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委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
清清河水润沃土
——巴中市**县**镇党委书记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男,汉族,生于1980年6月,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南江县赶场镇人,2016年4月至今任**镇党委书记。2017年度被表彰为巴中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20年7月,被表彰为2019年度巴中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和南江县发展“四大特色产业先进个人”,并嘉奖一次。
2016年春,脱贫攻坚激战正酣,36岁的***离开县纪委常委的岗位,走马上任**镇党委书记。五年过去,今昔对比,**面貌已焕然一新;曾经的是非之地已成政通人和、干群一心的和谐之乡,曾经的穷山僻壤已成宜居宜业、产业兴旺的美丽山乡。五年来,他带领全镇1.4万余名干部群众鏖战脱贫攻坚,在2018年底实现贫困村全面销号,543户2137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该镇多次迎接国家和省级层面脱贫工作检查验收,次次都顺利通过并获得很好的评价,先后筹办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和全市产业发展现场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树立了典范。
共产党人就要像山涧清泉,清澈见底,永不污染
过去,**社情民意复杂,素以“费干部”著称,信访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镇村领导难得“走脱干路”,到此工作的干部无不谨慎三分。
人心不齐、政令不畅、精神不振,怎么能完成脱贫攻坚大业?
***决心改变这种局面。他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地方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党员干部是否清廉、取决于“一把手”的身体力行。为此,在镇党代会上他响亮地喊出“两个绝不贪污”,即不贪污国家每一项惠民政策、不贪污群众每一分惠民资金。五年来,他身体力行,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忠实履诺。
——破除“潜规则”。**素有“五马奔巢”之称,新领导上任,哪个请到书记吃饭,群众就感觉书记亲近哪个。***认识到:吃饭不再是个小事,可能吃坏一个地方风气,吃掉群众对干部的信任,还可能影响一个地方的稳定。上任一周内,街道居民和村居干部竞相来请,都被他一一拒绝,此后村支书请不动、包工头请不动、年节送上红包坚决不收。“这个书记请不动、不收礼”在全镇传开了,有人说他刻板、清高、“不合群”,也有人说“他才来要装装样子,时间长了还不一个样”?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不仅没变,手下的人也变成这样了,干部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看法也逐渐改变,是个干部就“吃”、“贪”的说法已不再是群众的口头禅,在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调查中,**镇社会满意度连年提升,脱贫攻坚国省检群众满意度达100%。
——置身“阳光”下。阳光扶贫、廉洁扶贫是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坚持推动扶贫资金“三公开”,钱用在了哪里?是否发放到位?让群众有一本明白账。五年来,镇村实施的494个扶贫项目,涉及资金1.33亿元,均按项目名称、扶持对象、资金来源、补助标准、资金使用等“六个硬性指标”,予以全面及时公开,确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落到贫困户,切实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保证扶贫资金使用精准。
——铁面“拍苍蝇”。“谁敢动扶贫奶酪的,一定法不容情”。在党代会报告中,***立下军令。2018年,收到群众举报某村聚居点建设工程中,存在干部吃拿卡要的现象,他安排镇纪委,坚决一查到底。最后,3名村干部被处理,一人移送司法,镇党委一名班子成员、一名正科级干部受到党纪处分;在村级财务清理中,发现某村4名干部私分公款1000元。班子成员中有人说金额小,批评教育就算了,***说: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虽然数额小,但影响坏,不处理群众会寒心。坚持对这4名同志给予了党纪处分。
有人劝他说“水至清则无鱼”,***常说:共产党人就要像山涧清泉,清澈见底,永不污染……。
为民办事要像山涧流水,百折不挠、破障前行
**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群众较多。著名作家**贤曾做《**赋》:**者,地处山巅之集镇也,海拔千余米,绝壑壁立,峰峦叠嶂,上乏清泉,下无流波……。多年来,**群众最渴望的是水、最难的是“路”,***深知:必须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打破“瓶颈”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当务之急。5年间,他带领全镇干群咬定青山不放松,想尽千方百计奋力抓基础破瓶颈。
——要让清泉流山巅。2016年秋,边远的高家河村又像往年一样,没了水源,池塘水抽干了,1500多人喝的是“黄汤汤”,上级主管部门已将该村纳入安全饮水项目,可是项目尚未启动,资金没有到位,远水解不了近急。***心急如焚,他说服了本镇一名在外成功人士,垫资130万元,仅用一周时间,安装管道10公里,彻底解决了高家河等4个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加紧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组织带领全镇人民昼夜奋战修水池、安水管,2017年底全镇4181户全部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人祖辈渴望的“清泉”终于流进了群众的家门,创新农村安全饮水管理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村安全饮水管理难的问题,其经验在全县进行推广。
