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8篇

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8篇

来源:振兴乡镇 时间:2023-04-04 05:30:03

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8篇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策略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建 设 方 案总体规划 建 设 方 案 目 录一、XXX省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背景和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8篇

篇一: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村振兴策略乡村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

 建

 设

 方

 案 总体规划

 建

 设

 方

 案

  目

 录 一、XXX 省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背景和意义 .................. 1

 (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意义 ................................... 1

 (二)规划编制任务与依据 ................................... 5

 二、XXX 省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与综合评价 ................. 9

 (一)乡村旅游资源禀赋状况 ................................. 9

 (二)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评价 ................................ 13

 (三)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 15

 三、XXX 省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 23

 (一)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23

 (二)XXX 乡村旅游市场现状 ................................ 26

 (三)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 49

 (四)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 54

 四、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与经验概述 ................ 66

 (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 ................................ 69

 (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实践 ................................ 74

 (三)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85

 五、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 ................ 90

 (一)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与现状 .............................. 90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 93

 (三)乡村旅游发展作用与效益 .............................. 99

 六、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体系 ............... 108

 (一)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与思路 ............................. 108

 (二)乡村旅游发展任务与目标 ............................. 116

 (三)乡村旅游发展形象与塑造 ............................. 121

 六、XXX 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 ............... 123

  (一)乡村旅游总体布局 ................................... 123

 (二)乡村旅游功能分区 ................................... 125

 七、XXX 乡村旅游圈、带、群建设规划 ................. 136

 (一)昆玉曲楚四大绕城乡村旅游圈 ......................... 136

 (二)沿边、沿路、沿江三类乡村旅游带 ..................... 139

 (三)依托热点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旅游群 ..................... 143

 八、XXX 乡村旅游特色村镇体系建设规划 ............... 149

 (一)乡村旅游特色县打造工程 ............................. 149

 (二)乡村旅游特色乡镇打造工程(10+60+26)

 ............... 203

 (三)乡村旅游特色村打造工程 ............................. 307

 九、XXX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 330

 (一)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 330

 (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 332

 (二)三大旅游产品系列与二十大旅游产品 ................... 336

 (三)六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 355

 (四)十大经典旅游节庆活动 ............................... 357

 (五)XXX 区域性乡村旅游产品规划 ......................... 360

 十、XXX 乡村自然环境保护规划 ....................... 374

 (一)XXX 乡村自然环境概述 ............................... 374

 (二)乡村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与评估 ......................... 376

 (三)环境保护指导思想与原则 ............................. 377

 (四)保护目标 ........................................... 378

 (五)分类保护规划 ....................................... 380

 (六)环保管理、任务与措施 ............................... 386

 十一、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规划 ....................... 390

 (一)乡村文化遗产与保护原则 ............................. 390

 (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与措施 ............................. 393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 396

 (四)乡村文化保护区规划与遗产申报 ....................... 399

 十二、乡村旅游社区发展与参与规划 ................... 401

 (一)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与管理体制 ......................... 402

 (二)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及其实现 ........................... 413

 (三)乡村旅游社区的建设与协调 ........................... 415

 十三、XXX 省乡村旅游人力资源规划 ................... 418

 (一)XXX 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 418

 (二)XXX 省乡村旅游人才需求的现状与趋势 ................. 420

 (三)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 426

 (四)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培训 ............................... 432

 十四、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保障规划 ................... 443

 (一)产业支撑体系 ....................................... 443

 (二)配套服务体系 ....................................... 447

 (三)基础保障体系 ....................................... 451

 十五、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 455

 (一)营销行动计划 ....................................... 455

 (二)产品建设与品牌打造计划 ............................. 460

 (三)社区参与计划 ....................................... 462

 (四)人力资源培训计划 ................................... 463

 (五)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 466

 (六)招投资计划 ......................................... 467

 附件 1 XXX 省特色乡村旅游示范县一览表 ............... 473

 附件 2 XXX 省旅游小镇概况一览表 ..................... 508

  一、XXX 省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背景和意义 一、XXX 省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背景和意义 (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意义 1、规划编制背景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在国家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 XXX 省实施《XXX 省旅游产业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背景下编制的专项旅游规划。其目的是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 XXX 省乡村旅游升级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建设指导和政策建议。规划编制的具体背景如下。

 (1)国家政策催生乡村旅游。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好‘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功能优势,国家旅游局 2006 年确定全国旅游主题年为“2006 中国乡村游”,2007 年开展了“2007 中国和谐城乡游”活动。此后,XXX 省旅游行业坚持服务农村宗旨,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发挥旅游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作用,以旅助农,城乡互动,推出大量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把 XXX 乡村旅游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因而,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动下,XXX 省乡村旅游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对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农村社会发展呼唤乡村旅游。全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条

  件日趋成熟。首先,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技术和农民素质与劳动技能的提高,农村社会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其次,农村社会虽有明显进步,但仍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步伐,第三,为了求进步,谋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在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环境等方面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XXX 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使 XXX 农村的小农经济走向规范、成熟的服务产业发展道路,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转向旅游服务产业,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3)旅游业发展推动乡村旅游。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必然会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2008 年 XXX 省的主要旅游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663.3 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 510.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11.4%,其中接待海外游客 250.2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 10.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6%;接待国内游客 1.03 亿人次,同比增长 14.1%,首次登上 1 亿人次的新台阶;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 594.8 亿元,同比增长 20.2%;旅游业总收入超过 600 亿元,登上了 650 亿元的新台阶,XXX 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业在 XXX 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首先,XXX 省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精心确定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和重点景区建设项目,努力培育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和名牌旅游产品,丽江、昆明已成为欧洲旅客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其次,为了发展旅游业,XXX 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XXX 的航空、公路、铁路、通信、电力、城市建

  设、景区建设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第三,为了大力开拓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XXX 省确定了创造热点,强化促销、招揽客源的市场开拓战略,通过举办大型会展、节庆活动,不断推出 XXX 旅游新亮点,创造新热点,提高了 XXX 旅游知名度和对海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这些都足以说明 XXX 省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 XXX 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规划编制意义 (1)将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战略目标,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中。XXX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将明确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之间存在的方向引导、产业互动和资源利用等关系,使新农村建设目标成为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该规划是基于 XXX 省资源禀赋,在科学研究客源市场的基础上编制的,将为乡村旅游地进行合理的定位,为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引导和规范,减少盲目开发、竞争无序等问题,使旅游开发步入正轨。

 (2)充分挖掘广大乡村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和发展潜力。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必须注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鲜明的旅游资源特色表达。XXX 省各地的乡村旅游资源异彩纷呈,乡村自然风光与民俗人文底蕴交响呼应,为开发乡村旅游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至今还未形成独特鲜明的乡村旅游形象,制约了全省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水

  平的提升。XXX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通过资源挖掘和市场细分,建设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专业性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乡村旅游功能、突出 XXX 乡村特色,形成鲜明的乡村旅游形象,打造乡村旅游区的乡土品牌,从而达到提升 XXX 省乡村旅游竞争力的目的。

 (3)统筹城乡发展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整合乡村资源,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使乡村旅游真正成为既是乡村扶贫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部分乡村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给农村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使城市富余资源能够有效转移到农村地区,增加农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同时有助于合理配套旅游设施,建设旅游景观,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促进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创造更优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4)促进农村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旅游规划注重生态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并制定一系列实施措施,有利于延长乡村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促进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立足于原有环境基础,实行低强度开发,能够使农业资源直接就地转化为旅游资源,节省了转移成本,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资源的双重增值和循环利用效果,同时引导人们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消费理念,培养人们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加快建设环境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村容

  整洁”的目标。

 (二)规划编制任务与依据 1、规划编制任务 (1)规划性质。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属专项规划,是对整个 XXX 乡村旅游的系统规划。

 (2)规划思路。按照上述规划性质,本规划的思路和任务是:

 图 1.1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图 (3)规划时限。规划时限限定于 2010~2020 期间,重点规划2010~2015 年期间。

