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舞蹈中的理解与运用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舞蹈中的理解与运用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1-17 13:00:04

杨琼玉

(云南艺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到过,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础,可见实践在社会上的重要地位。在实践中汲取经验并且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对实践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如何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舞蹈中进行理解和运用是我们作为舞蹈艺术工作者结合我们国家当下国情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实践下的理论贯穿于舞蹈中,会突然发现舞蹈的真正方向感和前进性。在中国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文艺工作者的实际行动去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社会生活的实践是舞蹈的素材来源

在社会实践中,从物质生产实践到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实践过程,也是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的过程。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生产实践活动。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生活资料时,也就开始从人与动物区分开来。而舞蹈也正是因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丰富起来。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在群体中生活,大家共同劳动获取生活资料,用手势及其他形体动作来辅助发音,用肢体动作来传情达意,从而孕育出了舞蹈的因素。原始歌舞是原始人进行的一项集体活动,人们相信通过舞蹈可以得到丰收、氏族兴旺、驱赶疾病等,由此,在各种社会发展阶段,产生了不同的舞蹈艺术,例如:反映生产劳动的原始舞蹈《扶犁》和《葛天氏之乐》、生殖崇拜的“求偶舞”——《毛古斯舞》、反映战争生活的“古武舞”——《干戚舞》以及原始祭祀舞傩舞等等。人们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产生了这样多的舞蹈种类,可见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是舞蹈素材的来源。这就不难发现现在的很多舞蹈编导喜欢在生活中寻找动作,因为生活的实践可以赋予舞蹈的原始风味和生活味道,增添了许多烟火气息,大众观看后会有明显的亲近感,同时有些观众看此舞蹈作品后还会为之动容留下欢乐与泪水。所以社会生活的实践给予了舞蹈创作的素材来源。

(二)实践与理论研究是舞蹈的“两个全面”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所以当有了实践时就需要理论来进行支撑,人们从实践中进行理论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认识。这样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加的深刻理解和运用于舞蹈中。明代著名的乐律学家、数学家、历史家朱载堉,他在乐舞理论方面继承儒家学说且发展创作了自己的乐舞理论,他首次把乐舞从传统的“乐”中独立出来,首创了“舞学”,他还编撰了《六代小舞谱》和《灵星小舞谱》等拟古舞谱,为舞蹈的动作做了详细的说明。这样的理论研究也为后人研究舞蹈提供了很多舞学思想。例如他在舞学中强调过舞蹈是情之所果和生活之所态,其中生活之所态自然是和实践分不开的。就比如楚国的巫风盛行,导致驱鬼逐疫的傩舞和祭祀歌舞盛行,以至于有了水平较高,影响深远的屈原的《九歌》这样的作品。又例如他舞学中舞蹈的美育与教化,朱载堉十分重视乐舞的社会作用和对人的教化作用,朱载堉认为古之乐舞既可“以之治己”,又可“以之事人”。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六大舞》《六小舞》这样的乐舞舞蹈用来教化和祭祀,特别是《六小舞》,它是教育“国子”的教材,具有政治教化的作用,到了汉代时期,儒家乐舞更加强调对乐舞的美育作用,孔子认为重视礼乐教育,可以维护社会的统治,并且认为乐舞可以陶冶情操、使之向善,达到移风易俗的作用。所以从朱载堉的舞学这其中的两个思想就能够看出舞蹈的理论确实可以不断促进舞蹈事业的发展,并且推动最终舞蹈实践的发展。所以从而发现理论指导实践非常重要。同样,没有实践,更不会有理论的出现,正因为有了那些舞蹈的出现,朱载堉才会收集整理成理论书籍,供后世人们所研究。所以理论自然也离不开实践的运用。

我们将视角拉回现代,在如今所学的舞蹈专业中,舞蹈理论课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成为只会练身体的舞蹈人,我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舞蹈文化知识来扩充和丰富我们大脑的认知,从而收取我们的创作素材,为我们的理解增加深度。我们才可能编创出符合这个时代,符合人民的优秀作品,所以实践和理论研究是让舞蹈不断向前走的“两个全面”。我们既要全面的推进实践,也要全面地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

