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捍卫、发展观后感7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捍卫、发展观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回顾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不是一蹴而就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捍卫、发展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 女, 吉林磐石人,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吉林医药学院人文社科部副教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问题研究】伟大的历史转折与中 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姜 淑 兰1,2(1. 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 吉林医药学院 人文社科部,吉林 吉林市 132013) [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伟大历史转折为开端, 期间经历了拨乱反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命题的提出到成功开辟长达 14 年艰辛探索的历程。
要深刻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转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中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历程本质和基本经验。 [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转折;成功开辟 [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1 -6201(2009)06 -0012 -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崭新的历史性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命运攸关时刻的正确抉择和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伟大创造。
它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伟大历史转折为起点,从拨乱反正的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命题的提出到成功开辟,经历了长达 14 年艰辛探索的历程。
回顾和研究这一段历史,对于深刻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转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中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历程本质和基本经验,从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伟大历史转折为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
“这次会议,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历史转折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及其错误理论,全面恢复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二是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明确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决定;三是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愿望,勇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伟大转折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分不开的。
首先,从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看。
1976 年 10 月 , 我们党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
但是, 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当时仍然存在着两种倾向、两种命运:
一种是按照“两个凡是” 的方针, 继续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另一种是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
但后一种要求与愿望遭到了严重阻[ 1]・ 21 ・
碍,致使党和国家在工作中出现徘徊局面。
与此同时在国际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 新月 异,这与中国落后状况形成了巨大反差,促使党内一些领导人深刻反思。
国内外大势呼唤我们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
第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大会的召开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1978 年 5 月 11 日 ,枟光明日 报枠发表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枠一文,引起“两个凡是” 同实事求是两种观点的激烈争论。
邓小平坚定地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从而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指明了正确方向。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直接推动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第三,1978 年底,为期 36 天的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作了良好的铺垫。
邓小平在闭幕会上的讲话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定了基调, 实际上成为全会的主题报告。
总之, 伟大历史转折之所以会发生在 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大势所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全面展开。
首要的拨乱反正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而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的焦点和关键是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问题。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要不要坚持毛泽东思想,如何坚持毛泽东思想,这既是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
能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关系到能否实现拨乱反正,能否实现党的历史转折, 能否开辟社会主义建设崭新道路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
遵照邓小平的意旨,1981 年 6 月 ,十一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了枟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枠,科学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及其错误理论,既明确指出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同时又坚决顶住了那种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倾向,维护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枟决议枠对于统一全党思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稳定政治局势起到了重大作用。
枟决议枠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胜利完成。与此同时,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也全面展开。
政治路线的最大拨乱反正就是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80 年 2 月 ,邓小平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指出:“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述,实质是搞四个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政治路线的核心内容,标志着我们党政治路线的根本转变。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也大刀阔斧地展开。
首先是中央人事作了重大调整,一批久经考验的坚持党的正确路线的老同志被选进了领导机构。
到十二大前,各级组织的领导权已经基本上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干部手中,标志着组织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全面拨乱反正的完成,标志着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也为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必要前提和发展基础。党在进行全面拨乱反正的同时,改革开放也由此起步。
改革的巨轮首先从农村破冰,突破人民公社的僵化体制,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当时农民的这一创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争议,曾一度受到指责。
1979 年 9 月 下发的枟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枠仍把包产到户视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倾向。
正当对于农村改革纷争迭起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支持和鼓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不久,中央连续下发 5 个 1 号文件,破除各种阻力,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时代浪潮。
农村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改革和对外开放。
城市改革是从四川国营企业放权试点开始,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松绑”,给企业以自 主权。
同时兴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沿海经济特区,勇敢地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至此,经过 4 年左右的时间,到党的十二大“我们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主义道路的开辟创造了前提条件。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 2] 276对于党的政治路线“不管怎样表[ 2] 276把发展生产力[ 3],为中国特色社会[ 4] 11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命题的提出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从1982 年党的十二大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31 ・
主义”这一改革开放的主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进入自 觉地探索时期。1982 年 9 月 1 日 ,党的十二大胜利召开。
这次大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表大会。
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回顾党的历史,这次代表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表明我们党完成了历史性伟大转变,特别是大会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标志着我们党开始自 觉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自 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是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功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泽东又提出要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但是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还不长, 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致使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但却出现了曲折,一些正确思想也没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最终被“左”的错误理论所代替,从而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酿成全局性的错误,没能实现“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正是在深刻总结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与挫折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邓小平才提出 “走自 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崭新的科学命题。