 2、规划编制依据 (1)法律依据 选出一批有潜力、已具备一定开发条 选出一定数量的优先发对全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 对全省乡村旅游市场进确定全省乡村旅游发明确全省乡村旅游产提出全省乡村旅游发制定规划实施行动计制订全省乡村旅游发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1982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第七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2 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4 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第六届大会通过,1984年。

 (2)国家标准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 年;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 年;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

篇二: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任务分工方案序号 篇章/专栏 任务/工程 具体内容/目标 牵头部门/单位第一章 奋力谱写新时代略阳追赶超越新篇章1.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105 亿元,年均增长 10%以上。

 县发改局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到 10%以上。

 县发改局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38 亿元,年均增长 8%以上。

 县经贸局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 16%以上。

 县经贸局经济发展5.三次产业占比达到 10:45:45。

 县发改局6.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4%。

 县科技局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15%。

 县经贸局 创新驱动8.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1.5 件。

 县市场监管局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1.6 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 8%。

 县财政局1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5%。

 县住建局11.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 6.5%。

 县发改局1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低 2%。

 县自然资源局“十四五”发展目标质量安全13.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低于 4.5 万吨。

 县农业农村局

 序号 篇章/专栏 任务/工程 具体内容/目标 牵头部门/单位14.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 70 万元,年均增长 15%。

 县经贸局15.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55%。

 县经贸局 改革开放16.营商环境便利度在全市位次不低于第 6 位。

 县发改局1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五年累计降低 10%。(以省市下达指标为准)

 县发改局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五年累计降低 10%。(以省市下达指标为准)

 县水利局1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计降低 15%。(以省市下达指标为准)

 市生态环境局略阳分局2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97%。

 市生态环境局略阳分局21.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 100%。(以省市下达指标为准)

 市生态环境局略阳分局22.出境断面水质达标比例 100%。

 市生态环境局略阳分局生态环境23.森林覆盖率达到 70.5%。

 县林业局24.城镇调查失业率小于 5.5%。

 县人社局2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4870 元,年均增长 1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51220 元,年均增长 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0350 元,年均增长 12%。县发改局“十四五”发展目标民生福祉26.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3.5 年。

 县教体局27.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9%。

 县人社局28.每千人口拥有 3 岁以下婴儿托位数达到 2.4 个。

 县卫健局29.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76.5 岁。

 县卫健局“十四五”发展目标 民生福祉30.每千人口拥有职业(助理)医师达到 2.5 人。

 县卫健局

 序号 篇章/专栏 任务/工程 具体内容/目标 牵头部门/单位第二章 坚持绿色转型 构建略阳特色产业体系1打造冶金矿产、绿色食药、非金属材料 3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到“十四五”末,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 150 亿元以上。县经贸局

 县自然资源局县科技局2到“十四五”末,实现冶金矿产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冶金矿产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 15%以上。县经贸局31.转型升级冶金矿产产业加快传统矿产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建设绿色矿山、智慧矿山,新增绿色矿山 6 处。

 县应急管理局4以新兴阳能源科技公司为龙头,以碳酸钙项目为支撑,加快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石等矿产开发,实施人造岗石、磷酸氢钙等项目建设,培育非金属矿开发产业链,着力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碳酸钙产业园。县自然资源局52.积极发展现代材料产业引进尾矿废渣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推进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发再生石材、微晶玻璃、纳米微晶玉石板材、轻质高强度陶粒等现代建筑材料,打造现代新型材料产业链。县经贸局6 构建绿色食药产业体系,到“十四五”末,实现绿色食药产值达 100 亿元。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7建设乌鸡产业园,深度开发乌鸡系列食品,打造乌鸡食品品牌,到“十四五”末,乌鸡产业产值达 30 亿元以上。县农业农村局8构建杜仲、天麻、黄精、林麝四大中药产业链,打造绿色中药产业体系,塑造大品牌、培育大企业,培育省、市中药龙头企业 5 家以上。县科技局93.做优做强绿色食药产业。充分发挥科铭公司欧盟认证品牌价值,利用龙头企业品牌优势创新拳头产品,强力开拓食用菌产品销售市场。县农业农村局10第一节做强绿色循环工业4.稳固拓展电力能源产业稳定略电火力发电、西汉水梯级水电开发、光伏发电等电力能源产业,积极引进载能工业,拓展电力能源产业链。县经贸局

 县发改局

 序号 篇章/专栏 任务/工程 具体内容/目标 牵头部门/单位11 5.改造升级化工建材产业改造水泥、化肥等化工建材产业技术,推动产品更新升级,大力开发特种水泥、高强度砌块、绿色建材产品,加快高效有机肥、专用肥生产。县经贸局12优化“一区六园”工业集中区发展格局,推动冶金矿产园区资源整合,提升毛坝食品医药工业园区一期、二期产能效益,加快三期建设。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13推进谭家院现代中药产业园、荷叶坝乌鸡产业园、略阳县新材料产业园、接官亭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园等新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14第一节

  做强绿色循环工业6.加快建设现代工业园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轻工业基地。到 2025 年,培育产值 10 亿级企业 3个以上、市级名牌企业 5 个以上。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15到“十四五”末,旅游接待达到 3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 13 亿元以上,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县文旅局16建设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灵岩寺景区、八渡河氐羌文化体验区、白水江红色文化旅游等重点景点景区,建设县城羌文化街区、江神庙文化景区,恢复重建紫云宫历史风貌。县文旅局171.加速推进重点景区建设打造嘉陵江流域秦蜀古道旅游风景区及城区景观带,推进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打响“千里嘉陵江、醉美在略阳”品牌。到“十四五”末,建成 4A 级景区 2 个以上,成为汉中市旅游新亮点。县文旅局18改善县城至西淮坝油菜花海观花线路、县城至闪家坪红叶观光线路、五龙洞氐羌民俗生态旅游带、345 国道自驾游线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县文旅局县交通局19第二节 做优生态文化旅游产业2.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平整合县城文化旅游资源,在市政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街巷节点小品布局等方面融入旅游功能,持续完善停车场、休闲广场、休闲步道、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城区景点标识,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县文旅局县住建局

 序号 篇章/专栏 任务/工程 具体内容/目标 牵头部门/单位20构建略阳“美食”体系,加大罐罐茶、菜豆腐节节、乌鸡宴等民间特色饮食、传统美食宣传推介,鼓励扶持民间特色饮品开发,依托药食两用中药材和绿色食材,研发略阳健康养生宴系列产品,创建品牌美食街。县经贸局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21 发展特色住宿,推进主题酒店建设,优化提升传统酒店。县文旅局县经贸局223.完善旅游产业配套体系完善旅游信息咨询、便捷交通、安全保障、惠民便民服务体系,发扬略阳人民淳朴厚道、热情好客的民风民俗,打造乐游宜游的略阳品牌。县文旅局23 4.积极培育激情体验旅游推进登山攀岩、休闲体育、拓展训练、中医养生、个性化文化需求等体验式旅游项目,积极谋划实施国防科普基地、军训基地、研学基地等项目建设,培育体验旅游新亮点。县文旅局县教体局24建设精品主题民宿,培育提升农家乐,到 2025 年,力争打造精品“汉家乐”“羌家乐”和特色民宿 80 家。县文旅局255.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八渡河氐羌民俗生态旅游线路、嘉陵江自驾观光旅游线路、汉水北源乡村美食休闲旅游线路,提升 345 国道乡村田园体验旅游线路。县文旅局26挖掘略阳自然资源,开发石雕、石画、根雕、竹编、藤艺、花草、废旧物资综合利用等文创产品,培育形成文创产业体系。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27第二节

  做优生态文化旅游产业6.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会展、文化节庆、体育赛事等会展经济,培育新型专业会展产品,提升文化会展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5%。县文旅局县教体局28 2025 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47 亿元,年均增长 8%以上。

