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娟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商贸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由于社会就业形势的整体环境影响,疫情之下,经济的不景气,导致许多以往提供众多就业岗位的中小微企业相继倒闭;
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在教育模式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且更换教材的频率低,难以跟上时代发展,导致学生在融入社会后,发现,自己所学与社会脱轨,完全无法实现学以致用,难以适应社会节奏,导致被淘汰,进一步加重就业压力。高校思想政治课是我国高校重要的学科,对于大学生坚定信念、坚韧性格、高尚品格的树立和养成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严峻的现实状况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不断地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大学生需要的素质与能力,助推大学生提高就业质量成为重要的课题。
比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今社会人们的学历在逐渐变高,大学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在进行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时,应从两个层面着手。
大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在同学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天之骄子。大学生所处的时间段正是人生思维、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一些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优越感,认为自己成为一名大学生就可以在社会安然地参加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并非如大学生想象的一样,大部分大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1]。很多应届毕业生会对就业形势持有盲目乐观的态度,以为自己立马能找到一份高薪工作,才配得上这份学历和多年的寒窗苦读。一旦最终结果和自己的心理预期产生巨大的落差,不肯再次寻求就业,从而躲在父母背后啃老,这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高校校园环境相比,进入社会工作需要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更丰富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在校园生活的几年中一直以学习理论为主,参与社会活动较少,不熟悉社会环境,对于步入社会所具备的能力预期不足,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2]。在实际参加工作时,实践技能的缺乏使大学生在工作面前困难重重,就业时注重实践技能的需求,使大学生竞争力减弱,影响大学生就业。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运行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教育模式的改革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在社会变化加快的现实环境之下,高校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3]。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应加快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很多高校实践教学模式仍然处于滞后状态,造成高校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由于不同高校对于教学理念的不同,对于大学生实施的素质教育侧重点也不同,有些高校为了应对当下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尽早安排职业规划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就业的重要性与严峻性,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就业现状,了解就业趋势,为自身未来就业方向做好谋划。也有的高校未能及时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大学生不能依据自身所学专业特点、自身优点、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就业方向的努力,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一些招聘的岗位和实际工作内容完全背道而驰;
部分企业在薪资方面遮遮掩掩,或是不肯明说或是虚假夸大;
甚至有企业以试用期为由将本是合格的大学生进行淘汰的决定等等骗术,让大学生难以分辨真伪,甚至还会产生心理抵抗,开始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进而重新审视社会的人情冷暖。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就业中,一些企业对于就业大学生的年龄、毕业院校、户籍所在地等条件均实行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减低大学生就业率。不但影响受限制的大学生能力的体现,更造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
相对于其他课程,思政课的考试难度较低,因为这门课程的目的不在于分数的高低或竞争的激烈,而在于改善大学生身上的弱点。比如锤炼意志,以便于学生踏入社会后拥有与困难对抗的勇气,而不是永远当温室里的花朵。高校思政课程的设置对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使大学生懂得塑造自身修养所具备的素质,理解在社会生活中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使大学生对于我国的国情有正确的认识,对于中国现实社会所处于的复杂国际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再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和思维,对于大学生日后的理论学习奠定思维基础。
高校思政教学以大学生成长规律为前提,以社会发展规律为需求进行的教学课程设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增强融入社会的能力,大学生一方面要不断地补充知识,更新知识,另一方面要提高独立能力,锤炼意志以便迎接未来不可预见的挑战。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这些能力而精心设置,在完成课程的理论教学时,融入更多的实践教学,开阔大学生的眼界[4]。在学习中,大学生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力也在逐步增强。也正是由于这些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能摆正自身位置,正确看待社会就业状态,进行合理分析,理性面对。可见,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对于大学生所进行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基础,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在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情况下,高校思政课程教育要切实地发挥主阵地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强化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储备知识,苦练技能,增强心理素质,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
1.铸牢理想信念教育。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曾指出:“创业目标是高悬于理想之路的导向明灯。”在现有的以市场为主体的就业体制下,大学生就业已经完全推向市场化,所以亟须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防止进入市场后,自由发展,以至于偏离正确轨道。应该指导大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审视,思考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在毕业后想寻找何种工作,自己的实力与这个目标相比,还剩下多少距离。同时,也要向大学生宣传社会责任感,让这一群体扛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就业不仅是实现个人价值,更是为社会做贡献。这些都是对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社会就业形势提供的重要帮助。通过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让大学生接受和认同社会实际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模式,有利用于大学生坚定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苦练实际技能,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当大学生对自我能力和社会现实进行评估之后,即使是自主创业也会有着明确的努力方向,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则能够帮助大学生有效地控制其与既定目标的冲突行为,不断地激发其向着目标前进的动力,克服困难和挫折,成就理想人生。
