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晴晴,周生辉,强钰伟,郝明辉,郭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该病的发生与脂质代谢水平异常有关,血液中的脂质沉着于动脉内膜,形成白色斑块,影响血液正常流动,严重者可导致心绞痛的发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有效方法之一[1-3]。现阶段,炎症反应是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和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不利因素。单核吞噬系统由循环单核细胞(MO)、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组成。单核吞噬系统的反应与外来物质的刺激、炎症反应等直接相关,涉及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效应细胞,以及分泌细胞及炎症因子。目前关于冠心病患者的基线单核细胞水平与PCI术后临床结局的临床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拟分析冠心病患者基线外周血MO水平对其PCI术后长期死亡风险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行PCI的患者进行随访临床观察。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4]中冠心病诊断标准,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
患者均实施并完成PCI。排除标准:伴恶性肿瘤疾病;
入院前服用影响单核细胞的药物可能干扰本研究的结果;
不配合随访研究。本研究经我院伦理会审核备案,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1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其基线MO水平分为两组:MO<0.56×109/L为A组;
MO≥0.56×109/L为B组,每组各55例。A组:MO为(0.08~0.55)×109/L,平均值(0.38±0.12)×109/L;
B组:MO为(0.56~1.31)×109/L,平均值(0.78±0.20)×109/L。随访时间: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和3年,随访方式为门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最长为3年。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和随访数据。随访结束包括:主要终点为心脏死亡;
次要终点为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等,包括复发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等。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3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脑血管不良事件、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其与基线外周血MO水平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表示正态分布变量的差异,通过Mann. Whitney U检验分析非正态分布变量差异。长期预后的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间基线资料比较两组在性别、吸烟、饮酒、年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尿酸(UA)、血清载脂蛋白Al(ApoAl)和载脂蛋白B(ApoB)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1。
表1 两组间基线资料比较
2.2 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3个月、6个月、1年、3年,A组心脏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心脏死亡发生率、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个月、6个月心脏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3年心脏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3个月、6个月、1年、3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MO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2.3.1 MO水平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分析两组MO水平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3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χ2=10.640,P=0.001),且随访时间延长,基线外周血MO水平差异越大。
2.3.2 MO水平与不良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两组MO水平与不良脑血管事件关系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3年内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00),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基线外周血MO水平差异越大。
2.3.3 MO水平与死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两组MO水平与死亡事件关系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3年内死亡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3),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基线外周血MO水平差异越大。
表2 两组患者的死亡、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冠心病的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等及其他不典型症状或体征。目前欧美国家冠心病发病率已出现了下降拐点,在我国仍呈上升趋势。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因素众多,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等为主要危险因素。
PCI术后相关不良事件和冠脉粥样硬化疾病发展影响患者长期预后。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平均血小板体积等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预测价值[5-7]。文献报道[8-13],在冠心病(CHD)和颈动脉狭窄患者疾病干预中监测基线外周血MO水平有助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估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和新生血管情况。研究认为,基线外周血MO水平与CHD患者的内皮功能障碍有关。通常情况下,经典型单核细胞或中间型单核细胞的数量均为优先增加。据此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行预测,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4-16]。
PCI术后支架内不可避免会出现内膜增生,推测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天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形成机制相似。PCI术后支架可刺激新生内膜发生慢性炎症,在炎性细胞因子的触发下,单核细胞通过内皮细胞转移至血管内膜,可能导致重度血栓形成。本研究发现,两组性别、吸烟、饮酒、年龄、TC、HDL-C、LDL-C、Cr、UA、ApoAl和ApoB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两组的基线外周血MO水平不同,对于CHD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发现,3个月、6个月、1年、3年,A组MACE、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在上述不同时点的死亡事件发生率、MACE、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 两组在3个月、6个月、1年、3年的MACE、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在1年、3年死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两组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逐渐增加,其中B组的死亡事件发生率也增加、而A组的死亡事件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增加,提示随着随访时间延长B组更易发生终点心脏不良事件。
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两组3年内基线外周血MO水平的差异增大,其死亡事件发生率、MACE、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显著增加,基线外周血MO水平与PCI术后冠心病患者3年内预后相关指标(如死亡事件发生率、MACE、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显著相关,提示不同的基线外周血MO水平对于CHD患者PCI术后预后具有较大的影响。基线外周血MO水平和预后相关指标死亡事件发生率、MACE、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均独立相关,随着基线外周血MO水平、患者预后逐渐变差。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本研究为单中心临床观察,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存在样本纳入范围的局限性,此外本研究中未对其他炎症因子或血清指标(如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因子等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进行亚层分析。
综上所述,临床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独立预测因素,估测患者的长期死亡风险。
猜你喜欢心脑血管基线外周血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航天技术与甚长基线阵的结合探索科学(2020年5期)2020-11-26一种SINS/超短基线组合定位系统安装误差标定算法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9年3期)2019-10-15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3期)2017-11-13一种改进的干涉仪测向基线设计方法舰船电子对抗(2016年5期)2016-12-13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中国科技信息(2015年2期)2015-11-16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1期)2015-02-27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5期)2015-02-06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