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疫情防控 > 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对中国特色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

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对中国特色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

来源:疫情防控 时间:2024-01-24 14:38:01

陈丽平,康心怡,汤卫春,陆奕玲

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江苏 南通 226001

随着暴力伤医案件的持续发生,医患关系不断恶化。其中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根源还在于医学进步和人文发展不对称、学校对医学人文教育不重视、医生对患者冷漠和不尊重。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医患纠纷与沟通不畅有关[1]。医患关系紧张和医学人文教育缺失也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和担忧。在此背景下,2012年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兼具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卓越医生[2]。计划实施后,很多医学院校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关于医学人文教育的研究和文章并不多。

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广大医务工作者奋不顾身,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心仁术、大爱无疆”等医学人文精神,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此次疫情不但让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下医疗体制的巨大优越性,也给医学人文教育带来一些启示,促使教育工作者重新对医学的人文本质等问题进行思考。本文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探讨国内医学人文教育不足之处和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有所裨益。

1.1 人文课时少,不成体系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重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轻视人文教育”的现象仍然突出。人文课程占总学时比不足10%,与欧美国家的20%~25%相去甚远[3],且多为考查课和选修课。由于师资不足、就业压力大等原因,多数院校更注重职业行为规范教育,或干脆用思想政治课代替人文课程,导致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4]。

1.2 忽视传统医德教育,缺乏中国特色 国内医学人文教育存在设计缺陷。一方面,现代医学教育是围绕“职业道德”概念进行构建和组织教学的。“职业道德”教育片面追求“职业化”,忽视一个人的整全道德人格养成,可能造成医生对自身作为一个职业人和作为一个公民两种道德身份的割裂感,甚至自身沦为逃避普遍社会责任、对抗道德批判的工具[5]。另一方面,注重医生道德品质培养的中国传统医德教育在继承和发扬过程中却遭遇诸多质疑。多数研究仅“零敲碎打”地对其个别理念进行借鉴,以弥补现代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缺陷,未能对其进行深度发掘和现代诠释,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

1.3 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彼此缺乏沟通合作 多数人文老师缺少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的积累,难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人文教学。反之,一些从事专业课教学和临床技能培训的老师不但缺乏医学人文素养,而且主观上对医学人文教育也不重视,将原本应该由全体教师共同承担的医学人文教育撇给了人文教师。表面上,专业教师教专业,人文教师教人文,相互独立,互不“干涉”;
实际上,这种专业限制和知识体系的严格区划,已经导致医学和人文第一次在形式上的分离[6]。

1.4 人文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缺乏精神感召力 学校、医院和社会环境无疑会对医学生的精神塑造产生深远影响。然而,由于自身道德素养低下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部分教师热衷于追逐个人名利,没有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空洞的说教式理论灌输不但没有精神感召力量,而且会让学生以为医学人文教育只是单纯的口号或美好的愿景,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没有帮助[5],从而使学生产生消极抵触心理。此外,多数医学院校只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人文知识传授,不重视已进入实习阶段的高年级学生的人文实践教育,致使医学生走出校园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如果没有坚定的人文信仰作为支撑,医学生和年轻医生难免会产生趋利避害思想,减少和患者的接触,转而将精力投入到职称评定、文章发表等与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方面。

2.1 要强调医学的人文本质,培养医生的家国情怀 医学为解除人类病痛而产生,其人文本质是对处于悲苦中同类的怜悯和同情,即是科学,也是人学。如果医学院校仅重视其科技属性,而忽视人文属性,或者只用职业道德规范去培养医学生,那不仅是对医学教育的降格,也是对“圣洁医术”的玷污[6]。因此,医学院校必须将人文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置于同样重要地位,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全人型”卓越医生。诚然,医学人文教育缺失不能完全归咎于医学院校,医患关系紧张也不完全是医生的责任,还与当下社会中存在的拜金主义、技术之上主义以及医院商业化运营模式和医疗资源紧张等客观因素有关。不过,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成功经验证明,只要本着“以人为本”、“全身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终会获得群众的认同和发自内心的尊重。因此,医学教育要强调人文本质和根本目的,要将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首位,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的医务工作者[7]。理念先于行动;
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医学教育和实践才能呈现出它本真的慈悲与智慧[6]。事实上,只有具备丰厚人文底蕴的医生才能对疾病有更加全面的认知,进而更好地诊治。只有高超医术而缺少人文精神的医生不能成为卓越医生,甚至不能称之为好医生。正如“身心医学”代表人物乔治·恩格尔教授所言,“疾病完全可以偏离可测量的生物学变量范围,因为这个范围不包括病患的社会、心理和行为”[8]。

