要是进行长江经济带基尼系数受长江上游和中下游投资效率差和两区域间的投资规模增长速度差这两个变量影响的关系研究[5]。由于这三项指标是受时间推移不断变化的,因此建立模型时要考虑到时序变化因素,综合这几项因素,文章选择运用由西蒙斯提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即通常说的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因变量的选择:在文章的研究中将因变量定义为基尼系数,即参考第二章中论述的定义,其指标值的选择为长江经济带整体区域的基尼系数值。
自变量的选择:文章自变量有两个,一个是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率差,即是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差,用y表示投资效率,那么
公式中yijt表示在t时间段内第i个区域内j省份的投资效率,Y代表的是对应区域内的生产总值,I代表的是区域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在文章的划分中,将长江经济带划分为上游和中下游两个区域,所以可以用i=1或2代表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的投资效率,定义dy为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的差,即可得到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投资效率差的计算表达式:
其中n1代表长江上游的省市数量,在文章中可以取值为4,同理,n2另代表的是长江中下游的省市数量,即在文章中可以取值为7。
另一个自变量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差,用dsi代表。用公式表示为
将(11)公式运用到各省市,那么得到第j个省的投资增长速度的计算表达式为
其中It表示的是第t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之间的投资增长速度
差异为:
1.单位根检验
在建立含有时间序列因素的模型时,如果采用线性回归的方式来分析变量之间长期的经济关系,那么通常是以所选用的时间序列数据运行平稳为前提,然而在现实的经济领域内,绝大多数时间序列表现为非平稳性,即是说这些数据序列是非平稳过程。在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做数据处理时,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对数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能够通过该检验,那么我们就认为这组数据是平稳的,反之,就是不平稳。在实际运算过程中,在足够大的样本数据容量条件下,在对多个未经单位根检验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检验,可能会得到看似合理的模型方程,但是这样的方程对现实的解释是有失精准的。因此在对多组涉及到时间发展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时,首先应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使其选用的时间序列组是平稳的。
先用ADF检验,来判断是否能通过平稳性检验。各变量检验输出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1的输出的检验结果表明,在置信水平为1%时,dy是其对应的检测值均小于显著水平的临界值,ADF和PP检验对应的P值分别为0.0006和0.0009,所以也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同理,dsi和G在5%的置信水平下也是显著的,所以该时间序列也是平稳的。综上所得,G、dsi和dy在水平序列呈现的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即通过了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2.确定模型滞后阶数
如果经济模型能清楚的描述复杂的经济现状,那么就把这样的模型称为好的模型。为了能够提高模型的解释效果,模型中会加入多个解释变量,提高模型对经济现实的拟合度,但通常以牺牲模型简洁性为代价,使得原本简单明了的模型变得复杂。在选择模型参数数量时一定要综合考虑模型解释效果和模型理解的难易程度,即保持较好的解释效果又不使模型变得复杂。在VAR模型里,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滞后期数。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滞后期检验结果
滞后0-4阶的VAR模型最优自回归阶数的检验结果表明:LR、FPE、AIC、SC指标检验显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最优滞后期应为1期,而HQ指标显示,最优滞后期为4期,综合考虑AIC指标倾向于选择过大的滞后阶数,因此确定建立模型选择的之后阶数为1阶。
3.VAR模型建立
使用基尼系数G、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差dy与投资增速差值dsi这三个变量建立滞后期为一阶的VAR模型:
在对建立VAR模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认为模型的数据是平稳的时间序列,首先建立选用的含有时间序列的模型,其次还要对建立的模型运行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经计量软件的运算,文章所建立的VAR模型的三个特征值分别为0.77、0.48和-0.08,且代表这三个特征值的点描绘在坐标图中位置如图3所示,他们均位于单位圆内且在圆心附近。根据规则,如果VAR模型的特征值落在单位圆内,那么所建立的模型就是稳定的模型,由此也可以表明文章构建的VAR模型满足序列平稳条件。
图3 模型稳定性检验结果示意图
1.模型基本分析
经过Eviews8.0计算得到的上述计算式中,重点观察(14)的表达式,它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描述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差距(dy)和上游和中下游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差距(dsi)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差异状况(G)的影响关系。模型中公式(14)表明当期长江经济带整体基尼系数与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上期差额差是正向关系,其影响程度为0.0243个单位值,即上期投资效率差额变化一个单位值将会引起基尼系数增加0.0243个单位值。引发这种现状也是有原因的,相对于长江上游区域而言,下游区域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并且产业之间的配合度较高,在利用固定资产时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使得能在单位投资产出额较高,即表明投资效率较高。资本总是追求能够获得更多效益的方向,既然下游甚至中游区域的投资效率高,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从而使得投资趋于两极分化,造成下游投资集中而上游投资短缺,那么这样势必会使得上游的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远远低于下游区域,使得发展差距扩大,这种结果最终会体现在反映整体发展状况的基尼系数变大,由此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平衡性是出于恶化趋势[6]。可以得出的是,如果要使长江经济带基尼系数变小,就要努力提高长江上游区域内的投资效率,注重单位投资的产出值,缩小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区域内的差异。