 县发改局29第三节

  繁荣现代服务业1.繁荣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冷链、物流于一体的乌鸡、中药材等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县级物流仓储分拣中心,规划建设一批快递驿站、智能快递柜等末端商品流通集散点,构建城乡物流三级网络体系。到“十四五”末,物流业年均增长 10%以上,培育和引进现代智能 A 级物流企业 1 家以上。县经贸局

 序号 篇章/专栏 任务/工程 具体内容/目标 牵头部门/单位30 2.发展金融服务业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特色产业发展基金、融资担保制度。加大上市公司培育力度,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十四五”末,力争实现境内上市公司 1 家,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 5 家以上。县发改局(金融办)31第三节

 繁荣现代服务业3.做优生活性服务业做优批发零售服务业,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的 15 分钟便民服务圈,发展居民和家庭服务,完善社区服务网点。县经贸局32 1.构建康养度假产业体系利用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秦岭山地资源优势,整合沿线景点、古镇、古道、乡村,开展森林、山地康养的体验、养老、养生、疗养、体育等项目,培育形成秦岭山地康养度假产业集群,力争创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县卫健局33 2.发展中医药大健康服务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开发中医保健、康复疗养、医养结合等系列产品,通过针灸、理疗、中草药等多种服务形式,提供康复疗养、慢性病疗养等特色服务。县卫健局34第四节

 加快培育康养产业3.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完善交通、食宿、娱乐、购物、康养、医疗等基础设施,拓展康复、老年病专科、护理院、宁养等老年、康复服务,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特色临床专科。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或共同体,实行“两院一体”管理模式。县卫健局35实施光网入户、农村宽带、5G 网络覆盖等工程,进一步健全无线网络服务体系,加快物联网技术应用。县委网信办361.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建立大数据库和管理中心,建好用好现代融媒体中心,积极推行服务终端一体化,保障数据交换和数据安全,打造略阳创客中心。县委网信办37 2.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农业”发展,打造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培育“互联网+订单农业”。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直播带货等新兴服务模式。县委网信办38第五节 

 积极发展数字经济3.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产业数字化信息平台,支持建设数字经济小微园,鼓励发展“互联网+”、共享经济新业态、新产业,争创汉中市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基地。县住建局

 序号 篇章/专栏 任务/工程 具体内容/目标 牵头部门/单位第三章 推动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39建立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及时发现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县乡村振兴局40 加强脱贫群众职业技能培训、新民风培训,助力脱贫群众致富。

 县乡村振兴局41持续提升脱贫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日常管护机制,不断改善脱贫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县乡村振兴局42第一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加大农村低收入人口和特殊人群常态化帮扶和政策性保障力度。县民政局43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32.35万亩。县农业农村局44第二节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加强 11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25万亩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 4.5 万吨以上;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 4 万亩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 0.5 万吨左右。县农业农村局45建设黑河流域乌鸡生态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加快乌鸡产业园、现代中药产业园、接官亭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县农业农村局46第三节 推动乡村产业兴旺1.完善“3+X”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6331”现代中药产业工程,推动天麻、杜仲、黄精等道地药材规范种植。推行工厂集中制菌、农户分散种植模式,扩大食用菌基地规模,因地制宜发展林麝、核桃、板粟、蚕桑、茶叶、中蜂等特色产业。到 2025 年,发展乌鸡 500 万只、食用菌3000 万袋,建成优质中药材基地 20 个,中药材地存面积稳定在 70 万亩以上,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 22 亿元。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

 序号 篇章/专栏 任务/工程 具体内容/目标 牵头部门/单位47聚焦“农田、农机、农业环境”,转变要素投入方式,推进饲料、肥料、基料“三料”转化,构建绿色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完善配套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县农业农村局48 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扩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县农业农村局49推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园,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县农业农村局502.构建绿色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实施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工程,推广智能设施与互联网应用,加快构建全县农业大数据统一管理平台,助力智慧农业发展。县农业农村局51 培育壮大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市场主体+农户”经营模式。

 县农业农村局52 培育壮...

篇三: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振兴项目建设 规 划 方 案

  xxx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xxx 年 xxx 月

 1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 1

 第一节

 规划背景 ................................................................................................................................ 1

 第二节

 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 3

 第三节

 村庄建设现状 ........................................................................................................................ 8

 第四节

 现状问题 .............................................................................................................................. 13

 第五节

 上位规划相关要求 .............................................................................................................. 15

 第二章

 规划总则 ................................................................................................................................ 16

 第三章

 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 ............................................................................................................ 22

 第一节

 产业现状与问题 .................................................................................................................. 22

 第二节

 发展目标与策略 .................................................................................................................. 24

 第三节

 产业发展与增收措施 .......................................................................................................... 31

 第四章

 村庄总体规划 ........................................................................................................................ 45

 第一节

 规划思路 .............................................................................................................................. 45

 第二节

 村域总体规划 ...................................................................................................................... 46

 第三节

 村庄规划 .............................................................................................................................. 52

 第五章

 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规划 ....................................................................................................... 62

 第一节

 村庄公共设施整治与建设 .................................................................................................. 63

 第二节

 村庄风貌整治与建设 .......................................................................................................... 89

 第三节

 安全防灾设施整与建设 .................................................................................................... 107

 第四节

 环境卫生设施整治与建设 ................................................................................................ 110

 第六章

 民居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引 .................................................................................................. 118

 第一节

 指引对象 ............................................................................................................................ 118

 第二节

 指引思路 ............................................................................................................................ 119

 第三节

 设计理念 ............................................................................................................................ 119

 第四节

 具体措施 ............................................................................................................................ 120

 2第七章

 近期建设整治规划 .............................................................................................................. 136

 第一节

 规划期限 ............................................................................................................................ 136

 第二节

 整治原则 ............................................................................................................................ 136

 第三节

 整治目标 ............................................................................................................................ 136

 第四节

 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计划 .................................................................................................... 137

 第八章

 村庄建设管理规划 .............................................................................................................. 143

 第一节

 村庄建设管理要求 ............................................................................................................ 143

 第二节

 宅基地管理要求 ................................................................................................................ 147

 第三节

 村庄集体土地管理要求 .................................................................................................... 148

 第四节

 其它相关管理规定 ............................................................................................................ 149

 第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 ...................................................................................................................... 149

 附表一:村庄主要建设与整治项目一览表 .................................................................................. 152

 附表二:村民住宅改造建议表 ...................................................................................................... 162

 1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规划背景 一、政策背景 第一节 规划背景 一、政策背景 党的党中央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xxx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

 2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xxx 年 xxx 省委一号文件从区域化布局、产权化配置、合作化组织、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六个方面入手,就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进行部署。

 xxx 年 xxx 月,《xxx 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获批,xxx 片区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的 xxx 县面临新的脱贫和发展机遇。

 二、项目背景 xxx 年 xxx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 xxx 年全国村庄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选择2-3 个村庄作为试点,开展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xxx 县 xxx 镇xxx 村被 xxx 省选定为试点村庄,开展以村庄整治为主的村庄规划。

 xxx省委、省政府为为落实党中央精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xxx 年 xxx 月做出《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重大战略部署,决定用三年时间,对全省近 5 万个行政村面貌进行配套改造、整体提升。这对改善 xxx 省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xxx 村作为 xxx 省 xxx 年基层建设年帮扶村,已启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村民迫切希望改变当前村

 3庄面貌及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各方面设施,实现农村现代化。为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根据国家和 xxx 省有关规定及政策要求,编制本规划。

 第二节 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一、地理位置 第二节 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一、地理位置 xxx 县位于 xxx 省...... 二、自然条件 (一)气候 xxx 村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昼夜温差大,且具有“冬冷夏凉”的山区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比平原地区低 8℃左右。

 (二)地形、地貌 xxx 村海拨 950-xxx50 米,处于 xxx 深山区,是典型的山区村,四面环山,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多样,包括高山、中低山、丘陵、河谷等。

 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储量不明,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

