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新高考”背景下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高考”背景下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1-24 11:19:01

冯效迁,李东娟,陈国伟,侯人玮

“新高考”背景下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冯效迁,李东娟,陈国伟,侯人玮

(辽宁工业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从2021年起部分省市进行“新高考”改革,灵活的选考科目下,高校新生的高中知识基础产生明显差异。为了在这一背景下保障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未将化学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化学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在不改变主要授课内容的前提下,课程团队通过强化课程思政、实行隐形分层教学、优化评价方式等手段,有效提升高考未选考化学学生的学习成效,使其大部分达到课程要求。相关实践经验对于未来继续在新高考背景下开展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新高考;
无机化学;
教学改革

2021年起,辽宁省、河北省等八个省市首次进行“新高考”改革,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固定分为文、理科,录取方式也发生了很大转变,高校新生的高中化学知识基础相较以往出现较大差异。在这一新形势下,大学阶段部分专业课的教学遇到了新的挑战。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无机化学”教学团队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级学生中开展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为例,探索新高考背景下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9年4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印发《辽宁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辽政发〔2019〕9号)[1]。方案要求,从2021年开始,辽宁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实行新高考“3+1+2”模式(即历史、物理二选一;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四选二;
未选考科目均作为合格性考试科目,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采用“专业+学校”模式)。除辽宁省外,河北、江苏等其他七个省市也开展了同样的高考模式改革。在这一新高考背景下,高校很多专业基础课程遇到了学生高中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无机化学课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部分专业(如辽宁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虽然将无机化学课程设置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由于相关专业并未要求报考考生在高考中必须选考化学,导致相当数量未将化学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学生进入这些专业。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虽然学习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了学业水平考试,但作为合格性考试,学业水平考试难度相较于高考化学考试而言难度很低。因此,相较于高考选考化学的学生而言,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化学的时间明显偏短,化学基础知识普遍较为薄弱,且大多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不足,学习主动性较差。如果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方式,以全部学生已具备基本高中化学基础的前提进行无差异化教学,大部分高考未选考化学的学生很可能会在“无机化学”的学习中感到吃力,甚至掉队。因此,对“无机化学”进行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十分紧迫。

辽宁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化学课程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共48学时,使用教材为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五版)》,主要授课内容为化学热力学基础、水溶液化学、电化学、原子结构、配位化合物、元素化学等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后续“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等专业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学生一旦没有在“无机化学”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在整个大学本科的学习阶段面临相当的困难。

“无机化学”的知识内容大部分与高中化学知识自然连续衔接[2-3],对于高考未选考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在学习“无机化学”时很大概率会遇到困难。针对这些学生进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全力帮助他们填补高中阶段基础知识的缺失,理解并掌握“无机化学”的重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无机化学”也需要考虑其他高考选考化学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一味地通过牺牲课程深度和难度的方式顾及基础较差的学生。这种学生基础差异较大的状况对当前大学本科阶段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年是“新高考”模式考生第一次进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约有1/3的学生未将化学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如环境211班共有学生30人,其中,高考未选考化学者有9人,占总人数的30%。面对这一情况,“无机化学”教学团队以该班学生为试点,在不改变主要授课内容的前提下,开展了以下改革措施:

(一)强化课程思政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4]。为了解决好这个根本问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就要让学生了解学习什么、怎么学习、为了什么学习。部分学生之所以未在高考中选考化学,其重要原因在于对化学缺乏兴趣,甚至具有厌烦情绪。这种现象的核心原因是学生对化学学科认识有所偏颇。“无机化学”教学团队在与新生交流时发现,很多高考未选考化学的学生将化学学科简单地等同于“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一表达形式,但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入,并未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也不清楚化学学科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如果忽略这一点,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反而可能使其对化学的厌烦情绪加剧,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想要提升高考未选考化学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需要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有目的地引导这些学生建立对化学学科的正确、充分认识,培养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无机化学”教学团队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5],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引入学科发展史、科学家事迹、影视作品等故事性较强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在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学科的科学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其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初,教师结合案例提出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以达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第四章第八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内容教学中,课前要求学生观看电影《横空出世》,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场的战士因淡水匮乏,使用盐碱水混合泥沙建造混凝土建筑,却因此被科学家批评,最终将建筑拆除重建的片段,并提出课前问题:为什么在科学家和军人们都只能喝盐碱水的极度艰苦情况下,要坚持用淡水建造水泥建筑?课堂上,教师再次带领学生回顾这一片段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初步给出答案——盐碱水会加速钢筋的腐蚀,导致建筑物的强度下降—进一步提出问题——盐碱水加速钢筋腐蚀的原理是什么?由此可顺其自然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出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教学内容。《横空出世》的片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发展和富强在“两弹一星”工程中无私奉献一生的伟大精神,学习科学家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其中所提到的生产实际问题又与课程讲授知识高度契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化学腐蚀过程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相关原理的掌握。

