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小学数学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合集)(全文),供大家参考。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一节课是认识乘法的起始课,使学生学习并运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平时计算过程中经常见到几个几相加,却并未真正的运用过。所以,这一节课就是培养学生认识到加法与乘法关系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学生们的掌握总体不错,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今天,听了王老师讲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本节课着重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和感悟乘法的意义。为了能达到此目的,王老师在课的开始抓住了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来进行导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通过观察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相同加数。在老师说算式与学生写长长的同数连加算式的活动中,比如写:7+7+7+7+7+7+7+7+7+7+7+7。再比如,老师说200个6相加,学生感到很茫然,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确确实实很麻烦,从而促使他们思考:怎样写简便?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汇报情况,适时地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这是本节课的练习环节,先通过观察公园游乐场的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再呈现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地体会到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最后一道开放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比如:3+3+3+9和4+2+2+2+2+2+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在练习中交流巩固,双基得到了很好的落,开阔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1、在给加法算式分类时,没有砸实,学生只把相同加数的算式分为一类,而另一类,加数不相同的算式,没有分,老师也没有理会,导致后面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没有更好的理解。如果老师让学生观察,这样的算式为什么不能写成乘法算式?这样把问题给学生,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得出加数不相同,所以不能写乘法算式。我认为这样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的会更好。
2、揭示课题如果放在新授课后,效果会好一些。
3、练习题有个别没有处理,教师的语言不要过于罗嗦。总之,听完了王老师的这节课,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非常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方案设计时,遵循“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我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学生就说出了用乘法解决问题。因为这个班的学生比较聪明,可能从各种渠道知道了乘法,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乘法的意义还不是真正理解。我没有灵活的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出想法。应该灵活的顺学而导,在“导”上下功夫。所以今后我应该在备课时就精心的备学生,精心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各种情况,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单元,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应用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乘法源于加法,而加法分为相同加数和不同加法相加两种情况。让学生体会到相同加数用乘法算式表示更简便,从而产生乘法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其意义。
上课时,首先给出3幅图:
(1)每组2个圆片,有5组;
(2)每袋有5颗星,有3带;
(3)每盘3个苹果,有4盘。
先让学生说说图意,数数有几个几,求一共有多少个?列出连加算式并进行计算后,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3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体会这些加法算式的加数都相同,老师引导说出都是加数相同可以说成是相同加数,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当加数相同时,可以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介绍方法:先找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中间写乘号。也可以先写有几个相同加数,再写相同加数。改写几道算式后。老师说明:当加数相同时可以写加法算式,也可以写乘法算式。那要是100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你写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呢?为什么不写加法算式呢?看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使学生体会到乘法的必要性。
本节课首先出现了大量的同数连加,接着让学生体会同数连加的特点,为认识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做准备,使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
其次,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同加数求和的计算,遇到100个2相加是多少的问题,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琐碎性和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唯一的不足是,这节课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再后面的教学中,还要多用小奖品刺激、鼓励,让学生的注意力更持久、更集中。
教学片段:
师:课件出示花,2朵2朵逐次出现。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生:用手中的棋子摆一摆。
师:6个棋子,2个2个摆,要摆几次?摆了几个几?
生:需要摆3次,摆了3个2。
师:还可以怎样摆?
生:3个3个摆,摆2次。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创设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存在相同加数的数学问题,并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类,帮助学生在“做”中循序渐进地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做好铺垫。
教学片段:
师:出示狮子头。几个2相加?
生:6个2相加。
师:请把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生:写乘法算式。
师:拍手游戏,我拍了几次?
生:写乘法算式。
师:3×2怎样拍手?
生:上台拍手。
教学不是一种告诉,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体验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出现了乘法这种新的运算方法时,教师先让学生尝试写乘法算式,然后再让他们讨论、交流,怎么从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从中让他们体会乘法的意义。再以不同形式的练习来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最后让学生用上台拍手来表示乘法的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思维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片段:
师:从2开始,2个2个数到10。
生:数数。
师:从3开始,3个3个数到18。
……
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主动不够,倒不如设计一个“游乐园”,小朋友在玩小火车、摩天轮……,让学生自己说出有多少人在玩,师问:你是怎么数的?学生可能会说我是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这样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片段:
师:把3+3+3+3+3+3+3=21改写成2个乘法算式。
生:写乘法算式。
师:比较两种算式,哪种比较好?
教师举的例子数字太少,学生表面说加法不方便,是否真正体会了乘法的简便呢?可以设计两个环节让学生体验①编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如:同桌一学生说15个3相加,另一学生说加法算式,一口气说算式很累,甚至说不清;
②写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书写时,又实在太长。这样,在说与写的活动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示确实很麻烦。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