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英雄回家观后感4篇

英雄回家观后感4篇

来源:观后感 时间:2023-04-04 10:10:06

英雄回家观后感4篇英雄回家观后感 致敬革命先烈观看志愿军遗骸归国大学生心得体会七篇 观看志愿军遗骸归国大学生心得体会一 随着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抵达沈阳,塔台对话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雄回家观后感4篇,供大家参考。

英雄回家观后感4篇

篇一:英雄回家观后感

革命先烈观看志愿军遗骸归国大学生心得体会七篇

 观看志愿军遗骸归国大学生心得体会一

  随着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抵达沈阳,塔台对话让我瞬间破防。“感谢你们把英雄送回祖国。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忠烈致敬!”“盛世中华,英烈回家。向志愿军忠烈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今天,109 名在韩志愿军烈士回到沈阳烈士陵园,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他们誓死守护的中华。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何其有幸生在这样的太平盛世,这是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的时代。我们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花样的年华里,生命的激情在燃烧,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让我们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奋斗,传递我们的精神,去奔跑、去呐喊、去拼去闯,敢担当不畏难,充满力量且一往无前。

 观看志愿军遗骸归国大学生心得体会二

  今天,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运-20 专机护送回国,109 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及 1226 件相关遗物将回到祖国怀抱,上午 9 时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志愿军烈士遗骸

 交接仪式,我在家里也一同观看直播,见证英雄回家。

 1950 年,一群年轻的战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在这场残酷战争中,先后有 240 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7653 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正义,换来了和平!多年来,让埋骨他乡的英雄魂安故里始终牵动着国人的心。今年是第八次交接,礼兵护送、战机护航、“过水门”……祖国不吝以最尊崇的方式迎接他们。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志愿军第八批烈士遗骸归国不仅是对英魂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国人记忆的鲜明提醒。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就是要让万千英烈以鲜血和生命熔铸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成为当下攻坚克难的精神坐标,成为戮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造前行的灯塔。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上,我们要分外珍惜英雄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的和平,用强壮有力的臂膀来承担党所赋予的时代重任。在回首中铭记峥嵘历史,在缅怀中传承中国精神,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观看志愿军遗骸归国大学生心得体会三

  第八批在韩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在飞机降落的瞬间,我们为之动容。塔台与飞机的对话更是让人落泪,七十年余载,

 你们终于可以回归故土,一睹你们浴血奋战才能有的盛世繁荣。

 中国开展志愿军遗体回国的项目已经进行了很多年,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国派出支援朝鲜的军队,战场是在朝鲜半岛,所以当我们的烈士骸骨埋在异国他乡时,每一位中国人都期待他们能早日回家。烈士遗体回国的过程中,需要外交以及多方面的交涉,但我国政府依旧选择了坚持。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魂——这是对中国军人最好的评价。当志愿军回归的那一刻,我只想说:“你们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欢迎回家”。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伟大的抗美援朝英雄永远是激励我们中华民族不惧强敌,奋勇向前,敢于胜利的精神灯塔。英雄魂归故里,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精神激荡时代,英雄精神激励出我们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披荆斩棘,战无不胜。

 观看志愿军遗骸归国大学生心得体会四

  2021 年 9 月 2 日,长眠在朝鲜半岛的 109 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以及他们的 1226 件遗物将返回祖国,这是 70 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致敬英雄,崇尚先烈,在马智佳导员的积极组织下,第十八班集体学生居家观看了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

 直播并记录心得。以下是部分同学观看直播的心得体会:

 上午 9 时,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上午 11 时 26 分,空军专机平稳降落在辽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空军两架战斗机护航,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沈阳桃仙机场以“过水门”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

 山河无恙,国泰安康。如今中国的和平盛世离不开每一位烈士英雄的努力。去时少年,归来一生。山河已无恙,英雄归故乡。祖国不会忘记每一个人,愿各位英雄在祖国的土地上安息。

 观看志愿军遗骸归国大学生心得体会五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今天,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祖国来接英雄回家!

 英烈们,我们永不忘记曾经的血泪,我们永远铭记您们身着单衣下滚烫的保家卫国之心,您们打出了中国的国威,维护了世界的正义与和平。继承,是最好的缅怀,我们当代青年将继承您们的遗志,继续奋斗,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志愿军战士们永垂不朽!

 致敬最可爱的人!

 观看志愿军遗骸归国大学生心得体会六

  今天是 9 月 2 号,在学校的号召下我们观看了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直播。半个多世世纪前,上百万中国军人满怀报国激情踏上抗美援朝战场,但有些人从此却魂断异国,埋骨他乡。在两国政府的双层推动之下,他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踏上回家的路,在这里,无需为他们摇旗呐喊,无声的相送是最好的纪念英雄回家。观看直播的时候,我无法想象这些烈士是如何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他们是用勇敢的、无畏的,相信我们观看直播之后能够沉淀自己,坚定初心。、

 观看志愿军遗骸归国大学生心得体会七

  9 月 1 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遗物装殓仪式在韩国仁川举行,109 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由运-20 专机护送回国。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亲手从韩军手中接过棺椁,以最高规格迎接英雄归来。

 71 年前,一群年轻的战士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71 年后,祖国和人民以最高礼遇,把你们的英灵迎接归国。安息吧,英雄们!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们。

 英雄归故里,浩气存天气。不同时代,都有英雄,为了我们,为了国家,他们奋勇向前,视死如归,这些英雄烈士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如今,硝烟散去,山河已无恙,欢迎英雄回家!

