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山 王万旭
国产科幻影片《流浪地球》的海报
国产科幻影片《流浪地球》系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太阳加速膨胀,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氦闪危机,吞噬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人类不得不背井离乡——带着地球在黑暗无际的宇宙中流浪。带着地球流浪,不是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它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做好各项准备,考虑清楚种种可预见的以及不可预见的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能源问题。要知道流浪需要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时间,煤炭、石油、天然气都会耗尽,即使是核能也充满了许多未知。假如真的有那么一天,还有没有其他能源,能让人类安全、放心、长久地使用呢?有!这就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地热能。
在影片中,人类搬到了地下500米深的“地下城”中居住。为什么要选择这里呢?这是因为地球外温而内热,“地下城”既安全又温暖,非常适合人类居住。此外,人类打通了地壳到地核的通道,可以利用地球深部的热能发电,用以解决能源问题。据估算,只要技术条件具备,地热资源可供人类使用二三十亿年,依靠这些能源,别说流浪到比邻星,就是流浪到河外星系都有可能。
或许有人会感到奇怪:地球的内部蕴藏着这么多的热量,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呢?这是因为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就像穿了一层层厚厚的外衣,将内部的热能严密地包裹着。
如果科学家真能发明出影片中的“深地电梯”,我们搭乘着它从地表到地核,那么就能够直观感受到温度的变化。我们首先经过的是地壳部分。地壳是地球外表最薄的一圈,平均厚度约17千米(陆地区域平均厚度约33千米)。与地球半径相比,地壳很薄,但它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地壳自上而下大体可以划分为变温带、常温带和增温带三个带。变温带处在地表的最外层,它的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随着昼夜、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地表常年平均温度约15℃,若没了阳光的照射,地表温度就会急转直下,影片中的情景(地表温度达到零下七八十摄氏度)就会出现,地球会变成冰球。不过,由于日地相隔遥远,太阳的威力是有限的,一般只能輻射到地下几米、十几米深(即使在高原和低纬度地区,最深也就是几十米到几百米)。这个深度的地层对光照具有缓冲作用,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所以农村的地窖、窑洞通常就只挖到几米、十几米的深度。如果再挖深一点,到20~30米,就到了常温带,那么太阳辐射已是强弩之末,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刚好抵消上部地温的变化,使这一层的温度处于常年稳定的状态——十几摄氏度。如果水井刚好处在这个深度,那么夏天的井水可以用来冰镇食物,冬天则可以用来盥洗。再往深部去,就是地球内热正式生成的地方,一直到地壳底界。这一厚达十几千米的地带,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就上升3℃,这一地带就叫作“增温带”。
地球内部结构与地热
地表下17~2900千米的部位被称为“地幔”,它介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由致密的造岩物质组成。那么,这些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的呢?这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压力有关。根据地震波传播曲线可以发现,在地表下410~660千米的地方存在一个过渡带,其上为上地幔,高温作用使岩石物质呈熔融态;
其下为下地幔,高压作用使物质呈可塑性固态。至于夹杂在中间的那一部分,很难说清是固态还是液态。地幔温度是无法直接测量的,只能用一些方法间接得到。地质学家一般认为,在上地幔的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约1100℃,是岩浆的发源地;
下地幔温度可达3700℃。
地表下2900~6371千米的区域被称为“地核”,其物质组成以铁、镍为主。地核可分为三带,即外核、过渡带和内核。温度一般为4000~6000℃,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从核幔边界到5000千米深处,属外核部分,其物质呈熔融态缓慢流动,有人推测地球磁场的形成与外核有关。从5100千米深处到地心为内核,呈固态。在内、外核之间深4980~5120千米的地方存在一个不太厚的“过渡层”,影片《流浪地球》中“深地电梯”的底部就位于这里。地心的最高温度高达6000℃,与太阳表面的温度不相上下,俨然一颗“小太阳”。
那么,地球内部的热能是怎么来的呢?想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就得从地球的演化过程说起。有意思的是,地质学家们的意见并不统一,存在着完全对立的“热源说”和“冷源说”两种观点。
“热源说”是建立在地球热起源假说之上的。按照太阳系星云假说,整个太阳系原本就是一团灼热的混沌,因冷却而收缩,不断旋积,才形成了现在的太阳、地球等星体。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地球是从太阳上“抛离”出来的,可能是由于太阳内部爆炸,也可能是由于外来星体的撞击。支持“热源说”的地质学家们都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高达5000℃(与现在的地核温度相当),地表布满了岩浆,经过了几亿年才冷却下来。这样说来,地球内部的热能其实都是早期从“娘胎”里带来的残余热。但是,一些地质学家后来发现这些残余热还不足以使地球维持到现在。自1903年放射性元素被大量发现后,他们又认为,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能不断地补充地球向宇宙空间散失的热量,从而大大延缓了地球的冷却速度。
太阳系原始星云
持“冷源说”的地质学家们则认为,早期的太阳系星云是冷的,地球与其他行星一样,是由这些低温的尘埃、气体和陨石等结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一边旋卷、一边碰撞,将大部分动能转变成热能。由于它们的导热性能差,热量不易散失,于是聚积起来,变得越来越热,原始地球内部的温度很快拉升起来。据推算,原始地球内部的平均温度约为1000℃。当地球正式形成以后,这种星云旋积热退居次要地位,而放射性元素衰变热开始发挥主要作用,直到现在。
