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视域下非遗的开发与发展

乡村振兴视域下非遗的开发与发展

来源:振兴乡镇 时间:2024-05-24 18:57:01

彭莉?何姗姗?谢静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主席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是我国城乡发展道路中的关键措施,也是高度认同和重视乡村价值的表现之一。首先提出池州市乡村振兴战略与非遗项目发展的现状,接着探索相对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依托产业发展,创新传播形式带动非遗传承,从而实现“乡村振兴+非遗”的效益最大化。其次指出乡村振兴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非遗项目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最后在充分了解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和阐述池州市乡村振兴视域下非遗项目的发展前景。

池州市乡村振兴战略与非遗发展的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以往追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相比,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工业繁荣、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更符合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风格文化,特别是乡村文明和乡村风格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例如早年间,村民没有文娱活动,更谈何建设乡村文明。但是随着非遗的不断传承与发展,部分非遗项目在乡村兴起,拉近了乡邻之间的距离,传递了正能量,推动了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池州乡村振兴面临的现状

1.龙头企业缺少导致乡村产业发展滞后

虽然池州市推出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发展项目,但池州市乡村的大部分农民仍然以第一产业为主。例如霄坑茶叶、池州鳜鱼、皖南土鸡产业,但是由于一些客观环境因素,这些产业存在规模小、产业融合效益不高、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等问题。龙头企业少、规模较小等农村产业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2.乡村空心化问题严重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以及经济不断发展,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区务工、经商,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缺乏,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留守农村的人口以老人、孩子为主,缺乏劳动力,导致乡村发展不断滞后,乡村公共服务功能严重衰退,与此同时,乡村土地资源无人打理,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种种现象都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乡村基础设施差

经调查发现,池州市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性基础设施薄弱,例如污水和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处理,这严重威胁了当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池州非遗发展面临的问题

池州非遗与当地的文化相辅相成,非遗是当地传统文化活动的载体,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池州人民耳濡目染的目连戏、傩戏等都是非常古老的剧种,不仅在池州,在中国戏剧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除此之外,池州还有许多传统工艺和地方特色习俗,例如九华山庙会、青山庙会等,这些都体现了池州的传统民俗文化。如果能将这些非遗资源和旅游相结合,那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深入探究其文化背景,促进效益最大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探索和传承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目前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1.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不够强烈

由于乡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经商,导致非遗的传承人越来越少。老人和孩子大多缺乏对非遗及其保护知识的了解。此外,当代年轻人大多不愿意从事非遗保护传承保护工作,其主要原因是保障机制不完善,影响就业,难以保障生活来源。通过调查,很多人对池州市的一些重要文化建设和保护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但却鲜少有人知道这些文化建设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淡薄阻碍了非遗的保护与发展。

2.“名师带徒”工程仍存在不足

此前,池州市委组织部、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启动了非遗“名师带徒工程”。虽然“名师带徒”工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有一部分师徒在结束一个阶段的学习后,便不再继续进行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大部分徒弟在经过短暂的学习后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非遗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更不能帮助其深入了解非遗的真正内涵。部分师徒由于在外务工,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学计划;
还有些徒弟的知识水平不同,学习效果参差不齐。

3.非遗传播形式缺乏创新

池州现阶段的非遗传播形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且缺乏创新,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种种因素都冲击了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创新非遗的传播形式势在必行。当今社会离不开网络、短视频、直播等传播方式,所以创新非遗传播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例如,利用年轻人喜欢的短视频平台,将非遗作品及其文化内涵拍摄成视频作品发布到公众平台上。相较于之前的口传心授,这种创新的传播方式更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在全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显然难以继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创新非遗传播形式迫在眉睫。

池州乡村振兴与非遗发展的相互联系

1.乡村振兴和非遗相辅相成

乡村振兴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乡村振兴带动了池州乡村经济的发展,使得村民们有时间、有精力去了解当地的非遗。除此之外,乡村振兴使池州乡村开放了贸易市场,加强了非遗与外界的交流,为传统非遗手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在乡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各种现代化厂商的兴起使非遗的传承发展更适应现代社会。

2.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池州乡村文化的内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契机,帶动了村民致富。池州市青阳县有一家老字号豆腐店,其从20世纪中期就开始研究特色豆腐的做法,经过几十年的传承,如今其豆腐成为青阳县乔木乡的地方特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也是一种历史的见证。从古老的传统技艺到如今经过创新的制作豆腐的手法,一道道工序都是历史文化的结晶。正因为结合了20世纪的非遗传统技艺,这家老字号豆腐店才会每天销售几百斤豆干,年收入也达到了十万余元。当地政府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尽可能挖掘当地更多的非遗资源,通过宣传展示、文旅结合等方式,在带动非遗产业发展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实现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池州市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策略

非遗离不开民间智慧,因此,非遗与乡村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纽带,是血脉相连的。非遗和乡村都需要在保护传统的同时寻求市场的助力,进行优势转化。近年来,非遗已经迈出探索的第一步,在下一阶段的乡村振兴中,非遗可以是传统乡村走向市场、拥抱现代化的一个桥梁和媒介。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全体民众都投入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之中,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助力。因此,要想实现乡村振兴,促进非遗传承效益的最大化,首先应该解决两者存在的问题。

