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的价值、特点及实现策略

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的价值、特点及实现策略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2-06 12:19:01

贾梦毅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 430212)

歌唱是幼儿最喜欢并普遍存在的行为之一。人们常常认为歌唱只存在集体音乐教学之中,需要教师的启发诱导才会出现,但实际上,歌唱存在幼儿自身,只要兴之所至,他们随时随地都会进行歌唱,出现自发性歌唱行为。幼儿自发性歌唱特指幼儿在不受外在压力的情况下,自主发起的、下意识地歌唱行为,包括:幼儿对歌曲完整的或片断性的呈现、改编、重构;
幼儿即兴自编自创的“歌曲”;
将说与唱结合起来的特殊的“哼唱”;
以及对现实音响进行生动再现的模拟音等[1]。幼儿从一出生,身边就围绕着各种音乐,如母亲唱的摇篮曲、多媒体中播放的各种歌曲、其他小朋友哼唱的小曲子等。耳濡目染下,幼儿对音乐也会有基本的认识,在一定时刻会产生自发性音乐行为。自发性歌唱使音乐与幼儿内心深切结合,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引导。

幼儿是具有无限潜能和学习能力的个体。自幼儿出生后,就接收了大量的音乐,自然而然对音乐会产生反应。儿童自发性歌唱活动是在没有外界压力情况下发生,幼儿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音乐行为,是幼儿内心真实状态的表现。因此,研究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1.1 提高幼儿音乐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和唱的学科。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不是仅凭看就能提高的,必须要经过实践。自发性歌唱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是提高幼儿音乐素养、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自发性歌唱能够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自发性歌唱中,幼儿一边唱,一边在感知音乐,感知音乐的音准、节奏、歌词等。其次,自发性歌唱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儿童主要以三种方式运用歌唱:第一,歌唱只是作为游戏的一部分;
第二,歌唱是为了嘲笑、劝诫他人等;
第三,歌唱只是作为背景着色[2]。自发性歌唱能够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作用和功能,在适当的情景进行歌唱。最后,自发性歌唱能够帮助幼儿表现和运用音乐技能。幼儿在接触音乐过程中,会逐渐掌握一些技能技巧,如高音应该发出什么声音、低音应该发出什么声音等。自发性歌唱是对幼儿歌唱技能的巩固和锻炼。

1.2 满足幼儿自我表达需要

歌唱作为一种发音活动,同样具有说话的一些功能,能够帮助幼儿创造联系和交流信息。自发性歌唱行为往往是幼儿心情极度愉快和享受的情况下发生的,幼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用歌唱沟通幼儿内心与外部世界。3-6岁幼儿正处于好奇、好问、好表达的时期。他们情绪情感丰富、易冲动、控制力差,容易将情感与音乐行为直接联系在一起[1]。如一名小女孩知道爸爸妈妈马上要带自己出去玩了,很开心,嘴里面不停地唱“爱的魔力转圈圈”,并且身子不停地转来转去,将情感与动作直接联系了起来。因此,自发性歌唱行为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幼儿自我表达的需要。

同时,自发性歌唱行为对有些说话不利索的孩子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和安全交流的渠道,增添了表达交流自信心,有利于治疗说话困难情况。如有些幼儿在说话时有“口吃”的症状,与其他幼儿交流经常会遭到嘲笑,而在自发性歌唱中,幼儿的“口吃”症状会减弱、忽视甚至消失。并且幼儿自发性歌唱形式分为三种:流动不定型的哼唱、程式化的哼唱和普通歌曲[2]。流动不定性歌唱的主要特点是歌词多次重复,如“瞪、瞪、瞪”、“滴、滴、滴”和“哒、哒、哒”等。幼儿的重复症状会被视为幼儿的自然表现,能够有效地增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1.3 激发幼儿想象力