 村庄北侧有保定市最高峰歪头山,以及黑崖山、片崖,山势陡峭,奇险无比,分光秀丽,景色优美。

 (三)自然灾害

 4全村自然灾害以旱、大风为主,虽然降水较多,但因降水而引发的水灾没有,未发生过洪水和泥石流发生。近年来,村庄通过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已将自然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三、历史文化 xxx 村历史悠久,为千年古村,文化资源丰富,民间风俗文化多样。

 (一)白衣寺—千年古寺 位于村庄东部 200 米处,初建于唐末宋初,南宋时期元兵入侵,寺院曾被破坏,明朝天启六年,僧人圆得率徒寂昌历时六年重建寺庙。同治十二年,xxx 直隶巡抚(原保定府)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扩建了药王庙、财神庙。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四团和 xxx 青年支队曾在白衣寺设指挥部,寺庙前的那块平地是练兵场。国际友人柯隶华(白求恩)曾在冯德原家住,聂荣臻曾在白衣寺住过,后亲笔写信嘱咐:“一定要保护好白衣寺。,聂荣臻曾在白衣寺住过,后亲笔写信嘱咐:“一定要保护好白衣寺。”文革后,xxx村冯德原的孙子冯国栋,一家人自筹资金,组织村民开始修复被在文革中破坏了的白衣寺。

 白衣寺右临一条深涧,左傍一条龙状山岗,北靠保定市最高峰—歪头山,南面是一块玉玺状梯田,古庙气势磅礴。从寺前南大门入庙便是天王殿。正殿两旁设有药王庙、文殊庙,东西两侧是禅房。院内有一近两搂粗挺拔直立的古松,寺门口有 3 棵古松,寺院前后共 25 亩菜园地。战争时期因八路军某部四团和 xxx 县青年支队在白衣寺住,被日本鬼子用炮弹轰击,白衣寺前的三棵

 5松被击成歪脖树,现在长势就像三尊护法神,日夜守护着白衣寺。寺院东面的山岗上是一片松林,其中有一棵高 40 米,粗 4 米,占地 40 平方米的古松已列为 xxx 省第四古松。寺后也是青松挺立,山势陡峭,与西面相连,形成一副盘龙卧虎之状。保定至五台山的高速公路从后山穿过。白衣寺右面有一座大桥高 100 米,南北横空出世,被列为华北第一大桥。这一大桥的问世,犹如一条巨大的苍龙,紧紧守护着白衣寺。

 千年古刹白衣寺已成为 xxx 人民表达祈祷消灾免难,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和平的场所,成为人民进行情感交流的宗教活动场所和周边地区人民祈福场地,现每年接待游客 4000 余人。

 (二)人民舞台 位于村庄入口处,每年二月初七庙会、正月十五毛掸会都在此举行,是村民文化活动、交流思想感情重要场所。同时,起着宣传思想文化作用,上级文化宣传、村民全体会议可以在此举行。

 (三)碾坊 位于村庄内部、幸福路西侧,是村民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场所,村民在此碾面、轧谷,互帮互助、交通感情,营造了和谐的村庄环境。

 四、社会经济 (一)经济情况 xxx 村全村辖 3 个自然村,即 xxx、东坪和苇地沟。村域面积 22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 3000 亩,林...

篇四: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2022 年 年 X XX 镇创建美丽圩镇行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XX 市委、市政府和 XX 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部署,根据省《关于实施“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九大攻坚”行动的指导意见》(X乡振组〔2021〕X 号)、XX 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文件《关于印发<XX 市创建美丽圩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 乡振组〔2021〕X 号)和 XX 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文件《关于印发<XX 市创建美丽圩镇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X 乡振组〔2021〕X 号)精神,全面提升圩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圩镇联结城乡、辐射农村和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圩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推进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和农业就近就地产业化,实现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镇村同建同治同美,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一)镇村统筹,发展融合。大力开展全域人居环境整治,补齐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同步推进美丽圩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

 (二)分类推进,彰显特色。坚持分类指导和差异化发展,根据镇自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历史人文、乡土文化等要素,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确定创建主题,注重彰显人文内涵、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引导美丽圩镇特色化、品质化建设发展。

 (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发展等重大部署,推动绿色发展,创建美丽圩镇。

 (四)产业带动,强镇兴村。按照“一镇一业”发展思路,通过承接和发展特色产业聚集生产要素和人气,增强辐射能力,提升镇域经济实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镇村主导,群众主体。强化镇村主体责任,依据镇域发展规划,科学制定美丽圩镇创建规划,立足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深度发掘圩镇提升潜力,遵循客观规律,避免大拆大建。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美丽圩镇创建全过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

 三、工作目标 2021 年,完成圩镇“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任务,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管护机制;2022 年,全面完成镇域环境基础整治,圩镇达到“宜居美丽圩镇标准”。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美丽圩镇创建 1.因地制宜推进创建。根据圩镇的功能和经济发展等因素,按照“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按市委乡村振兴小组工作安排,因地制宜,到 2022年 6 月基本完成美丽圩镇建设,圩镇整治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2.科学编制创建规划。以提升圩镇美感、舒适度,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深度挖掘历史人文和乡土特色,全镇统筹编制一套全面的美丽圩镇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指引。依据本地自然资源禀赋、历史人文、优势产业等地域特色,总结提炼出能彰显地域特色的“一个创建主题、一个响亮口号”,紧扣创建主题严格按照指引要求,确定圩镇范围,深入调查分析,科学编制圩镇专项规划,编制圩镇专项规划要与乡村振兴规划相衔接,两者互相融合,互为促进。

 (二)全面提升圩镇风貌 1.开展圩镇综合整治。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摆乱卖、乱停乱放、乱拉乱挂、乱贴乱画等“六乱”行为进行综合整治。拆除沿街破旧雨篷、遮阳篷、非法违规商业广告、

 招牌,乱搭乱建、违法建筑,拆除或修缮废弃危旧建筑;整治河道、池塘、沟渠等水域和房前屋后、街巷、居民区、农贸市场等区域乱堆乱放;整治占道经营乱摆卖行为、公共空间乱贴乱画行为、车辆乱停乱放行为。

 2.开展三个专项治理。集中开展垃圾、污水和公厕三个专项治理,清理积存垃圾,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配备分类清运、密封性好、压缩式收运车辆,改造垃圾收集点和转运站。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健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升级改造老旧公共厕所,打造规范干净整洁有序的圩镇环境。

 3.开展圩镇“三线”整治。按照“强弱分设、入管入线、标识清晰、牢固安全、整齐有序、美观协调”的要求,规范传输线缆架设,清理户外架空线缆,归并整理杂乱无序线缆,消除低垂松垮线缆,整治美化线缆架设形态。对圩镇的电力裸导线进行绝缘化改造,分类理顺乱搭挂及老旧的强弱电线路,鼓励弱电架空(移动、电信等)线缆共杆,对于废旧电杆应按照相关程序予以拆除;鼓励开展“三线”下地,对能地下布线的进行地下布线,未能地下布线的要求“横平竖直”,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消除空中“蜘蛛网”。

 4.做好主要街道风貌提升。结合人口、产业、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因素,彰显地域特色,对圩镇中心及主街区沿线的建筑立面进行特色化风貌适度改造,推进历史建筑保护活

 化。统筹圩镇“三旧”改造、公园、广场和街区建设,开展绿化改造,建设街头景观,绿化美化亮化圩镇环境,建设美丽圩镇风貌带。

 (三)补强圩镇设施、服务短板 1.推进圩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圩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改造,提高污水收集覆盖面。完善镇级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运维管理,提高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效能。

 2.改造提升圩镇农贸市场。开展圩镇农贸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中心改造提升工作,合理扩大规模和服务半径,配置检测检疫设备,形成整洁卫生、管理有序、质量安全的综合型农贸市场。

 3.改造提升圩镇文体场所。因地制宜打造圩镇文体活动场所。依托圩镇原有体育场地设施、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文化设施,整合资源,改造提质,提升服务效能。