 

篇二:英雄回家观后感

19 热映《烈火英雄》观后感悟_ 观《烈火英雄》感想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自然又是少不了一些献礼式作品,但如今的献礼片早已不再是九十年代的那种主旋律电影,而是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背景下,将故事性、娱乐性等融合到一起,做到了娱乐性、通俗性,正在热映的《烈火英雄》便是一个典型。关于电影《烈火英雄》的观后点评以及观后感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

 《烈火英雄》电影观后感【1】

 晚上饭后去看了《烈火英雄》,达成成就“一个人看电影”,没有想象中那么孤单,哈哈哈。

 之所以不叫影评是因为没有资格,观后感更适合我的水平。

 我想写的东西很杂,所以我干脆一一罗列出来,有轻(da)微(liang)剧透成分。

 1、出现事故后,城市里的人只顾自己,即便待产妇女就在一门之隔,也不愿开门营救。可能那对老夫妻,是社会最后的温暖?

 2、影片唯一让我有些诧异的是,杨紫(因为记不住片中的名字)说一旦爆炸等于 20颗原子弹的威力,原来化学物品爆炸这么恐怖。

 我是诧异,并不是质疑。因为我完全相信导演、编剧的智商。

 5、为了保护远程供水而牺牲的消防员。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宣传环保。

 如果海边没有那么多垃圾,没有那口渔网,他就不用牺牲了。

 4、每个人都怕死,但有些事情比生死更重要。

 生活很重要,但是有些人把工作看的比生活更重要。我很敬佩。

 5、我以前就觉得消防员很难、很辛苦,但没料到,他们的难处与辛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6、最后(终极剧透),死了三个人,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但是另一个儿子、丈夫、父亲继承了他们的意志。

 7、片中我注意到很多小细节,不知道是导演故意的,还是我想多了。

 例如,黄晓明(同样记不住片里姓名)和领导坐下时,黄晓明等领导先坐下时再坐。

 黄晓明被儿子质疑害死人时,蹲着(或者是跪着?)时,右手大拇指不断点着,是因为内心很焦虑?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8、电影很好看。

 《烈火英雄》电影观后感【2】

 电影《烈火英雄》是首部聚焦消防指战员、展现特大火灾营救现场的电影,由刘伟强、李锦文担任监制,陈国辉执导,黄晓明、杜江、谭卓领衔主演,杨紫、欧豪特别出演,侯勇友情出演,张哲瀚、谷嘉诚、印小天、高戈联合出演。

 电影《烈火英雄》讲述了滨港消防支队在面临港口特大火灾时,全体消防员们不惧危险逆火而战,最终成功扑灭大火保护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的故事。

 消防员是个伟大的职业,他保证了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防员是个危险的职业,火舌贪婪随时都可能吞噬他们的生命;消防员是个重要的职业,他们时时刻刻都准备着赶赴火场,解救危难中的人群。赴汤蹈火,保家卫国,铮铮铁骨火尽显英雄本色。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炎炎夏日里,他们顶着高温酷暑,身着厚重防化服,第一时间在抢险救援的事故现场冲锋陷阵,每一次出动,都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天寒地冻里,他们紧握冰冷水枪,双手龟裂,手掌开裂的血与水融为一体。在我们阖家欢乐,尽享天伦之乐时,他们仍然工作在岗位上,默默无闻,保护我们的安全。

 他们是一群可敬的人。他们工作在水火之间,生活在半醒半眠之中,生存在生死各一半中。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职责之所在,心之所在,他们将人民的安全放在心中第一位,抛开个人私欲,一心为公,英勇无畏。凤凰涅槃,只为在生命中得到永恒,我们的消防人员,在水波里起舞,在大火中奔腾,只为对得起自己的那光荣的称号。

 他们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救人出苦海,在你无助无援的时候出现在你面前的人,冲向火海抢救生命财产, 消灭火灾不求回报。

 他们用手中的水枪谱写着坚定不移的誓言,以青春和生命的代价塑造了无数个“不凡”与“伟大”。

 通过观看电影《烈火英雄》让我对消防员这个职业充满了敬意。

 《烈火英雄》电影观后感【3】

 电影《烈火英雄》根据鲍尔吉·原野的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改编,作为博纳影业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骄傲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讲述了滨海市海港码头发生输油管道泄露引发爆炸,消防员奋战在一线死守油罐全力灭火的故事。

 有一抹亮丽的“红”,他们会给苍白的浓烟带去生机,会给凶猛冰凉的洪水带去希望,而他们面对危险和死亡却一往无前,他们就是离危险最近的人——消防战士!

 “最帅的逆行”,曾是 2015 年最风靡的词组,也是大众最关心的一群人,因为那一年天津高新区爆炸,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消防队员身上。那场大火有 11 名消防战士为救火牺牲,当所有人都往火场外躲避的时候,只有他们背道而驰走向火海,之后出现对他们的形容“最美逆行”,“烈火英雄”等等的词汇都不足以形容人们对消防战士感激与敬畏。而就在今年,3 月 30 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又是这一群无畏的消防战士奔向大火中。此次火灾,着火点位于海拔 3800 余米左右,多个火点均位于悬崖上,无数的消防战士奔赴救援,可是水火无情 27 名消防指战员和 4 名地方干部群众被突然变换风向的大火吞噬。4 月 2 日,听闻这一消息,数以万计的群众慕名来到西昌市纷纷送英雄回家!他们用生命浇灭大火,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安全与希望!