2.2 要结合传统医德,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体系 现代医学人文教育的理论基石和核心概念——“职业道德”在创立之初是为了帮助职业人员(医生)谋生,强调职业共同体对自身利益和安全的追求,尤其注重社会契约意识和法律规范等他律[5],其初衷和实现途径都与医学的人文本质存在偏差。而中国传统医德教育始终致力于发掘职业行为和职业规范背后的德性因素,注重将外在规范内化为医生的自律精神。可以说,传统医德教育抓住了医学人文教育的本质,在境界和理论层次上都超越了职业道德。它能够让学生认清现代职业规范的局限性,明确自身在特定职业活动中的社会责任,激发其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传统医德根植于“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医学思想,恰好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它所蕴含的德性伦理和仁爱思想也与当今社会要求医学向人文回归的思潮相呼应。虽然传统医德教育思想已不适应现代医学发展,但可以对其理念精华进行提炼并赋予现代涵义,然后作为国内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指导理论重构和实践探索。最终,在西方职业道德的权利论和价值论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医德的德性论和义务论,融合权利、价值和义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兼顾他律和自律的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体系[9]。另外,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增长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们“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作为未来推行“健康中国”战略的中坚力量,医学生担负着解决医患矛盾、满足人民对健康的更高需求的时代使命。因此,医学院校不但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医学教育全程,还要将其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进行理论统一(图1),从而将医生职业角色和国家公民、民族文化传承者等身份整合起来的,防止医生职业群体与社会继续分裂。

图1 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文教育理论体系探索Figure 1 Explor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edical humanistic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1 建立完善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 完善的医学人文课程应该包括医学价值观、医学行为和医学社会关系三方面内容。通过学习医学价值观知识,如医学导论、医学史、医学哲学等,学生可以对医学本质、目的等基础概念有所了解。通过对医患沟通技能、临床决策等理论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先进技术不是医疗活动中唯一有效手段,从而抛开技术至上思想,重视医学人文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学习医学社会关系知识,如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等,学生能积累必要的法律、经济和管理知识,并了解医学对社会的影响和医生在医疗事业中的重要地位[10]。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包含大量的人文思想,是中国特色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石和指导纲领。两者融合有助于医学生从宏观层面了解中国社会现状,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探索我国医疗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2 组建专兼结合、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文教师队伍 重视人文教师自身人文素质培养和知识结构的多元化[11]。一方面,要提高人文课教师的医学知识水平,使其能够结合真实案例进行生动教学;
另一方面,建议从附属医院或临床教学医院聘请临床医生、党组织负责人等具有人文社会学科专业背景或在人文教学实践中有突出表现者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个专兼职结合、来源多样、学科背景多元化的人文教师队伍。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促进医学和人文在形式上的融合;
专业课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第二,多元化知识结构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可为人文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人文教学活动也能够激发专业课教师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和创新人文教育的兴趣。第三,可以压缩人文课时,节省经费。经费不足、人文教师缺乏、医学生课业繁重是限制人文教学发展的三个重要原因。通过组建专兼结合、以兼职教师为主的人文教学团队,可以在不过多增加经费和课时的情况下,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也能够根据教育规律,从医学人文基础、人文综合和人文实践三个层面开展教学[12]。不过,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必须勤沟通、多交流,定期开展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讨会,以保证教学团队“形散神不散”,发挥综合优势。

3.3 形成贯穿全程、结合自律和他律的人文教育历程 医学人文教育要贯穿包括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在内的整个医生职业生涯,并根据不同教育阶段,调整教学内容。在大学一、二学年,以教授医学史和基础人文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并提供一些与医学实践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内容;
在大学三、四学年,要重点培养临床思维、医学人文精神、医患沟通技巧等医学人文在执业过程中的应用能力;
在大学毕业后教育中,引导学员继续从更深层次思考医学人文问题,使人文教育拓展至整个医生职业生涯[11-12]。漫长的教育历程和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医学人文教育必须与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考评机制相结合,既要激发学生主动追求卓越的自律动力,也要强调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等他律约束。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广大医护人员不畏牺牲,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证明其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不但获得广泛赞誉,也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信仰之光。医学生纷纷“请战”,希望参与心理咨询、人文关怀等一线医疗工作,表现出了与医生职业高度契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然而,一些不和谐事件,比如有医生因不愿接受防疫任务而被开除、有医院喊出“手术室内都是钱”口号等都提醒人们:医学人文教育既要谆谆教导、言传身教,也要当头棒喝,不能只有“菩萨心肠”,还要有“金刚手段”。因此,医学院校、医院、医学会和医疗主管部门应通力合作,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侧重点,制定出多种多样并与毕业、升学、晋级等直接挂钩的考核办法,以评价医学生(或医生)主动践行人文精神的意愿以及解决医学人文问题的能力。

3.4 开展丰富多彩且有感召力的人文实践活动 医学人文教育要与时俱进,追踪时事热点,开展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和临床情景的人文社会实践活动,想尽一切办法占领舆论宣传的制高点。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医学题材话剧、角色扮演、诗歌朗诵、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医学人文课程的参与性和感召力,同时利用公众号、朋友圈等新媒体力量,宣扬积极向上的感人案例,努力营造和谐的医学人文环境。此外,还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校讲座,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让学生在感受大医魅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医以济天下”的高尚品质。

最后,借用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关于精诚的论述作为结束语,与诸同仁共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学工作者要始终牢记医学的初心,不断创新医学人文教育理论,并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医学院校应以新冠疫情作为契机,重新审视医学人文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为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医学生人文医学医学的进步动漫星空(兴趣百科)(2020年12期)2020-12-12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祝您健康(2020年4期)2020-05-20人文绍兴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人文社科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医学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谁来教“医学人文”课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6期)2015-06-08医学、生命科学类科学中国人(2015年13期)2015-02-28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卫生职业教育(2014年14期)2014-05-16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