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如 张娇
第一作者简介:李心如(199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通信作者:张娇(1987-),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其中国化。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22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民族地区村落实施乡村振兴,不仅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为其他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东山彝族乡(简称东山乡)是祥云县唯一的民族乡,干海朝阳自然村(简称朝阳村)是祥云县乡村振兴取得成效的典型村落之一,是东山乡唯一具有古梅资源的村落,古梅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其世居民族为彝族,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该文通过对其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存在的现实困境剖析,以期探索出一条民族地区村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从而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添砖加瓦,进而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发展路径;
朝阳村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3-0089-04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general grasp of the work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the new era.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not only help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bu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other ethnic areas. Dongshan Yi Township (referred to as Dongshan Township) is the only ethnic township in Xiangyun County. Qianhai Chaoyang Natural Village (Chaoyang Village for short) is one of the typical villages with achievement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Xiangyun County, and it is the only village with ancient plum resources in Dongshan Township. Ancient plum attracts many tourists to come to watch. Its native nationality is the Yi nationality and is rich in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alistic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a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so as to contribute to the process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then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ultimat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Keywords: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ethnic areas; development path; Chaoyang Village
黨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阶段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要求,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促进民族地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脱贫攻坚战如期取得胜利,我们国家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是相对贫困的现象还存在。基于此,学术界对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乡村治理等方面,而对于民族地区村落乡村振兴的研究不多,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方法,分析东山乡朝阳村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并积极探索出“朝阳经验”,旨在帮助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补齐短板,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
1 东山彝族乡朝阳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
东山乡位于祥云县东部,有大理东北“绿色屏障”和祥云县“后花园”的定位,是“两州三县”交界之地,境内山脉绵延,是典型的边远山区贫困乡。朝阳村位于东山乡西南部,平均海拔2 200 km,距离县城48 km,全村共有农户102户442人,主要世居民族为彝族,植被覆盖率高,村落地势坡度平缓。
1.1 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朝阳村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农文旅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链的有机结合。一是充分挖掘古梅资源,农文旅融合发展。朝阳村现存的古梅有2 700余株,是天然的古梅群自然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和科研价值。依托朝阳古梅资源,打响“中国古梅第一村”的金字招牌。东山乡具有海拔高、能见度高的优势,计划打造观星基地。二是大力发展古梅产业链。朝阳的古梅林资源以果梅为主,可以制成青梅酒、雕梅酒,平均每棵梅树产值约500元,梅果总产值100余万元;
梅林间的百合园面积达516亩(1亩约等于667 m2),百合园总产量达12 000元,百合园总产量达620万元。三是以农牧业为支撑,发展新兴经济产业。朝阳村发展传统产业有烤烟、水稻、玉米、核桃、黑山羊,新兴发展产业有肉牛、胡蜂、百合、魔芋等等。此外,朝阳村积极创新开发出“东山百合月饼”,与云南三秋田食品有限公司、云品出滇平台合作,增加百合销售渠道,实现百合进昆明超市达66元每公斤。
1.2 贯彻人才引进措施,助推乡村人才振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吸引人才回流与培育本土人才是人才振兴的两种途径。[3]”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和重要保障。东山古梅声名远扬,吸引大批专家、学者前来赏梅,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一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唐建到朝阳村进行古梅写生,建立唐梅画馆,提升朝阳村古梅的影响力。二是云南古梅专家、园林园艺高级工程师、“中国梅花之父”陈俊愉之徒华珊到东山科研、采风。三是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到朝阳村挂牌,成立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骨干到此进行实地调研、汲取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大学生的到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四是其他优秀人才通过政府的人才引进措施来到朝阳村,或者是返乡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努力。五是通过特岗、三支一扶政策,吸引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教育者来朝阳村,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1.3 乡村民族文化资源价值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东山乡的少数民族主要以彝族为主,2020年被评为“云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彝族的芦笙舞文化发源历史悠久,每当古梅开花的时节当地村民在梅林间翩翩起舞,营造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东山乡传统民族节日有火把节、百合节、拼火节等,东山乡还有小庄子民族特色村寨、朝阳千年彝族古村落、新民民族村寨、泥巴拉垛木房群等传统村落,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民族文化氛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革命老区的优势资源,是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4]”东山乡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属于革命老区;
