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荣 王 冬 奚 琪
我国传统的传输式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生共性培养,忽视个性化发展,且教学中以“教师、教室和教材”为中心。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其优点,如教学过程完全由教师控制,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1];
可根据学生共同的认知规律讲授同一内容,知识传授系统;
教学效率高,能使学生系统、快速地记忆和掌握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明显弊端,如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知识,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发现知识;
使教学过程成为静态传递和继承知识的过程,易于造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受到限制。可见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工程人才需求。
国际《华盛顿协议》的工程教育认证是“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要求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为导向展开,并根据实时反馈的问题,不断对教学活动持续改进。强调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全过程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进而服务贡献于社会。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解决和探究实际问题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导向,使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科学熔接,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营造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加强知识、心灵和思维的沟通。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活动,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充实、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自我挑战,形成自我评价和完善的能力。教学中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新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追求创造性的学习成果。让工程实际案例、科研项目进入课堂,在打牢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上,发展创新思维与能力,提升工程素养。将传统的灌输式课堂转变为对话课堂,将封闭式课堂转变为开放课堂,将知识型课堂转变为能力素质课堂[2]。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社会素养、终身学习等方面均满足毕业要求,培育出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型人才。
国际专业认证对我国大学工科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新要求,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提出明确目标。传统教学方式难于满足专业认证对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要求,为保证大学生培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有机联动。
1.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探索了基于专业认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对线上学习任务精心设计,对课堂讲授内容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及互动方式。(1)课前。在“学习通”等教学平台,针对授课内容发布预习任务,包括微课视频、讨论题目、作业布置、测试习题、自主学习课时、多元弹性的个性化学习任务单等,以辅助学生学习。(2)课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开展多样化的课堂互动,如问卷投票、随机选人、抢答、签到、分组讨论等,给学生创造尽可能的参与机会,增强教学吸引力。(3)课后。主要是知识回顾、错题分析,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挖掘、归纳和消化知识点[3]。
2.开展项目化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将部分课程内容设计为实际工程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化教学,通过问题讨论活跃学习气氛。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自制课件,走上讲台,代表小组汇报对工程项目的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措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思考,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等。通过这种项目化教学,能很好地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判断思维、团队协作、书面表述与口头交流能力。通过有效互动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内化”,实现自我挑战。
3.注重产学研相融合。基于专业认证的“OBE”教育理念,以产出导向为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尽早进入实验室和学术团队,熟悉制造领域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成果,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拓展视野,启迪思维、激发兴趣。将企业工程实际项目和技术革新课题引入课堂,使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另外,在教学中通过引入机械行业情景,再植入专业知识,实现专业知识与行业技能的相互融合。
在课程评价中,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知识是基础,能力是知识外化的表现,素质是知识内化的结果。
1.构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多元化的考评体系。科学的评价方式才能反映课程目标对应的毕业要求是否达成,才能为教学活动调整和持续改进提供依据[4]。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在OBE教育理念引导下,聚焦成果考核,对传统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探索。根据课程特点建立了基于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的形成性考核体系,有效融入学生学习成果产出评价,并贯穿于授课全过程。科学设计考核评价体系,内容包括课内外互动表现、小组讨论与汇报、课后作业、平时测验、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对每项考核内容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给出明确操作方案,科学设计评价量规,详细规范评分标准,使评分透明化、具体化。依据考评指标获取的学习成果数据,对达成度进行分析,进而使教师明晰学生能力指标的弱项,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调整教学活动,实现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
2.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学习成果的方式。在课程考核工作中,通过评价体系及量规的合理设计,以及评价内容及方式的改革创新,使教师放权评价过程,教师由评价者转化为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和评价质量的评估者。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学习成果评价由师生共同承担。通过自评和互评活动,使学生由被评价者转变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多元化角色。评价过程由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答题、教师评卷三个环节,扩展为师生出题、学生答卷、学生制定参考答案、教师评定参考答案、学生评阅试卷、教师复审试卷等环节。大量的考核评价工作放权给学生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和思辨能力,教师只担任监督和评审工作。考核评价中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使课程评价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互评互进的过程[5]。
1.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要深化工程教育理念,就必须牢固坚持立德树人任务。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以高昂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学习态度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教师不但要教学问,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
2.使知识技能培养与德育教育有效融合。充分挖掘专业课自身潜在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翻转课堂设计、学习成果互评活动,建立师生教学联合体,把德育教育元素融入课程评价中,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创新实践、追求卓越、协作奉献等大国工匠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把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科技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学科前沿技术和国学文化等拓展性资料,线下授课内容与线上资源相对应,再融入教师对人类文明进步、文化传承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工程教育理念,对大学课程教学与评价进行了综合改革与创新实践。从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教学方法及手段创新,课程考评体系改进,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教学活动评价能力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发明与创新(2022年30期)2022-10-03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1期)2022-08-19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10期)2021-03-02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数学大世界(2017年15期)2017-06-2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19期)2015-03-01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俄罗斯问题研究(2012年1期)2012-03-25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