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调查

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调查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1-25 15:19:02

余著成,金伟,陈卓,童哲,刘宝权,周晓,3

(1.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浙江 江山 324100;
2.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3.浙江省林业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维持其生态功能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兽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2],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兽冲突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兽类尤其是大型物种的种类、数量大幅减少。现阶段如何有效地了解兽类种群结构和资源分布是保护其种群数量的基础[3]。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仙霞岭保护区)处于仙霞岭山脉西南端,是仙霞岭山脉入浙的起点,是全国32 个内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的“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南北连接之咽喉,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对仙霞岭保护区兽类至今未做过全区系统性的调查,仅在建区时参考历史资料和部分调查样线编写兽类8 目22 科57 种,仙霞岭保护区科学考察和研究的缺乏,导致各项工作的实施缺乏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和理论指导。因此,有必要系统全面地开展对保护区兽类的考察,了解兽类生物多样性的本底,为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1 研究区概况

仙霞岭保护区成立于2016 年5 月,位于浙江省江山市南部山区,是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重要源头之一,地处浙西南仙霞岭山脉的浙闽边境,总面积为7 084.56 hm2,地理坐标介于118°33′42″~ 118°41′5″E,28°15′26″~ 28°21′11″N。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温适宜。由于受地形地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气候特征明显,年均气温在15.0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 650~ 2 200 mm。仙霞岭保护区属仙霞岭中低山区,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中低山地貌,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海拔1 000 m 以上山峰有28 座,最高峰大龙岗海拔为1 501.0 m。保护区植物群落为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木荷Schima superba、甜槠Castanopsis eyrei为主要建群种,野生及常见栽培维管植物有169科571属1 064种,森林覆盖率达98%;
同时,保护区内有丰富的动物资源,珍稀物种众多,资源丰富,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之一。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于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开展,中大型兽类采用网格化调查方法,小型兽类采用铗夜法和网捕法,另有资料收集法辅助调查。

1.2.1 中大型兽类调查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10.2)将保护区界叠加到CGCS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公里网格上,将保护区划分为77 个公里网格,每个公里网格内至少布设一台东方红鹰E1B 红外相机,部分重点区域加布1~ 2 台,共布设89 台次红外相机(图1),相机位置通常选择在兽径、水源地、觅食场所等地,将相机固定在树干上,距离地面50~ 80 cm[4-8]。每台相机工作时长为8 个月,其中2019 年4 月换卡换电池一次。同时把安装红外相机的路途作为样线调查,主要观察沿线两侧动物的活动痕迹,对所发现的痕迹根据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析,判断兽类的种类,并用GPS 进行定位[9-10]。

图1 仙霞岭保护区红外相机布设图Fig.1 Distribution of infrared camera in Xianxialing Nature Reserve

1.2.2 小型兽类调查 非飞行类小型兽类采用铗夜法调查,选择在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村庄等不同生境,以新鲜花生米、火腿肠、炸肉为食饵,采用中号铁板夹或鼠笼捕捉小型兽类,鼠铗或鼠笼沿小路布放,铗(笼)距5 m,傍晚放铗(笼),次日收铗(笼),对所捕动物进行常规测量和分类[11-12]。放置一昼夜为一个铗夜,共布放1 083 个铗夜,其中在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生境布放623 个铗夜,在竹林生境布放280 个铗夜,在村庄生境布放180 个铗夜。飞行类小型兽类采用网捕法调查,天黑前将竖琴网安放于林道或洞穴口等环境,次日清晨检查捕获情况并取回标本[13-14]。2019 年1 月在保护区内的3 个洞穴口和3 个林道位点放置3 d 竖琴网,7 月在9 个林道位点放置9 d 竖琴网,总计放置竖琴网36 次。

1.2.3 辅助调查 考虑到兽类物种的可见率较低[15]、调查时间短等情况,收集仙霞岭保护区建区时的兽类资料作为补充数据。

动物种类鉴定方法依据《中国兽类野外手册》[16]《浙江动物志 兽类》[17]《中国哺乳动物图鉴》[18]及部分模式标本描述的文献进行物种鉴定,分类系统参照蒋志刚等的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方法[19]。