朝阳村是东山区委、区政府的旧址,它证明了云南地下组织和“边纵”部队在边远的多民族边境地区进行艰苦的革命斗争,并取得巨大的成就。因此,东山乡立足于革命老区、依托民族风情优势,尽最大程度挖掘可利用资源,致力于打造“东山区人民政府旧址+东山干海子战斗遗址+朝阳明清古梅群+大古者龙潭”红色乡村旅游路线,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1.4 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推乡村生态振兴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5]”东山乡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党旗高扬、生态立乡、绿色发展”为主题,以保护“东山森林公园”为目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因地制宜、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做出如下努力:一是全面推进林长制,保护好42万多亩天然林,严防重大森林火灾;
二是防治小蠹虫9 418亩,补偿公益林19.9万亩;
三是全面建设生态法制廊道,用身边的典型事例警示群众,提高人们的森林法治观念;
四是打造四个绿化,庭院绿化、牧草绿化、产业绿化、道路绿化等形式打造东山森林公园,筑牢大理州生态安全的“东北屏障”。同时,朝阳村大力开展绿化行动,学校、庭院、河道等处处都是绿色植物。随着河湖长制、爱国卫生运动、厕所革命扎实开展,渔泡江禁捕取得有效成果,毁林开荒、两违整治稳妥有序推进,一批环境治理类项目投入使用,以绿色为底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走得更加坚定。
1.5 党建文化指导覆盖,助推乡村组织振兴
“党建引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基本策略,是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6]”东山乡自2021年以来,立足于朝阳古梅群和民族风情、红色文化资源等优势,在“党建+”模式中不断探索,发挥党建引领的优势,使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得益于有为民情怀和肩负党初心的干部队伍。其中干部队伍人员的素质较高,思路清晰,决策准确;
同时,东山乡还组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领导组,通过党委会、书记专题会的形式,整理任务清单,细化工作分配;
党员积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参加乡村振兴学堂、党史学习教育,丰富思想观念,铸牢理论基础。
2 东山彝族乡朝阳村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推进下,我国民族地区村落乡村振兴事业快速发展,形成政府支持、公众参与、社会关注的良好景象,民族地区乡村的生活风貌、经济水平发生历史性变化。但是,当今不能忽视朝阳村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困境。
2.1 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朝阳村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低,村落、田园、公路还处于原生态。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是目前存在的最大短板问题,比如刘妙路的交通状况差,进村时间长、路道弯曲,交通基本条件问题亟需解决。二是食宿条件。民宿、客栈、农家乐都还处于建设中,处于不健全不完善的状态。三是居民用水条件。朝阳村是典型民族边远山区,储水依靠小海塘储水,由于今年旱情重,小海塘贮水少。日常生活用水主要是来源于山泉水、打深井获取地下水、自来水等。一位村干部表示:“解决用水难题,政府在开发农村集中供水的工程,争取让所有村子都通自来水。自来水是从另外一个乡镇的水库给它压到山上、再压下来的,工程量大,花费资金多。预计未来三年内完工。”四是基础医疗条件。医疗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瓶颈,東山乡每个村都有乡村卫生所,卫生室按照人口的配比来进行医疗物品的配备,整个乡配备1辆救护车。一位村干部表示:“卫生室可以解决基本的问题,有不能及时处理的,立即送去县医院解决,以确保村民的病情得到及时解决。”
2.2 特色产业带动力弱,乡村产业振兴进入困局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打造乡村特色产业。朝阳村具有天然的古梅资源,近年来依托古梅资源打造“中国古梅写生第一村”,依托于古梅资源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如何让古梅特色产业适应更广阔的市场,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价值规律会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供给关系影响到商品价值的实现。商品供不应求说明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大,进而商品产生的经济效益大。同时,由于村民技术水平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等局限原因,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力弱,乡村产业振兴进入困局,村民只解决了温饱问题,没有真正地实现共同富裕。此外,朝阳村古梅产业带动力弱,仅仅使部分村民依靠古梅资源生活富足,但其他村民的经济收入难以保障。古梅特色产业缺乏创新性,乡村产业发展停滞不前,极大影响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可持续经济收入。
2.3 民族山区教育体系落后,乡村人才振兴缺乏内生动力
“稳固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7]”教育既承担着传播知识文化、塑造乡风文明,又承担着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东山乡地域辽阔,下辖8个村,教育条件较为落后。首先,乡村的孩子上学不便,学校和家的距离远,求学之路艰苦。其次,东山乡所有学校都采取寄宿制,导致孩子们很小就需要离开父母外出求学,周末才能回家。最后,东山乡正在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朝阳村已经不开设小学,撤并到东山乡政府的驻地妙姑。村党委书记指出:“目前东山乡是进行教育资源整合,老师的资源、学生的资源希望可以调整到最为理想的状态。有的学校已经没有六年级,有六年级的学校是乡政府驻地妙姑和其他村子的2个学校,其他的村子都是一到三年级或者四年级,到最后还是会进行撤并,因为学生人数太少,相应的资源是比较浪费。”综上,民族山区村落的教育条件是落后的,教育落后就不能培养出为乡村振兴做贡献的人才,人才稀缺就会导致乡村人才振兴缺乏内生动力。
2.4 民族文化推动力不足,乡村文化振兴遭遇危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民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正面临着极大的问题,民族传承主体的断裂。朝阳村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留在村子里面的是老人、妇女、儿童,总体人口趋于减少化,彝族文化的传承力度减弱,组织大型歌唱、舞蹈等传统娱乐活动的机会减少,民族文化的推动力不足。同时,许多珍贵的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濒临灭亡,流传于民间的民族故事、民族手艺等传承式微。另外,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严重短缺。比如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类报刊、图书、影视节目等,由于市场规模小,生产成本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群众需要,造成一些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生活匮乏。总之,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文化的推动力不足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也致使乡村文化振兴遭遇危机,使村民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空虚,使村民的民族凝聚力减弱。
3 东山彝族乡朝阳村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优化