尽管这两种假说的前提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地内放射性元素所起到的作用。实际上,影响地热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前文所说的太阳辐射,还有地球转动热、潮汐摩擦热、宇宙射线(高能粒子流)热、陨石撞击热,甚至是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热能等,但这些都是微乎其微的“小热”,真正做出重大贡献的还是放射性元素衰变热。
地球上的放射性元素有很多,其中的铀-238、铀-235、钍-232、钾-40等元素是释放能量的佼佼者。它们在地球中的含量高,放射效率也高,加之元素的放射性本来就不受压力、温度、磁场的影响,只与时间(半衰期)有关,因此成为地热能源的稳定供给源。据推算,地球自形成以来,其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量平均每年为2.934×1017千焦。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以人类目前消耗能量的速率来测算,这些元素在一年内产生的能量足够人类使用几百年。更何况,衰变热在46亿年的时间里一直在产生,而且绝大部分都被好好贮存着,所以地下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库”,这些能量也足够支撑地球去流浪。
地球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产生热量,热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以某些形式释放出来。事实上,地球内外所发生的地质作用和地质变化都有着地热的影子,比如板块运动、断层活动、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甚至大气降水、气候变化等。那么,地球的热量是如何散发出去的呢?总结起来,有传导、对流和喷发三种形式。
这种散热形式是直接接触式的,即地球内部的热量通过地层层层传导到地表上来。在传导过程中,热量会损失很多,各地由于地质条件差异也有所不同,衡量这种传导效率的参数称为“大地热流值”,也就是每平方米地球表面所获得的热量。目前地球陸地表面的热流值平均为65毫瓦/平方米,这个数值只能点亮一支小小的激光笔。但是在构造活跃的地方,比如在青藏高原羊卓雍湖附近就可以获得1250~1670毫瓦/平方米的热流值,可以点亮一只小灯泡。如果未来真的要为建地下城选址,那么青藏高原应是不二之选,因为那里海拔高、地壳厚、地热大。据推算,我国陆地每年通过热传导的方式排出的热量为2.03×1019焦,相当于6336亿吨的标准煤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供全世界使用几十年到上百年都绰绰有余。但是,这些热量大部分都散失在大气层中了,只有少部分贮存在地热田里。地热田具有特殊的地质结构——主体是热储层(比如水),上面覆盖着具有隔热性能的地层,就像蓄电池一样将热量保存着。
地热的传导与对流
这种散热形式需要借助一定的流体进行,最常见的便是水。它的过程是这样的: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渗入大地,水就变成了地下水。地下水汇集后,被地热加热,冷水变成热水,形成热对流。这些热水遇到地层断裂的地方就会涌出来,形成温泉。温泉地热的形成往往由于具有热储层而没有隔热层,或者隔热层比较薄,所以地表热异常明显,容易被人发现。由于温泉从地下深部而来,沿途会不断吸收岩石、土壤中的热量并溶解其中的矿物质,所以温泉水富含多种成分,甚至具有某些医疗保健的作用。常泡温泉,可起到舒筋活血、消肿化瘀、安神助眠的功效。
这种形式是最为激烈的。主角是来自上地幔软流层的岩浆,其温度高达850~1250℃,是具有较强黏性的流体。当它穿过地壳喷出地表并冷却凝结时,就形成了以玄武岩为主的喷出岩,由此把所携带的热量散发出去。当它侵入地壳的岩石圈时,就在地下形成以花岗岩为主的侵入岩,就像地下炉灶一般炙烤着上面的盖层。如果地下水循环到这里,那么就会被这“炉火”加热而对流或蒸腾出来,进而形成高温温泉或高温地热田。与其他两种方式不同,这一种地热田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多分布在地球的火山构造带上。
常言道:“离家方知故乡好”,重温影片中的场景,当人类迈开流浪的步伐时,才真正体会到地球的美好。虽然《流浪地球》只是一部科幻影片,但是站在更加宏大的视角上看,地球连同太阳系不是一直都在银河系中“流浪”的吗?在这漫漫征程中,大地之热也一定会照亮地球流浪之路,温暖前进之人,永续人类文明之火种。
火山喷发释放地热
致谢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7123、42042054、41302249、4213070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A0716000)、中国石油-北京大学基础研究合作项目、中国矿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23Y02、2022ZX01、2021KCSZ34Y、2020YB20、2019YJSJG011)、全国煤炭行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21MXJG179)、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地质工程项目支持。
猜你喜欢流浪地球流浪热量对比学习温度、内能和热量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1年9期)2021-11-20用皮肤热量发电军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剧烈运动的热量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10期)2020-10-28流浪黄河之声(2020年11期)2020-07-16热量计算知多少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19年9期)2019-11-25流浪的歌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综艺报(2018年21期)2018-11-13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环球时报(2018-11-02)2018-11-02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科技视界(2018年28期)2018-01-16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综艺报(2018年1期)2018-01-12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