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楠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 广州 510091)
“共建共享”一词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被首次提出,共建共享理念作为新时代指导我国各项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理念,主要是指全民共同参与建设、共享建设成果。“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和基础,“共享”是“共建”的目标和落脚点。关于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共建共享理念在在线开放课程领域的延伸应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互联网产业下课程资源的再利用、再开发、再传播,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平台2018年成立,集聚了粤港澳高校院士等名师优势力量,建设高质量的通识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群。联盟平台上的高校提供课程,三地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课换取相应学分,并与2021年广泛调动了61所高校(其中港澳高校14所)参与项目申报,产生了大规模示范效应,深化了湾区高校间的课程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开放、共享、协同的教育理念成为普遍共识,各类教育参与者也拥有了广阔的课程共享空间和平台,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开放、传播、推广、共享、协同已成为教学改革、教育创新、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联盟课程的学习形式有“学分制”和“慕课”两种。学分课是指学生通过学校教务系统选修的课程,即为学校直接承认的学分课(学分课由选课学校自行确定)。而联盟课慕课作为自主选课,是否承认学分由各校教务处自行确定,若学校确定可认定,学生完成课程后截取成绩截图,即可作为学分认定依据。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已有的会员高校达82所(7所为港澳高校),其中参与学分互换项目的有40所高校,选学大学生截至2021年累计5.7万人,湾区跨校网课数累计510个。在线开放课程如何更好地可持续发展,更优地担负起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学习的任务,需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不断创新完善,全流程、全业务、全链条链接全国教育系统资源,调动供课高校和教师以及合作平台的积极性,凝聚粤港澳高校、企业及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建设共享理念的新型教育模式,使得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可持续创新发展。
信息化时代给在线开放课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要求[1]。如今在线开放课程要满足当下随时随地学习的个性化和创新性需求,对于微课、慕课等课程的设计、开放、应用都要抓住学习者的学习属性和学习需求,充分利用优质网络资源为学习者创造更好的在线开放课程。
智能导学、智能教育、人机协同教学已经成为今后线上教育新型的教育教学课程形态,这种课程形态建立在大数据技术之下,它不是一味追寻线上智能教育,而是“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育形式。在线开放课程需要“跨界跨项”展开智能化的教学体验和教学设计,在资源开发、利用、设计上让教师和学生一同选择、参与,让智能化应用到课程前期开发、中期制作、后期呈现的整个流程链条,让所有人参与进来,这些都是智能化可以带给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模式[2]。
终身化学习已经是未来学习的趋势,终身学习过程的跟踪、个性化辅导以及学习成果的认定等都是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机制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向大众、开放共享的一体化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的应用模式需要跨界组合,包括顶层设计、课程策划、教学设计、课程运营等一体化建设团队,将在线开放课程打造成学习者自主选择的学习资源,又可以参与学习资源的动态创新,教学者可以和学习者一起将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利用。
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地缘优势加快课程联盟的建设,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进一步打破城际、校际间壁垒,完善在线开放课程标准和机制,建立健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维护保障机制,确保课程长期持续开发,从而推动全社会积极学习、在线学习的动力增强,也促进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的变革和创新,让传统和在线打造共享合作的新型教育理念。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3]。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机制的重要基础就是整合优质课程资源,解决资源浪费、资源重复等资源孤岛问题。整合优质课程资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梯形发展、逐步推进,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方可实施好。湾区有其强大的后盾保障,不仅有资金支持,更有人才创新,为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提供了良好的优质资源,整合这些资源满足在线开放课程的系统化、全民化,让湾区在线开放资源更加融合实现合作共赢,助力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
在线开放课程已经实现数字化资源库,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机制在数字化资源库的基础上整合优化,形成新的资源库,为师生提供教学上的便利,与时俱进地更新课程内容,让师生共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课程资源打破碎片化,更加多样化地学习和教学,共建共享机制为师生提供高效能的软件应用、实用性的界面操作,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让课程更利于传播、共享、更新。
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平台的课程资源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实现的,技术属性相对应的技能、素质也让教师、学生实现更多更优质的上课体验。这些在线开放课程形成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学习素材;
