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究

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究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1-12 16:00:04

廖正武,张兴艳

(1.贵州安顺市平坝区林业局,贵州 平坝 561100;
2.贵州安顺市平坝区委党校,贵州 平坝 561100)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经典论述,这一片叶子就是茶。陆羽《茶经》记载“茶之出黔中……往往得之,其味极佳。”[1],贵州明清就有云雾茶和毛尖茶作为贡茶,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都匀鱼钩茶(今都匀毛尖)获金奖。自古贵州出好茶已是不争的事实。为发展贵州茶产业,打造茶品牌,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吹响了贵州茶产业发展的“集结号”,贵州茶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茶园面积从2006年的68千hm2到2019年466.67千hm2,增长了近7倍,茶叶总产值从2003年的2.5亿元[2]到2021年的总产值超过570亿元,茶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成效显著,成果丰硕,通过资料分析和走访调查,贵州茶产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就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探究。

以2015—2019年贵州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从表1可知,茶园面积现已稳定在466.67千hm2;
茶叶产量从2015年22.5万t到2019年的42万t,增长了近2倍;
产值从2015年的214亿元到2019年的440亿元4年时间增长了2倍多。

表1 2015—2019年贵州茶产业发展情况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地和丘陵的面积占92.5%。平均海拔1 100 m左右,具有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少日照、气温适宜、降水充沛、无污染的生态优势,土壤以酸或弱酸性黄壤为主,土壤富含锌、硒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特点,十分适宜茶树生长,非常适合茶树大面积种植,根据贵州古茶树调查,古茶树近120万株。同时调查发现贵州还有发现茶、种植茶与利用茶的悠久历史,1980年在贵州晴隆发现迄今为止唯一的茶籽化石,贵州东南部的苗族鼎罐茶、西南部晴隆的苗族擂茶、铜仁的土家族罐罐茶与土家油茶,还有贵州各地的讨茶、姜茶、放信茶、打油茶、吃油茶、屯堡驿茶等,构成了贵州极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2.1 茶园种植面积全国第一

贵州省茶叶种植面积从2008年到2021年间,呈逐年增长趋势,10多年来共计增长361.49千hm2,连续多年种植面积增长排全国第一,茶园总面积连续7年排全国第一位,2021年底稳定在466.67千hm2,茶叶产量达到46.99万t,产量呈现逐年递增。

2.2 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及丰富的古茶树资源

1980年贵州茶籽化石的发现,可以充分说明贵州是名副其实的“茶树之乡”。《贵州古代史》中曾讲到:公元前135年发现夜郎市场(在今贵州安顺市),茶叶买卖繁荣。此记载甚至相比于王褒在《憧约》中记录的中国最早的茶叶市场,“武阳买茶”(武阳位于今四川彭州市)及“烹茶尽具”还早76年[3]。贵州“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发现和利用茶叶的进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间茶饮、茶俗文化[4]。

根据贵州古茶树调查,古茶树近120万株,其中相对集中连片1 000株以上古茶园50处,树龄200年以上古茶树15万株以上[5]。在贵州兴义发现一株国内罕见最大地径180 cm的古茶树。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优质基因库、茶产业之基、茶文化之脉、茶品牌之魂,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2.3 强有力的政策和法规支撑

为了推动贵州茶产业发展,打造黔茶品牌,2007年以来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黔府办发[2014]19号)、《贵州省发展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黔府办发[2014]19号)、《关于加快建设茶产业强省的意见》(黔党发[2018]22号)等文件,为全面提升贵州茶产业提质增效,明确了茶产业的发展方向,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是全国第一部保护古茶树的法规,对实现古茶树的保护与利用、推动茶产业有序、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4 丰富的名优茶叶公共品牌

贵州推动茶产业发展一直注重名优茶的品牌化建设,都匀毛尖在巴拿马获金奖已上百年,仍然保持品质不变,同时开展多形势的宣传推广,培育出了绿宝石、湄潭翠芽、遵义红等重点公共品牌,连同都匀毛尖称为“三绿一红”。2017年又获得了“贵州绿茶”地理标志证书,“贵州绿茶”地理标志证书的取得和重点公共品牌的培育为贵州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品牌基础。