 “最闪光的保护伞”,而除了救火之外,洪涝、泥石流等等出现的灾害面前,你都会看到消防战士们的身影。就在这次凉山火灾中,牺牲的消防指战员他们平均年龄只有 23 岁,最小的消防指战员刚满 18 岁,他们刚刚退去孩童的稚气,刚刚走向人生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也正是人生中最璀璨的年华,但当面对危险和死亡他们却有超越了自己年纪的坚定与勇敢!这也是让所有人民群众感到悲痛惋惜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祖国谱写着恢弘的乐章,为人民描绘着幸福平安的画卷,却将自己永远定格在这最美好的年华!

 “最可爱的人”,在危险灾害面前让我们一次次对消防战士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让我们心里燃起无比的敬畏。而生活中,消防战士对群众的帮助也是无处不在,当有人轻生想要跳楼,我们可以看到消防战士的协助,在打捞落水的小猫,我们可以看到消防战士的救助,甚至,我们戒指、手镯摘不下来,危及生命的时候,也是由消防战士来帮助解决……在凉山大火之后,从手机和电脑网络上可以看到,有很多人默默来到消防队,为消防战士搬来矿泉水,什么话和信息也没有留下就走了;还有一个 5、6岁小女孩拿着一瓶水和家长走到消防战士的哨岗前,准备跑去把水给站岗的战士,战士看到小女孩过来向她挥了挥手,她便默默的把水放到哨岗前的地上,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跑向家长,两人就离开了……我们对消防战士的感谢和敬畏无法言表,在我们心里你们是“最可爱的人”,因为有了你们,在生活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时,你们的到来才让我们看到希望!

 《烈火英雄》电影观后感【4】

 在台风天冒着雨去电影院看电影,就是为了看黄晓明和杜江演的《烈火英雄》,我也是够拼。

 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的时候,潜意识里觉得应该会好看,所以选择在上映第一天购票观影,谁知天公不作美,偏偏遇见台风“韦帕”登陆。

 《烈火英雄》该片是根据鲍尔吉·原野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最深的水是泪水》改编,故事以“大连 7·16 油爆火灾”为原型,讲述了滨海城市石油码头的管道爆炸,牵连了整个原油储存区,泄露的原油随时可能引爆临近的油罐,爆炸接连发生,火场不远处伫立的危险化学物储藏区,威胁全市、全省老百姓们的生命。

 消防战士们赶赴火灾区救援,看到新闻的老百姓们人人自危,马路上到处都是逃命的人们……

 电影足够好看,爆炸场面足够震撼,情节足够让人感动和流泪……

 看到这一幕,让我想起了 16 年我们这里发生的装载石油的船只闪爆事件。

 那一天和往常一样,天气晴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天,没有人根本会想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那天下午到了下班的时间,我骑着心爱的小电驴悠哉悠哉的回家,哼着歌,偶尔看看路边的风景,沉浸在一幅岁月静好的状态里。

 回到半路上,看到很多穿着工厂制服的员工骑着车往市里的方向走,我当时心里突然一咯噔:“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因为在我印象里,从来都没有看到这家厂里的员工大规模的往这条路经过过。

 带着疑虑回到家,车还没有停稳,老妈对我说:“赶快吃饭等收拾行李赶快走,人家说油船要爆炸了”!

 听到这里,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事情,我心里紧张害怕急了,赶快进屋收拾好行李。

 那天我记得清清楚楚,当天的晚饭,菜都是我喜欢吃的,有红烧猪脚、西红柿炒蛋、鱿鱼干。

 比起当下的美食,保命最重要,当下的恐惧,根本没有胃口吃任何的东西,爸妈让我们去邻村找姐姐姐夫家借宿,姑姑们接了爷爷去市里,爸妈却留在工作的地方留守,怎么说也说不动。

 当我们骑着车去市里时,村里很多人都提前撤退了,政府派来的车一辆辆的开到村里,到处都是人声车声,那种感觉好像世界末日来临,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哪个先来!

 《烈火英雄》里有一个场景是逃难的人们要坐船,大门紧闭,大家都在恐慌的拍着铁门,人人都想活命。

 一个大爷在逃难的路上还不忘记带上他的小狗,电影院里有一些观众看到这一幕还笑了,也许他们觉得,命都顾不上了,哪还顾得上带狗。

 如果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件,没有带着我的猫逃难过,我也一样会觉得编剧很不切实际。

 当时我把小猫装进密码箱,留一个小口,免得猫窒息在里面,小猫从来没有被关在这样漆黑的箱子里,一直拼命的用爪子抓着箱子,凄厉的猫声叫的于心不忍。

 那时我想,不管怎样,如果真的要离家,我的小猫一定要带上,不能让它自己孤零零的在村里等待死亡。

 那个晚上,是人人惶恐不安的夜晚,到处都是开着车的路人,有骑着摩托车的、开着三轮车拖家带口的、半夜里,还有赶着牛的村民……

 如果油船爆炸,泄露有毒气体,村里真的是回不去了,生活了几十年的家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离开。

 人,真正到了危难的时刻,才真正感受到“家”的含义。家在那,根就在那,被迫离家,觉得深深不舍。

 一下子像无根的浮萍,不知飘向何处。

 这场意外来得就像一场不真实的梦,什么金银财富、荣华富贵、权利……通通在那一刻无所欲无所求,只想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的,温暖的在自己的窝里吃着温馨的晚饭。

 当时的我们就像电影里的老百姓们一样,逃生的欲望让大家都顾不上理智,争先恐后向远处跑,越是远离危险区越是有希望活着……

 正是有了这些可敬的消防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排除万难,安全解除了危险,油船安全没有爆炸。

 听到可以安心回家的时候,我内心真的对消防战士们充满了感谢……

 回家的感觉真好!