(三)舞蹈实践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再优秀的舞蹈作品,再优秀的舞者都会有瑕疵和不足,有肢体的不规范性,每个舞者不可能十全十美。再者说,艺术没有十全十美,只有更好。就像在舞蹈的基本功课中,腿部的发力和外开如果不规范就容易把腿越练越粗,所以正视自己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出现问题去解决,去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去完善自己的不足,这才是问题意识真正达到的效果。2020年有一篇关于舞林争辩的报道,主题是西方芭蕾和中国古典舞谁更具有古典性?这样的问题大家各执一词。西方人的审美追求极致,中国人追求简朴。西方艺术的功能是娱人,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相比,受单一线条思维定式的影响,中国古典舞忽略了肢体解析的深刻认识。这些都出自中国式的传统审美观念、思维定式、以及特有的文化理念。一个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关键在于民族在原始时期的主要生产方式及从原始时代到文明时代的过渡方式,在这两方面中国与西方差别是比较大的。在西方舞蹈艺术发展历程中很早就已出现了独立的舞蹈学科古芭蕾,他们早早就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与严谨的教学方法,而中国古典舞也曾借鉴了西方芭蕾体系化构建的经验。这样的问题就给我们一些思考,中国古典舞为何没有像当时的西方芭蕾一样有这样的体系化结构。其实我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说起根溯源当然我们的文化溯源是早的,但是对于文化的保留来说,以及后来的焚书坑儒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未能保存下来,以至于流失了,所以我们现在才极力的去保护那些未曾流失的文化,这样的问题意识也是我们去探究舞蹈未来实践发展的一把钥匙。我们应该去深思,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如何做?

(一)舞蹈实践经验的概括是对形成科学舞蹈理论的结果

科学理论不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例如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或者舞剧作品,都是从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中千锤百炼,最后涅槃重生出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

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不仅仅是学舞蹈的人去看,甚至连普通大众都会去看的一场舞剧,它是如何成功的呢?为何场场满座,座无虚席?为何在2020年的春晚舞台上,源自舞剧“电波”中群舞的《晨光曲》,惊艳了无数的观众,不仅被春晚节目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大家在观后也纷纷模仿经典舞段,在一些的社交媒体上纷纷学习拍摄属于自己风格的《晨光曲》且广泛传播。周莉亚曾经提到说,在编舞的时候,韩真会想怎么加蒲扇,怎么加板凳,这个元素加进去多不多,少不少?她还说过:“我们最早敲定的就是大家现在所看到最为明显的“谍战”这一元素,但正是有了蒲扇和板凳,也让“电波”有了人的温度,有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更让这个剧充满了烟火气息。”正是这样的细致的反复斟酌和思考,在细节上抓细节,才会磨出优秀的作品。但是这些还是源于之前不断地尝试和失败的实践中得出的经验。这就不得不提到该剧的两位编导韩真、周莉亚之前所创作的几部大型舞剧的创作手法。在《八女投江》《沙湾往事》《杜甫》等剧中,两位编导已经结合剧情表现,将这一创作手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经过前车之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了这样的经验才能使得“电波”如此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所以实践的经验很重要。有了经验我们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才能得出科学的理论结果。

二十世纪初三十年代,中国舞蹈出现了学堂舞蹈的兴起与普及,开设了舞蹈的课程,后来很多教育工作者发现舞蹈是“最高尚最优美的运动”,它能使人民“养成高尚的品格、优美的姿态和规矩的动止,所以为了配合学校的教育,不少教育书籍相继问世如:《学校舞蹈教材》《舞蹈新教本》《舞蹈教材》等。这些书籍也是经过专家们对于舞蹈本身实践的经验总结,从而得出科学的教材,所以舞蹈实践经验的概括是对形成科学舞蹈理论的结果。

(二)“扎根人民”是舞蹈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的根本

早期共产党人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运用到对文化运动上,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领头者,身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下,强调了文艺要关注并反映劳动阶层的生活。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中认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很明显,李大钊不仅在政治上将劳工阶级看成是中国走向新文明的基础和希望,而且在艺术上把先进文化的服务方向指向劳工阶级,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在其文化艺术活动中的初步表现。