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十分普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自发性歌唱行为是外界刺激、想象和自发性歌唱三者相互衔接的过程。外界刺激是导火索,激发了幼儿想象,产生自发性歌唱行为。同时,自发性歌唱还会再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如程式化哼唱是幼儿自发性歌唱中非常常见的类型。它是一种自由度相对较小的音乐形式,,就是幼儿会唱一些自己熟悉和喜爱的儿童曲目或其他歌曲,从他们的哼唱的歌曲来看,有时是对整首歌曲完整的呈现,有时是反复唱其中的一部分,有时干脆对原有歌曲进行改编。幼儿常常会根据需要对歌曲的某一部分加以改编,如歌词、曲调或旋律,但总体来说还是遵循原作[1]。虽然大体上会遵循原作,但幼儿对歌曲的改编,幼儿对歌曲的应用,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幼儿歌唱活动中,教师利用“创编歌词”活动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已成为一种常用的音乐教育活动形式[3]。因此,自发性歌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1.4 丰富幼儿生活世界

幼儿的生活世界分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两部分。一方面,自发性歌唱能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在幼儿自发性歌唱的过程中,他们心理和音乐会慢慢结合,产生各种想象,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如小女孩在手舞足蹈地唱着《冰雪奇缘》的主题曲《LET IT GO》。她一边专注地唱,一边手放在裤子两边,做出拖着裙子的样子,微微晃动。可以想象,这个小女孩已经把自己想象成动画片中美丽的公主,随风舞动。她的脑海中,自己是如此地优雅、美丽,自己将会参观那个冰雪王国,成为女王。另一方面,自发性歌唱能够丰富幼儿活动内容。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很多时候都是由其他活动诱发出来的,如搭积木、画画、看绘本等[4]。幼儿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全神贯注,不自觉地产生自发性歌唱行为。自发性歌唱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和精神世界。

有学者认为,3岁前儿童的歌唱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声音游戏,有学者认为大多数2岁的孩子就具备了唱歌的能力,唱的歌大都是自发的和本能的,还有学者认为2个月的婴儿就会唱歌[5]。由此来看,歌唱行为在幼儿早期就已经开始发展了。3-6岁幼儿思维特点是直觉行动思维,面对外界刺激,会不自觉地进行反应,产生自发性歌唱。幼儿的自发性歌唱对幼儿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因此,我们应积极关注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了解幼儿自发性歌唱特点。

2.1 自娱性

幼儿自发性歌唱与教师指导下的歌唱有很大的不同。教师指导下的歌唱往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歌唱的曲子都是经由教师选择的。虽然有些教师指导下的歌唱也会和幼儿爱好、兴趣相结合,但幼儿更多的是被要求唱歌的。幼儿自发性歌唱是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常不以愉悦他人、掌握歌唱技巧等为目的,只是纯粹为了自娱自乐。音乐带有情感的因素,即有积极的情感,又有消极的情感。对幼儿来说,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音乐中积极的情感。也可以说,正是音乐中的愉悦、快乐吸引了幼儿。幼儿在开心、快乐时与音乐中的积极情感产生了共鸣,进而利用歌唱自娱自乐。

2.2 情景性

恩克蒂亚认为,要知道舞蹈中发生了什么和指示了什么,就只有在一定的语境和情境中才能体察到[6]。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也是如此。特定的场景为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提供了条件。如在幼儿园中,两个幼儿正拿着棍子互相打着玩,忽然其中一个小孩可能把这个棍子想象成手枪,唱起了《黑猫警长》主题歌里面的一些片段,如“啊啊啊,黑猫警长。眼睛瞪得像铜铃~~”。手枪、击打的动作,这些场景中很细微的地方都能引起幼儿的自发性歌唱,为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提供了条件。同时,由于幼儿活动类型多样,情景会随时变化,幼儿的联想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跟着改变,自发性歌唱行为也会随之变化。

2.3 突发性和片段性

自发性歌唱行为是幼儿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的。有可能幼儿之前一直在画画,忽然看到画上的某个图案唱起了歌;
也有可能教师正在上课,幼儿忽然就唱起了歌;
也有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唱起了歌。因此,幼儿的自发性歌唱产生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料。然而正是因为幼儿自发性歌唱具有突发性,常常会被其他幼儿、教师或家长打断或阻止,加上幼儿游戏情景的不断变化,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的维持具有片段性。如幼儿正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忽然唱起了学过的儿歌,其他小朋友没注意,过来与唱歌的小朋友交流,就很容易打断幼儿的自发性歌唱。

