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人才观的历史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科技人才观的历史演进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1-25 14:19:01

金 东

(广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320)

科学技术始终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在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人才俨然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使得党在对待科技人才问题上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由此确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指导思想,科技人才地位得到显著提升。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人才观,它涵盖对科技人才的定位、培养、使用、管理、引进、评价、激励等多个方面。梳理和总结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人才观,对于推进新时代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党中央率先从科技人才的定位上进行拨乱反正。邓小平充分肯定了科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并就如何推进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深入思考,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主要内容

1.科技人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因素。1975年9月26日,邓小平在听取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时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1]34由此肯定科技人员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价值和地位。1977年5月,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1]40,从而把科技人才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因素。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明确表示包括科技人才在内的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1]89,使科技人才从以往的“异己力量”转变为可信赖和依靠的劳动人民一部分。尤其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邓小平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86,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科技人才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2.办好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科技人才的基础途径。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党中央始终把“德才兼备”这一原则贯彻于科技人才培养环节之中。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培养“又红又专”的科技人才的说法,指出“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1]91,并提出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培养人才标准。在邓小平看来,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科技人才最基础的途径。1977年5月,邓小平在对比中、美、苏科研力量后指出:“科研人员美国有120万,苏联90万,我们只有20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1]40因此,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年轻科技人才成为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1]95他根据当时国内落后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和国际新科技革命浪潮矛盾,特别强调:“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1]50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国内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得到了恢复,科技人才留学政策也同步启动,由此发挥出教育在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作用。

3.打破常规思维是选拔使用科技人才的关键措施。由于科技人才工作在改革开放前遭到破坏,我国的科技队伍当时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因此党中央极力在科技人才工作上突破旧有思维。邓小平认为要保证中国科学事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1]95。同时,党中央发现,“科技人员一方面很缺,另一方面又有很大的窝工浪费,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现象很严重”[2]。为了解决科技人才的闲置浪费,邓小平指出要“逐步实行科研人员流动、更新制度”[1]70,促进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邓小平还特别强调不要因为科技人才不是全才,不是党员,没有学历和资历,就把人家埋没了[3]109。由此,党中央在选拔使用科技人才工作上切实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观念,改革束缚科技人才发展的旧体制,不拘一格地选拔和使用科技人才。此外,党中央对年轻科技人才还给予充分信任,邓小平特别强调:“不要看不起年轻人,总觉得年轻人不如我们行。”[1]265他鼓励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应当高兴地帮助青年人赶上来”[4],要主动创造条件吸引出国留学青年科技人才回国服务,加入我国科技人才大军。

4.做好后勤工作是激励科技人才的重要保障。为了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党中央着力提高改善科技人才的待遇和工作条件。邓小平曾强调:“为了把科学研究工作搞上去,还必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这也是党委的工作内容。”[1]98首先,邓小平认为“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3]107,主张把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考虑。其次,邓小平提出对于有能力的科技人才“在工资级别上可以破格提高。如果有些人长期拿不出成果来,可以调换工作岗位,待遇也可以适当降低”[3]17-18,由此建立起具有实绩考评性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优胜劣汰。再次,邓小平除了切实为科技人才解决问题,还尽力“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3]109,为的就是帮助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放开手脚进行科研工作,他要求保证科研工作者“必须至少一周要有六分之五的时间搞科研”[1]53。此外,邓小平还主动创造条件做好归国科技人才安置工作,他认为“要在困难条件下,尽力把工作做好”[1]57,才能真正调动起国内外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二)实际成效