 4.拓展创立圩镇文化阵地。通过宣传牌、景墙等景观元素,提炼、展示圩镇历史文化和创建主题。结合地形特点适当增加街头文化宣传阵地。

 5.推进公共服务提标扩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镇级卫生院、村级卫生站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疗卫生工作管理机制,加强各级医疗系统协作配合,构建

 更加成熟定型的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构建适应不同层次居民健康需求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健康圩镇。推进农村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推进镇域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物流服务,完善配送投递网络,加快快递服务网点建设。

 6.推进公用设施提档升级。结合“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三年行动,优化镇村交通设施,推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布局谋划公共停车场所建设,缓解人流密集区“停车难”问题。完善公共供水保障。加强圩镇市政消防栓和天然水源消防车取水口建设,推进派出所、政府专职消防队和村(社区)微型消防站、防洪排涝、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保障圩镇安全。推进智慧化改造,加快 5G 基站项目建设,提高超高清网路承载能力,夯实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推进快速反应,高效办事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窗口建设。

 (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1.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为支撑,培育特色富民兴村产业与主导产业,推进一产“接二连三”发展,促进就地就近产业化。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

 2.优化产业布局和发展环境。推进镇域产业聚集,推动镇村联动发展。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强农村电商人才专业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懂销售、懂经营的电商创业人才,让更多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打开销路,带动村民创业致富。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镇村延伸覆盖。优化营商环境,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支持乡贤回乡创业。

 3.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培育和发展镇村旅游、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引导镇域特色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在镇村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电子商务、特色旅游经济,优化打造镇域产业发展集聚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增长,使深化改革开放红利成果充分惠及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美丽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小城镇。

 4.推广普惠金融服务。积极发挥金融在镇村产业发展中的血液功能,帮助农村居民自主创业,做大农村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激发农村商业活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

 (五)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 1.强化镇党龙头作用。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强化镇党委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加强镇人员队伍建设。把美丽圩镇创建纳入镇党建部署、考核的重要内容。

 2.全面提升镇各领域党组织组织力。推动镇各领域党组

 织应建尽建、优化设置。深化党员学习教育,引导各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注重调整配强镇各领域党组织书记,发挥头雁在圩镇创建带动推动作用。

 3.提升乡镇基层治理水平。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创建活动,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创新乡村德治有效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引导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制度,引导社会组织在自我管理服务、自我约束的同时,履行好公益职能,营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4.开展文明圩镇创建活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和文明镇村创建提质行动,深入开展文明圩镇创建活动,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圩镇居民文明良好生活习惯,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推动乡风文明。

 5.实施基层网格化治理。进一步健全镇村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完善“网格长+网格员+志愿者”机制,提高网格化治理能力,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优化社会治理结构体系,建立健全美丽圩镇长效管护机制。

 五、工作步骤 (一)2021 年 12 月份,组织部署阶段。成立镇美丽圩镇创建工作领导机构,配合市相关职能部门制订美丽圩镇创

 建专项规划编制、环境整治和风貌提升、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文明圩镇创建、“网格化”治理、普惠金融服务、党建引领、长效管护机制等工作指引。

 (二)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6 月,创建实施阶段。2022年 4 月前完成创建专项规划编制等工作,确保所有建设项目有规可依,任务清单和时间节点安排有序。创建期间注重施工监督、验收等工作,确保按期保质完工。

 (三)2022 年 6 月至 7 月,评估验收阶段。镇全面完成美丽圩镇创建工作。做好迎接市美丽圩镇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专家和第三方专业机构组成的评估组进行评估验收,通过验收后,由市美丽圩镇创建领导小组授予“美丽圩镇示范镇”牌匾,竖立在镇标或圩镇入口显眼处,接受群众和媒体监督。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镇美丽圩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组长、第一副组长,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主要领导、镇委、镇人大、镇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村党组织、村委会,镇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农业农村办,牵头统筹推进美丽圩镇创建具体工作。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负责专项工作。各相关村党组织、村委会是美丽圩镇创建的责任主体,负责美丽圩镇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驻镇帮

 镇扶村工作队要积极参与创建工作,要将美丽圩镇建设作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阶段的工作重点,要强化力量配备,落实保障措施,做好具体工作落实、项目实施和日常管理。

 (二)强化政策保障。实施鼓励性落户政策,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在圩镇落户。优化宜居环境,重点打造星河明珠湾小区,吸引各方面人才落户 XX。

 (三)强化资金保障。积极谋划项目申报专项债券。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优先用于美丽圩镇建设;要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统筹用好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并积极申报中央、省专项资金;要把美丽圩镇专项规划和创建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土地出让收入、债券资金要优先支持美丽圩镇建设。依法创新投融资机制和对美丽圩镇的金融服务,加快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

 (四)强化用地保障。镇、相关村要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争取上级美丽圩镇创建用地指标。

 (五)强化人才支持。要充分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三支一扶”专业化技术人员作用。镇委、镇政府将统筹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组成本领域专业干部“人才库”,为圩镇建设提供技术支持。鼓励引入专业团队做好全过程的专业执行和技术服务。要加强镇级规划、建设、文旅、农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对相关村主要负责人、

 基层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干部队伍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

 (六)强化考核评估。把美丽圩镇创建工作列入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内容。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主要协调和督导美丽圩镇建设,确保创建美丽圩镇工作落到实处。美丽圩镇建设进度、成效将作为相关村主要负责人及“两委”干部综合考核的重点内容,并作为评优评先和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推进工作不力、落实工作成效差的村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

 (七)强化宣传发动。各相关村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海报、网络、广播、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对美丽圩镇创建工作的宣传,大力调动基层干部、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浓烈氛围。

篇五: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2022 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结合朱台镇实际,拟打造以西单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情况

 朱台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位于镇域东边部,涵盖麻王、大夫、张王、魏家、罗家、东单、陈营、王营、西单 9 个村。片区内基础设施良好,近年来共硬化路面 24.3 万平方米,美化墙体 8 万平方,新增绿化面积 23 万平方米,游园广场、旱厕改造、“气代煤”工程均实现全覆盖。

 二、发展目标

 1.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富农。一是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一村一品”培育,以“齐民要术·上乘农品”为主题,统一策划,深入挖掘我镇农产品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二是发展壮大工业生产,以厨房设备产业为主导产业,推进皓泰等重点项目建设,引导厨具企业转型升级、规模发展。三是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和文化旅游

 相结合,发展文化休闲、红色教育、康体养生、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

 2.加强政策引领,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打造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各类人才回乡创业,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乡村地区“留人、聚人、育人、引人”能力。

 3.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传承优秀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4.打造绿水青山,营造宜居环境。结合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攻坚行动,彻底解决各类扬尘污染、环境脏乱差问题,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5.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权威。全面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村集体收入 10 万元以上。

 三、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建设,抓好组织振兴。一是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继续完善“议政理事暨党员活动日”品牌、“有

 事今天办”品牌,以陈营村“红十条”为代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二是全面构建农村党组织工作新格局。实施思想武装、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引领、基层组织服务等质量提升工程。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党支部+盘活资产”模式、“党支部+物业实体”模式,促进村集体增收,支持多村联合或镇村抱团发展集体经济,建立部门、企业对口帮扶机制,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发展产业特色化,实现产业振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优化农村产业机构,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加快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加快构建特色精致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抓好朱台镇西单村计划投资 5000 万元、一期投资 3000 万的蔬菜产业园项目,2020 年底建设完成 40 个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推进张王村火龙果、无花果,罗家村草莓、梨,魏家村核桃等,打造一批特色农业示范村。二是发展壮大工业生产。依托厨房设备产业园,吸引优质要素集聚,实现沿链聚合、集群发展。在项目建设上,建成淄博皓泰置业 7 个车间,推进山东美控科技、中德国际厨具产业设计研发中心、奥驰厨具研产销综合基地等招引项目入驻。在配套上,明年 6 月前建成中博仓储物流创新示范园,承接园区展览展示、物流运输功能。引进有实力