平台的设计与软件应用、视频化的沟通交流方式,也大大提高了资源化的智能化应用导向和利用率。
湾区经济和资源的各种融通发展,使得湾区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上都有新型的目标,打造适应湾区的慕课、云课堂等网络课程,以兼顾当前学生碎片化学习、多样化学习以及主动化学习的需求;
开展适应湾区多种文化、多种语言习惯的信息化教师培训以及学生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培养适应湾区发展的有目标的全能型人才。
湾区在线开放课程的共建共享在于可持续性和长效性,如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教育的全局发展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基础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湾区教育要突出共建共享的战略地位,更加公平和更有质量的湾区课程对于湾区人才的建设必不可少。
湾区在线开放课程的共建共享需要各方参与者发挥所长,优势互补。湾区在线开放课程的共建共享需要协同推动,将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出来,例如粤菜、预制菜产业等,这些优势特色产业转化成在线开放课程,一方面有利于产业的推广,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学习者学习新的领域,让特色长项和课程协同推动、协同促进,最后达成优势互补与共同联动。
湾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4],这便决定了湾区教育合作发展的现代治理机制有其特殊性。体制机制的创新融合一方面引领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加大合作力度,激发创新活力,另一方面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依托粤港澳区域知识产权合作机制以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从而助推共建共享课程建设。
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的是一种多元化的合作样态,既有学术型大学和技术型大学的合作、大专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合作,又有科教融合的推动和产教融合的创新;
既要立足当前,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超越阶段;
又要放眼长远,增强预见性。推进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横向融通,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双向互通,实现持续更新、共享使用的效果。
信息化是利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应用环境。国际化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倡议,探索“走出去”“引进来”,开拓国际化办学空间,相互协助、相互促进,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共赢效果。
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的平台和种类繁多,包括各种在线网络资源(视频、文档、图片),也包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等,附表1说明了粤港澳大湾区主要的课程平台和资源现状。
附表1 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资源现状一览表
粤港澳大湾区2个行政区和9个市的课程资源在区域利用程度上略显不同,尤其省内和港澳两地,港澳地区相对利用程度较高,课程资源接受国外文化较丰富,教师、学生在接受层面也趋于习惯;
而省内教师和学生还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数学生还没建立起主动学习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主观意识,这样影响了湾区在线开放课程的长远发展。
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利益相关主体主要包括优质课程资源的拥有者、使用者、共享者,以及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者[5]。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若影响他们的合法权益,必然会阻碍课程资源的发展,共建共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需要建设者和使用者双重认可,使得机制运营得当并得到回报,否则平台搭建者、资源建设者、资源利用者的利益将会受损,积极性受到打击。例如偷盗资源拥有者的劳动成果,资源使用者和共享者在利用和使用相关资源时不能顺利使用,这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潜在影响各方主体的积极性。
共建共享课程延续了传统精品课程的框架,但是并不能满足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需要,对于特定人群例如职业院校、成人教育等学生与其职业发展、职业岗位匹配度不高,缺少对实践教学的支持与服务,这方面的针对性和专业性需要更多的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在线开放课程本身针对的是全社会人群,体系庞大,需求众多,满足当下随时随地所学的需求外,更要满足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学习习惯、学习动机以及学习行为。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区域更加强调个体的广泛参与和满足个体的保障措施,所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机制可以更好地满足湾区人才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湾区共建共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或是全国在线开放课程均以高校为主,或是跨校合作建设,但是鲜有企业、专业机构或是学生自主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本身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服务,针对学生线上学习的平台,不同于线下学习,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多维性,建设主体若能加入更多的学生、企业或是有资质的相关专业机构开辟小专栏、小栏目可能挖掘更多的个性化学习服务。
在线开放课程的共建共享、发展合作,找到适合的模式非常重要。目前共建共享课程的现状是:校际之间共建共享课程资源不足,校际共建、校企共建、区域共享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即便校际或区域达到共享层面,鉴于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如在共享层面理念上的差异,课程开发成本上的限制,共建共享课程资源的价值也未能体现。
