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背景下滨海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滨海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

来源:振兴乡镇 时间:2024-06-25 18:38:01

张科 赖子轩 耿慧珍 欧绮彬 姜智浩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粤东粤西滨海可持续发展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粤东粤西地区滨海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特色,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要细化污染预防及治理的相关规定、拓展滨海旅游辐射功能、完善保障设施建设、提升法治意识,推动粤东粤西滨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滨海经济;
滨海旅游

[基金项目]  广东海洋大学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滨海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法治保障研究——以粤东、粤西地区为例》(项目编号:CXXL2022213);
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2022年度规划项目《湛江滨海环境生态保护法治研究》(项目编号:ZJ22YB22);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研究专项项目(项目编号:GD22TW06-13)。

[作者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

202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属于“三农”领域中的关键性法律,其中涉及乡村振兴中可持续发展的条文多达8处。2022年6月1日,廣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广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广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对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帮扶保障等乡村振兴促进活动作出了规定。

粤东位于广东省东部,主要指潮汕地区与海陆丰地区,即潮州、揭阳、汕头、汕尾四个地级市的涵盖范围。粤东东接福建,与台湾岛隔海相望,西接珠三角,南面为南中国海,北接江西。粤东与福建西南部、江西东南部有悠久的历史联系,且在市场、产业类型等各方面互为补充。粤西位于广东省西部,主要指阳江、茂名、湛江三个地级市。粤西处于珠三角延伸区,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东部与南海相邻,南部与自由贸易岛海南隔海相望,西部毗邻北部湾。

粤东粤西滨海可持续发展实践探索

在乡村振兴战略及“双碳”政策背景下,粤东粤西地区结合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滨海资源,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探寻滨海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为。

生态环境整体优化力度加大。位于粤东的汕头近年来立足生态保护的持续开展,科学规划建设互联互通道路交通网络,有效保护了若干湿地保护区。如汕头从牛田洋大堤1号闸口,往西至7号闸口潮汕环线交界处种植了大面积的红树林,形成一道道由木榄、无瓣海桑为优势的红树林生态屏障,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位于粤西的湛江致力于建设“红树林之城”,整体统筹推进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资源保护,开展红树林修复实践工作,如今湛江红树林的面积从原来的7186公顷恢复到9947公顷。2022年6月8日,“湛江红树林项目”成为我国首个蓝碳碳汇项目并完成了首笔交易。该交易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红树林湿地生态资源价值化,创新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机制。

生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在生态治理方面,汕头正推动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向实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综合效益明显提升的“2.0”版本提档升级。同时,生态产业的调整着力开展“三结合”,即阶段性治理举措和长远性治理机制相结合、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生态环境改善和群众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位于粤西的阳江南临南海,海上风能资源丰富。阳江抓住绿色能源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全力推动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和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成功吸引一批投资强度大、经济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相继落户阳江。

粤东粤西滨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滨海乡村地区污染治理长效性尚待提升。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60%的自然村完成了生活污水处理,治理率提高至40%以上。由于粤东粤西滨海地区农民居住点分散,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早期,多采用小型分散式处理设施、污水资源利用、周边池塘沟渠自然净化等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模式。同时,由于选址不合理、农村人口变动、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多重因素影响,粤东粤西地区的污水处理效果不稳定。截至2020年底,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55.9%、44.3%、31%和37.9%,粤东粤西治理率明显低于珠三角地区。由于机构改革、专项资金匮乏、专业人才配置等原因,粤东粤西滨海乡村地区的污染治理动态监测网络尚未全部形成,污染治理长效性的实现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持续智力支持力量较为薄弱。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以下简称“R&D经费”)是科技创新动力重要来源之一。根据调查,2020年全省及各地市R&D经费情况中,阳江市R&D经费支出及占GDP比重分别是5.71亿元和0.42%,全省排名第18位。潮州市R&D经费支出及占GDP比重分别是7.53亿元和0.49%,全省排名第16位。汕尾市R&D经费支出及占GDP比重分别是6.27亿元和0.56%,全省排名第17位。总体上,粤东粤西地区R&D经费投入情况在全省的排名靠后。这也体现出政府科技创新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的空间仍然巨大。

青壮年劳动力流失情况较为严重。根据2020年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广州、深圳、东莞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珠三角地区凭借其强劲的经济辐射引领能力,区域内人口增幅明显。而粤东粤西地区常住人口则加速向域外发达地区迁移。粤东粤西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出打工,导致农村发展缺乏持续的劳动力支撑。青壮年群体的缺失,将会严重影响乡村振兴和生态治理发展进程。

可持续发展保障性措施较为缺乏。粤东粤西滨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交通设施、专业人才引入培训及法治意识培养等保障措施的建设上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首先,虽然粤东粤西的海陆空条件在不断完善,但是要满足货物双向输送以及游客差异化体验等高质量双重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其次,粤东粤西滨海地区关于海洋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引入、培养及提升路径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最后,粤东粤西滨海可持续发展的法治意识在乡村地区的宣传及普及程度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粤东粤西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动力

