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建
中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习压力,也逐步接触更加复杂的社会生活,加之本就处于敏感多疑、迷茫困惑的青春发育期,很容易爆发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中学生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探索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路径,是促进中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已经从身体领域扩展到心理领域。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身体状态,以及日常生活的参与状态和参与质量。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健康的心理状态对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由此,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采取必要的引导措施,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形势
首先,厌学是中学生的普遍问题。比如,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在大型考试前总是突然出现腹泻、低烧等情况,考试过后可自动痊愈。睡眠充足的学生,一接触课堂环境便开始无精打采,注意力无法集中。这些都是厌学心理的表现。除此之外,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心、失眠、暴躁、喜怒无常、暴饮暴食,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记忆能力开始衰退、沉迷网络游戏、考试作弊或者逃学等,也都是学生普遍出现的情况。
其次,人际交往困难,也是中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总是习惯独来独往,沉浸在个人世界里,对待周围人态度冷漠,从不主动交流。还有的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总是容易出现打架、骂人、说谎等极端行为。另外,一些中学生组织拉帮结伙的小团体,甚至出现伤人或者自伤等各种犯罪行为。
最后,青春期的难以适应,也是中学生的普遍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会无端对抗父母长辈的合理建议。有的学生,整天闷闷不乐,面对平常热衷的漫画、运动也毫无参与兴趣。整体的特征可以归纳为:内心世界日益丰富,与外界倾诉日益减少;
情绪认知日益敏感,情绪变化反复无常;
身体发育日益成熟,心理情感相对幼稚。通常,占据以上行为表现的一种或者两种,并且具有长期反复的表现行为,就可以判定学生出现了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中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展开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寻找多元化的解决途径,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是当下重要的教育任务。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家庭因素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因素外,家庭环境和家庭环境下生成的个体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且通常发挥关键性作用。
首先,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发展表现,是家庭教育环境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一位著名心理教育学家曾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父母内心情感的反应,从而导致情感血脉的代代传承”。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情感影响也是不同的。中学是学习成长的一次大变革时期,面对难以突破的成长困境,学生的各种情绪就会堆积,长期的遗留问题就会以各种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家庭关系是民主、和谐的,这样的学生通常会有足够的安全感,进而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生活,面对中学阶段的成长困境时也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懂得去沟通,去倾诉,去寻找帮助。反之,家庭关系是专制的、独裁的,这样的学生总是认为自己和外界是割裂的、对立的,在遇到成长困境时,担忧和恐惧等消极情绪就会凸显出来,也没有办法和能力去主动寻求帮助。安全感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认知,不仅受到年龄增长、阅历增长的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深植于幼年时期的亲子关系中。被接纳的、被允许的、被关爱的认知体验,会形成个体对他人和外部世界最基础的、最固定的处理方式。另外,家庭环境中长期的溺爱培养或者严厉培养,都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健康心态的培养。还有,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在多元人际关系应对方面的缺失,也会影响学生中学阶段的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发展表现,也是家庭教育的影响结果。心理教育学家曾提出,“家长和孩子始终处在同步成长的位置上。”中学阶段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成长阶段。学业上的压力,青春期的身心变化,社会参与人际交往的深入,都是这个阶段的重要成长矛盾。家长是否有意识地观察学生、引导学生,直接影响着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比如,有的家长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也缺乏对社会发展的观察分析,主观认为孩子不需要特别的引导沟通。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学生往往会压抑自己,导致很多问题错过最佳解决的时机。又比如,有的家长从自身经验出发,简单地认为这是学生故意为之,是一种逃避责任的懒惰行为,进而采取打压的教育方式。这些家庭的学生,往往会变得更加抗拒和暴力。当然,也有的家长能够与时俱进,积极了解相关的知识,进而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这样家庭的学生,往往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的环境变化。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家庭作用
虽然中学阶段的学生对家庭的依赖不如小时候那么紧密,但是家庭依然是他们精神成长物质满足的重要来源和归属。由此,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展开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依然是每个家长的重要任务。
首先,创设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父母要想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就要打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这是心理教育的普遍共识。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学生才会有意愿并且有机会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比如,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是困扰很多学生的问题。民主的父母不会采取打压、回避的方式,而是从科学的视角、从成长的方向循循善诱。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的情感压抑,产生极端性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也容易顺利获得摆脱成长困境的思路方法。又比如,对学习深造方向的追求,也是很多家庭之间的矛盾。平等的家长不会采用一言堂的方式,专制地规划学生的未来,而是从自身经验出发给予建议。如此,学生才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体会到自我价值,进而保持阳光乐观的心态。