2.强化典型示范教育。运用典型事例进行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典型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5]。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被证实的研究:人们对于榜样的信仰能够极大地激发战斗力,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人的潜力会被激发,能够战胜原本不可逾越的困难。在就业教育中,适当地采用典型榜样事例进行讲解,让大学生对于他人就业成功的经验有所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通过典型示范——目标牵引的方法,对就业、创业成功人士攻克困难,一点一滴做起的创业精神向大学生解读个人成功的秘诀,让学生看到希望,明白只要下定决心,付出努力,自己一样也可以成为那个榜样。在进行典型的示范教育时,组织大学生开展就业调查,对就业形势、就业行情有一定的了解,使大学生尽早明确自身的就业目标,坚定理想,感受拼搏精神在就业、创业、成功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典型示范事例的教育,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进大学生树立就业靠自己的努力、考自己的能力的观念,就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脚踏实地地选择工作,通过高校思政课程帮助大学生切实提高就业质量。
主体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体现在人的思想与精神方面。从个体而言,大学生具有较强主体意识,然而,在学业竞争、职业挑战面前,他们的主体意识却较为薄弱。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与竞争下,大学生对就业的独立思考和决定减弱,有的大学生甚至迷失了自我,对于就业失去自我判断能力主体意识的薄弱使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减弱,就业能力也随之弱化[6]。
1.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就业是在当代市场化运用的条件下产生的,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实力才能够在市场化的就业机制中脱颖而出,赢得工作岗位,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也同样需要一定的能力。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要将教学重点上升到提高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能力上来,一方面坚持培养大学生理论知识素养,另一方面将教育教学与就业形势相结合,在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不断地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2.开拓“双结合”教学模式。大学生就业的最终去向是社会的企事业单位,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在针对大学生就业教育时要不断地收集现代社会企业需要的思想品德素养。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企事业单位对于人员精神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不能囿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要以时代发展为诉求,以教育大纲为根本和原则,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为了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团队意识、爱岗敬业精神成为与传统思政课程相结合的重要思政教学内容。同时,实现大学生需求与教师应答相结合也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新方法。大学生就业需要大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充分了解当下社会就业形势,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渗透社会就业形势教育内容,使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体现思政理论与就业观教育相结合。
3.加大教师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首先,高校思政课程本是培养思想观念和品德修养的最佳选择,而现实的教学效果却令人大失所望。高校思政课的内容体系巨大,而课时却非常少,一周仅有一次,这就注定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形式,都只能靠直接灌输和死记硬背。因此,应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学会妙趣横生地讲透知识点。其次,思政教育的知识点与学生个人成长关系不大,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应该将就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进行挂钩,在思想课程教学中融入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培养内容,使大学生在学习思政教学内容的同时,与就业相结合、相联系,真切地让大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程的魅力,促进大学生能力提高与就业能力相结合,使思政课程教学更具实效性。
4.夯实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基础。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相当的重视。在纷繁复杂的当代社会,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依据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判断进行甄别[7]。在思政课程教学中,高校教师要依据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进行适当的就业观念讲授,一方面,通过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中与就业观能力培养相关内容重点讲授,促进大学生注重对就业能力和意志品格的锻炼,增强就业竞争力,以便日后尽快融入社会,实现成功就业。另一方面,这也是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就业是大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大事,能够通过思政课程教学中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充分理解就业观,对于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就业规划,提高就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树立,夯实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战胜困难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时代发展形势之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要不断地与时俱进,既要改革教学模式,也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思政课程教学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乐观的就业心态,重视思政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铸就意志品格的培育,重新审视思政课程教学与大学生就业观相融合的深度。运用思政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斗志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从大学生就业能力出发,从社会需求的就业人才角度出发培养大学生,成为当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重点。
猜你喜欢思政大学生能力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发明与创新(2022年30期)2022-10-03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