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寻找价值端

寻找价值端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1-16 14:00:02

□ 肖春飞

“全媒体”是当前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词。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全媒体”包括但远不限于报、刊、台、网、移动端等已有的媒介,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也远不限于内容供给侧改革,更意味着在巩固现有媒介基础上寻找新的更有价值的端口。

未来全媒体,是指跟现在的报、刊、台、网和移动端相区别的、5G时代和未来6G时代的新型媒体形态。对于主流媒体而言,目前已有的全媒体,报、刊、台、网、移动端,只能是勉力维持,要想提升影响力、带动事业大发展,已经非常困难了,要么是已经过了黄金时期,比如报刊、电视和门户网站,要么是错失了先机,比如移动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但移动端牢牢掌握在几家商业平台手里。《华尔街日报》一篇报道称:字节跳动向员工披露的一份财报显示,字节跳动2021年收入增长近80%,达到617亿美元(4390.6亿人民币)。在商业平台日进斗金的同时,传统媒体举步维艰。以上海曾经发行量最大的一张晨报为例,2023年纸质版就要停刊,当年地铁上班高峰期人手一份的盛况,已经风吹雨打去,如今地铁人人都在刷手机,手机已成为最强势的媒介。

但报纸还不是最困难的媒体,由于发行财政兜底,省市两级党报已度过最艰难时期,曾经风光一时的电视台却成了“特困户”——2022年5月31日,人社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等问题的通知》,将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等17个其他特困行业纳入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财政补贴已经成为广电媒体维持正常运转的基本盘,2021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所获得的财政补贴高达968.76亿元,远远超过当年广电786.46亿元的传统广告收入。

传媒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二次售卖”。所谓“二次售卖”,指的是媒介单位先将媒介产品卖给终端消费者(读者、听众、观众),然后,再将消费者的时间(或注意力)卖给广告商或广告主的过程。在一次售卖中,以免费或者低廉价格提供的内容产品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在二次售卖时把受众的注意力卖给广告客户,从而最终完成传媒产品的价值补偿,这是媒体的主流盈利模式。2011年,《南方都市报》曾创下发行1002个版的纪录,其中过半版面是广告,彼时网络还不发达,微博尚未风行,是传统媒体的辉煌岁月。辉煌之后是落寞,当今传统的报、刊、台、网的经营困境,源于用户的流失,当用户越来越少,报、刊、台、网“二次售卖”的价值也越来越低。当传统媒体的用户纷纷流失到移动端,后者“二次售卖”的价值凸显。

移动端是主战场。2020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目前,传统媒体纷纷转战移动端,推出了各种App,但除了芒果TV等极少数拥有海量受众与活跃用户、营收能力强劲且能够反哺传统媒体的成功案例,绝大多数传统媒体主办的App营收表现平平,自我造血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一是竞争激烈,几大商业平台通过资本运作已抢占先机,聚拢了海量用户,后来者“吸粉”成本越来越高;
二是相比于商业平台的UGC生产模式,传统媒体很难做到海量内容吸引海量用户;
三是目前传统媒体主办的App更多只是一个新闻发布平台,尚未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种种原因,导致主流媒体App尚不足以支撑起主流媒体一片营收天地,也导致不少主流媒体瞻前顾后,无法“壮士断腕”,使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 当前,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产业化应用,带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新的竞争方向,成为引领创新、整合资源、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尤其是智能终端,已现众雄逐鹿态势

手机之后,谁是媒介霸主?——这是主流媒体应该深入思考的战略问题。5G时代,万物皆媒。技术正在不断拓宽“媒体”的范畴。这是主流媒体接踵而至的“危”与“机”。

当前,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产业化应用,带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新的竞争方向,成为引领创新、整合资源、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尤其是智能终端,已现众雄逐鹿态势。

从产品迭代看,智能终端产品不再局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汽车、机械臂、头盔、眼镜等传统终端已从“硬件为主”逐步焕新成为软硬兼备、数据驱动、自主学习的智能新终端,具有高度的技术集成性和极强的产业链牵引力。不少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制造企业,也在跨界融合,例如LED的龙头企业利亚德,近年来全力进军数字技术,承包了武汉军运会开幕式,其前沿显示产品、全息幻影成像、VR/AR/XR虚拟现实、裸眼3D投影、沉浸式环境交互等创新技术已在文旅市场开疆拓土;
占据大部分车窗市场的福耀玻璃,正在推动汽车玻璃与无线通信、传感技术、光电技术等有机结合,努力把玻璃变成一块智能显示屏,适应汽车的“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趋势。