另一方面,长江经济带当期整体基尼系数与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之间上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差距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长江上游投资增速大于长江中下游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时,将会降低区域整体内的基尼系数。其影响程度是0.0072个单位值,即上期投资增速差变化一个单位将会引起基尼系数减少0.0072个单位值。这个很容易理解,如果上游地区内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速度高于中下游地区,将会使投资的产出值增长速度高于中下游区域,使两个区域内的地区生产总值差距缩小,从而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使基尼系数降低。由此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要使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基尼系数缩小,就要努力扩大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对上游区域省份的投资投入,缩小长江经济带区域的经济差异。
在公式(2)的计算式中,可以看出由上期的投资效率差和上期投资增速差距同时影响着当期的基尼系数值,也就是说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区域的不同投资效率和投资增速会影响着区域内经济的差异状况,并且从两个自变量的系数观察得到,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差的系数为0.0243,投资增长速度差的系数是0.0072,也就是说,在对基尼系数的影响程度比较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变化的贡献率要比投资增速变化的程度更显著。所以改变投资效率要比改变投资规模对改变区域基尼系数更有作用。通过这样的分析,也能给当局者在制定有关政策时提供一定的建议,即要更多的实施能够提高投资效率的政策,而不能只是通过增加投资来促进经济发展,来化解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矛盾。
2.模型预测分析
预测分为动态预测和静态预测两种情形,图4给出了从静态角度和动态角度分析的示意图,
图4 VAR模型动态预测示意图
图4为所建立VAR模型中对基尼系数的动态预测效果分析图,其中下方绘制线是本文计算的反映长江经济带整体经济差异的真实的基尼系数值绘制的走势图像。对比两条曲线的走势,动态分析中的趋势线在分析年份的早期是持续保持下降的,在最近几年是处于平稳的,这种动态的趋势分析和实际中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还有一定差距,所以用动态分析的结果对说明实际情况还有待提高。但是从数据的静态分析来看(如图5所示),下方绘制线的实际基尼系数值和预测的基准线整体的走势相差不大,波折方向基本一致,这表明大部分年份的预测值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真实情况的变化趋势,这样看来采用静态的预测分析方法对分析基尼系数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图5 VAR模型静态预测示意图
3.脉冲响应分析
在研究长江经济带固定资投资效率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效果的持续性时,还在VAR模型中进行了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即分别给投资效益差和投资增速差距一个正向的冲击,观察他们分别对基尼系数的正交脉冲响应的效果图。文章在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时,选取滞后20期计算了投资效率差和投资增速差距对基尼系数冲击的相应轨迹,其得到的冲击图如图5和图6所示。
图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差对基尼系数的冲击示意图
图6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下游区域两个区域之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差距对基尼系数脉冲响应图,当上游区域和中下游区域的投资增长速度能对基尼系数产生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时,在下一期的基尼系数的反应中,是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然而这种趋势并不是长久存在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直到第四期时,冲击的影响逐渐消退至零值附近,即说明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长速度差对基尼系数有明显的正向冲击作用,但是这种冲击变动对基尼系数没有持久性影响。
图7所示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投资效率差对基尼系数的脉冲响应图,当前者出现一个正向冲击时,基尼系数的反应在第一期时出现反向的冲击反应,反应程度为0.60%,但是在第二期时,基尼系数对该冲击的反应出现正向的反应,对冲击的反应程度也达到了最大值为1.50%。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尼系数对该冲击的反应也逐步回落,冲击的影响逐步消退直至影响为零。这也就表明了在短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在投资规模差距上产生一个正向冲击,那么就会对基尼系数的影响由负转正,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看来没有持续的影响。
图7 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差对基尼系数的冲击示意图
文章从定性分析和实证分析角度出发,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第一,长江经济带整体的发展差异程度逐渐增大。文章分析2007—2020年长江经济带区域泰尔指数和2000—2020年的基尼系数,在2010—2020年这段时间内,泰尔指数不断降低,说明由泰尔指数反应出来的区域经济差异程度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另外,在基尼系数的趋势图中,近十年来基尼系数的走势总体平稳,没有较大的波动幅度,其指标数值保持在0.35左右,处于合理范围。
第二,上游和中下游两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化发展是引起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经济差异增大的重要原因。三个基尼系数的发展趋势已经表明,长江经济带范围内上游和中下游两个区域间的差异程度明显要比两个区域内部的差异要显著,同时,比较上游和中下游两个区域的差异程度,从基尼系数的表现来看,中下游区域所体现出的差异要比上游区域要严重,这有一方面的因素可能是因为在区域的省份分配时,上游区域的省份之间差距相对平均,而下游区域包括上海、江苏这些较为发达的区域,也包含了江西、湖南这些较落后的省份,使得中下游地区的基尼系数较大。结合泰尔指数的分析,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区域差异主要是来自于区域间差异而不是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各个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因此政府当局就制定均衡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政策时,应该把努力缩小上游和中下游之间的发展差距放在首位,其次是考虑分别缩小两个区域内部省份之间的差异[7]。