文旅结合,促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乡村振兴与旅游之间相辅相成,而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的问题。非遗文旅近些年受到不少人的喜爱,也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池州市有不少旅游景区,以石台县为例,当地的石台牯牛降、大山富硒村、目连山等受到了不少游客的喜爱,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加入当地的非遗,不仅能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也能带动乡村振兴。例如,将池州目连戏非遗与目连山旅游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景区搭建舞台,由非遗传承人在此表演目连戏,介绍“目连救母”的历史渊源等,势必能够扩大目连山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来此,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大力推动非遗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

学校是非遗传承教育的重要基地,池州的目连戏、青阳腔、傩戏作为池州非遗的结晶,要想焕发生机,获得年轻一代的喜爱,就必须重视学校教育,所以要大力推进非遗文化项目进校园。《池州市非遗进校园展演》活动以学生熟悉度较高的黄梅戏为重点,以傩舞、九华民歌、目连戏为补充,让广大师生能直观地欣赏非遗戏曲展演项目。这些举措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非遗的兴趣,还加强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切地感受非遗的魅力,让学生成为潜在的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活动进乡村”,可以丰富当地村民的精神娱乐活动,也可以激发村民对非遗的兴趣,从而使村民参与其中,促进非遗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就业。推进“非遗进社区”,在社区开展非遗专题演出,可以使社区居民在文艺演出中学习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感受池州“非遗”所蕴含的魅力,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非遗保护意识。

加强对非遗传承的相关宣传,创新非遗传播形式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非遗传承可以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实现大规模传播。为了让大众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非遗传播创新。

开展“云”赏非遗,打造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VR馆,使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无法实地观赏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站在线观赏池州非遗项目。

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如抖音、快手、微博、Youtube等,通过这些平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快速进入大众视野。可以开设池州非遗抖音号、微博账号等,大力宣传非遗项目,吸引公众对非遗的关注,从而加强人民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鼓励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直播”模式,以前的传承人只能在小范围内宣传自己的作品,现在则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大众讲解非遗技艺及其背后的故事,从而能够使大众更为直观地感受非遗的魅力。例如,可以在直播中展示池州傩面具雕刻技艺、霄坑茶叶制作技艺等,还可以在直播中售卖傩面具、霄坑茶叶等产品。直播的形式不仅能解决非遗传承人所面临的物质生存问题,还可以在直播过程中向观众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池州市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的前景

实行“非遗+”项目,积极打造“非遗+旅游”新型乡村产业

推进“非遗+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非遗文化元素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池州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因此可以融合发展非遗项目与乡村旅游,将池州傩戏、石台目连戏、东至花灯舞展演等纳入池州乡村旅游非遗演出项目,把何氏泥塑、池州摊面具雕刻技艺、霄坑茶叶制作技艺等纳入池州乡村旅游制作工艺体验项目中,让游客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随着当今人们审美情趣的提升以及对旅游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旅游+非遗”所打造出的新型乡村产业满足了人们对文旅的需求,并使其在此过程中领略到了池州市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展“非遗+乡村振兴”=双赢

池州市应大力推动“非遗+乡村振兴”,搭建非遗传播平台阵地,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激活传统非遗手工技艺。可以让乡村委员会组织非遗传承人进行非遗戏曲演出和民俗文化展演。同样,非遗传承人可以在乡村将非遗手工制作技艺教授给愿意学习的村民,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居民收入,还可以吸引广大青年人返乡创业,从而共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由此可以打造出一条集旅游观光、非遗技艺展示、非遗制作体验、售卖非遗周边产品于一体的乡村非遗产业链,并努力将其发展为网红旅游打卡地。发展“非遗+乡村振兴”,丰富乡村精神文娱建设,拉动就业,带动村民参与,拓宽村民收入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支持,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乡村振兴与非遗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乡村振兴为非遗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非遗发展给乡村振兴带来了经济支持,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推动农村脱贫致富。为此,应重视非遗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使其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张普及.良好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J].环境教育,2019(08):75-77.

[2]文静.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旅游开发价值[J].長沙大学学报,2019,33(03):31-34.

[3]孔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以安徽池州为例[J].黑河学刊,2018(06):65-67.

[4]王丰.改革开放40年乡村发展的历程与经验启示[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05):17-23.

[5]左笑.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探究[J].大众文艺,2017(03):11.

[6]彭东莉.池州乡村振兴面临的难题与对策思考[J].新丝路(下旬),2019(20):7-8.

猜你喜欢池州市池州遗传不要坐享其成小主人报(2023年1期)2023-03-15非遗传承区域治理(2022年40期)2022-11-27还有什么会遗传?动漫界·幼教365(小班)(2019年10期)2019-10-28还有什么会遗传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19年10期)2019-10-28还有什么会遗传?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19年10期)2019-10-28池州武傩文化研究武术研究(2019年11期)2019-04-20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池州学院学报(2017年5期)2018-01-23电能替代在安徽池州市的应用电力需求侧管理(2017年1期)2017-03-20爱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7年3期)2017-02-11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池州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12-01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