 消防战士们真的很辛苦,经常看到新闻都有他们的身影,居民家里发现蜂窝也是消防员来解除危险;小区有蛇是消防员来抓;小孩被卡到手指是消防员来解开……

 事无巨细,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在哪?

 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的军人们,我们才可以有这样平静的生活。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这两句话大家已经看到泛滥,但还是要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向所有的军人们说一句:“您们辛苦了”!

 《烈火英雄》电影观后感【5】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自然又是少不了一些献礼式作品,但如今的献礼片早已不再是九十年代的那种主旋律电影,而是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背景下,将故事性、娱乐性等融合到一起,做到了娱乐性、通俗性,正在热映的《烈火英雄》便是一个典型。

 影片《烈火英雄》根据鲍尔吉·原野(他与歌手腾格尔、画家朝戈被称为文艺界的“草原三剑客”)的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改编,而原著则是取材于大连的2011 年 7 月 16 日的石化公司厂区内的 1000 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器发生泄漏并引起大火的事件,据当时的中石油对外声明所说,该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

 电影的改编则加入了更多戏剧化、通俗化的元素,既以富有冲击力的影像凸显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的可能危害性,更是突出了灾难里的大写的人。

 影片开场时便是一场发生在一家饭馆的火灾,黄晓明饰演的消防队队长江立伟首先冲进去救出了躲在楼上衣橱里的孩子,险情过后让杜江饰演的马卫国带着一个新消防员进入熟悉熟悉火场情况,但突发爆炸使得该新兵殉职,江立伟也带着难以挥去的心理创伤离开该中队……影片的这段开场便简约而有力的处立起了消防队员的不顾个人安危的形象,同时也通过几句简要的对白便完成了对江立伟、马卫国的人物性格的塑造(并在影片的结尾前有所呼应,这点可以看出主创的用心)。

 影片也很快进入了原型是 7·16 的大型火灾场面:石油码头的管道发生爆炸,使得一座储油量高达 10 万立方米的储油罐出现了泄露及爆炸,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甚至可能随时会引起附近的油罐甚至是化学罐的爆炸,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不仅是滨海市(影片的背景设定为滨海市)的各消防队员都积极的投入到这场争分夺秒的救灾行动中,邻市甚至全省的部分资源也被投入其中。熊熊的火光与近在咫尺的有害化学物品储藏罐,在叙事与视觉上形成了很有力的双重冲击,十分的扣人心弦。

 而无论是作为主要人物的消防队员们,还是普通市民,影片也以简约的方式刻画出一个个鲜明的形象。消防队员如马卫国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前后两场戏的父子之间的对白,就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推动了人物的成长变化,也升华了主题;又如另一名消防队员郑志,从中段时的被马卫国批评他想要混到退役,到危难之际的表现,将一个消防队员的英勇与同样生为人的小心思表现的淋漓尽致。

 再说消防官兵之外的其他人物们,...

篇三:英雄回家观后感

样 5 5 》观后感个人感悟合集 5 5 篇

  《榜样 5》观后感个人感悟五篇 1 “也许,你的武器只有手中一纸一笔。也许,你的战衣只有那薄薄一层。也许,你的工作只是统计分析汇总。但是,你一定要微笑着挺住,因为你就是人民心中的逆行英雄!”2020 年除夕夜,来自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封书信获医疗圈点赞。信的作者是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苏佳。

 对于苏佳来说,2020 年的春节显得有点特殊,因为他要和自己的 400 多名疾控同仁一起,坚守工作岗位,与肆虐的疫情打一场硬仗。

 相比临床医护人员的冲锋陷阵,疾控人的付出可能有些“不显眼”,在全省 86万医疗卫生健康从业者中间,疾控人仅占 1 万左右,然而他们所做的工作却丝毫不亚于一线医者。从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的技术支撑,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队伍培训;从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幕后英雄”的责任担当。

 作为一名曾在传染病所奋战 10 年的“老兵”,苏佳对一线工作深有体会,“疾控人员随时都有职业暴露的风险。实验室检测人员要直接接触送检标本,其中很多都呈阳性、浓度高、危险性大。而且,不管白天黑夜,标本何时送来,实验室人员都要第一时间检测、第一时间出结果。而在现场调查处置时,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群,疾控人员需要付出的更多。” 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期间,一定要注意工作安全、消防安全、家人安全、自我安全。

 《榜样 5》观后感个人感悟五篇 2 我们来认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山东医疗队的主治医生郭海鹏,他出生于医生世家,一家人五代从医,他说,用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是家训,更是责任。

 正在用不太标准的武汉话跟刘爷爷交流的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郭海鹏,刘爷爷 20_年 86 岁,在外院治疗近一个月,因为病情加重被转到这里,医

 疗队会诊后,决定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被老人一口拒绝。

 对话中,郭海鹏得知,此前老人曾有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经历,但过程中感到不舒服,对此有了顾虑。但缺氧问题又急需解决,郭海鹏反复劝说,刘爷爷终于放宽心同意试一试。3 秒钟,医护人员快速置换鼻导管和加压面罩。

