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国,李 理
(1.吉林农业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办公室,长春 130118;
2.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党委组织部,吉林 132101)
2014年,我国出台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截止2021年9月,新高考改革方案在14个省市均已平稳落地。7年来,高考综合改革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的进程中稳妥推进[1]。高考改革既牵动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也影响高校的招生工作环节,对高校选拔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地方农业院校需转变发展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努力实现办学水平的新突破。
1977年至今,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框架经历了多次变革逐渐成熟,但制度的宗旨始终是通过考试来选拔部分的优秀人才,实行系统化的精英教育,为国家的发展输送人才。1999年我国各大高校实行扩招,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不断攀升。2002年,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考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唯一标准,已无法满足高校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生源需求,高考综合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逐渐凸显。
目前,现有考试招生制度在考试方式、评价标准、选拔方式等方面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倾向。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考试形式、内容及招生录取等方面,形成了“招考分离、双向选择”的招考模式,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的同时,也更加有利于高校科学的人才选拔,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2014年9月上海和浙江成为首批试点省市,2016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公布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原则性意见,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成为第二批改革试点省市。2017年第一批改革省市平稳落地后,2017年11月和2018年4月,国家公布了一系列实施细则,出台了进一步深化完善改革试点的措施[2]。2019年第三批8个省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发布了高考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又公布了2021年高考招生及录取工作实施方案,对高考如何招生、如何录取进行了细致地说明[3]。新一轮高考改革内容主要包括考试方式和招生录取制度两个方面。
文理科试卷不再区分,高考总成绩科目是由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与3个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总分数组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选取,是按照高校已提前2年向社会公布的每个学科和专业的选考科目范围的要求,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思想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此变化有利于引导高中学生真正从兴趣爱好和学习特长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更大的自由度。取消文理分科,学校可以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选考科目要求。不同选考科目的组合致使培养过程必然面临生源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挑战,同一专业录取的考生所组合的选考科目不同,学生入学成绩差异较大,知识背景将呈现多元化,会对学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产生深刻的影响,见表1。
表1 现行高考方案与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考试内容、招生要求对比
与以往不同,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将推行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模式,逐步取消高考招生录取批次,由原来的按学校投档模式改为“专业+院校”和按院校内的“专业组”进行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突出专业选择的重要性,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新的高考改革将淡化高校之间等级之分,给各高校提供平等的录取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同时也失去了录取批次的政策性保护屏障,社会认可度低的院校及专业生源数量和质量将受到冲击和影响,见表2。
表2 现行高考方案与高考改革试点方案招生录取方式对比
生源质量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头,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重要因素。农业类院校在生源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社会认可度不高,在同一区域、同一批次与其他工科类、财经类、医药类和师范类等院校相比,生源质量相对较低。报考地方院校的考生中,工科类、财经类、医药类、师范类及综合类等院校和专业成为考生的首选。数据统计显示,吉林省部分院校理工类近4年平均录取成绩中农业类院校成绩较低,见表3。随着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提高考生和家长对农业院校的认可度,提升农业类院校在生源竞争中处于的弱势地位将面临新的挑战。
表3 吉林省内部分院校理工类近4年平均录取成绩对比情况
鉴于理工类计划较多,在学生群体中占比较大,图1和图2数据统计显示,理工类与分数线差值每10分为一个分数段,人数比例从高到底呈下降趋势,说明录取的学生低分段的生源数量比例较大,高分段的生源数量较小,生源质量的高低影响和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图1 2019年某农业院校省内理工类与分数线差值各分数段录取人数比例情况
图2 2020年某农业院校省内理工类与分数线差值各分数段录取人数比例情况
农业类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优势或品牌专业,但是由于社会认可度低,报考人数偏少,有的农业类专业调剂比例较高,这体现出此类专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优质生源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缺乏优质生源,靠调剂来完成招生计划已成为目前大多数地方农业类院校的招生现状,成为农业类院校及涉农专业发展的困境。根据某农业类院校2019年专业(类)录取数据统计显示,一志愿报考率、一志愿录取率比例较低的为农业类专业,调剂率和一志愿录取率的高低成反比例关系。如图3、图4、图5所示。
图3 2019年专业(类)一志愿报考率统计
图4 2019年专业(类)一志愿录取率统计
图5 2019年专业(类)调剂率情况
从表4数据统计来看,植物生产类Ⅱ、动物药学、草业科学3个专业(类)未报到率增幅较大,其中草业科学专业增幅最大为7.27%,反映出农业类专业的社会认可度较低。
表4 专业(类)未报到率比较情况(%)