——要让绝壑变阳关。2017年改造“射高公路”,要把一条10公里长3米宽的村道路改造成6.5米宽的4级公路,需占地数百亩,一些老百姓利益受损想不通,他就亲自进村入户做群众工作,要求村社干部要做好协调,最终赢得了群众的支持,沿线群众没有要一分钱的补偿费。五年来,全镇新建村社道路59.8公里,水泥路里程翻了1.5倍,实现了“社社通”,50%以上的农户修通了入户公路,**人行路不再难,山间道路四通八达。
——修得新居千百间。“穷窝”怎么挪,“穷业”怎么换!面对**231户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而又恰逢涪木路建设、沙南路改造等交通不畅的特殊困难,他坚持带头带领、亲力亲为,吃住在工地,办公在工地,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使1006名易迁贫困群众提前住上安全住房。探索解决特殊困难群众“三共有三独有”安全住房的经验做法受到国家、省、市、县充分肯定。围绕聚居建产业,大胆创新,推行农村土地“托管”模式,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将闲置土地交给农业公司、专合组织代管,整治利用撂荒土地3000余亩,既有效解决了农村产业发展土地流转成本高,规模化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的问题,还为外出务工农民奠定了产业基础,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实现了易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群众增收记心间。为了让全镇发展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他遍访了120名乡贤能人、543户建卡贫困群众和400多户低保等其他困难群众。围绕县委政府“四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制订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新举措。五年来,全镇发展核桃8000亩,南江金银花3000亩,南江黄羊2000余只,道地中药材4000余亩,形成了“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庭院经济”的格局,有效的带动了群众增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一手抓好“四小产业”发展,一手抓好外出务工服务保障,有序组织1066名贫困群众外出就业。2020年贫困群众收入较2019年人均增长1866.95元,增长率达16.43%。了解到高光周、侯刚、王攀等4户贫困群众因家中突发事故,导致经济收入无来源的时候,他及时入户了解具体困难,研究解决方案,督促落实政策,确保小康路上不掉一户一人。
党建工作有如山涧清泉,长流不断、水滴石穿
***常说:党建工作就是百年树人,要长流不断、水滴石穿。工作中他把党建工作放在首位,做到常部署、常检查。
——创新机制抓党建。从致富能手、乡贤人才中选拔素质好、能力强、愿奉献、有干劲的本土人才,配优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一手把纪律规矩挺在前,一手把约谈提醒问候及时跟进,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对工作中慢作为、不会为、不善为的书记主任开展一对一的谈话,并落实党委班子成员进行帮带改进。及时调整不胜任的“第一书记”,精准选派6名农业、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人才到贫困村定期开展帮扶工作。发挥“土专家”“田秀才”作用,把政治素质好、自身有项目、善于抓项目的17名镇土人才培养选拔为村“项目书记”,依托天宫村梁大海创办的天宫农业公司,建立**镇乡土人才见习基地,为全镇家庭能人提供创业致富实训基地,帮助提供种养殖技术培训。
——大力推行“一肩挑”。在推行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工作中,**村、天宫村两位60多岁的老书记,退职有思想波动,***亲自找他谈心,并在支部大会和群众大会上,总结他们脱贫攻坚的成绩贡献,宣传他们在职时所办实事,两位老书记感动万分,愉快地接受了组织安排,退职后还积极主动地协助村上工作。
——和风吹得民风转。逐村召开群众会,亲自宣讲政策,开展感恩教育,经常走村社、进院户与群众交心谈心增进干群感情;乡风民风得到根本好转,镇内再无越级上访、群体性上访、非法上访发生。2020年全市党风建设社会满意度评价,位列市、县第一方阵。通过这种水滴石穿,潜移默化的引导,干群关系发生了180度转变,党委政府一呼百应,干部群众齐心奔康的大好局面逐渐形成。
“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同志为人低调、工作务实、正直清廉、亲民爱民的形象受到了**镇人民的一致称赞,群众说:***就像一条清清的小河,滋润了**的土地。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