 尽管郭海鹏的武汉话并不标准,但他温暖的话语还是大大缓解了老人紧张的情绪,刘爷爷很快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氧饱和度也从原来的 80 多提高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齐鲁医院两个病区,收治的是 30 多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龄的 94 岁。每天进入病区,问诊、体检、查血气、心电图检查,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做了十几年的 ICU 医生,他说,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已成为一种本能。

 郭海鹏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就读于武汉大学,疫情发生后,郭海鹏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医疗队。而其实他刚刚结束在美国哈佛大学三年的博士后培训,回国还不到三个月。

 《榜样 5》观后感个人感悟五篇 3 观看《榜样 5》之后,我们都被“英雄们”的事迹所感动,我们要崇拜英雄学习英雄。

 战疫胜利,各地驰援湖北医疗队陆续返回。他们是奔赴疫情防控一线的天使,他们是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战士,他们是凯旋的“凡人”英雄。抗疫一线,捷报传来;英雄归来,万众期待。一些地方在机场用“过水门”迎接医疗队归来的航班,一些地方开启城市景观亮灯相英雄们致敬,一些地方市民自发到街道上夹道欢迎……各地纷纷以崇高节、诚挚情谊,向白衣战士们致敬,欢迎英雄们回家。鲜花与掌声,成为这个春天最动人的风景。不仅是湖北人民,祖国和人民都会记住这些“逆行”而上、无畏前行的“凡人”英雄们。

 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医疗工作者闻令而动、驰援湖北,与时间赛跑,同疫魔抗争。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夜以继日、舍生忘死奋战在抗疫一线,成为逆行在战疫一线的中流砥柱。经过 40 多天的苦战,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战疫取得胜利,广大白衣战士们是最大功臣。为抗疫英雄们送上鲜花和掌声、送去温暖与关怀,送去

 礼赞和褒扬,是对白衣战士们的肯定与点赞,是对他们的慰藉和关爱,体现出全社会敬重英雄、礼赞英雄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和传扬英雄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凝聚起推动时代前行的磅礴力量。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我们赞美“凡人”英雄、致敬“凡人”英雄,是因为他们在疫情发生时,没有退缩、没有犹豫,挺身而出、主动请战,选择勇敢地战斗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身心压力,为患者撑起守护健康的“保护伞”,为公众筑起保护健康的“防护墙”,他们用行动担当起无私奉献、医者仁心的崇高使命,诠释了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崇高精神,展现了无私无畏、忘我拼搏的崇高品格,抒写了不平凡的英雄事迹,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赞誉。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我们礼赞英雄,更应该拿出实际行动学习英雄,像抗击疫情的功臣们那样,忠诚担当、奋发有为,无私奉献、无畏前行,把崇尚英雄、关爱英雄、学习英雄落到实处、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就是对英雄们最好的致敬与礼赞。

 赞美英雄,敬礼英雄,关爱英雄,既在于精神上的尊崇,更显于具体行动。我们欣慰地看到,各地已经陆续出台政策,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关心关爱,采取实实在在的举措,提拔使用一批表现突出的医务工作者,表彰、奖励了许多奋战一线的白衣战士,为他们解决在生活中的出现困难,这些务实、暖心的举措,让广大医护人员更加安心工作、暖心生活。对个人来说,我们尊崇英雄、学习英雄、礼赞英雄,就应见贤思齐,把英雄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以英雄为标杆,与英雄同行,和英雄接力,向他们那样,树立报国热情、涵养奋斗精神、激发创造活力,无畏前行、自觉担当、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往直前,拿出韧劲“拼”劲,永葆奋斗姿态,努力做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学习“凡人”英雄,礼赞“凡人”英雄,就是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学习、践行英雄精神,把英雄的精神转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转化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强劲力量,用过硬担当、过硬本领,务实行动、无私奉献,凝聚起夺取战疫斗贫双场胜利的强大合力,交出不负时代、不

 负人民的优异答卷。

 《榜样 5》观后感个人感悟五篇 4 这是一场艰巨但又必胜的“战役”,这是一场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的“战斗”。面对疫情,要牢筑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防线”,在党的领导下,统一包含人民群众、医疗科研、社会组织等强大“战线”,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聚焦微观人群,不得不提的是老党员这个群体,在疫情面前,他们坚决“亮剑”。

 学习战役精神,他们带头讲自律,坦诚不隐瞒。这段时间来,一些人知道自家有或者接触武汉旅居史的要隔离观察,过不了心理和思想关,所以存在瞒报情况,最后导致了更多的伤害。我们的一些老党员就主动站出来,不但坦诚自己的真实情况,还主动协助我们的医务人员、工作人员等工作,更好地对当地的返乡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摸排,这其中难免会遭到一些人的埋怨,但他们出于整个疫情防控的全局和大义,承受住压力,做好表率。

 学习战役精神,他们就认这个理,倔强不退步。在打好疫情“阻击战”的过程中,他们自觉到街头小巷劝散集聚人员,他们主动劝散红白喜事、宗教信仰等群体性活动,他们不讲通融,就认这个理儿,一定要确保把这件事给落实了才行。他们自己守在村口路头,不让人员随意进出,他们干事一丝不苟、“不讲情面”。他们主动到“自我隔离”人员村蹲守,保证他们“乖乖待在家里”度过观察期。尽管遭受不少的谩骂和误解,他们依旧义无反顾,顶着压力上,他们笃定“责任重于泰山”,这场“战疫”容不得丝毫疏忽和大意。