2.4 整体性

儿童自发的音乐表现行为有自发性歌唱、自发性击打、自发性舞蹈等[7]。这些音乐行为不是截然分开的,通常是多种音乐行为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观察幼儿自发性音乐行为时会发现,幼儿的声音、动作、节奏往往很自然地融为一体,幼儿处于很享受、陶醉的状态。如一个小女孩在表演区摆弄洋娃娃,手动来动去,并且有一定的节奏。嘴里面不停地唱着:“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蹦蹦跳、蹦蹦跳”,当唱到“蹦蹦跳”时,身体也小幅度地跳了起来。这种歌声与动作的相伴,就是动作与歌唱合二为一的典型。在这里,她既有自发性歌唱,又有自发性其他动作,多种自发性音乐行为融合在一起。

杜悦艳认为,儿童自发性歌唱行为是出现年龄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儿童自发的音乐行为[5]。许卓娅认为,音乐如果不能渗透幼儿一日生活,就不可能成为提高幼儿学习、生活质量的手段,音乐的教育价值也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8]。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是运用音乐的重要方式,渗透于幼儿生活中,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的价值,保护幼儿的自发性歌唱行为。

3.1 提高专门的音乐教学效果

专门的音乐教学活动是教育者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音乐教学。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幼儿在专门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习的内容在幼儿自发性音乐行为中都会表现出来,改善专门的音乐教学效果将会促进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的发生和发展[9]。在专门的音乐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幼儿感知音乐不仅仅是听音乐、唱歌和演奏,更包括幼儿对旋律、节奏的探寻。幼儿表现音乐也不仅仅只是对音乐的展现,更有对音乐的创编。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都会加强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更有利于促使幼儿产生自发性歌唱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积极向上、有感染力、节奏欢快的作品。这类型作品的节奏、歌词等比较易于幼儿接受,并且能够与幼儿心情产生共鸣,适合幼儿年龄阶段和心理发展,都是幼儿最喜爱和最乐于表现的。

3.2 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幼儿园中,幼儿很多的自发性歌唱行为很多都会被他人忽视、打断甚至制止。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的产生具有突发性,在集体教学中也会产生,对课堂秩序、自身和他人都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二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的重要性,没有保护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然而,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也属于渗透性的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认识到幼儿自发性歌唱的重要意义,不能仅仅是为了课堂秩序就忽视幼儿的自发性歌唱,挫伤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以及对歌唱的积极性。教师要多提供给幼儿表现的机会。如,在集体教学中,教师发现某个小朋友在唱歌,教师可引导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之后再继续上课;
在自发性歌唱行为较多的场所中,为幼儿提供不被打扰的环境。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幼儿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如不能边吃饭边唱歌;
走在路上,唱歌也要注意脚下和路况等。幼儿教师要认真学习幼儿自发性歌唱相关知识,关注幼儿自发性歌唱最新研究成果,观察幼儿自发性歌唱的实际情况,对幼儿的自发性歌唱行为进行适当引导。

3.3 创设自由、宽松的音乐环境

幼儿自发性歌唱与幼儿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宽松、自由的音乐环境才有可能使幼儿产生更多的自发性歌唱行为。一方面,教师可在幼儿园设立音乐角和小舞台,多为幼儿提供自发性歌唱的机会。音乐角里面可放置各种微型乐器,激发幼儿进行音乐创作和表现的兴趣。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要去除功利主义思维,为幼儿营造宽松的音乐环境。有的家庭把音乐当成了一种“专业”,强迫儿童去学习,强制性地纠正幼儿的发音、动作和表情等,往往会使儿童感到束缚,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并逐步抹杀儿童的音乐天赋。高登认为,如果学前儿童没有按照老师或家长设想的那样歌唱,不应该去纠正他们的自发唱法,但是可以使用乐句来给予指导或者对他提问,来增加他歌唱的价值[10]。同时,家长和教师要做好家园合作,共同保护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为幼儿自发性歌唱营造良好的环境。当幼儿产生自发性歌唱行为后,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为幼儿自发性歌唱行为的再次出现提供可能。

猜你喜欢自发性歌唱幼儿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7期)2021-01-18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为你而歌唱歌海(2020年4期)2020-08-25为你歌唱小读者之友(2020年6期)2020-07-06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年9期)2019-12-09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中华诗词(2018年3期)2018-08-01歌唱十月时代风采(2016年19期)2017-05-05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