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互相配合,更需要政府牵头引导、布局、督促、激励。符合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的顶层设计目前还不完善,需要专门牵头或成立相关部门去落实、引导这项工作,自上而下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综合性的集监管、监督、奖惩为一体的搭建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的桥梁设计,这样才能实现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机制有效、有序、有质完成。
1.以课程为根本,共建满足不同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群
集聚粤港澳高校名师力量;
建设高质量的专业课程群和通识课程;
优化专业结构供给;
推进重点学科教育建设;
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聚焦新时代、新发展,打造创新课程。
2.以应用为核心,开展多种形式的校际校内共享
制定在线课程建设标准,规范湾区课程建设与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反馈平台选课情况、教师授课情况以及学生上课和学习等情况。如:AI赋能在线实验,实现在线预约并开展在线实验,自动生成实验报告和考核结果,物联管控,实现全流程自助实验。AI赋能虚拟教研室,联盟平台可开发开展突破时空限制的研究交流活动,研讨过程记录,提升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兴趣。AI赋能虚拟教师资源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三地教师打破时空区域,实时抠像,实时回传抠像画面,将平台打造为应用、建设的一体化联盟平台。AI赋能智能翻译,学习过程中,课程自动生成中英/中外字幕,方便更多的外国学生学习,Word、PDF、PPT 等文档自动解析、翻译、排版布局等智慧化课堂笔记,多语言知识图谱让更多学生、教师全身心投入学习[6]。
3.共建共享的产权保护问题
在线开放课程凝聚了众多教师和制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同时这些知识产权也面临着当下竞争不当、权利受损的问题。数字化时代让在线资源的成果变得容易获取。相关研究者曾提出双赢的观点,即“在资源共享时,有一个出发点,就是只能使用,不能有商业目的。我们必须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但信息又是在共享中产生作用。所以这是一个双赢的问题,我们一边要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但同时也要大力推进共享”[7]。在实现双赢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利益相关方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进一步明晰。
4.共建共享的课程综合评价问题
湾区在线开放课程的质量决定了湾区在线教育的质量,共建共享的在线开放课程综合评价是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对于在线开放课程的评价体系,比如有些课程评价过程不规范、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方式不统一等问题阻碍了在线开放课程的质量提升。
组建规范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是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共享之路的基础,规范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评价制度、利益分配制度等是营造良好的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的基本运行环境。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指规范平台管理、规范人员管理、明确各司其职,分级分层分类的管理责任制度;
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激励课程资源开发者有原动力去生产资源;
评价制度是对课程资源的评估和评价,让教师和学生对资源的总体质量、不足和漏洞进行分享,从而激励优质资源的质量提升;
利益分配制度让资源开发者、平台使用者、平台本身等利益相关方有明确的利益分配,确保利益的有效取得和维护,及时协调相关主体的矛盾和纠纷,让各利益方的权利最大化,才能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套共建共享机制能为湾区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创建良好的基础环境,确保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湾区有丰富的特色课程资源,如粤菜、非遗传承、粤剧表演等,将湾区这些特色资源统一整合,合作开发,提升质量,通过分类打造特色开放课程、精品特色课程等最大限度开放共享优质资源,让自主开发或是合作建设等地方特色资源得以展示,满足广大在线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也将更多的湾区特色在线开放课程展示给大众。不仅避免了特色资源的定位问题,也解决了特色资源提升质量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问题,让地域性教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离不开市场化的导向,市场决定了课程资源的需求。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可以开展部分课程面向全粤或是全国遴选优质资源,通过分类、分级形成免费选学、计费选择的方式进行推广,让资源开发者形成相互竞争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机制。并建立课程管理中心负责审核课程内容、价格及计费标准等,其中费用应按照最低收费标准,根据课程内容或是课程的受欢迎程度、观看数量等一系列标准进行市场化运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在线开放课程市场化机制。
1.开发湾区AI在线开放课程的移动学习
湾区的大数据技术、5G技术、VR/XR技术等发展非常之快,利用湾区这些特色创新产业打造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各类非正式学习,让广大学习者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实现丰富的移动学习、平板终端碎片化学习知识的获取,让学习产生更强的动力,让学员在碎片化时间获取所需知识,让湾区移动学习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8]。
2.优化湾区在线开放课程的管理效率
注重学生差异和个性化学习,实施分层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大数据采取智能化的手段和措施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和学习动机,并明确学习管理规范、辅导规范、考核规范;
在线开放课程团队要积极开展有效的同伴评价,并组织相应的互动交流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实时记录、实时生成,实时跟踪和实时分析;
最后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运行情况进行考核管理,针对教师和学生实施不同的奖励措施,让师生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课程中去,实现管理—规范—奖励的课程管理流程。