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给地方农业院校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高考综合改革是国家探索更加科学公正的招生考试制度的必然趋势[4]。地方农业院校要积极应对招生制度改革后所面临的新变化,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特色求发展,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高考综合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公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给高校选拔、培养人才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地方农业院校要认清形势,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一是地方农业院校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适合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教育氛围;
二是地方农业院校要注重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做好并解决教学统一化和个性化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和选择的权利,为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探索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和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学农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三是要构建基于对话和沟通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建立一个动态变化和自我调控的机制,用相适宜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践中探索出让学生知农、爱农、学农的新路径。
地方农业院校要研究招生制度改革所带来的生源质量、生源知识结构的差异化和多样性,根据自身目标定位、特色与优势,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突显特色,避免模式趋同[5]。探索实施人才培养改革,推行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以及专业创新实验班和技能实践班,在夯实学生的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知识之上,根据专业办学特色和实力,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通过多元化综合评价选拔,既让二级学院和专业招收到适合培养的学生,也让每位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多层次分类别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选择,实现双赢。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破解招生制度改革造成的专业之间、生源质量的差异性,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整体的稳步提升。
国家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打破了原来批次设置带来的界限,地方农业院校社会认可度较低和相对弱势、冷门的专业失去了录取批次的庇护,院校和专业将面临重新洗牌。因此,地方农业院校要更加重视学科专业建设的战略重要地位,提升学校竞争力。一是根据生源状况和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科学编制学科专业规划,加强论证并调整院系组织和专业设置,统筹做好学科专业布局,使之具有合理性和稳定性。二是随着国家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步伐的加快以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要更加注重需求导向,在农业产业链和学校技术链的有效衔接上找到结合点和突破口。根据现代农业产业的特征来调整、优化学科和专业方向,按照重点建设、重点突破的思路,集中力量大力支持发展国家战略需求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势学科专业,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三是促进校内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充分发挥优势学科专业的引领能力和辐射作用。在强化基础优势学科专业的同时,新增的学科专业也要主动融入优势学科专业,办出农业院校的特色,构建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提高学校学科专业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四是要以各类专业评估和认证为抓手,落实专业预警、评估及退出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促进新兴专业和传统专业改造重组,从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6]。
高校间生源的竞争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生源是高校办学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源质量影响和制约着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也成为反映高校社会认可度的评价指标。通过招生宣传展现学校的办学水平与特色,提升社会声誉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已成为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全面铺开,地方农业院校比以往任何时候要更加重视招生宣传工作。招生宣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全局性、系统性思维来谋划,更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群策群力。一是要树立全员参与招生宣传工作的理念。广泛动员全校师生员工以及校友积极投身参与到招生宣传工作中,特别是要激发专业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招生宣传,让考生及家长深入了解学校和专业信息。二是要加强高校与中学的衔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帮助高中生提前了解大学专业、教学方式和学习思维,让他们提前考虑自身的发展方向,避免报考时的盲目性,为适应大学角色的转变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帮助高校进行人才选拔,以更多维度来评价考生,吸引符合学校培养要求、具有培养潜质的优秀生源报考地方农业院校。三是要多举措拓宽招生宣传渠道,运用新媒体宣传手段,充分利用新型传播工具,提升招生宣传效果[7]。
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实施,地方农业院校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深刻认识改革的内涵、变化和趋势,积极主动思考学科专业建设的突出问题,抓住历史机遇期和关键期,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
猜你喜欢农业院校生源院校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安徽农业科学(2022年9期)2022-05-17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年4期)2022-04-23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文教资料(2022年1期)2022-04-08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高师理科学刊(2020年1期)2020-11-26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2-16图表中国民政(2016年12期)2016-09-16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