2.5 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脱贫致富

以2015—2019年贵州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见表2),茶叶产值逐年上升,产值从2015年的214亿元到2019年的440亿元,茶产业从业人员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109.52万人减少到2019年34.85万人,贫困人口在茶产业带动下4年时间,减少74.67万人,带动脱贫效果显著;
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5 784元到2019年的10 352元,4年时间人均收入增加了4 568元,增长率为78.98%,人均收入4年时间增长效益显著。涉茶人员收入增长明显,贫困人口涉茶人员脱贫致富显著。

表2 2015—2019年贵州茶产业发展情况统计

2.6 斗茶大赛促进茶产品的安全、品质和标准

贵州斗茶大赛,是全省茶叶品质、质量、安全、标准、生态、健康、干净、品牌的大比拼。贵州茶产业在短短15年中加速发展,实现了后发赶超的跨越式发展,其中斗茶大赛功不可没。斗茶大赛,斗出了品质、斗出了安全、斗出了标准、斗出了健康、斗出了高性价比的茶叶。好茶是种出来的、好茶是加工出来的、好茶是泡出来的,同时好茶更是斗出来的。

2.7 茶产品推介和宣传效果显著

世界之茶源于中国,中国之茶源于贵州。贵州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做好宣传和推介。贵州茶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独特品质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省为单位的地理标志产品“贵州绿茶”。依托“贵州绿茶”和“三绿一红”公用品牌,每年举办的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会以“黔茶出山·风行天下”为主题进行宣传和推介,同时在贵州国际茶文化节结束后,在全国各省(区、直辖市)进行茶产品推介,坚持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交流合作、互利共赢,让黔茶出山、走向世界。通过宣传2019年在美国和俄罗斯国际食品展览会共组织35家茶企参展,签订订单155万美元,签订意向协议404.8万美元;
2019年1—10月,电商实现全网销售茶叶产品9 479.46万元;
2019年贵阳海关检验检疫出口茶叶4 008.8 t,价值1.3亿美元。

2.8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助推高质量发展

贵州将乡村旅游开发与现代山地高效茶园建设相结合,不断促进旅游业与茶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现已建成湄潭茶海生态园景区、湄潭天下第一壶茶文化旅游区、凤冈茶海之心旅游景区、都匀茶文化影视小镇景区等各类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旅游区。打破茶叶经营仅为一级产业的观念,注重向二、三产业延伸,在绿色休闲、观光渡假、茶山养生上做足文章,促进茶旅深度融合发展,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3.1 茶叶单产量不高

茶叶单产量(AP)指茶叶的单位面积产量,是用来衡量单位面积土地生产能力以及反映地区茶叶生产水平的指标之一。

贵州省茶叶单产量从2011—2020年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增长状态,贵州省茶叶单产量2011—2015年在280 kg/hm2至300 kg/hm2之间变化,2016年后贵州省茶叶单产量逐年有所上升,2020年茶叶单产量达到450 kg/hm2左右,可以看出近年来贵州省针对茶产业发展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提高茶叶生产水平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1年和2020年茶园面积分别为196.4千hm2和476.4千hm2,贵州省10年间茶园面积增长从2011年到2020年茶园面积增长约2.43倍;
充分说明了贵州省对茶叶生产要素禀赋发挥与生产技术提升仍然不足。

截至2020年,贵州省的茶叶单产量依旧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不足全国水平的一半。从2011至2020年云南、浙江、福建与全国茶叶单产量的变化情况来看,贵州省茶叶单产总体基本呈上升趋势,主要采取提高夏秋茶下树率来提升茶叶单产,但与云南、福建及全国的茶叶单产量提升幅度相比,贵州省所采取的提升地区茶叶单产的措施力度还远远不够。茶产业作为贵州省优先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茶叶种植的单产量却很低,在近些年贵州省茶园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茶叶单产并未随之增加。由此看出,提高茶叶生产技术水平是壮大贵州省茶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2 茶叶成品性价比较低