1.3 数据分析

1.3.1 相对多度指数 依据红外相机拍摄的照片通过计算相对多度指数(RAI),比较保护区兽类物种的相对多度。其计算公式为:

有效相机工作日,即单台红外相机持续工作24 h 计为1 个有效相机工作日。独立有效探测数,单个红外相机机位上拍摄到某物种记录为此物种的1 次有效探测,30 min 内拍到的多张同一物种照片或多段视频,均合并记作1 次独立有效探测[20-21]。

1.3.2 捕获率 根据铗夜法调查小型兽类情况统计其捕获率[22]。其计算公式为:

2.1 科目组成

2.1.1 调查结果 经调查统计,仙霞岭保护区共有兽类63 种,分属8 目23 科,见表1。其中,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 3 科5 种,占兽类物种总数的7.9%;
翼手目Chiroptera 3 科14 种,占兽类物种总数的22.2%;
灵长目Primates1 科2 种,占兽类物种总数的3.2%;
鳞甲目Pholidota 1 科1 种,占兽类物种总数的1.6%;
兔形目Lagomorpha 1 科1 种,占兽类物种总数的1.6%;
啮齿目Rodentla 5 科17 种,占兽类物种总数的27.0%;
食肉目Carnivora 6 科18 种,占兽类物种总数的28.6%;
偶蹄目Artiodactyla 3 科5 种,占兽类物种总数的7.9%。

表1 仙霞岭保护区兽类的组成Tab.1 List of mammals in Xianxialing Nature Reserve

表1 (续)

表1 (续)

2.1.2 与历史资料比较 2016 年仙霞岭保护区成立时的兽类为8 目22 科57 种,本次调查到的兽类为8 目23科63 种,新增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大菊头蝠Rhinolophus luctus、中菊头蝠Rh.affinis、皮氏菊头蝠Rh.pearsoni、中华菊头蝠Rh.sinicus、大棕蝠Eptesicus serotinus、华南水鼠耳蝠Myotis laniger和斑蝠Scotomanes ornatus8 种,原记录中角菊头蝠Rhinolophus cornutus和栉鼠耳蝠Myoti capaccinii经重新厘定为小菊头蝠Rh.pusillus和毛腿鼠耳蝠M.fimbriatus(在保护区无分布),原记录食蟹獴Herpestes urva属灵猫科Viverridae,根据蒋志刚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2017)属獴科Herpestidae。仙霞岭保护区的63 种兽类中,狼Canis lupus、赤狐Vulpes vulpes、豺Cuon alpinus、金猫Pardofelis temminckii、云豹Neofelis nebulosa、金钱豹Panthera pardus6种兽类在本地区已近30 年不曾记录发现,本文仅从历史资料中获取,故后文分析中未包含此6 种兽类。

本研究共布设89 台次红外相机,调查累计有效工作时长18 042 个工作日,累计拍摄有效照片6 026 张,兽类有效探测数为4 638 次。其中,相对多度指数(RAI)居前五位兽类依次是小麂(RAI=131.91)、猪獾(RAI=12.30)、鼬獾(RAI=12.25)、野猪(RAI=9.31)、果子狸(RAI=8.09);
分布范围居前5 位的兽类依次是小麂(75 个网格)、鼬獾(50 个网格)、野猪(47 个网格)、果子狸(44 个网格)、猪獾(38 个网格)。

表2 仙霞岭保护区红外相机记录物种Tab.2 Species recorded by infrared camera in Xianxialing Nature Reserve

2.2 生态类群

根据不同兽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境,保护区内的兽类可分为地栖生态类群、树栖生态类群、飞行生态类群3种生态类群。

2.2.1 地栖生态类群 该类群包括各种中大型兽类和部分小型兽类,共40 种,占兽类总物种数的70.1%。如主要生活在山区和丘陵的黑熊、豹猫、野猪、小麂、中华鬣羚等;
生活于田野及附近的灰麝鼩、黑腹绒鼠、黑线姬鼠、黄鼬等;
主要生活于居民住宅及附近的小家鼠、黄胸鼠和褐家鼠等。

