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新时代高校师范生师德实践问题与反思

新时代高校师范生师德实践问题与反思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2-04 09:57:01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提高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打开高质量教育新局面,应加强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将其作为助推师德师风建设的源头活水和动力源。基于此,为实现师范生师德培养目标,推动教育事业改革,本文探讨高校师范生师德教育实践价值意蕴,重点探究目前出现的师德实践问题和反思途径,以此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师范生;师德实践;职业情感;职业认同

一、引言

在我国教育院校体系中,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基地与摇篮,其办学立校之根本就是对师德教育的坚守与追求。但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师范生师德实践教育面临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因此,研究现存实践问题并做好针对性反思是必要的。

二、高校开展师范生师德实践的价值意蕴

(一)夯实教育事业的育人根基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育工作者所展现出来的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而师范生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后备军,负担着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育人使命。因此,通过开展高质量的师范生师德实践工作,能够使这些后备军在学习阶段就逐渐养成坚守育人的初心,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同时,师范生在接受师德教育实践时,在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下,使之成为自觉行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让价值观主旋律扎根于心。

(二)为教师队伍改革奠定动力基础

自2018年相关改革意见政策文件落实以后,教育队伍迎来全新发展阶段,在该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将职业道德和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摆在首要位置,由此可见,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而通过将师德实践前移至师范生教育阶段,能够在学生尚未步入教育队伍前激发其师德情感与意识,唤醒其教育涵养自觉性,从而开创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为教师队伍改革奠定坚实的动力基础。

(三)满足师范生成长的内在需求

虽然师范生仍处于学生阶段,但其已经具有“准教师”的职业角色,在当前较为开放的社会环境下,一些不良文化、思想可能会影响师范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该情况下,师范生容易陷入师德迷茫状况。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实践工作,能够及时纠正师范生存在的职业认知偏差和情感缺失,同时培养师范生突破成长困境的内生动力,满足该专业学生的成长发展内在诉求。而且,随着系统化教育实践工作的展开,师范生即便遇到挫折也能较快重拾育人信心,进而坚守育人使命,正确看待教师职业,从而逐渐形成良好师德基础,实现长远发展。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师范生师德实践问题

(一)职业认知不正确,缺乏价值引领

在新时代教育环境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大规模普及应用,一些不良思维难免会影响高校师范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虽然即将步入社会,但在该阶段学生的价值理念仍处于形成阶段。在现实教育与学习中,一些非理性的选择容易导致高校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形成相对片面的认知,且抗拒承担教师职业的一些责任与义务。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师范生将逐渐出现职业认知偏差的问题,目前,该问题已成为新时代下高校师范生师德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之一。比如,学生认为教师职业轻松、假期多等,当现实情况与自身预期存在差距时其从教信念可能会受到影响,即在高校师德实践教育中若是缺乏价值引领,教师职业的奉献与热爱被逐利和利己所取代,不利于师德师风的建设与培养。

(二)职业理想不够坚定,难以唤起师范生师德自觉

与大多职业不同,教师职业需要具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只有这样教育工作者才会追求与向往职业成就,可以说,职业理想对职业行为具有极强的调节与调动作用。但是从当前高校师德实践效果来看,整个实践过程更为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养,缺乏理想浇灌,导致难以真正激发师范生的理想信念,师范生师德自觉性相对较低。

此外,现阶段我国高校师范生师德实践教育内容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实践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区分度不高等方面。第一,实践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师德实践教育内容应当充分结合高校师范生师德养成的一般规律以及高校师范生的心理特点,使实践内容充分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师范生师德实践教育没有将思想实际与身份层次进行区分。第二,实践教育内容区分度不高。大部分师范类院校的师德实践教育课程无法受到学校管理层及教师的重视,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于公共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性课程的设置,一些学校单纯将师德教育结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甚至一些学校注重形式,将师德实践课程作为学校装点门面的“牌匾”,将师德实践课程摆在无足轻重的位置,导致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及教师从本质上对师德实践教育的认知存在欠缺,对师德实践难以产生积极主动性。

(三)职业情感稀薄

对于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师德师风也体现在职业情感方面,但是目前的高校師范生师德教育大多停留在师德认知层面,没有结合社会实际开展最新的教育实践,导致理论教育和情感教育不平衡,教育氛围不浓厚,师范生师德意识不强。教师职业情感最为持久的动力源是职业认同,教师作为一项具有极强社会意义的职业,其职业认同以兴趣爱好为基础。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师德实践更为注重技巧、理论等方面,忽略了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性,在该情况下,职业情感缺失不仅会浪费高校师德实践中投入的资源资金,也会加剧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不利于长远发展。