决定茶叶品质的因素除了自然生长环境、茶叶的品种等因素外,茶叶的加工至关重要,做茶人常说的一句话“看茶做茶”,贵州茶叶茶青是非常不错的,由于加工问题造成茶叶成品价格差距非常大,贵州茶叶加工中品质不稳定或不高的主要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重视摊青过程,摊青中水分散失不均匀、均匀度较差;
二是杀青把握不好,有的追求茶的汤色,杀青偏轻,有的杀青偏老,由于杀青问题导致茶叶品质下降,茶叶的经济价值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是揉捻做形技术不精,导致茶叶外形不均匀、色暗、不绿,影响了茶叶的商品价值;
四是提香温度、时间控制不好,提香是茶叶加工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关键和不好把握的一道工序,茶叶的香气,取决于提香的温度控制和作用时间,由于不同批次茶叶的含水率不同,加工温度控制和时间也有一定差别,这也是茶叶提香的关键,把握不好造成成品茶暗绿、黄绿、表面香的现象,降低了成品茶品质,价值自然就下降了。

3.3 品牌竞争力较弱

贵州省茶叶品牌众多,目前有竞争力的主要是“三绿一红”,其中,都匀毛尖作为贵州历史悠久的品牌,又是贡茶,且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奖,作为全国种茶面积排名第一的大省,都匀毛尖在202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为40.2亿元排名12位。

从表3中可以看出,贵州省茶叶品牌价值整体偏低,茶叶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弱。从202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12名价值表发现,贵州省2021年品牌价值最高的都均毛尖也仅有40.2亿元的品牌价值,与同年度品牌价值最高的浙江西湖龙井品牌价值74.03亿元相比相差甚远。虽然贵州各个茶叶品牌的品牌价值都在逐年上涨,但增速缓慢,相比于贵州省每年快速增加的茶园面积,其品牌价值的增速较慢,导致贵州省没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打品牌来带动茶叶的销售以及贵州省知名茶叶的品牌价值偏低,严重限制了贵州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表3 2021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12名价值

3.4 高质量发展管理水平较低

贵州茶叶种植管理由于资金、技术、习惯等原因,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部分茶园管理粗放,主要是无技术、无资金、没有养成茶叶精细化管理的习惯,在茶叶发展过程中,茶叶生产都是自生自灭的过程中发展;
二是对于新发展的茶园,在建园时为追求茶园面积的增加,出现茶树品种单一、种植不规范、无规划种植、不宜土壤种茶、陡坡种茶和毁林种茶等现象,使得建园时就存在严重问题,导致茶园管理和管护成本高,茶农和茶企不愿继续投入管理和管护,使得茶园后期无人管理失败;
三是茶叶产品加工水平和质量不高,茶叶加工整体来说存在卫生条件差、加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不稳定;
四是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杂乱,茶园之间各自为政,无序竞争,内卷严重,产品形成不了合力,市场竞争力弱。

3.5 高质量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不显著

贵州茶业发展主要有竞争力的品牌是“三绿一红”,然而一个品牌生产企业为多家,如2022年“湄潭翠芽”“遵义红”公用品牌(第一批)授权会举行,符合使用“湄潭翠芽”公用品牌的企业83家,符合使用“遵义红”公用品牌的企业56家。茶企的加工技术水平不一,茶叶加工工艺传统,技术含量要求高。由于多家企业使用一个公用品牌,虽然按统一标准执行,但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一个龙头企业牵头对其质量进行把关,容易出现质量不稳定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了品牌的形象,导致100-1≠99的现象发生,影响了公用品牌的市场形象。

3.6 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不足,人才结构不完善

贵州茶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茶园面积从2006年的68千hm2到2019年466.67千hm2,增长了近7倍。根据企查大数据显示,贵州全省茶叶相关企业数量已达4.1万家,仅2019年相关企业注册量达6 843家[6]。茶叶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和茶叶相关企业的迅速增长和茶叶产业链人才的不足制约了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由于贵州近十来年茶产业发展速度快,各类人才培养跟不上种植面积的发展。

是茶叶种植管理技术人才还停留在以前的传统模式—茶农的文化水平不高,茶办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茶农是先种茶后通过培训才掌握种茶和管理茶园的知识,往往是在实践中摸索管理方法,笔者调查平坝区的茶农基本是为此类模式;

二是茶叶采摘加工技术人才及茶产品开发技术人才严重匮乏,茶叶采摘加工按传统模式进行,通常是在生产中相互学习,凭感觉和悟性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很难形成统一标准;

