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星
(温州大学 研究生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2]。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要求实施教师培养层次提升行动,引导和鼓励有关高校扩大教育硕士招生规模[3]。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其就业问题对于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引领性的作用。
2017—2019 届浙江某高校所有已毕业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共141人,其中男21人,女120 人;
2017 届30人,2018 届45人,2019 届66 人。
利用就业处提供的研究生就业结果和相关信息统计(含研究生姓名、性别、届别、学位类型、就业单位和工作岗位等),对于毕业当年就业信息不完整者,通过电话与研究生本人进行核实。分析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状况和影响因素,探索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就业服务的策略。
采用Excel 建库录入就业相关数据,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采用描述性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7—2019 届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当年就业率(含升学)为97.87%,有3 人当年未就业。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有85.11%(120/141)在教育系统中就业,其中2.84%(4/141)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就业,14.18%(20/141)在小学中就业,12.06%(17/141)在初级中学就业,4.96%(7/141)在中等职业学校就业,23.40%(33/141)在高级中学就业,11.35%(16/141)在高等院校就业或读博,6.38%(9/141)在教育系统中从事非教学工作,9.22%(13/141)在教育类企业就业,0.71%(1/141)在教育领域自主创业。有12.77%(18/141)在非教育机构中就业,其中9.22%(13/141)在民营企业就业,1.42%(2/141)在国有企业就业,有2.13%(3/141)在事业单位工作。
在就业单位性质方面,男生和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2),但是男生(19.05%)在非教育系统就业高于女生(11.67%);
在就业岗位类型方面,男生和女生在学前教育、小学、初级中学、中职学校、高级中学与教育系统非教学岗位、非教育系统非教学岗位之间的就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从就业去向看,有49.65%(70/141)的毕业生在生源地工作(含生源地与就学地一致的35 人),38.30%(54/141)在就学地工作(含就学地与生源地一致的35 人),34.75%(49/141)在非生源地与就学地工作。从就业地类型看,26.95%(38/141)在省会直辖市工作,有47.52%(67/141)在地级市工作,有21.28%(30/141)在县城工作,有1.42%(2/141)在乡镇工作,有0.71%(1/141)在境外城市工作。统计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在就业去向(P=0.226)和就业地类型(P=0.774)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生在非就学地与生源地工作(37.5%)和在地级市、省会直辖市工作(81%)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男生(19.05%,71.43%)。
浙江某高校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有学科教学(语文、数学、英语、思政、历史、音乐、体育、美术、物理、化学和生物)11 个专业和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4 个专业,合计15 个专业。除学科教学(英语)和学科教学(音乐)2 个专业外,13 个专业(86.67%)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当年就业率为100%;
不同专业研究生在就业单位性质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97),但学科教学(思政)、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历史)和学科教学(化学)4 个专业研究生在非教育系统就业人数达到或超过四分之一,分别为37.5%、30%、28.57%和25%;
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学校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不同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情况 n(%)
2017—2019 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率稳步提高,分别为96.67%、97.78%和98.48%。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2019 届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就业比例提升到92.42%;
从就业岗位来看,毕业生去高级中学和去教育系统非教学岗位就业的比例均有提升;
从就业去向来看,毕业生在生源地(含生源地与就学地一致)就业的比例稳定在50%左右;
从就业地类型看,毕业生在地级市和省会直辖市就业的比例持续提升(66.66%、73.33 和78.79%,见表2)。
表2 不同届别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情况 n(%)
2018 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正式颁布,体现了国家大力推进高层次师资培养的决心和信心,“强国必先兴师”的理念已转化为国家重大顶层设计。本研究发现,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以直接就业为主,这与其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是相符合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对教师教育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就业比例稳步提高。2019 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48%,86.67%的专业当年就业率为100%,64.49%的毕业生就业去向为生源地和就学地,这与于苗苗等[4]对449 名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调查结果相近(64.1%),都说明了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就业形势好,且毕业生可以在地缘关系较好的生源地、就业地获取工作岗位。
大中城市中的基础教育对高学历师资的需求旺盛,76.09%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在地级市和省会直辖市,且随届别比例持续提升;
81%的女生在大中城市就业,因此而离开生源地、就学地的女生多于男生。到基层基础教育系统就业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非常少,141 名毕业生中只有2 人(1.42%)选择在乡镇学校中任教,这与聂铭静[5]的研究结果(1.9%)相近。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就业主要顾虑为收入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条件落后和发展前景渺茫等[6]。