四、高校师范生师德实践反思途径

(一)强化价值引领,将师德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为促进学生对教师职业形成正确认知,正确看待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高校在反思师德教育实践工作时,要注重师范生道德内化,加强价值引领,依托于师德教育实践的全面渗透和全过程贯穿,切实优化师德养成教育实效性,以此强化学生师德意识。首先,师范院校要正确认识到自身办学立校的宗旨,正视自身教育人才培养阵地的身份地位,在师德教育实践中以德引路、以德树人,根据《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新要求制定师德教育“实施和管理办法”,同时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以此优化师德教育实践开展方式。其次,强化价值引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师德教育实践工作,将该价值观渗透于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与方面,比如课程设计、线上教育等,以此促进师范生得以正确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增强学生对师德师风学习的重视程度,进而在内在理念和自觉行动两方面推动师范生发生转变。在此过程中,高校还可以结合师德宣教进一步强化师范生的职业认知,及时纠正存在偏差的认知观念,比如利用“职业道德故事”、“师德典型”等,以持续化的方式使学生得以正确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价值立场,不断强化其社会责任感。最后,立足于教师职业价值和意义,将当前专业化教师培养要求融入至师德教育实践工作中,以此打破传统实践教育的片面性,使其较早接触行业实际,从而强化师范生师德意识。

(二)创新师德实践方式,提高职业理想养成质量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为有效改善师范生师德自觉较低的问题,高校应积极拓展师德教育实践途径与渠道,巩固师范生师德认知的同时帮助学生坚定职业理想,从而提高高校师德实践教育质量。第一,根据师范生学情合理增加校内教育实践活动,增加师范生切身体会教育工作的机会。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丰富校内活动,比如增加助教岗位等,为师范生提供实践参与机会,增加师生沟通与交流,增强师范生有关师德师风的认知。亦或是围绕教师技能开办竞赛,为师范生提供技能展示平台,增长师范生才干的同时培养自信,开拓其眼界。第二,增加校外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教学经验。与当地贫困山区办学机构形成合作关系,利用寒暑假开展支教活动;或是联动当地社区,定期开展“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此类校外活动的增加,可以让师范生身体力行的感受到社会责任,从而提高其职业道德境界,最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并付诸行动,真切感受到师德师风作用,主动加强学习与实践积累。

此外,为进一步强化师范生师德自觉,高校还应强化师德教育考核,依托于具体的考核成绩激发师范生师德自律。具体而言,高校应针对当前实践情况完善师德教育考核机制,在正确把握“德”与“才”的关系后具体化考核标准,利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标准评价师范生,从而充分发挥教育考核的反馈作用。其中,高校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除了院校和考试评价,还要结合他人评价、过程考评和自我评价,从而增强最终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加强师德监督,完善相关监督机制。比如,高校可以建设监督小组,组内成员包括辅导员、教师、班干部和学生代表,通过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及时纠正师范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有违师德的不良行为,帮助其改正。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加强教育激励,及时进行激励奖励,从而使学生自觉涵养师德。

(三)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依托于师德教育途径转变增强职业情感

在培养师范生职业情感时,高校要意识到良好师德教育氛围对师范生耳濡目染的重要性,依托于良好教育实践环境创设培养师范生师德意识。在创设育人环境时,高校要认识到社会氛围的重要性,实践教育中多引用正面典型案例,以此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在此过程中仍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尤其在网络平台,要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导向话语权。除此之外,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比如在院校官网、校园内的宣传栏等处均可以作为弘扬师德师风文化的主要阵地,同时结合丰富校园内外实践活动让师范生在良好环境中接受师风师德文化熏陶。为进一步激发师范生师德情感,增强其职业情感,高校应积极创新师德教育途径,尊重教育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学情优化教学内容。具体而言,高校教师应以身作则,转变自身教学态度,以平等、和谐的方式与师范生进行交流,进而在言行举止的正面影响下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让学生切实体悟师德情感。此外,充分发挥高校党支部作用,定期开展主题活动,依托于思想引领为优秀师范生提供示范作用的发挥空间,进而带头实践高尚师德,在良性竞争机制下增强师范生師德情感体验。通过上述反思措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师范生成长,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其职业情感,促进其师德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从缺失到超越:新时代师范生师德养成的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07):20-23.

[2]朱超超,陈瑞坤,刘植浩,等.新时代高校师范生师德培养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2):115-118.

[3]陈孟增.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06):84-86.

[4]王婧馨,康秀云.新时代师范生师德教育:价值意蕴、目标指向及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1(10):71-76.

作者简介

武梦玮(1995.06—),女,汉族,河北省人,硕士研究生,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1年天津师范大学师德建设专项课题“高校师范生师德实践的重要性及有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52WZ210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职业认同我国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东方教育(2016年14期)2017-01-16实习教师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高教探索(2016年11期)2017-01-11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黑龙江省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学生职业认知现状调查中国市场(2016年27期)2016-07-16欠发达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与对策科技视界(2016年17期)2016-07-15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科定向医学生职业认同中的作用中国市场(2016年22期)2016-07-07基于心理社会模型的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3期)2015-05-12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