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专题范文 时间:2024-01-12 13:19:01

郭海霞

长期以来,旱地小麦种植受缺水的影响,产量不仅低而且不稳定。近年,人口不断增长,而耕地面积却不断下降,旱地复种指数也在不断提高。提高旱地小麦种植的产量,已经成为粮食增产的主要动力。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笔者总结出一套旱地种植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多年小麦生产资料数据显示,豫北旱作冬麦区,年降水量在400~600 mm,大部分降水主要集中在

5—9月,每667 m2旱地小麦产量在200~300 kg。正常情况下,小麦整个生育期需水量400 mm,而在小麦生长的季节降雨量仅有100~200 mm,降雨量少成为制约旱地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提高旱地土壤水分含量,才能提高旱地小麦的生产效益。

二、打好“蓄水保墒、培肥地力、适时早播”三个基础

(一)蓄水保墒

旱地小麦在播种时的土壤蓄水量是0~200 mm,小麦的产量与土壤蓄水量呈正相关,也就是小麦播种前土壤墒情适宜,翌年小麦产量才高。在丘陵旱作麦区,在小麦播种以前,做好蓄水保墒工作,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因为豫北地区主要降雨量集中在5~9月,这为蓄水保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无论是闲置地还是回茬地,土壤的蓄水量可达300 mm,最大蓄水量可达450 mm。旱地蓄水保墒的主要方法有3个:

1.“张口”过伏改为“合口”过伏。也就是伏天前深耕、粗耙、勤耙,遇到降雨就耙地,小麦播种前只耙不耕,做到“耕作层内张外合,滴水归田防蒸发,上虚下实无坷垃”。

2.前茬作物秸秆覆盖。前茬玉米幼苗长至35 cm,定苗后,每667 m2撒麦秸或麦糠350 kg,这样既能蓄水保墒,又能抑制杂草生长,不仅使玉米增产,还为小麦种植保住了底墒。

3.前茬作物地膜覆盖。前茬玉米播种时进行地膜覆盖,玉米成熟收获后立即揭膜清茬,再深耕细耙,遇到降雨就耙地。玉米收获得早,距小麦播种期还有一段时间,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遇到降雨必须重耙、细耙,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底墒。

(二)增施肥料,培肥地力

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不仅能为小麦生长提供充分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蓄水保墒能力。旱地缺磷问题也是制约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增施氮磷钾肥,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可提高小麦产量。

(三)适时偏早播种

旱地小麦适当提前10~15 d播种,能够充分利用水、温、光等自然条件,达到过冬前壮苗。壮苗能充分协调个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有利小麦的次生根和分蘖生长,为翌年提高成穗率、增产奠定良好的基础。旱地小麦的产量与亩穗数呈正相关,而小麦亩穗数的多少与麦苗分蘖数也呈正相关。所以,旱地小麦适时早播可促进冬前分蘖和提高成穗率。冬前生长旺盛的麦田,对土壤起覆盖作用,耕作层的土壤含水量高,而晚播的麦田长势弱,覆盖度差,耕作层含水量少,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有下降,因而会造成减产。适时早播可以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早播小麦的初生根入土深度、次生根条数、长度等均优于晚播,增强冬季和春季的抗旱能力。实践证明,晾晒旱地一般在9月25日至10月5日完成播种,回茬地必须在10月10日前完成播种。适时早播可以促使小麦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抗旱性,起到促根、增蘖和促穗的作用。

三、改进5项栽培技术措施

(一)耐旱耐瘠小麦品种改为耐旱丰产小麦品种

过去,丘陵旱地选用的小麦品种限制了小麦产量,突出问题是“一旱二薄”,多为耐旱耐瘠小麦品种。但是随着旱地蓄水保墒的改进和肥料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耐旱耐瘠小麦品种应改为耐旱丰产小麦品种,选用耐旱、耐寒、抗病、抗干热风和丰产潜力大,稳产性强的小麦品种。

(二)平播改为沟播

小麦沟播可以剥去干土层,使种子在湿土层或较深土层,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发芽,保证出苗率。沟底的温度比表层土高出0.5 ℃,出苗比浅层播种要早2天以上,单株分蘖多0.1~0.6个,次生根多1.2~1.4条,每公顷成穗数增加10万~60万,穗粒数多0.2~6,小麦沟播比平播增产10%左右。所以,遇到旱年,底墒不足时,平播易造成出苗率较低,而沟播出苗相对齐全,在冬季降雪时,雪可在沟内积存,不易被風刮走,可以起到收集雪水、蓄水保墒的作用。

(三)大播种量改为适宜播种量

过去,由于旱地缺水,播后的小麦出苗率低,常采用增加播种量来提高单位面积小麦出苗数,每667 m2播种量为10 kg,甚至为17~20 kg。随着蓄水保墒和培肥地力措施的应用,播种量过大,易造成小麦群体过大,根系发育不良,每667 m2播种量以7 kg左右为宜。

(四)不良追肥改为看墒追肥

正常情况下,旱地在小麦播种前,实行有机肥、氮磷钾肥等一次全部施入,一般不进行追肥。在土壤水分条件改善后,冬春季遇雨水较多时不进行追肥,会造成水分效益降低。在春季降雨时,若土壤中的水分大于17%,则每667 m2应追施5 kg纯氮肥,可以明显提高产量。

(五)重种轻管改为种管结合

过去旱地种植小麦,种植后就不再管理,直至翌年收割。应加强麦田管理,通过看墒追肥、中耕保墒、镇压提墒、防治小麦病虫害等措施来提高小麦产量。

猜你喜欢土壤水分蓄水播种量喀斯特坡耕地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22年10期)2022-08-22基于根系加权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农业工程学报(2022年8期)2022-08-08磷素添加对土壤水分一维垂直入渗特性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22年5期)2022-06-22北京土石山区坡面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微地形的响应水土保持学报(2022年3期)2022-05-26不同区域小麦播量优化试验研究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11期)2021-11-302019—2020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4期)2021-06-08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2期)2021-03-24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示范总结河南农业·综合版(2021年2期)2021-03-24KD377:家用多功能灭火器科技创新与品牌(2016年8期)2016-09-29我国第二大水电站首次冲击600 m最高蓄水目标能源研究与信息(2014年3期)2014-10-30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