国家设置和招收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初衷是为基础教育服务,扩大基础教育师资供给渠道,提升供给质量,培养大批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钟振国等[7]对2011—2013 届103 位全日制教育硕士的调研结果显示,在教育系统就业的毕业生占比73.9%,本研究结果有85.11%的毕业生在教育系统中就业,且2019 届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就业的比例增长到92.42%,都说明定位于实践性、职业性和应用性人才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在教育行业的就业优势在实际就业环境中得到了显现,体现了较好的人职匹配度。但同时,在经过规范化学科教学与师范师资教育培养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中,有12.77%的毕业生选择在非教育系统就业,尤其是学科教学(思政)、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历史)和学科教学(化学)4 个专业毕业生在非教育系统就业的比例均达到或超过25%,造成了师资的流失。
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起步较晚。2009 年教育部决定开展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尤其是就业安排体系尚不成熟,如何健全相关制度、完善相关流程、建立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学历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亟需教育、人社等相关部门和培养高校重视和推进[8]。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实践性和职业性要求我们在制度设计时熔铸工匠精神。强化教师职业意识教育,要让研究生充分认识并高度认同教师岗位的重要意义及价值追求,由衷热爱,才会心怀敬畏,恭敬以待;
把教师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培养的全过程,把情感体验与技能提升统一起来,把职业情怀与专业素养统一起来,把职业、事业与志业统一起来;
毕业环节应确认和强化研究生教师职业的精神权威意识,比如在学位授予仪式时,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郑重宣誓、庄严承诺[9]。
全日制教育硕士在就业制度建设中,应当针对其培养的专业性、职业性,建设有别于中师、师专和本科师范生等其他师范教育规范的职业资格准入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域的学校对教师的需求,提升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对我国建设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改善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职称晋升制度。探索在基础教育师资的量化考核标准的基础上,为全日制教育硕士折算职称积分,以提高毕业生在教育系统就业的积极性,确保全日制教育硕士优秀毕业生愿意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教育是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育要振兴,责任就落在从事“教书育人”的教师身上。在当前知识迭新的时代,职业分化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我国研究生学历的基础教育师资数量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10],教师教育体系结构水平距离新时代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尚有差距。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目标指向为促使中小学教师或管理者热爱基础教育,形成良好的专业精神,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成全日制教育硕士规范化培养是当前发展和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选择。截止到2018 年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院校170 所(其中授权点院校165所),2018 年全国录取全日制教育硕士22183人,而全国每年基础教育师资需求为30 万人左右,不足当年需求的7.5%[11]。随着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增加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数量,进而增加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基础教育师资供给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基层学校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基层学校是基础教育的主阵地,而发展基层学校教育,教师是关键,承担基础教育重任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家和社会需要不断提升基层教育系统的吸引力,促进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主动选择基层就业。进一步完善“基层就业”支持政策,改善基层学校的办学条件,提供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保证在基层就业教师的待遇、培训和晋升机会,提高基层教师的自信心、成就感和基层职业发展前景认同度,促使全日制教育硕士“愿下基层”“愿在基层”“愿留基层”。
在增加全日制教育硕士毕业生城乡流动方面,建议国家参照“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两项计划”等服务基层的项目,专门针对全日制教育硕士设置“乡村学校服务计划”等项目,设定若干年的服务期限,服务期满后可以在就业流动、升学考公等方面予以政策优待。也可建立“城乡学校双向对流锻炼”“乡村教师直博计划”等措施不断为基层提供“招得来”“下得去”“教得好”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全日制生源硕士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年4期)2022-09-06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文教资料(2022年1期)2022-04-08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信息安全研究(2018年12期)2018-12-29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世界教育信息(2018年8期)2018-06-22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疯狂英语(双语世界)(2017年3期)2018-01-19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的补短教育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年5期)2015-06-28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4期)2015-03-01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1期)2014-08-08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