三是茶叶市场营销没有形成市场,大部分企业靠零售点销售,企业间互相压价,销售市场混乱,外贸出口领域人才严重缺乏,茶文化的发展大部分企业更是无从谈起;

四是茶旅融合发展技术及管理人才,目前仅在湄潭和凤冈少数几个茶叶大县进行,大部分县区基本上没有开展此项业务。

4.1 用创新理念指导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应用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销售创新、产业融合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着重解决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面积第一,茶叶单产量不高的问题;
二是应用技术和生产创新着重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茶叶成品性价比较低的问题;
三是通过产品和销售创新着重解决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品牌竞争力较弱的问题;
四是加强企业和人才培训创新着重解决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不显著和人才队伍不足的问题。

4.2 充分发挥贵州生态优势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466.67千hm2茶园面积是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量基础。贵州茶园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面积稳定在466.67千hm2,全国茶园面积第一,为贵州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贵州茶叶生产严格质量安全保障是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茶品质的保障。

贵州茶就是干净茶、放心茶、健康茶、安全茶、生态茶,这主要是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优化茶园生态系统,大力推广“茶林结合、林茶草结合”模式,实现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茶下有草的生态种茶模式,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净化能力增强;
二是依托宋宝安院士团队,全面推广实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
三是加强对农药、化肥等茶园投入品的使用宣传和使用监管,在全国茶园58种禁用农药名单基础上,贵州结合欧盟和日本标准,将茶园禁用农药名单设置为121种[7],保障茶叶品质的安全性;
三是加大安全监管力度,省农委组织相关部门,每年对茶园、茶叶加工点、茶青市场、茶叶销售点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合格率均为100%,奠定了茶叶产品的安全;
四是贵州茶农种茶,因经济原因,养成了不施化肥和打农药的习惯,造就了贵州茶绿色有机茶叶的品质。

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茶树资源,造就了贵州茶优秀的品质。“低纬度、高海拔、少日照、多云雾、无污染”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茶“翡翠绿、嫩绿香、浓爽味”的优秀品质,使得贵州绿茶地理标志全国第一、世界第一。茶籽化石的发现和约120万株古茶树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优质基因库、茶产业之基、茶文化之脉、茶品牌之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茶品质的有力保障。

做好宣传是实现贵州茶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措施。每年举办的茶博会、茶人会、斗茶大赛、茶艺大赛等省级茶事活动,以及到各省、市参加的茶博会等品茗推介活动,唱响“黔茶出山,风行天下”口号,提高贵州茶的知名度,确保贵州茶在省外和国外的销量。

4.3 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措施

各类人才的培训、培养。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各类人才的需求是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贵州茶园面积高速增长,加快各类人才的培训、培养是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和茶叶加工水平。在茶园核心产区、优势区域,对退化的老茶树或品质差的茶树,进行改种换植方式,调整品种结构,加强优化布局。茶园管理进入标准化管理,施肥、用药、病虫害防治、采摘等管理,由原来的粗放方式,发展到数字化标准化方式,实现茶叶品质的稳定;
提高茶叶加工水平,由粗放型,向精细型、数字型转变,确保茶叶标准的统一、品质的稳定。

销售市场的开发。在盯紧现有省外重点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出口市场,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推进黔茶的电商销售,努力提高贵州茶的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可依托太古集团、联合利华、贵茶等出口企业,促进贵州茶出口快速增长。

茶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茶产业+”发展模式,茶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饮食业、碳汇、生态业、种质资源保护等相关产业深度的融合。使茶产业发展不仅仅是销售茶叶产品为唯一出路的产业,而是具有强有生命力的绿色可持续的阳光产业。

猜你喜欢茶树茶园贵州省贵州省种公牛站贵州畜牧兽医(2022年6期)2022-12-29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茶道(2022年3期)2022-04-27茶园飘香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茶园之晨江淮法治(2020年16期)2020-11-27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自然资源情报(2018年8期)2018-12-28山茶树变身摇钱树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湄潭茶园乡村地理(2018年1期)2018-07-06茶园观色百科知识(2018年7期)2018-04-17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7期)2017-06-21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