 学习战役精神,他们做得非常细,细抠不含糊。这些老党员,他们做得非常细,他们细抠各类宣传标语,看专业术语用词是否规范;他们会亲自到各老人活动场所、商店、村部查看广播工具,确保正常使用;他们会亲自督看口罩回收垃圾桶是否定点摆放、废弃口罩是否做破坏处理;他们会不定期到街头巷尾去查看是否有不戴口罩、感冒人员流窜,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他们把工作做得很细,不容得一丝敷衍。

 学习战役精神,他们干的接地气,实在不漂浮。我们的一些群众,特别是农村地区,有些群众的文化素养比较欠缺,存在不识字和听不懂普通话和对于一些政策

 措施不理解等问题。这时候,老党员们又站了出来,他们把一些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识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编制地方群众易于接受的“顺口溜”,结合地方特色制成“防疫山歌”“防疫小曲”等。他们还自觉蹲守在公告面前或者入户宣传,用本地话和实例解读相关的科普知识和政策措施,他们打通了政策举措宣传和落地之间的“桥梁”。

 在这次必胜的“战疫”中,我们要及时用好、亮出老党员群体这把“宝刀”,让老党员的特殊作用充分彰显,让这场“战疫”调动更多力量,让举措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打通,我们坚信在众志成城的奋战中,病疫将彻底被扫灭,我们必将取得完全彻底的伟大胜利。

 《榜样 5》观后感个人感悟五篇 5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青海省广大离退休干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勇于担当作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初心不改若磐石,笃定前行显本色。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青海省广大离退休干部第一时间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纷纷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协助做好疫情摸排、值班巡查、出入登记、劝导劝返、测量体温、发放消毒液等工作。西宁市湟中县年过八旬的退休干部赵辉邦,带领社区老党员始终坚守在社区防控前线,并动员家人为执勤人员送“爱心午餐”。海东市平安区发改局 83 岁高龄的退休干部苏继先,组织家属院的老党员和志愿者成立了居民疫情防控执勤队,每天坚守岗位,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省老干部大学舞蹈班学员刘兰香,参加社区在线援助咨询团队工作,为需要的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

 涓涓细流润心田,绵绵大爱献真情。离退休干部平时省吃俭用,但在国家有难时,却捐款捐物,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黄南州河南县退休干部索南才让在疫情发生后,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 11 万元,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省高院 95 岁离休老党员王英民始终不忘党的恩情,主动捐款 3 万元。92 岁高龄的省妇联原主任、离休老党员邢炳彩同志说:“我们国家发生这么大疫情,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作为一名老党员更要为党分忧、为民解愁。我做不了其他事情,尽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捐 2 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海北州退休干部宋新德满怀赤子之心,捐

 献 2 万元和价值 4000 元的医药用品。

 诗书绘画齐上阵,众志成城抗疫情。疫情发生以来,青海省广大老干部以“抗疫”为主题,创作书画、诗歌等作品,为打赢防控阻击战点赞加油。海东市退休干部贺灵年创作的青海道情(地方剧种)《众志成城勇抗疫患》,讴歌党中央的坚强统一领导。退休干部吴新德手抄毛主席诗词《送瘟神》、沈英存书写了“抗击疫情全民参战,严密防控全靠你我”等书法作品,表达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省水利厅退休干部张占君创作的诗歌《多好的战士多好的兵》,赞颂了一线战士们在抗击疫情战斗中逆向而行、敢打必胜的大无畏精神。

篇四:英雄回家观后感

20 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事迹观后感精选【5 篇】

 硬骨头六连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硬骨头六连”是一支传承红军血脉、敢打硬仗恶仗的英雄连队,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洗礼,参加战役战斗 161 次,被授予“战斗模范连”“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等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 8 次,3 次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2020 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2020 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学习心得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3 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陆军第 74 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硬骨头六连”是一支传承红军血脉、敢打硬仗恶仗的英雄连队,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洗礼,参加战役战斗 161 次,被授予“战斗模范连”“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等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 8 次,3 次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建连育人,牢记强军目标,传承红色基因,苦练打赢本领,发扬光大“硬骨头精神”,把连队建设得更加坚强,被陆军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表彰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硬骨头六连”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硬骨头六连”在新时代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中,展现新面貌、焕发新光彩,是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导下建连育人的杰出代表,是瞄准强敌练兵备战的时代标杆,是新时代基层建设的一面旗帜。他们的先进事迹,集中彰显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生动诠释了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和丰硕成果,充分体现了应对强敌锻造尖刀铁拳的胜战追求和使命担当。广大官兵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牢记使命重托、苦练打赢本领,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努力奋斗。

 2020 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学习心得 2

 武警天津总队执勤第二支队某中队的前身在 1978 年被天津警备区树立为“学雷锋,学硬骨头六连先进单位”,于 1979 年,被北京军区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连队”荣誉称号。尽管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番号变了好几次,这个中队的官兵们始终牢记“硬骨头六连”的精神,将其融入精神血脉之中。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一支“硬骨头六连式连队”?这支优秀中队的制胜“源代码”又是什么?

 溯本求源

 让我们打开时光的画卷,一起追溯那熠熠生辉的历史。

 “硬骨头六连”,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红色连队,自 1939 年创建以来,紧跟党中央南征北战,先后参加大小战斗 161 次,未曾一败。它是全军唯一一个两次被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1964 年、1965 年分别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硬骨头六连”精神就是三股劲,敢于攀登科技高峰,不怕一切风险和困难的狠劲;盯牢“打赢”目标,坚持到底百折不挠的恒劲;面对一切困难迎难而上,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拼劲!