3.重视湾区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体验
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体现“以人文本”的理念,无论是学习动机、学习模式、学习考核,还是学习评价都离不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原则。“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必须高度关注和重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如提供快捷的手机移动端、方便灵活的课程学习方式以及高效的大数据一键管理支持。这些都对推动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有重大意义,只有满足学习者的体验,才能反哺教学者和学习平台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学分银行的建立为成果认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以学习成果为中心,学分银行如何为学习成果认定标准的制定,学习成果生产,学习成果的认定、存储与转换以及学习成果应用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促进学习成果的顺畅流动。还可以利用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库构建人才库,利用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资源提供人才评价服务,基于学习者综合素质评测提供人才推介服务,为企事业单位的选人用人提供服务等,最终形成融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库、人才推介、人才使用为一体的学分银行人才成长服务体系(见图1)。
图1 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的路径设计
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缺乏共享途径,而优质资源的欠缺影响着在线开放课程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而我国大量优质在线课程资源集中在有实力的高校或科研机构,他们的产权保护意识强,若有偿服务共享又局限了使用和利用,造成优质在线课程资源短缺[9]。因此,需要出台有关政策加大校际之间的合作,减少共建共享壁垒。
这里尤其特指在线开放课程的更新换代,规定课程内容有其时间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更新创新,课程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课程视觉效果也要升级换代,要融入学习者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方法和学习习惯;
管理机制需要更新保障让更多教师参与、管理自己的在线开放课程,确保教师的主体性,保障课程管理常态化。
强化产教深度融合特色、强化各类教育类型特色、强化科研服务发展特色,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体系建设,建立特色职业师资队伍,引进社会优质特色课程,将各区域的优势特色融入吸纳到平台中来,聚焦并整合课程、教学、管理、服务、科研等一体的发展体系,打造湾区特色网络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平台、教师、学生等共同维护发展,保障其长期应用,技术、服务、资源、支持等一系列管理都需要持续投入,需要各方不断努力完善,建立资金投入常态保障机制[10],用于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维护和管理保障其健康长久发展。
1.配备研发队伍,打通湾区人才协同发展壁垒
专业人员队伍是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的重要因素,课程研发团队、专业指导团队、管理人员团队以及服务人员团队都是湾区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必不可少且保证高效通畅运行的联通方式。加强人员的培训开发,拓宽参与决策管理渠道,探索考核制的绩效方式,推动专业化、高层次的教师、人才得到激励性的奖励,以此充分保障工作人员队伍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AI赋能共建共享智能发展,升级演变新型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建设
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在线教育并颠覆了传统教育对于教与学的认知,大数据、云计算的参与让在线开放课程自动化、自适应地建立智能联系,建设信息空间,整合学习资源,基于数据决策学习驱动选择,融合虚实空间变革体制机制。AI赋能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的理念可以打通线上线下镜像空间,实现资源结构化存、课堂常态化评,实现精准教、个性学、科学管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提升教与学质量。
科学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有利于拓宽课程资源获取渠道,有效均衡资源协调发展。合理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在于实现课程资源高效多向流动,依托信息技术让社交平台等承载形式加入或搭建桥梁,形成多级联动。动态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主要体现在课程主体、课程内容、课程后续迭代更新以及师生互动沟通交流四个方面,只有不断变化的课程建设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师生可以及时、动态合作、沟通,创造新型、多元的学习模式(见图2)。
图2 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机制网络
猜你喜欢湾区粤港澳大湾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房地产导刊(2022年1期)2022-02-28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房地产导刊(2021年12期)2021-12-31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房地产导刊(2021年12期)2021-12-31大湾区城市大洗牌房地产导刊(2021年12期)2021-12-31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房地产导刊(2021年10期)2021-11-22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房地产导刊(2021年8期)2021-10-13大湾区的爱情故事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编读往来今日中国·中文版(2019年8期)2019-08-23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消费导刊(2018年20期)2018-10-19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金桥(2018年4期)2018-09-26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