 投资主体,逐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三是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农村电商模式,推进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各村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设地方特色馆,开展朱台绿色食品推介活动。大力挖掘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入融合,充分挖掘齐文化、孝文化等文化内涵,结合文化遗址和系列地方小吃,发展文化休闲、红色教育、康体养生、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

 3.培养农民职业化,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一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业。全面建设新型职业农业制度,依托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文明实践中心,全方位提升农业劳动者素质,重点加强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的培训。同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定期组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致富能手等现身说法,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依托全镇现有科技平台,加大高层及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面向农业农村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驻地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通过定单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重点培育农业销售型、智慧农业型等方面人才。三是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大力吸引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等群体到农村创办领办农业企业、合作社,培养造就一批新农民。鼓励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规划师、建筑师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等方式服务乡村振

 兴实业。

 4.抓好环境大整治,实现生态振兴。一是统筹空间布局、完善乡村规划。优化乡村规划编制体系,根据村庄自然禀赋资源,积极吸引规划、建筑、园林、景观、艺设计、文化策划等专业人员参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深入挖掘本地乡土文化,确保村庄规划符合实际,使乡村更像乡村。二是健全农村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以“十有”为标准,依托西单村农厕服务站,为大夫片各村进行管护,全面建立起农村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做好乡村旅游线路,引导各村配套建设公共厕所。三是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攻坚行动,进一步完善“户集、村收、镇运、集中无害化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学习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经验,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争取到 2020 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四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工程。统筹镇村污水处理体系建设,推进各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五是强化乡村特色风貌建设。保护乡村风貌多样性,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积极建成精品庭院。

 5.提升文化质量,实现文化振兴。一是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继续开展移风易俗,引导广大农村青年树立新型婚恋观,

 以西单村为试点,推行集体婚礼。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各村公益性公墓要实现全覆盖。大张旗鼓的开展“美在我家”“五好家庭”以及“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创建活动,并在七一、年底集体表彰,引导广大农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二是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挖掘齐文化、孝文化等传统文化,建设孝文化体验园。以大夫村抗日民主政府、红岩博物馆等为主题,加强历史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推动红色文化遗址挂牌立碑,弘扬英烈精神。三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打造有特色的文化新品牌和赛事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大力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定期对文化骨干进行培训辅导,实施农村文化广场提升工程,让更多群众就近参与文化活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篇六: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22 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2022 年行动方案

 为仔细贯彻落实中心、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改革创新、奋勉有为”大争论活动为契机,全面推广 XX“千万工程”阅历,加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改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漂亮宜居乡村,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改革创新、奋勉有为”的有力实践的要求,依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总体部署,深化实施乡村环境提升工程,坚持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载体,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农村改厕、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着力实施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清洁能源六个专项行动,以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等长效机制为保障,集中力气打造整治成效明显的示范村,引领带动整治村提档升级,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向面上整治推开。

 二、年度任务分解

 (一)开展现范创建。推动乡村环境提升示范村(以下简称“示范村”)创建工作,引领千村开展整治,带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整体提升。

 1.示范村建设

 在巩固提升去年 100 个示范村的基础上,今

 年全市再确定 200 个乡村环境提升示范村。各县区要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重点任务、提出详细措施、列出项目清单,按步骤扎实推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示范村的确定要与漂亮宜居示范村、卫生乡村、绿色生态村庄、传统村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深度融合,形成合力。示范村要结合实际,乐观推动规划编制、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改厕、村容村貌提升、特色风貌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 7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市县乡三级总结示范阅历,全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二)加强村庄规划管理。重点推动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各县区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做好与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连接。在村庄推行“一图、一表、一说明”的有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建立政府、村委会、村民、技术单位共同参加的乡村规划编制机制。选择不同条件的县开展乡村规划实施管理试点,逐步建立有效的规划管理制度。

 2.推动有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连续推动 30 个有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完成 200 个示范村“一图一表一说明”村庄规划编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优化村庄布局,体现乡村特色,符合农村实际,满意农夫需要,突出有用功能,不断提高全市有用性村庄规划掩盖率。做好 2022 年新建和在建易地扶贫搬迁农村集中安置点的规划设计和建筑风貌

 整治工作。(牵头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协作单位:市住建局、市扶贫办;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3.建立规划编制机制

 乐观引导村民参加乡村规划编制,在规划中要充分体现村民意愿,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在示范村将有关农村环境卫生的法律规范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将乡村规划中需要村民共同遵守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建立政府、村委会、村民、技术单位共同参加的乡村规划编制机制。(牵头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协作单位:市民政局;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4.加大乡村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查处力度

 充分发挥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制作用,加强前段管控,准时发觉制止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牵头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协作单位:市住建局;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三)开展六个专项行动。落实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部署,深化开展农村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清洁能源六个专项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拆违治乱专项行动。重点对村庄内长期无人居住的废弃院落及残垣断壁进行全面拆除,彻底根治长期以来农村环境整治中存在的

 “顽疾”,各县区要牢牢扭住这个“牛鼻子”,紧抓不放,一抓究竟。同时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垃圾、清河道沟渠、清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加强村庄建筑风貌管控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整风光貌,集中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转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5.狠抓拆违治乱,提升村容村貌

 在全市大力开展拆违治乱,依法依规拆除农村违章建筑,拆除长期无人居住的破旧院落及残垣断壁,特殊是 200 个示范村先行先试,引领 1000个整治村开展拆违治乱,坚决刹住乱圈乱占、乱搭乱建现象,解决乱堆乱放、乱排乱倒等突出问题,推动拆违还绿,消退房前屋后的粪便堆、杂物堆及街巷荒草,不断净化道路两侧、庭院内外环境,美化公共空间,打造洁净洁净舒适的乡村环境。(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协作单位: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6.推动村庄道路硬化亮化

 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重点实施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畅返不畅路段整治、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提质养护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大路建设改造 1906 公里。加快通村道路、入户道路建设,提高村庄道路硬化掩盖率,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合理布局村庄道路,小街巷突出乡土特色,出村通道平安通畅。

 进一步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建设,在主要街道两侧和公共活动场所推广节能照明设施,便利群众夜间出行,提高村庄公共照明使用效率。(牵头单位: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7.保障农夫基本住房平安

 加快推动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完成 2.9 万户危房改造任务,推广低成本改造方式,重点推动 3 个年度整体脱贫摘帽县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全面实现住房平安保障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

 危房改造质量平安管理,提高农户档案的法律规范性和系统录入的精确

  性、准时性。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地质灾难治理搬迁安置等相关工作,提高农村住房平安水平。(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协作单位:市扶贫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实施单位:有关县区政府)

 8.开展乡村特色风貌整治

 加强示范村、整治村建筑风貌管控,引导建设体现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乡村建筑。强化对村庄民居屋顶和房屋立面建筑颜色的整治,示范村要以特色风貌提升为重点,对村庄出入口、公共空间节点和街道沿线风貌进行重点整治,打造环村风貌景观带。对新建建筑依据标准要求严格管控,避开大面积滥用大红、大黄、大蓝等艳俗颜色,避开在墙体上过度低品质涂画,村庄建筑颜色要与村庄整体风貌保持协调全都,逐步形成有标志性的乡村景观。(

 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协作单位: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9.漂亮宜居乡村建设

 立足我市乡村特色,因地制宜,打造 20 个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工矿一体等不同类型、不同进展模式的漂亮宜居乡村,完善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提升文化健身场所、村级卫生室、日间照料中心、公共浴室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夫安居条件,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村貌洁净,使农夫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加。(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协作单位:市文旅局;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10.绿色生态村庄建设

 大

 力实施乡村绿化工程,建设 20 个绿色生态村庄,依据村庄区位特点、自然条件、产业基础等,因村而宜,以乡土树种为主,重点抓好进村道路、街道、街巷庭院、环村周边绿化。因地制宜建设供村民休闲、游憩的公园绿地,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牵头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11.推动传统村落爱护采用