第三,区域差异的程度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差变大而扩大,两者之间是正向关系;
随着投资增速差距缩小而降低,两者之间是负向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有显著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上游和中下游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的差距扩大,那么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的发展差异将也会随之变大;
当上游地区和中下游地区的投资增长速度差距扩大时,则该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的经济差异会减小。长江经济带区域包括了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多个省份,其发展的差距本身就受到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中下游区域包括了多个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充足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可以促使区域内的投资进一步增加,而对于长江上游地区来看,特别是贵州和云南等欠发达省份,经济发展落后,资金投入有限,所以有时会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先天地理位置缺陷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在规模和投资效率两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根据计算得到的上游区域和中下游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的差额多为负值,上游区域内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要低于下游区域,加强学习中下游区域投资经验,缩小这种差距,使差额的绝对值减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差距。另外,上游和中下游区域的投资增长速度差距增大会降低基尼系数的值,也就会缩小区域内的发展差异,根据计算的上游和中下游区域投资增长速度为正值,表明就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速的比较,长江上游区域高于中下游区域,适度将中下游区域的投资向上游地区转移,同时不断加大对上游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扩大既有的增长速度差距,从而降低基尼系数,缩小发展差异。
就缩小区域间发展差异给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完善调控措施,对长江上游区域适当给予政策倾斜。结合各地区的发展现状,均衡长江经济带区域整体的税负,提高长江上游区域的政财能力,使之能为上游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财政支持,对执行税收政策过程出现的问题应进行适当的纠正。央行对区域内实施的向该区域倾斜的金融政策予以认可并加强监管,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支持长江上游区域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比如,央行可以支持在上游地区增设更多的政策性银行的分支机构或办事处,扩大地区内的金融体系,为地区发展融通资金。在完善金融体制建设方面,央行可以酌情给予上游区域地区金融自主权,为区域内金融市场化作出实质性的贡献,并以此为基础扩大利用外资的机会用于区域内投资项目建设。
第二,深化投资改革,提高上游投资规模。一直以来,我国都在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投资制度方面的不断完善为推动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仍然还存在诸多因素阻碍着投资增长的良性发展,国家已制定了有关投资改革方面的条文,对投资的审批、管理监督模式还有责任追究等方面做出了规范,使得市场在接受国家调控时,能够充分反映国家的政治力量,同时也发挥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效果以及对投资主体的自主选择。当然这样仍然还不够,改革不断发生,在深入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抓住投资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主要矛盾,使改革的方向有利于巩固已经取得的调控成果,对目前投资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治理。
第三,缩小区域间投资效果,提高上游区域投资效益。由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效率高于上游地区,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应将重点放在提高上游区域投资效率,缩小各区域间投资效率差距的问题上。在固定资产投资实践中,投资发生前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投资产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影响,使之能够产生更大的溢出效应;
在投资发生时,要进行有效监督,充分使用每一元钱;
在投资完成后,要对效果及时跟踪,对投资产品进行合理维护,使之能够顺利有效的为经济社会服务。同时投资的发生还要跟随社会技术进步的步伐,运用现代科技技术为现代投资服务,使社会中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能做到质量优越、性能先进。
第四,改善长江上游地区投资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长江上游地区包含的是中国西部的主要经济省份,贵州、云南、四川和重庆的经济发展不仅对长江经济带,甚至是对全国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长江上游地区需要投入精力到改善自身的投资环境的建设中去,创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同时要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以提高投资的边际回报率,这样才会对转移性的投资有足够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基尼系数经济带差距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法人(2021年2期)2021-03-02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11-18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家庭影院技术(2018年3期)2018-05-09基尼系数中国证券期货(2017年3期)2017-03-30基尼系数中国证券期货(2017年3期)2017-03-30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统计与决策(2017年2期)2017-03-20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爆笑show(2014年3期)2014-06-25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声屏世界(2014年8期)2014-02-28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