作为一名舞蹈研究生,我们的专业成果就是要独自编创出一个民族舞蹈教学组合,这就需要我们去当地民族实地调查研究才可能获取主干动作和舞蹈动律,根据主干动作和动律以及该民族生活习惯去编创一个全新的教学组合。我们只有去采风才能更好地扎根人民、扎根他们的生活。只有真正地融入他们,做出来的舞蹈才更加凸显民族性和当地的民族文化。在研究生期间也有幸听了周培武老师和马文静老师的讲座,她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去采风,去考察民间概况和风俗,感同身受才能编创出像《阿诗玛》和《幸福花开》这样的优秀舞剧。所以来自生活的体验还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扎根人民,融入他们的生活,我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更加的纯粹和动容。

毛主席说:“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书上给我们呈现的知识只是在我们的意识层面有了痕迹,都是在实际操作上却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例如能否实现的问题,天马行空地想得再好,若在实践过程中做不出来也是无用的。所以对于舞蹈来说实践可以更好地检验书中的描述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是否可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也是重中之重,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由于实践为我们提供的经验和知识工具是有限的,从而限制了我们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但是时代是不断向前走的,时代是思想之母,紧跟时代发展,发挥创造思维,从而为实践提供更加丰富的可能性。

例如舞剧《只此青绿》,用舞台去呈现大宋美学,以国宝级文物《千里江山图》为背景,用现代人的视角将体现人文价值的经典作品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诗剧中的人物台词全部运用诗的句式,强调诗性和强烈的抒情性,用诗性去表达营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用画师、文博人、工艺人的角度去重构这幅画的生命历程。《只此青绿》这部作品不仅是为《千里江山图》而作,也是为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而作。这更加鲜明地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在舞蹈教育者的辛勤栽培下呈现给观众的一个完美的答卷。这次的创新也是我国舞剧的又一进步。这同时也为舞蹈的文字记载上提供了新的养料。所以在舞蹈的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实践与理论结合中相互进步的重要关系。

其实中国的一些历史文化故事也是可以拿来作为实践的,就像河南卫视携手中国传统文化去做了舞蹈的专区《舞千年》节目,将古代中国的舞蹈文化展现于大众,以宣传传统文化为基调,以舞蹈为形式,让大家通过舞蹈这样的肢体语言去了解历史和文化。这就是通过传统文化的理论去做了舞蹈这样好的实践,从而用舞蹈很好地宣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让大家更加鲜明地感受到肢体传播情绪和情感的魅力。更有水下飞天这样新颖的形式让观众看到,原来舞蹈还可以与物理学中的水的浮力作用来营造飞天仙女的氛围感。原创国风舞蹈《将进酒》,舞出了李白的癫狂与浪漫,让观众不由得惊叹。将舞蹈走进每个人的心中,走出国门是如今的大势所趋。

所以我们不仅要在舞蹈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更要学会在理论中寻找新的实践,这样我们才会创新出更加新颖的,更加符合这个时代的新作品。我们的舞蹈事业也会越来越被大家更多人所认可。

舞蹈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实践的方法论研究出发,与当下我国的国家政策和国情出发,本文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舞蹈中的理解与运用,从立足实践在舞蹈中的理解和运用、从舞蹈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在舞蹈的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三个方面,从舞蹈的历史文化溯源到编创思路上,通过舞蹈实践的指导来推动工作,从而也呈现出更多关于舞蹈理论方面的知识。更好的理论知识同样也可以指导舞蹈的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使得舞蹈更好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舞蹈的方向感和前进性离不开时政,我们只有将中国的方向感把握好,中国的舞蹈事业发展才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蒸蒸日上。我们要勇于把握时代精神,为舞蹈事业的发展不断奋斗着,实践着。

猜你喜欢舞蹈理论文化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坚持理论创新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舞蹈课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10期)2017-11-10雪地上的舞蹈红蜻蜓(2015年2期)2015-03-26卷首语英语学习·阳光英语(2013年2期)2013-07-04文化之间的摇摆雕塑(2000年1期)2000-06-21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