 固本强基

 中队始终从夯实

 “硬骨头精神”入手,将“硬骨头精神”以故事的形式具体化,见人见事讲实小道理;坚持用先进典型激励,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引路、启发自觉,引导官兵从一份份荣誉、一点点成长中感悟时不我待的强军重任。

 干部带头融入教育一线,使“硬骨头精神”践行到执勤哨位和训练场上,把“硬骨头精神”的优良传统教育与职责使命结合起来,变成指导实践的思想先导,不断增强官兵的使命意识,激发练兵备战热情。

 开枝散叶

 战士陈春宇:学习“硬骨头六连”精神,让我们了解到我们要把这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融入到一言一行间、融入一职一岗中,始终把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作为“传家宝”不断发扬传承。

 下士吴剑寅:当兵就要打胜仗,学习“硬骨头六连”精神,就要学他们视荣誉为生命,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我要全身心投入到本年度军事训练工作中,坚持战斗力的标准,做到“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做维稳处突的尖刀利刃。

 指导员冀超:“硬骨头精神”常常勉励广大战友戒骄戒躁,再创佳绩,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锐意进取,磨砺打仗本领,再接再厉,不断进步,切实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传承基因,赓续血脉,弄清楚从哪里来,才能明白到哪里去。如今,硝烟虽已散去,薪火代代相传。硬骨头精神永存!

 2020 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学习心得 3

 八一建军节前夕,一支基层连队的事迹传遍全军。7 月 29 日,陆军第 74 集团军某旅“ 硬骨头六连

 ”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支有着 80 多年历史的连队,从战火中走来,在时代浪潮中磨砺成长,锤炼出新时代的“硬骨头精神”。

 “硬骨头精神”是什么?近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硬骨头六连”营区。前后采访数十名战士,其中,三位不同兵龄战士给出的答案,让记者感受到“硬骨头精神”的强大生命力。

 对入伍未满一年的贺亨成来说,“硬骨头精神”是“坚持”。“只有坚持,才能啃下别人啃不下的硬骨头。”贺亨成说,当兵前的他自控能力极差,经常日夜颠倒、作息混乱,来到六连后,连史馆的一块块奖牌令他十分震撼,自此,他变得自律起来,拥有了让他坚持到底的信仰。受战友启发,曾经厌学的他还买了人生中第一支钢笔,在理论书籍上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

 “95 后”王开对“硬骨头精神”的理解有点特别,因为他曾两次代表连队参加阅兵仪式。2015 年 9 月 3 日,入伍刚满两年的他与 12 名战友一起参加抗战 胜利日

 阅兵,作为步兵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时,他感觉很光荣。四年后,王开再次走上长安街,擎着“英雄硬六连”战旗接受检阅。

 接受检阅的背后是高强度的严格训练。“刚开始集训时,高强度的站军姿让我浑身疼痛。第一天晚上,觉得坚持不下去,甚至有点想哭。”但想到是带着连队旗帜接受检阅,王开说,“不能给我们连丢人。”他觉得,“硬骨头精神”是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绝不低头,勇于拼搏,直到夺取胜利。

 如今,王开当兵五年,家里人想让他退伍回家,他没答应。“一直是连队在培养我,还没有来得及做一些贡献。”王开说,他现在是一名 步战车

 驾驶员,队里这个岗位上的人不多,如果他离开部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培养出新的驾驶员,他希望能为连队再做一些事情,不留遗憾。换防后,“硬骨头六连”要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王开又学习了炮手科目,考到了等级证。

 “每年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对于“硬骨头精神”,已入伍 12 年的六班班长王飞有着不一样的理解。第一年,他觉得“硬骨头精神”是“坚持”;第二年,他觉得是“不服输”;第三年,“硬骨头精神”可以让他付出一切……在连队待的时间越长,王飞越觉得,这种精神不限于练兵打仗,而是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入伍以来,“硬骨头精神”一直激励王飞和战友们前进。“正是有这种精神,我们连队的历史才会如此厚重。”12 年弹指一挥,王飞即将满服役期,但他说,“我还想再服役四年。”他也在思考,如何将“硬骨头精神”传承下去。

 每位六连战士,对“硬骨头精神”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永恒不变的是,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的一片赤诚。

 2020 时代楷模硬骨头六连学习心得 4

 六连是战场的血与火锻造出来的,连队厚重的战斗历史,在官兵的灵魂深处打下了战火烙印,他们深知,真实的战场有多残酷,磨砺锋刃就有多重要。

 2017 年,旅队刚组建,转型重塑还未满月的六连与兄弟单位侦察连展开对抗演练,六连以一班为主体组建特战小组,担负侦察袭扰任务。不料小组长林新祥带领特战小组刚进入袭扰前沿,就被兄弟单位先进的侦察仪器捕获行踪,“包了饺子”。

 信息化素养不足、协同意识不强、侦察装备使用不熟……回来后,六连官兵在一次次痛定思痛的复盘检讨中找问题、定措施,并定下决心练精手中武器。在不久之后的对抗演练中,双方再次不期而遇,林新祥奇招频出,直指“敌”指挥所。此役,完胜!