2.2.2 树栖生态类群 该类群兽类的形态结构适于树栖生活,较少地面活动,有赤腹松鼠、珀氏长吻松鼠、倭花鼠3 种,占兽类总物种数的5.3%。

2.2.3 飞行生态类群 该类群兽类为翼手目物种,有大菊头蝠、大蹄蝠、中华鼠耳蝠等14 种,栖息于岩洞或树洞内,多夜间活动,占兽类总物种数的24.6%。

2.3 地理区系

仙霞岭位于古北界与东洋界的过渡地带,古北界种类和东洋界种类相互渗透,物种组成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数据分析,在动物地理区划上,仙霞岭保护区位于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根据张荣祖[23]的划分标准,调查所记录的63 种兽类中,东洋界种有48 种,占总种数的76%,古北界种有15种,占总种数的24%,在区系成分上东洋界种占绝对优势,主要表现出以东洋界物种为主,东洋界和古北界物种相混杂和过渡现象的华中区典型特征[24]。

2.4 重点保护及濒危物种

仙霞岭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 种,分别为黑麂、穿山甲和小灵猫;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 种,分别为黑熊、藏酋猴、猕猴、中华鬣羚、豹猫、毛冠鹿、貉、黄喉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极危(CR)物种1 种,为穿山甲;
易危(VU)物种3 种,分别为黑麂、黑熊、中华鬣羚。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易危等级以上物种8 种,其中包括极危等级物种穿山甲1 种,濒危(EN)等级物种黑麂1种,易危等级物种黑熊、藏酋猴、豹猫、中华鬣羚、黄喉貂、食蟹獴6 种。

通过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的调查表明,仙霞岭保护区共有兽类8 目23 科63 种。红外相机调查主要拍摄到的物种有小麂、野猪、华南兔、黄鼬、赤腹松鼠、黑麂、中华鬣羚、藏酋猴、猕猴、中国豪猪、豹猫和黄腹鼬,零星拍摄到的物种有黑熊、小灵猫、毛冠鹿。经查阅文献资料和访问得知,历史资料记载的狼、赤狐、豺、金猫、云豹、金钱豹6 种兽类均未发现,说明这些大中型食肉兽类数量已经极为稀少,甚至绝大多数物种可能在浙江省内已灭绝,其原因可能是生境的破碎化和适宜栖息地的减少,生境资源不足以维持大型食肉动物的生存。而大中型食肉兽数量下降或消失,会使得中小型动物因缺乏天敌的捕食和其本身较强的繁育能力,造成人兽冲突的加剧,野生动物保护与社区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仙霞岭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尤其针对濒临灭绝的物种,势在必行。根据不同兽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境,保护区内兽类可分为地栖生态类群、树栖生态类群和飞行生态类群3 种生态类群。在动物地理区划上,主要表现出以东洋界物种为主,东洋界和古北界物种相混杂和过渡现象的华中区典型特征。仙霞岭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 种。

与保护区建区时的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新增兽类8 种,分别是藏酋猴、大菊头蝠、中菊头蝠、皮氏菊头蝠、中华菊头蝠、大棕蝠、华南水鼠耳蝠和斑蝠。另外,黑熊和小灵猫这两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第一次在江山市被红外相机拍摄到影像资料。

通过本次系统全面的实地调查和辅助调查,可为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及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区管理机构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完整的监测体系,开展长期物种监测;
积极宣传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保护区周边村镇的宣传教育
可适当在实验区发展旅游业,提高大众对野生动物的认知并参与到野生动物的保护行动中;
完善监管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狩猎行为;
要对人兽冲突中村民产生的损失制定合理的补偿措施,以免村民猎杀动物;
积极参与和配合科研机构及高校的科学研究,制定更为完善的保护管理措施。

猜你喜欢兽类类群保护区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品牌研究(2021年7期)2021-11-28薏苡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5期)2019-09-02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11期)2019-08-24景宁大仰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兽类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8期)2018-05-30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对季节动态的响应广东农业科学(2017年5期)2017-08-29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甘肃林业(2016年2期)2016-11-07利用红外相机调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四川林业科技(2016年1期)2016-04-112011年春夏季黄海和东海微型浮游动物类群组成及其摄食的研究应用海洋学学报(2014年1期)2014-11-22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河南科技(2014年7期)2014-02-27龙湾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功能类群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期)2014-02-27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