其次,提供以身作则的良好示范。很多情况下,学生和家长是互为镜子的关系。家长的为人处世行为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质疑和否定情感的高发期。家长的错误言行,会导致学生出现更多的成長问题。比如,家长难以自制地参与网络游戏,学生也会相继模仿,并且会觉得理所应当,甚至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又比如,家长未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却一味指责学生不求上进。这只会让学生觉得不公平,进而听不进家长的言语教导。又比如,家庭成员之间在处理问题时,习惯用大声喊叫的方式,或者用互相指责的方式,甚至用命令要求的方式。受此影响,学生在与同伴相处时,也会不自觉地采用这些方式。这样会导致学生的人际交往出现矛盾,也会影响交际情绪的正常发展。因此可见,家长教人应先正己,用健康的情绪、恰当的语言、正确的行为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共育路径的可行性策略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情绪发展有着潜移默化而又根深蒂固的影响。要想尽可能快速、高效地解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双管齐下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明确制度规范,提升沟通意识
家校合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校,教师承担具体的沟通职责。众所周知,中学阶段的教师,需要处理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参与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组织各类规范性的家长会。同时,很多教师在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难以科学高效地完成活动目标。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方面的家校沟通活动的主动性相对薄弱,进而影响整体的合作培养效果。同时,制度规范是一项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沟通能力,进而促进家校共育活动的落实。由此,制定明确的沟通规范,提升教师的沟通意识,是家校合作的首要措施。
首先,制定规范性的沟通制度。通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家校交流活动保持一周一次的开展频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另外,教师还要将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活动中的互动表现,活动组织的成果感悟等,用具体的书面材料呈现出来,以方便学校的监督检查。其次,针对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需要制定特殊的沟通制度来跟进。一般需要保持一周两到三次的沟通频率。这样,家长和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变化,进而给予引导帮助,避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需要以制度性的文件来严格要求教师。针对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设计制度性的学习要求和成长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规范内容。积极参加各种专项培训活动,主动学习各种心理知识,完成相关的专业能力考核标准,等等。如此,教师的沟通能力才会提升,进而明确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构建多元平台,丰富沟通途径
家校合作共育,面临的严峻问题就是沟通途径的缺乏。常规性的沟通途径就是家长和教师在学校面对面的方式。实际上,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很难将家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常规性的家长会,家长会克服困难尽量参与。而针对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沟通活动,大部分家长缺乏对这方面的了解,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心理教育活动参与度就很低。如此,传统的沟通途径就会成为家长参与的重要阻碍。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加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出现,也为沟通途径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由此,构建多元平台,丰富沟通途径,是家校合作的必然选择。
比如,教师可以借助钉钉等交流软件,组织线上的主题教育沟通活动。这样,家长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参与主题活动。同时,家长还可以将参与活动的感受借助沟通软件反馈给教师,其中虽然存在时间上的零散和不集中的缺点,但是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认真了解每一个家长的参与状态和认知基础,并给予针对性的回复,促进交流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为活动内容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资料。同时,这样的沟通平台可以进行大容量内容的输出,教师可以提供专业的资料方便家长认知了解。又比如,教师还可以借助微信等常用软件,分享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经典案例,从而提升家长在这方面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分层沟通的方式,在闲暇时间,选择具有专业能力的家长担任小组组长,展开第一层次的主题教育沟通活动,之后,这些家长再组织安排小组内的家长成员开展学习活动。另外,为了保证沟通质量,各级小组的沟通过程也需要视频或者书面形式的支持。还有,教师的沟通内容也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家长能真正听进去,听得懂,从而慢慢转变成家长自我的主动行为,实现家庭环境的有效创设。
(三)实施针对家访,提升沟通质量
心理健康方面的沟通,绝对不能够流于形式,否则将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严重的危害。保证沟通的质量,在已经显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尤其重要。常规性的沟通途径难以就具体的问题展开及时、系统性的讨论。由此,组织针对性的家访活动,提升沟通质量,是家校合作的根本途径。
比如,针对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缺乏学习兴趣的个案,教师需要做足准备,还可以邀请学校的心理教师一同前往,通过对话和测试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以及长期以来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效果。之后,教师们再从专业的角度对家长和学生展开心理教育活动,指导他们可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帮助学生逐步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同时,心理问题的发展变化需要的时间通常比较长。教师要做好长期家访活动计划,并认真执行。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使他们能够客观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消除急功近利的教育心态。除此之外,针对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家长接受心理医生的专业建议,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恢复健康的心态。
五、結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因素。家庭在中学生心理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家校合作的路径探索,进而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县域内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S[2022]GHB0670)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家校中学生心理健康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教育(2022年20期)2022-07-05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心理健康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1年9期)2021-11-05《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发明与创新(2021年10期)2021-03-26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疯狂英语·初中版(2021年7期)2021-01-21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我来“晒晒”《中学生》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