 “战争不会选择环境气候,我们必须尽快适应这种差异,找回最佳状态。”连队移防后首次组织武装 5 公里越野考核,全连平均成绩较以往慢了整整 3 分钟,给全连敲响警钟。训练形势分析会上,时任连长胡迟带头反思。他们不断挑战,边训练边摸索,常态开展耐热训练,并将以往单纯的核心力量训练,变为速度与力量兼备,且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能适应各种战场环境的功能协调性训练,仅仅两周,官兵的身体机能就有了明显改善。

 从传统步兵到新型陆军下的装甲步兵,从单一地面作战到陆地海上两栖作战,六连历经多次转型重塑,多次破茧成蝶,磨砺出连队官兵遇难不退缩、敢闯深水关的品质。

 70 年代,六连第一个研练“三防”条件下的班进攻,摸索出和过去战术“五个不同”的新道道;80 年代,他们又第一个探索连进攻中的接敌、破障等课题,创造出开辟“树杈形”通路的新战法……面对改革重塑,六连官兵深知,只有挺住“重生”之苦,承受“拔节”之痛,步子才能迈得更大一些。

 ——中士崔源改革后转岗担任狙击手,为更快适应“新伙伴”,他每天抱着狙击枪仔细琢磨研究,认真翻阅资料,请教侦察营优秀狙击手,并在一次次实弹射击中不断校对摸索;

 ——上士徐铭铭从军械员转岗成为自动榴弹发射器射手,为了尽快掌握“快瞄、稳跟、巧击”等射击技巧,别人练一遍,他练十遍,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有利用提高射击成绩的训练方法……

 然而,转型挑战不仅如此:新装备无教案无教员,训练开展举步维艰;新编制打破了传统训练模式,一切尚在摸索。

 “没有经验可循,咱们就趟出一条路来!”移防后首次训练形势式分析会上,时任连长胡迟把问题摆在台上,决定从苦练中摸出“真经”:训练中连长胡迟带领支委率先学、抢先练,白天钻进 40 多度战车内练实操,一练就是一整天;晚上加班加点组织研究战术战法、编写相关教案;为每名战士人人定下小目标,每天理论多学一点,实操多练一手,训练问题不过夜。4 个月后,连队受领营战术考核任务,历时 2 天 1 夜,成功检验新编制下的作战能力,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六连坚持转型先转脑、研训先研新,不断寻求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

 “全排注意,成‘一’字战斗队形,迅速占领进攻阵地!”夏日炎炎,一场装甲步兵排射击综合检验战斗,在山林腹地间打响。

 随着三排长高博文一声令下,4 台装甲车犹如出山猛虎,直扑“敌”阵地。

 “发现敌集群散兵、敌火箭筒!”“323,执行!”指挥车内,高博文根据敌情变化,快速分析并下达命令。他说,“如今多了一台车的战斗,对战法、协同、单兵的考验却是 N 次方的递增。”

 新编制下排战术课目演练示范,这是六连最新受领的一项任务。

 班排协同、人车协同、十余种火器交替运用……20 分钟的激战过后,连长赵松神情凝重。载员过于注重射击,敌情意识不强;火器使用不够科学,协同不紧密……一个个问题浮出水面。

 看到赵松紧皱的眉头,官兵知道,这次综合演练并不理想,“老把式”遇到了新问题!

 如何提升新编制下建制班排的精准协同、整体作战能力?怎样让各类武器平台形成合力、释放最大作战效能?当夜,六连会议室内灯火通明,赵松带着骨干针对演练中暴露的问题逐一复盘检讨。

 “传统战法跟不上转型步伐,作战理念停留在老步兵思维”“新兵协同意识不强,老兵过分依赖个人能力”……一场演练,让六连官兵深刻认识到:改变,迫在眉睫。

 连续好几天,他们白天训练、晚上复盘,一个难点一个难点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过,重点练协同、练谋略、练指挥。最终,实弹检验得到验收小组一致好评。

 关键时刻攥指成拳,源于平时训练中并肩同行。调整改革以来,六连官兵先后主动与海军某登陆舰支队、空军航空兵某旅、海防某旅船艇大队、武警某支队等军兵种部队开展联学联训,参与探索攻关战场信息共享、近距火力支援、联合指挥通信等多种实战课题,在联演联训中效果明显。

 转型面前不皱眉,尖刀淬火更锋利。这些年,无论环境条件怎么变,作战任务怎么调,六连官兵都坚持把训练当作打仗,一招一式向实战对接、与打赢对表,敢于快速“换脑”“转身”:积极开展训法创新、战法研练,将训练课题划分到班排,探索走出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训练路子,实现全连 85%以上官兵精通 2 种以上主战专业;积极发扬军事民主,每逢完成大项任务、演习演练、比武考核后,都会召集官兵分析训练形势,找不足、揭短板,提升训练质效;扎实开展“研究强敌、打赢强敌”活动,探索研练战时快速集结、夜间车上车下协同等 10 余个新型课题,加速提升连队备战水平……

 “靶架目标有规律可循,炮手只要摸准了,很容易就打出好成绩,可这样的标准经得起战争检验吗?”一次炮瞄训练,火炮技师郑锡鑫一针见血指出,战场上的敌方目标没有规律可言,但传统训练器材“出靶顺序固定”“目标区域固定”,不符合实战要求。

 宁要暴风骤雨中的良好,不要风平浪静中的优秀。在郑锡鑫主导下,六连官兵集智攻关,自主研发了一种新式激光快瞄器,不仅增强了目标的随机性,还增加了不同角度下的运动目标。

 初次训练,便令多名炮手铩羽而归。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找寻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强化训练,大家的成绩稳步提升。随后,在全旅实弹射击考核中,六连先后斩获海上、陆上战斗射击第一。

 “训练越贴近实战,打赢就越有底气。”该旅旅长苏祥定介绍,无论环境条件怎么变、...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