区位优势。粤东地处深圳、珠海和厦门3个经济特区之间,邻近港澳台,在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吸引外资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粤东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适合发展独具特色的粤东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粤东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较早,经商历史悠久,有深厚的商业文化,人们的经商能力和经商意识较强,商贸人才众多。除此之外,粤东地区还是著名的侨乡,在全世界100多个最大的华人实业家中,有1/3的祖籍来自潮汕。侨乡优势为粤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无可替代的优势。粤西位于北部湾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中间,海岸线绵长,海滩、海湾、岛屿、滩涂、湖泊等地形地貌样态丰富。粤西地区现有国家4A级风景区和多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同时,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粤西地区拥有海洋文化与中原文化、百越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特色历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资源载体丰富。

滨海旅游业发展基础良好。粤东粤西地区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自然环境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有机结合。近年来,粤西粤东地区充分利用沿海的滨海生态资源优质的独特优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打造出众多极具特色的滨海旅游景点(如表1所示)。

即使受到疫情的影響,2021年“五一”期间,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接待游客超过28万人次,成为广东接待游客人数最多的景区之一。南澳岛旅游度假区在2021年国庆假期前五天入岛游客达32.6万人次。2013年始,广东省农业和旅游部门每年都会评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到2019年,全省共有297个示范点,其中约60%位于粤东粤西地区。这充分显示粤东粤西的滨海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新产业的更新换代,跨界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旅游与文化、科技、互联网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在促进地区文旅产业升级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广东是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粤东粤西地区的汕头、汕尾、阳江、湛江、茂名和潮州均分布一系列红色旅游景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2021年“五一”假期前三天纳入监测的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接待游客66.1万人次,同比增长158.7%。红色资源与滨海资源的整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红色旅游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良好的促进政策保障。201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201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了粤东粤西旅游市场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2022年1月发布的《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明确了广东省到2025年在海洋经济、科技、生态、开放及治理等5个方面的短期发展目标,并规划了2035年全面建成海洋强省的长期发展目标。《广东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涉及的蓝色海岸带建设涵盖了粤东粤西地区的沿海城市。2023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实施“碳达峰十五大行动”,包括产业绿色提质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达峰行动、多层次试点示范创建行动等,并选择一批城镇、乡村开展碳达峰试点示范建设。

粤东粤西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创新路径

细化污染预防及治理的相关规定。粤东粤西滨海地区的污染治理涉及陆海工程统筹规划、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这与一般陆源污染治理路径存在诸多的差异。滨海乡村地区污染的预防及有效治理需要在上位法及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统筹下,细化污染预防及治理的规定。滨海地区的产业整体布局会直接、长远地改变当地的地理样貌,同时受到污染的环境修复难度也比陆域复杂。因此,对于粤东粤西滨海乡村地区的污染治理应该未雨绸缪,强调预防性原则运用,充分考虑防污、治污及恢复的整体推进,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优秀经验进行细化规定。

拓展滨海旅游辐射功能。滨海是粤东粤西地区最为显著的生态资源,同时也是最为优越的旅游特色资源。粤东粤西地区拥有优质绵长的海岸线,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资源、生物资源以及经济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粤东粤西地区应该立足现有旅游资源优势,提升涉海农产品产业的层次,延伸生态观光、生物资源利用加工、碳汇工业等产业链。同时,通过提升“旅游+”的创新思路,推进“旅游+产业”“旅游+度假”“旅游+会展”等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显著海滨特色的旅游产业园区、度假区、文化旅游城等区域特征显著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群。

完善粤西粤东滨海可持续发展保障设施建设。一是交通设施建设。滨海乡村地区的交通设施建设着力于产业的整体布局以及差异化旅游体验设施的双重目标实现。一方面,加快建设汕头、湛江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增强粤东粤西联系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周边地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建设适配有助于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延续使用和共享价值的交通工具基础设施,夯实乡村与外界交通设施的多渠道发展,致力于滨海地区交通条件的根本性改善。

二是持续智力支持建设。依托滨海资源发展的生态经济要求在充分尊重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科学实现精细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未来针对粤东粤西滨海乡村产业发展应大力优化创业宜居的环境,吸引人才、资金流向粤东粤西地区。同时,粤东粤西滨海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到滨海乡村产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是,滨海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积极与高等院校进行多方面合作,提高粤东粤西地区综合竞争力。

三是可持续发展法治意识的提升。乡村振兴与生态发展两者的价值目标追求是相通的,同时也需要乡村振兴的主体予以推进。粤东粤西地区可持续发展法治意识的提升需要立足当地生态资源保护的现状,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传媒渠道予以开展。尤其是深度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包括但不限于公益宣讲、走访以及实地观察等手段和方法,提升公众对于滨海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猜你喜欢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当代农村财经(2018年2期)2018-03-06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科学与财富(2018年1期)2018-03-03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成人教育(2018年2期)2018-02-08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经济与管理(2018年1期)2018-02-05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决策与信息(2018年2期)2018-02-02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新一代(2017年17期)2018-01-3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