根据朝阳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和现实困境分析,以下从乡村经济、特色产业、乡村教育事业、乡风文明建设4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3.1 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健全基础设施条件
基础设施条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政府致力于把东山乡打造成“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着力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体系。一是落实“三建、三改、三通”基础建设工程。“三建”就是建设停车场、游客中心、购物场所;
“三改”就是改厕、改圈、改房,对村落房屋建筑改造,实施保护原则优先,必须要处理好原生态和现代化两者的关系,保护好乡村老房子的“老样子”,保护好乡村的“老物件”,让乡村保持住该有的样子,不要过度商业化。“三通”就是通路、通宽带、通客车;
做好这3个工程,保障村民生活便利、道路通畅、生活质量提高。通路包括改善交通基础条件,特别是进村的刘妙路段。二是解决村民用水问题,争取3年内完工,保障村民的用水。三是提高基础医疗条件。政府可通过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普及基础病的常识,乡卫生院定期到各个村进行基础科普。
3.2 壮大特色产业优势,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能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使村民的幸福指数增加。朝阳村深刻认识到古梅资源这一致富途径,以朝阳古梅群为依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首先,朝阳村因地制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有”,开发差异化、特色化农文旅融合产品,走农文旅集群式发展道路,迎合市场需求,吸引众多游客。诚然,文旅产业成为全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其次,积极引进企业、成立合作社,保证产品有稳定的销售市场。最后,建立电商服务平台,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网上畅销随时随处可购。
3.3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增强乡村人才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一是要完善乡村教育发展机制。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的支持和保障,要充分完善乡村学校科学规划机制,合理布局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保留并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二是加大政府财政对于教育的帮扶。完善乡村教育的资金投入,确保民族地区教育经费足够;
完善民族地区乡村学校的标准建设,确保学校内有一定数量的软硬件设施,使师生教学、生活有序进行。三是培养出一批优良的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活力军,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以此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获得感;
抓好乡村教师培训,帮助其更快更专业成长。四是增加教师入职渠道。利用政策优势、古梅优势等,吸引人才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使教师队伍始终充满活力、以生为本。
3.4 以民族优秀文化为载体,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民族优秀文化是民族地区村落乡村振兴中的突出特色,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独特优势,进一步推动乡风文化建设。一是立足于宣传出生产力。朝阳村要充分挖掘古梅资源、彝族风情、红色文化等优势,积极吸引多家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并借助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其他媒介和线下活动来宣传民族文化,不断扩大东山乡朝阳村的“朋友圈”,打出民族传统文化的优势。二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秉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则。朝阳村在举办人文艺术活动时,让讲解员陈述民族文化的历史和当地特有的民族节日、民风民俗,使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走进人们心间。三是政府要鼓励外出务工的青年返乡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致使传承主体归位,从而使村民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使村民的民族凝聚力增强,破除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朝阳村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既不能和城市文化雷同,又不能照搬照抄其他民族村落的文化建设,要以本民族文化为根基,提升村民的精神风貌,提高村民认知水平,让村民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都可以得到极大的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民族地区村落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东山乡朝阳村作为民族地区村落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研究它的发展现状、现实困境、路径优化一方面极大程度上巩固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促进古梅产业可持续性发展,使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友好地交流交往交融,鑄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另一方面为其他民族地区村落乡村振兴提供“朝阳”经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王景盼.以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J].农业经济,2023 (2):143-144.
[3] 周大鸣,刘重麟.乡村人才振兴与能人返乡创业——以湖南省攸县渌田镇为中心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3):152-169.
[4] 李珍珍,张辛欣.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与实现路径——基于湖南地区的调查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23(3):66-75.
[5] 张博,梅莹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演进与路径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2):112-120.
[6] 马华,石文杰.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J].江苏行政学院报,2023(2):90-98.
[7] 何丽.优先发展教育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4):202-213.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地区发展路径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人民论坛(2021年24期)2021-09-15“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共产党员·下(2021年1期)2021-02-07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29期)2020-09-14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9期)2016-11-09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8期)2016-11-05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10期)2016-11-04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商场现代化(2016年22期)2016-10-18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出版广角(2016年4期)2016-04-20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