在这一阶段,党在政治、教育、物质等实践工作中都围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核心思想具体落实。政治工作上,邓小平严厉批评“四人帮”把知识分子称为“臭老九”,指出要为包括科技人才在内的知识分子恢复名誉,并率先提出“科学、教育……,需要有一个机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安排,统一指导协作”[5],决定重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干部局,加强对科技工作和科技人才的统一管理;
教育工作上,在邓小平的直接推动下,通过恢复高考、建立学位制度以及调整留学生管理政策,不拘一格地选拔和培养年轻科技人才;
物质工作上,自1978年3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恢复和提升教师职务问题的请示报告》后,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部委陆续恢复科学技术干部的技术职称,并积极开展考核晋升工作。此外,党中央通过修订科技发明奖励条例、建立专利制度、颁布对杰出科技人才的激励政策,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专家的生活待遇,我国科技人才工作步入新发展阶段,向着更加科学、灵活的方向迈进。

20世纪末,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内正开创新一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党中央顺应全球科技发展潮流,在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过程中,党的科技人才观进一步趋于成熟。

(一)主要内容

1.科技人才资源是推进我国科技发展的第一资源。20世纪90年代,全球进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立足于时代特征,江泽民认为“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6]58,把科技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放在能否推进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来认识。江泽民率先突破性地用“资源”来给科技人才定位。1996年5月27日,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6]771997年10月,江泽民进一步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6]94这一论断突显出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第一资源的重要地位。随着前沿科学领域迅速发展,党中央与时俱进地提出科学人才观,胡锦涛继承江泽民提出的“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在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中树立以人为本、人人都可成才的思想。2008年6月,胡锦涛提出,“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7]。进一步明确科技人才资源是提升我国科技总体水平的第一资源。

2.培养和使用更多年轻创新型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当时,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继续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趋势,着重培养使用国内国际年轻创新型科技人才成为党科技人才观的重要内容。江泽民说:“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代表着祖国科技发展的未来和希望。”[6]65他强调要按照年轻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培养和使用。中国的科学技术要追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培养、造就千百万年轻一代科学技术人才,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宏大科技队伍”[6]59,只有青年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我国科技发展才能持续。江泽民还高度重视引进国外或留学的科技人才,针对我国大量优秀科技人才流失的现象,他提出要“积极引进国外智力。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6]93。随着胡锦涛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任务,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的。”[8]胡锦涛继承邓小平和江泽民积极引进国外智力的思想,特别强调:“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7]可见,党中央不论对国内还是国际科技人才都尽力创造条件培养和吸引他们。

3.完善激励机制是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保证。要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说到底还是要形成一套有利于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激励机制。为此,江泽民指出:“要进一步贯彻‘双百’方针,创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允许和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形成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6]105在1999年11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明确指出:“建立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实行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实行重奖,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6]17221世纪初,党中央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政策体系。胡锦涛多次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他强调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7],从而把对科技人才的评价与激励转向市场化。随着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入,胡锦涛强调“坚决破除束缚人才成长和限制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体制”[9],促使科技人才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同时“要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真正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激励机制,让优秀人才得到优厚报酬”[9]。

(二)实际成效

在这一阶段,以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着力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上,科技体制改革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首先,自1993年中科院提出“百人计划”以来,我国从海外引进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通过教育部1995年11月和1998年12月发布的《“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国内培养出大量杰出青年科技人才;
其次,以1999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2003年9月科技部下发的《科学技术评价方法》为基础,确立起国家对科技人才的评价和激励体系;
再次,党中央为贯彻落实“量才使用、用在其位”,通过200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2007年国家人事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下发《关于科学研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科研事业单位科技人员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分流安置和激励保障。这一系列工作的落实,标志着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得以确立,为新时代科技人才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10]。科技创新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速度和高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科技人才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习近平多次就做好科技人才工作发表重要论述,由此形成系统完备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科技人才观。

(一)主要内容

1.科技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资源。2013年10月,习近平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望人才。”[11]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引擎,科技人才则成为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基于此价值判断,党中央准确把握国际科技竞争就是科技人才竞争这一本质,更加坚定依靠科技人才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理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创新的主体根本在人而不在物,党中央始终紧紧抓住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内在关系,明确“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12]117,强调科技人才是国家发展之基、国际竞争之本的重要地位。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开阔的思维看待科技人才作为战略资源的重要地位,提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13]15,持续推动科技人才大国向科技人才强国迈进。