 做好 5 处传统村落爱护项目实施,开展申报我国、省、市、县四级传统村落分类爱护项目实施,加强对传统民居的挂牌爱护。结合古长城旅游,开展乡土旅游和文化村落爱护采用,呈现村落与地域环境相融的景观风貌特色。(牵头单位: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协作单位:市文旅局;实施单位:有关市县政府)

 12.创建一批清洁村庄

 广泛开展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从农夫自己动手能干、易实施易见效的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入手,对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各县区要强压责任落实,科学有序推动,坚持分类指导,广泛宣扬动员,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评估考核,创建一批清洁村庄。(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协作单位: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全面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各县区要依据农夫居住环境、人流、垃圾产生量等状况,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垃圾桶、垃圾池,原则上全部的行政村都要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并配备收集设施。同时依据“户分类、村收集、乡(镇)

 转运、县处理”的方式,重点加强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卫生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比例。2022 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庄达到 75%,灵丘县、广灵县、云冈区达到 80%,XX 县、云州区、阳高县、左云县达到75%,浑源县、新荣区达到 70%。

 13.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持续推动 1 个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灵丘县)工作,其他 9 个农业县区在条件成熟的乡、镇、村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探究适合我市农村特点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采用模式,推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协作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14.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重点加强农村垃圾收集点、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和无害化处理力量,灵丘县、广灵县、云冈区建立较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平城区、云州区、新荣区、左云县、阳高县、浑源县基本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乐观推行环卫市场化建设,各县区应探究构建“政府购买服务,企业一体化运作,托付第三方监管”的新运营管理模式。(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协作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15.持续推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

 连续加强台账管理和验收销号制度,对

 摸底建档的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放点,工业固体废物和危急废物堆放点,农业废弃物堆放点,水库库区垃圾堆放点和河湖水面漂移垃圾进行集中整治,实现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街头巷尾洁净通畅、房前屋后整齐清洁,乡镇周边、交通沿线、景区四周无垃圾的目标。着力解决

 “垃圾山”、“垃圾围村”、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等突出问题。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比例达到 75%。(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协作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16.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

 依据省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任务,依据省住建厅等 10 部门确定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标准和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工作,在完成去年云冈区、广灵县、灵丘县验收的基础上,今年再完成平城区、新荣区、云州区、左云县、阳高县、浑源县 6 个县区的验收。(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协作单位:市委农工办、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省卫健委、市妇联;实施单位:有关市县政府)

 17.推动农业废弃物处理采用

 大力推广应用符合我国标准的农膜,乐观开展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在有机旱作物农业项目区开展废旧地膜回收,逐步建立健全废旧地膜回收采用体系。加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力度,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采用,完成 74 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任务。乐观推动秸

 秆收储运体系建设,连续抓好 XX 县秸秆综合开发采用试点工作,试点县秸秆综合采用率达到 90%以上。对废弃农药包装物实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采用。(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各县区要依据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以爱护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对本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通盘考虑,统筹支配,由城到乡、由大到小、由集中到分散,梯次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在城郊村、重点镇镇区村、乡(镇)政府所在地村、水源爱护地周边村、沿河村、主要景区村,先行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实行纳入城镇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站、就地分散处理等方式敏捷处理。

 18.梯次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乐观推动农村生活污水试点建设,每县区选择具备条件的城郊村、中心村、分散村庄等不同类型村庄开展试点,分别实行将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体系集中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建设分户处理设施分散处理等处理方式,总结阅历,逐步推广。以桑干河、十里河、御河流经村庄和特色小镇为重点,开展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网建设。(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实施单位:各县区政府)

 19.统筹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新增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 27 个,优先整治劣 V 类国考断面掌握单元范围内沿河排水村庄和饮用水水源地所在村庄,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

 水源地爱护、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协作单位:市水务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

篇七: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 XXX,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三农”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 xx 县乡村振兴(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县域“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战略部署,全面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统筹资源、凝聚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各镇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科学制定发展措施,既统一组织实施,又注重差异化发展。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突出重点、

 把握关键,从群众最需要、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奋斗的目标,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现实意愿,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三)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持续实施十大工程,到 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走在省、市前列,打造示范样板,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品质全面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农业增加值%;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全域改善,乡村韵味十足、特色鲜明,重点打造个特色镇、个示范片、个示范村,70%的乡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城乡民生均衡发展,农村同步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1— 二、重点工作 (一)规划引领工程。

 1.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的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在更宽领域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2.优化城乡布局。围绕“一主两副三轴”的框架,促进农村

 人口向中心村范围靠拢、产业向中心轴集聚。进一步整合村庄资源,把特色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基础设施共享共建,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加强规划管控。贯彻执行《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有效落实“一村一图、一村一品、一户一宅”。规范农村建房秩序,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规划审批。严格规划耕地,防止耕地和基本农田被违规占用和毁坏。

 (二)产业振兴工程。

 1.抓好粮食生产。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 100 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 50万吨以上,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实现程度达到%。围绕攸县豆腐、麻鸭、米粉、茶油 4 个国家地理标志和皇图岭辣椒等优势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攸县农业品牌,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个。

 3.建设特色基地。重点打造 65 万亩优质稻基地、30 万亩竹林基地、30 万亩油茶基地、20 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 万亩黄豆基地和百万头及千万羽特色养殖基地,重点建成 3-5 个现代农业示范园、5-10 个特色产业园。培育新型主体。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

 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培育省级示范社家。

 4.注重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农批商贸城的带动作用,探索发展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做强农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农村森林景观、水利景观、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家乐,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坚持高效高质生态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三)基础提升工程。

 1.推进交通畅通。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加大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道路系统和内外交通路网体系,到 2020 年,村主干道路应进出通畅,硬化率达到 100%,客运通达率达到 95%。

 2.开展水利建设。着力抓好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水闸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抗旱应急水源等“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增强防汛抗旱能力。

 3.强化饮水安全。通过县自来水厂管网延伸、乡镇自来水厂集中供水和偏远地区打井或就地引水等方式,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处,解决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80%以上。

 4.完善电力电信。推进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网同价”,到 2020 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进村入户、4G 网络基本覆盖。

 5.推广清洁能源。结合气化攸州和长输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设,加快燃气管道建设,尽量向镇村扩展、乡村延伸。推广引导乡村居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

  (四)环境治理工程。

 1.突出生态保护。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完成人工造林万亩,植树万株。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水功能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数据库,加强水土保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和农业“两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行新型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2.强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工业废气等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一批高污染企业,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建成 20 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力争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70%以上。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小流域和黑臭水体治理,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职责,将环保网格化监管延伸到水面。加强重金属土壤污染

 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严禁电鱼毒鱼炸鱼。

  3.深化城乡同治。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每个乡镇建成 1 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加快垃圾电磁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施农村“双改”计划,加强农村房屋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推行厕所革命,全面消除旱厕,积极推广“四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80%以上。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治理农村土胚房和破败空心房。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开展乱搭乱建、乱倒乱弃、乱推乱放、乱涂乱画等整治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五)特色塑造工程。

 1.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投入资金 20 亿元,加快城镇开发建设。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产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构筑以酒埠江、网岭等县域次中心城镇为依托,以黄丰桥、皇图岭、新市、丫江桥、渌田等中心镇为支撑,以菜花坪、鸾山、莲塘坳、宁家坪、桃水、石羊塘等特色小镇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突出抓好皇图岭共享农业特色小镇、网岭陶瓷小镇、酒埠江绿韵小镇开发建设,打响皇图岭全国特色小镇名片,力争新创建 1 个全国特色小镇、2-3 个省、市乡村振兴示

 范镇。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工作,按照“保护原有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不搞百村一面”的原则,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农业集中经营、农田集中耕种”模式,建设美丽村落群。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全县每年重点打造 20 个示范村庄、100 个示范幸福屋场,每个乡镇每年突出抓好 1-2 个重点村和 8-10 个幸福屋场建设。以重点镇、重点村为示范带动,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加强古村名居保护,推进具有乡土气息、文化韵律、历史风味的民居建设,保护利用好古村、古道、古桥、古亭、古街、古树、古塔、古井等历史遗存遗迹,形成现代风格与古风古韵交融之美。