除此之外,课程教学团队还在不同章节的教学中灵活运用了“门捷列夫未卜先知”“戴维发现钠和钾”“徐光宪开发稀土分离技术”“八大公害事件与重金属污染”等案例,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介绍—提出问题—引出教学—解答问题”教学模式,强化课程思政教学。通过大量引入社会发展中的生产实际案例,学生更加清楚自己“学习什么、怎么学习、为了什么学习”,学习时间隐形增加,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学习主动性有效加强。大量的科学家事迹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有效提高了综合素养[6]。尤其对于很多高考未选考化学、对化学兴趣较为淡薄的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教育中,学习态度明显改观。

(二)实行隐形分层教学

传统的无差别教学方法下,基础较差的学生很容易掉队,但是如果仅通过牺牲课程深度和难度的方式过分顾及高考未报考化学的学生,大量增加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高考选考化学的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而言,课程必然缺乏深度。针对学生较大的基础差异,最为理想的措施是采用分层编班,即高考未选考化学的学生单独编班上课。但由于高考未选考化学的学生占少数,单独编班所需求的教学资源过多,在很多高校中不具备可行性。因此,不改变编班模式,采用隐形分层教学是较为可行的方法[7],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措施:

1. 建立学习小组

组织全体学生建立学习小组,每组5—6人,其中包含1—2个高考未选考化学的学生。小组内部采用合作学习策略,由高考选考化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帮助高考未选考化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共同完成学习目标。部分课后作业采用开放式、主观型题目的模式,由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小组作业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其打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由教师根据小组作业完成质量进行整体打分,鼓励各小组之间展开良性竞争;
另一部分采用小组成员结合教师抽查提问的方式互评,评估每位组员的参与情况,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认真地参与到小组作业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 实施分类辅导

课堂上,任课教师结合案例对相关联的高中基础知识进行简要地再次讲解和强调,例如前文提及的“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中,元素周期律是高中阶段涉及的内容,对高考选考化学的学生而言整体掌握程度较好,但对于高考未选考化学的学生却相对陌生。因此,相较于传统教学安排,此时简要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如教师可在课上播放“不同碱金属和水反应”的视频,通过反应现象剧烈程度的差别,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

这种视频播放带动知识点回顾的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案例。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引导学生课后自学,进一步填补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在基本课时之外,任课教师定期安排课后辅导并设置大量的灵活答疑时间,结合教学进度为有需求的学生重点讲解相关联的高中化学知识,巩固课堂所学,尽力确保学生不会因为基础水平的问题而跟不上正常的课程进度。

3. 合理利用在线平台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大量功能丰富的在线教学平台。这些在线平台的合理利用将为任课教师的课程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同时学生也可通过在线平台获取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料,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8]。无机化学课程团队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APP,建立了良好的课后自学与反馈机制。在学习通APP中,任课教师上传了课件、课内外资料、高中化学知识的讲解视频和相关拓展资料等,为有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任课教师还有效利用APP的讨论功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出话题,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例如,在“缓冲溶液”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通过话题讨论平台发起“人体血液pH值通常保持在7.35—7.45,为什么?”的讨论,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人体血液中的重要缓冲对,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学生也可使用话题讨论平台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

通过以上隐形分层教学方法,在统一编班的条件下,尽可能保障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更适合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学习进度的统一性,提高了其学习的自主性。同时,隐形分层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机会,拓展了学生发散思维、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优化评价方式

无机化学课程的传统评价方式中,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仅来源于期末考试,导致学生在课程前中期感受不到期末考试的紧迫性,加之大学不同于初高中“看管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很容易“放飞自我”,产生懈怠,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临近期末考试时,学生面临较大的考试压力,又由于平时的学习程度不够,对很多重点知识难以理解,容易造成“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复习现象,只能采用死记硬背例题,考试撞大运的学习方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考试结束后,突击复习的知识很快便忘诸脑后,课程预期目标难以真正实现。对于高考未选考化学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这种情况很可能更甚。基于此种现象,为了让学生在整个课程周期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课程团队对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将过程考核纳入学生整体课程考核当中[9]。具体做法如下:

学生最终成绩的构成改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期末考试采用教考分离方式进行,建立由10套试卷组成的试卷库,期末考试时随机抽取一套。每年随着教学内容的调整,不断对试题进行优化、替换,并按计划在三年内逐步扩充试卷库至30套。平时成绩则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APP平台和学习小组开展,综合考查学生全过程的学习效果。

平时成绩考核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无机化学”平时成绩考核内容 环节名称内容及要求分数占比 学习情况任课教师提前在学习通平台上传课程资料并设置学习任务点。课后,学生通过线上课程资料复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并完成相应的任务点(每个章节2道试题左右)。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完成任务点的情况自动打分。

30% 课后作业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定期布置作业,分为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两部分。其中,客观题部分由任课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建立作业库,学生按时完成后由系统自动给出评分;
主观题则在线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鼓励同学习小组学生发散思维,进行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任课教师综合学生全部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30% 话题讨论 任课教师在学习通平台阶段性发起话题讨论,主要为将课程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内容。学习通平台自动记录学生参与情况给出基础分,任课教师把握学生参与讨论的质量,在基础分上酌情调整。10% 章节测试 任课教师在学习通平台上建立庞大的试题库,阶段性设置章节测验。测验充分利用学习通平台的优势,将测试题目设置为随机抽题、选项乱序,并设置固定的考试时间,公平、客观地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阶段性掌握情况。综合全部章节测验成绩给出该部分总成绩。30%

通过上述措施,课程团队建立了完善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利用学习通平台的资料及时复习,查缺补漏,保持了较好的学习连续性。同时,过程性评价机制可以激励学生日常学习积极性,减轻他们期末复习的压力,避免期末突击学习现象的发生,更好地保证学习效果。尤其对于高考未选考化学的学生而言,学习通平台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资源,过程性评价机制时刻督促其学习,学习小组也不断给予他们帮助,可以更好地渡过学习难关。

课程结束后,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11班的成绩进行统计,其中高考未选考化学的学生共9人,总成绩平均得分为64.9分,不及格人数3人;
高考选考化学的同学共21人,总成绩平均得分为70.7分,不及格人数1人。可以看出,高考未选考化学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整体成绩仍低于其他学生,但大部分已经能够达到课程要求。部分高考未选考化学的学生最终成绩(最高分79分)甚至高于很多选考化学学生。这一结果表明,无机化学课程团队所采取的改革措施是有效的。

针对新高考背景下无机化学课程学生高中化学基础差异巨大的情况,在不改变主要授课内容的前提下,提出了强化课程思政、实行隐形分层教学、优化评价方式的改革措施。实践结果表明,大部分高考未选考化学的学生能够达到课程要求,改革是具有一定成效的,对于未来继续在新高考背景下开展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是,现有改革措施仍然难以消除学生基础的差异,未来仍需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1] 辽宁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辽宁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9(9): 13-19.

[2] 桑雅丽, 刘艳华, 包莹莹, 等. 高中化学与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知识点的衔接研究[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14): 17-24.

[3] 刘婧靖, 王平, 谭春红, 等. 以学生为中心探讨大学化学与高中化学教育的衔接——无机化学主题[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8): 92-96.

[4] 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国外文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376.

[5] 魏光月, 刘松艳, 王萌, 等. PBL教学法在无机化学概念性知识中的应用[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20): 41-46.

[6] 汪羽翎, 马荔, 谢少艾, 等. 课程思政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 大学化学, 2021, 36(3): 32-37.

[7] 赵肖为, 胡玫, 周茂洪, 等. 新高考下大学无机化学与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以温州大学为例[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9(6): 107-112.

[8] 马骁飞, 马亚鲁, 田昀, 等. 利用无机化学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J]. 大学化学, 2018, 33(11): 15-21.

[9] 李祥子, 冯志君, 陈结霞, 等. 基于慕课线上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 药学教育, 2021, 37(2): 74-79.

:10.15916/j.issn1674-327x.2023.01.026

G642.1

B

1674-327X (2023)01-0100-04

2022-05-23

冯效迁(1993-),男,辽宁锦州人,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付春玲)

猜你喜欢新高考任课教师高中化学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20年2期)2020-04-21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江苏教育(2018年55期)2018-01-28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长江丛刊(2017年7期)2017-11-25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19期)2016-09-07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考试周刊(2016年54期)2016-07-18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河南教育·职成教(2016年4期)2016-05-14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7期)2016-04-26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