2.以教育为本、遵循成长规律培养以德为先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综合来看,我国的科技人才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缺少科技领军人才、尖子人才问题依然存在。“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10],党中央始终坚持以教育为本,坚信“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13]16,将教育视为新时代培养造就一支能打硬仗、打大仗、打胜仗战略科技力量的基础途径。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党中央强调把“德才兼备”原则贯彻于其中。习近平认为“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14],明确素质要求对于科技人才自身的重要性。同时,习近平认为科技人才有其成长规律,强调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15]。对于青年科技人才,习近平尤其希望广大院士要按照科技人才成长规律进行培养,“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识才、育才、用才的导师作用”[13]19,帮助更多青年才俊扛起科技创新大旗。

3.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尽最大力气用好科技人才。要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尽最大力气用好科技人才是基本保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力求最大限度地挖掘科技人才效用,要求把科技人才的优长与岗位紧密结合,做到“人岗匹配”。要不拘一格地用好用活科技人才,党管人才原则正是破解科技人才发展难题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16]对于特定科技领域的科技人才,习近平强调:“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17]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党在使用管理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科技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
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形成党管人才的工作合力,从而转化成促进科技人才工作联动性和协调性的强大动力。

4.扩大开放广纳科技英才,促进科技人才释放流动红利。为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党中央尤其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引进工作,习近平认为当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18]。基于此,我国在引进科技人才工作中实行更加积极和开放的政策。对于国内科技人才,党中央重点关注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习近平指出:“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15]对于国外科技人才,习近平也充分认识到“发展的中国需要更多海外人才,开放的中国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英才”[11],谁能吸引更多全球的科技英才,谁将在国际科技竞争上占据先机,关键“要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科技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19]。广纳科技人才不单纯意味着数量上的堆积,面对我国“R&D人员仍主要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20]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要促使科技人才通过地理空间上的流动,带动人力资源、技术、资金、数据等多方面要素的流动,从而释放流动红利。

5.深化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体系,使科技人才“名利双收”。让科技人才“名利双收”,是党在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动力问题上的根本途径。在科技人才评价考核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13]13,从而有力打通人才使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人才能够挂帅出征。为鼓励科技人才保持试错的精神和勇气,党中央尽力破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错误观念,提出要坚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12]109。同时,习近平认为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单单只做“加法”,还要善于做“减法”,对于科技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在迎来送往活动上,他特别强调要“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13]16,以提升创新主体“收益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

(二)实际成效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在众多领域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党中央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造就出高质量新鲜血液,补充到科技人才队伍当中。2016年和2017年,国务院分别下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意味着我国科技评价与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坚持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和激励导向,并通过修订和下发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股权激励、所得税调整等相关政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着党中央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和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我国构建起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科技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推动科技人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党的科技人才观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落实和发展,正在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打好人才基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准确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形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人才观,不断深化对科技人才的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开创了新时期科技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以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科技人才观,把科技人才工作推向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潮流,站在科技创新发展的视阈下,围绕新时代科技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体现党中央对各级各类科技人才的关心重视。

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已实现质的飞跃,但是科技人才的结构性问题依旧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立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以往科技人才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势必要进一步总结党的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结合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去创新发展科技人才观,以此推动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猜你喜欢人才观科技人才党中央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46期)2018-04-18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西藏科技(2016年10期)2016-09-26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廉政瞭望(2016年15期)2016-09-10——基于两期中国优秀雇主品牌企业的分析">我国企业人才观研究
——基于两期中国优秀雇主品牌企业的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年2期)2016-03-08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国火炬(2015年9期)2015-07-25龚自珍的人才观学习月刊(2015年23期)2015-07-09以多元人才观为引导,深化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3期)2014-10-17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