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银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深刻理解‘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厚植家国情怀,心系“三农”大局,注重乡村振兴先进典型的经验解析和总结推广,共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探索出“走绿色路、吃生态饭、挣环境钱、发旅游财”的乡村振兴经验,具有典型意义和较大的推广价值。
今天的堰河,一派繁荣景象,可谓乡村振兴“排头兵”。绿水青山颜值高:青山环抱清流,茶园流翠飘香,森林覆盖率达81%;金山银山成色足:近几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200万元,村集体资产累计超亿元,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百姓生活品质好:公共设施完善,村风文明和谐,农宅古朴典雅,村民安居乐业,继实现全面小康之后,正向着“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村”新目标迈进;声名远播美名扬:堰河先后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堰河村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慕名前来学习考察的团队络绎不绝,“三农”问题专家把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
曾经的堰河,十分偏僻落后,一度深陷贫困泥潭。堰河位于谷城县西部山区,版图面积16平方公里,现辖4个村民小组,303户,1050人。该村80%以上都是山地,一条小河傍村流淌,长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既无矿产资源,也无工商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村民出行靠双脚,吃粮靠供应,用钱靠砍山,住房“干打垒”。改革开放后,虽然绝大多数家庭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由于收入渠道单一,山上人挣钱靠砍毛竹、烧木炭,山下人挣钱靠淘沙子、卖石头,有点闯劲儿的人外出务工,村庄依然贫困落后。对山林、土地、河流等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不仅没有换来好日子,反而使本就生态脆弱的村庄呈现山秃头、水断流、人发愁的困顿景象。
堰河是一个普通的内陆山区小村庄,没有区位优势,经济基础薄弱,从贫困落后到振兴崛起的沧桑巨变,在中西部广大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典型意义。
思变的堰河,从守护绿水青山起步,迈上绿色崛起之路。1992年,农村知识青年闵洪艳被推选为村党组织书记,他从党报党刊中敏锐地捕捉到党中央鼓励发展绿色企业的号召后,组织“村支两委”反复学习讨论,深刻认识到“堰河穷在山,但出路和希望也在山”,于是决定把发展茶叶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组织村民在适宜开垦的荒地上种植茶叶,不宜开垦的山地种上果树。经过十多年艰苦奋斗,十里荒山再度披上绿装,变成绿色“小银行”,茶产业成为村民致富主导产业。本世纪初,堰河又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在实施垃圾分类、“一建四改”“厕所革命”,大力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响应党中央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的号召,探索推进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辟茶旅融合的新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堰河持续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开发新景点,建成民俗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复原传统手工作坊,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直至把堰河建成为谷城县第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针对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堰河又尝试发展“培训经济”,2021年成功挂牌湖北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带动民宿餐饮、会务服务、教育培训等多业态发展,踏上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一是生态为本,绿色先行。堰河从封山育林、管山护水起步,继而大力发展茶叶、林果等产业,不仅使荒山披上绿装,还增加了集体经济积累和农民收入。然而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没有改变,居住环境脏乱不堪。于是从2003年起,堰河从改变村民生活习惯入手,引导村民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在全省率先组织村民开展垃圾分类,实现了污水归池不入河,垃圾归桶不乱扔,村组道路干干净净,房前屋后清清爽爽,让文明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二是产业为基,强村富民。堰河的变迁,始于以茶兴村。转型之初,堰河将村里的荒坡山丘全部种上茶叶,让一个个“秃山头”变成一个个茶庄园,奠定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基础。堰河的巨变,来自茶旅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堰河立足乡村休闲旅游定位,依托山水风光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开发自然景观,完善基础设施,支持自驾营地、餐饮民宿、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新业态发展,实现“一口锅抵上一面坡、一张床抵上十亩粮”。党的十九大之后,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团体日渐增多,堰河又乘势而上,修建培训中心、村史馆、乡村振兴学院等研学设施,开启发展“培训经济”新路子,迈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步伐。
三是联农带农,共建共享。堰河始终把带领村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立“合作社+产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村民变成“合伙人”,推动“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东”,从而把生产要素和乡土人才聚集到特色产业上来,促进以合作社为主体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以农户为主体的家庭经营,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对于五保户、低保户等特殊群体,实行无偿配股,让所有农户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收益。通过“保底收益+股份分红”,让村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四是锚定目标,百折不挠。30多年来,堰河坚持发扬“咬定青山、艰苦创业、务实担当、敢闯敢干、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经年累月持续用力,实现渐变到突变的飞跃。在推进强村富民进程中,不管创业有多么艰辛,他们的决心从未动摇,紧盯“绿色崛起、强村富民”目标,坚守生态优先的战略选择,努力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设通道,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正因为有足够的定力保持发展道路的连续性,终于把贫困小山村建设成为全国闻名村。
五是党建引领,强基固本。闵洪艳任堰河村党组织书记30余年,始终保持本色,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至今仍是群众信赖的“致富引路人”。在“头雁”引领下,“两委”班子担当意识和能力水平持续提升,“两委”成员分别担任重点产业发展的负责人。他们创新推出“三三制”组织建设新模式,实行村党委、村委会、合作社“三驾马车”一套班子,使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在村党委领导下实现“三方联动”;实行村党委会议事、村民代表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在基层治理上实现“三会治事”;实行支部联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在推进发展上实现“三联共建”。“三三制”有效地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了聚民心、干事业、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为绿色崛起“先行者”和乡村振兴“排头兵”,堰河的典型价值在于其不仅具有可供借鉴的经验,还在于我们可从他们的实践中悟得一些启示。
一是必须选准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堰河实践表明,实现强村富民,关键要靠党组织,而关键中的关键,就在于选准配强“领头雁”。一个好的带头人,就能带动形成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打造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开拓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建立一个好的工作机制,营造一种好的发展氛围。新征程上,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有选准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才能带出好班子、建设好队伍,才能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有力推动农村全面发展。
二是必须找准符合实际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先推进产业振兴。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子对不对,关键要看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是否符合生态环境要求,是否符合市场供需规律,是否符合农民技能水平。堰河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兼顾政策环境、市场取向等实际,找到一条村民广泛参与的产业发展路径,激发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新征程上,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多业态融合发展,才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是必须把准共同富裕这个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关键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能富了老板、丢了老乡,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堰河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对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股份量化基础上,兴办合作社,培育壮大了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经营主体,实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了农民受益增收,增强了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保障了村庄各项公益建设顺利推进。新征程上,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准共同富裕这个政治方向,确保致富路上“不落一人”,尽最大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定祥和的社会基础。
四是必须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目标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绝非易事,可能需要几代人接续奋斗。堰河村抓住各个历史阶段党的惠农政策机遇,选准路子不折腾,紧盯目标不歇劲,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气馁,凝心聚力,不懈奋斗,终将旧貌换新颜。新征程上,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提升,必须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总目标,沉心静气抓发展,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实现量变到质变。
五是必须精准落实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三十多年来,堰河村党委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策,正确把握农村发展大势,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振兴之路。新征程上,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精准理解和落实“五大振兴”的内在要求,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一体发展,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猜你喜欢 先行者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8期)2022-10-25“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大健康产业的先行者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02-28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努力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者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6期)2014-02-27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