谁掌握智能终端,往往意味着谁掌握了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权。例如,广播媒体就深感危机深重,以后乘客开车时可能听不到广播了,因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车舱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智能终端”,车商纷纷拿掉传统车载收音机,代之以网络智能视听终端,打造自己的车舱媒介平台;
又如,5G短信之所以迟迟难以落地的一大原因,就源于移动运营商与手机厂商的博弈,后者希望一体化打造自己的媒介,“我的地盘我做主”,实现增值收入,现在不少手机品牌在手机出厂前直接预装了资讯平台,机主不需下载App就能看新闻。

2022年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上海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培育五千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千亿级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虚拟现实等电子终端产业,百亿级智能机器人产业。

“内容+5G+智能制造”模式,既能让主流舆论“润物细无声”,又能使主流媒体获得更具想象空间的营收能力,换句话说:内容产品如何嵌入智能终端,将决定主流媒体如何赢得未来。

□ 2022年11月20日,参观者在“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成果展展厅参观。当日,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开幕(新华社记者 程敏/摄)

一些媒体已经切入数字藏品领域并获得收益。2022年以来,河南日报发布了河南首个报纸数字藏品“《河南日报》创刊号”、江苏首个新闻数字藏品《徐州日报》创刊号正式上线、海南日报将海南省成立纪念刊制作成数字藏品……卡塔尔世界杯开赛前,新华社体育部、新华社技术局、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联合出品了“世界杯数字藏品”,大受欢迎。NFT(非同质化代币)是数字资产的加密货币,是虚拟资产变现的重要途径,现也常用“数字藏品”来表示,具有唯一产权。各种形态的传媒作品,作为数字藏品均具有变现价值,还能以唯一所有权的形式防止被侵权。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数字藏品行业研究报告》预测,5年后中国数字藏品销售额可达280亿元。

全球一些跨国传媒公司,同时也是高科技公司,对中国的主流媒体来说,技术是短板,短时间内难以补上。这些年,在技术面前内容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但内容完全不必妄自菲薄,内容与技术,其实是相互赋能的。真实权威、版权清晰的内容,是这个年代的稀缺品。当然,内容价值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在于是否置于合适的“场景”。

这也是重新发现主流媒体版权价值的机遇:网络年代,主流媒体不惜成本采集的优质报道,往往一次传播后就湮没在浩瀚的网络中。版权是主流媒体的核心资产和家底,其实通过垂直细分的场景应用,我们可以挖掘版权更多的价值,让传播效果最大化。

场景现在也成了媒体的核心要素,甚至还有人说“场景即媒体”“场景为王”。场景不仅仅存在于各项技术集成的元宇宙内,更存在于现实的空间内,在万物皆媒的今天,以建筑作为界限和框架的空间,显然也可以成为一种媒体存在。部分传媒集团将空间展陈设计定义为“空间媒体”,并作为其战略重点。人民日报近年来在重大节点先后推出的“时光博物馆”“时光大篷 车”“复兴大道100号”,均是以快闪体验馆的模式,成为人们感受中国发展、感悟个人回忆的记忆馆,实质上就是精心构筑场景、形成空间媒体的成功应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切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是依托总台节目和人才资源,组织更多优质文化资源深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二是组织总台志愿者小分队积极参与地方举办的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当前,党建、团建、青少年研学需求极大,但缺少优质的内容供给。全国无数以图文为主的展陈模式,需要一次大的更新。这是主流媒体的大好机会。在一个物理空间内,通过先进技术来呈现主流媒体的内容,有脱胎换骨的效果。这样也能打造“内容+技术+灵感+美学”的优质产品,甚至是超级IP,最终以“标准模板+个性定制”的模式进行全国推广,达到“理论很厚重,传播要轻巧”的境界。

2022年,是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的第八个年头,主流媒体要充分利用制度优势,获取稀缺资源并实现市场化变现,打造强大的现代传播能力和服务能力,形成拥有海量受众和强劲造血能力的自主可控平台——不仅仅是移动端的平台。总而言之:稳住报、刊、台、网存量,拓展移动端增量的同时,寻找新的价值端,那些能够有效连接广大用户的新的媒体形态、新的场景,最终得以形成线上线下的各种媒体形态,让主流媒体的报道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同时完成新型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的重构。

猜你喜欢藏品传统媒体终端抱朴斋藏品文艺生活·上旬刊(2021年8期)2021-09-18李杰森藏品文艺生活·上旬刊(2021年8期)2021-09-18谭礼藏品文艺生活·上旬刊(2021年8期)2021-09-18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铁道通信信号(2019年9期)2019-11-25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传媒评论(2018年12期)2018-03-21罗妍妍藏品欣赏宝藏(2017年11期)2018-01-03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电子制作(2016年15期)2017-01-15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