 (六)乡风文明工程。

 1.开展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乡村道德模范、十佳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学习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楷模,在日常的生活里组好榜样。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农民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美德,传承农村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树立现代价值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开展“四讲四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坚持以党风、树家风、促民风,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强化村规民约建设,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破除陋习。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传承发展农耕文明特征,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

 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每个村建成一个标准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建好一批农家书屋,新建个农村门口文化小广场。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加大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频率,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乡村大舞台为载体,定期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或农村文化表演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加强皮影戏、打铁水、赛龙舟、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七)改革激活工程。

 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力度,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重点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棉花、油菜、玉米、苎麻、桑蚕等经济作物,力争三年完成种植结构调整面积万亩。

 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实行4.0 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土体承包经营期限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土地托管面积达到万亩。完善宅基地保障和取得方式,建立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利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方式,做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探索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土地收储运作新机制。加快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养殖水面经营权、山塘产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交易规则和交易方式,探索以权入股方式,全面激活农村沉睡资产。

  3.探索推进扩权强镇。重点在下放审批权、激活用人权、完善干事权、扩大财政权等方面大胆进行探索,形成机构合理、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乡镇管理模式。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充分放权,凡是可以下放到强镇管理、审批的经济社会事务,原则上要下放到镇一级管理、审批。科学规划乡镇机构设置,统筹整合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站所机构,统一由乡镇管理,适当增减乡镇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税收分成和返还

 比例,加大镇村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乡镇调控能力,充分调动乡镇抓财源、促发展的积极性。

  4.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整合、联合、互助为抓手,强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创新为农服务体系。按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要求,探索建立县农事服务中心,推进镇乡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聚合农业信息发布、农技咨询服务、农民素质培训、科技成果展示、农资农机供应、农产品销售、统防统治等功能,强化系统化、实体化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服务“三农”。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坚持以信用体系为支撑、普惠为导向,精准聚焦“三农”,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渗透度和便捷性。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三信”评定达标率均达到 70%以上,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办法,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和金融生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行“整村批发、集中授信”、“政府+...

篇八: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村振兴建设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乡村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现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XX 村以乡村振兴建设促进精准扶贫整村推进成效,以整村推进提升乡村振兴建设水平,找准乡村振兴建设和精准扶贫结合点。在科学发展观和新常态为核心理念下,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引导准则,把握“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指导方针,以实现“村容整洁、基础完善、管理有序、宜居宜游、整村推进”为总体目标,按照“政策引导、财政支持,村民自愿、村民受益,民主决策、群众监督,公开透明、上下联动”的原则,立足当前实际,着眼农村长远发展,指导整村推进和乡村旅游规划的发展方向,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和旅游发展进程,实施乡村景观和资源的整体性、保护性和全方位开发,突出乡村性、生态性、生产性和生活性,突出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切实做好乡村生态环境和各类旅游资源的保护,突出“村企共建”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有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居与环境体系。以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为主题,开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体验旅游产业,打造农业旅游、自然旅游和乡村旅游品牌,达到乡村振兴建设水平。

  二、项目名称 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按照全村规划建设要求和各部门整合资金的使用安排,经村民议定,结合镇政府、村支两委意见拟定乡村振兴建设奖补资金建设项目:

 1、文体广场 2、写生基地 3、公共设施 4、环卫设施 5、路桥建设 6、村庄绿化亮化 7、XX河治理 三、项目可行性 XX 村位于 XX 公路 10 公里处。全村总人口 3233 人,797户,下辖 10 个村民小组,村域版图面积 20 平方公里,其中总耕地面积 2894 亩(含 731 亩水田)。全村森林面积 20000亩、森林覆盖率达 56%。整体地势西高东低东西走向,境内XX 河、XX 大桥将该村分成两大部分,平均海拔 400 米至 560米。境内气候湿润,雨水充沛宜居住,除河坝平整处,以肥沃的缓坡地居多。以黄姜、核桃、莲藕、香菇、写生点和脱贫果树纪念林以及农业观光园为主导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组织支撑健全有力,在 XX 村支两委的坚强领导下,XX村人建设乡村振兴热情高涨,干劲十足。

 四、乡村振兴建设奖补资金实施内容

  1 1 、文体广场

  新建文化广场占地面积 2100 平米,含场地平整、场地硬化、戏台、篮球场以及配套设施概算 90 万元。

  2 2 、写生基地配套设施 游步道建设、绿化、亮化、廊道、沿河堤修建生态花栏概算 140 万元。

 3 3 、公共设施(生态停车场)

 新修生态公共停车场概算 90 万元。

 4 4 、 环卫设施

 新建垃圾中转站一座,购置垃圾转运车一辆,新建 3 座公厕概算 80 万元。

 5 5 、路桥建设

 道路扩宽、修复 10 公里(泄洪渠整治畅通 4 条,人行道路面碎石铺垫,仿古护栏)概算 220 万元。

 6 6 、村庄绿化、亮化

 建设标准:(1、4、5、6 组)路边及庭院绿化;(1、4、5、6 组)8W 太阳能路灯 300 盏,间隔距离 30m,概算 170 万元。

 7 7 、X XX 河流域治理

 修复河堤 7000 米,新修栏河坝 2 座,新修水渠 1000 米,复修水渠 1000 米概算 175 万元。

 以上项目计划于 2019 年 10 月 30 日前完工。为保障建设项目安全长期地发挥其功效,我村将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的作用,积极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规划建

  设管理和监督,按照“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机制落实管护主体责任。

 五、2018 年项目资金筹措 1、乡村振兴建设奖补资金 300 万元。其中:上级补助200 万元、市级安排 100 万元。

 2、部门投入 600 万元。其中:发改部门 320 万元,用于村内道路建设、XX 河治理、写生基地建设;农办 280 万元,用于环卫设施、生态停车场、文化广场的建设。

 3、社会投入 50 万元。其中:XX 县国资局投入 50 万元用于 XX 河治理。

 4、项目直接受益村民计划筹资 10 万元。

 5、村集体经济投入 5 万元。

 六、项目保障措施 1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村振兴建设工作领导小组,XX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党委委员、副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镇城建办和村两委班子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并组建由村书记负责和驻村领导、财政所驻村专管员、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具体负责 XX村乡村振兴建设。

 2 2 、加强部门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细化责任分工,既要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更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整体合力,加强信息沟通,督办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工。

 3 3 、严格规划招标。为了确保乡村振兴建设更生态、更

  环保、生命力更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我们将聘请专门机构设计,专业团队实施。杜绝照搬、照抄现象。力争将资金用好,乡村振兴建好。在招标方面,我们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照政府招标采购目录及标准执行,加强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审核,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及材料、设备供货单位,确保项目质量。

 4 4 、加强施工管理。对项目进度进行及时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结合建设目标和内容,制定并落实村干部责任制,明确项目具体责任人。聘请具有资质的工程建设管理咨询公司、建筑公司、市政公司、监理公司或者专业顾问团队来协助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安全、进度、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5 5 、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有关要求和相关财务报账程序以及公开监督制度。所有建设项目的投资费用做成清单明细,在村务公开栏张贴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6 6 、加强项目验收。按照已定的验收程序邀请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包括工程管理资料、技术资料、测量记录、物资资料、施工记录、验收记录等各方面。

 七、项目效益 通过综合规划和全力落实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相信我村将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村容村貌将焕然一新,同时也会给村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一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明显改善居住环境;二是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整治,人行道路统一建设,道路绿化更加完善,庭院绿化更加美丽;

  三是地方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有利提升,为当地人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增益;四是娱乐场、健身场所的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游的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让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我村经济、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XX 子村村民委员会

 2017 年 11 月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