它新就新在开创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先河。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勾画了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基础上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和走向,但他们在理论上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回答社会主义运动史上这样一个现实的、复杂的重大问题,苏联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也没能对这一问题提供完满答案。
这一命题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开始突破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和苏联模式的影响,已经走出毛泽东社会主义探索的误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命题的提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指明了方向,从此走新道路更加自 觉。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呈波澜壮阔之势, 迅速从农村扩展到城市, 从经济体制改革延伸到科技、教育等各方面体制改革。
为了适应改革从农村向城市发展的新形势,1984 年 10 月 ,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枟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枠。
决定的最大亮点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新的理念和模式,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开始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全面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后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 标模式提供了思想先导。
对此,邓小平对枟决定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同时,对外开放也取得重大进展。
1982 年后特区发展踌躇不前, 对特区的各种非议指责沸沸扬扬,甚至被视为“异端”,有人主张要“收”。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4 年 2 月 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他在为深圳的题词中得出明确结论: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小平的有力推动下,同年 5 月 中央开放了大连、天津等 14 个沿海开放港口。
这是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步骤。
翌年 2 月 ,中央决定再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这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步骤。
这样,我们对外开放经过一段曲折后,一连迈出了几大步,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陆城市,这样一个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逐渐提到议事日 程。
1986 年9 月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枟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枠,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要实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根本方针,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基本框架初步构成。・ 41 ・[ 4] 1十二大系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4] 83。[ 4] 51“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4] 51在邓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党的十三大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新体制的活力不断显现, 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绩。同时,新旧体制的矛盾日 益加深,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
“左”与右的思潮伺机而起, 影响和干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在这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不动摇,既反“左”,又反右,不断深化改革,从而成功开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1987 年 10 月 ,党的十三大召开。
大会最突出的贡献是全面阐述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 并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总路线)
:
“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 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指引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经受风险考验,抵制“左”与右的干扰,顺利达到目 标的可靠保证。
基本路线的提出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已经具备。
同时,十三大报告还明确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轮廓,“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心得体会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热烈氛围中,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共产党迎来又一次意义重大的盛会——2021 年 11 月 8 日至 1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处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是我们的幸运。为这个伟大时代奋斗,是我们的责任。连日来,我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 xx 贡献力量。
1.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全会恰逢其时,振奋人心。”xx 组织部副部长 xx 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使我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
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必将为我们党领导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xx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xx 表示。
90 后的 xx 是 xx 市 xx 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她说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把党的历史学习好、领会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场接力跑,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要做到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在新的赶考路上继续书写新时代的历史答卷。” 2. 无愧使命担当、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回望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才能更好地坚定前行的路。
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让我省各族干部群众备受鼓舞,也更明晰了新征程的奋进方向。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重点研究和全面总结,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奋斗道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将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 xx 贡献力量。”xx宣传部副部长 xx 说,“作为一名宣传干部,要带头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以学促干、以干促学,为推进 xx 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全会公报发布后,xx 市 xx 区 xx 西路街道办事处 xx 社区党委书记、妇联主席 xx 第一时间学习,“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作为一名妇联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我们的幸运,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是我们的责任。”xx 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现代美丽幸福 xx 而不懈奋斗。
3. 身处伟大时代、 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宝贵经验弥足珍贵,历史使命催人奋进。
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我们将继续奋斗,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xx 市 xx 区 xx社区党委书记 xx 第一时间学习了全会公报,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她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这个关键时刻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具有重要意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忠实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广袤的土地上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我们这一代人,处于中华民族最为自豪的时代,更需要毅力和魄力去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呐喊和添砖加瓦。
“不负时代,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xx市 xx 区 xx 社区党委书记 xx 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将牢记初心使命,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以坚定理想信念引领人生目标,心里始终装着辖区居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不负伟大梦想、 激情满怀不懈奋斗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很振奋、很激动,两天来党支部一直在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激起了我们不懈奋斗的意志。”xx 市 xx 区 xx 镇 xx 村党支部书记 xx 说,“这些年来,xx 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发展之路还很长,我们要把使命扛在肩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棒接着一棒干,把乡村振兴做优、做出成效来,当好排头兵、领头羊,向党和人民交上更加优异的答卷。” xx 市 xx 区 xx 镇 xx 村党支部书记 xx 说:“奋战在农村一线,看着我们的村子越来越美丽,群众生活越来越富裕,我倍感荣幸和自豪。现在步入乡村振兴阶段,我们乡村干部更应深刻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以群众为中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做好群众的主心骨和当家人。” xx 县 xx 乡 xx 村第一书记 xx 说:“我将立足岗位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办好群众关心的事,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心得体会 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 xx 同志 12 日主持召开公安部党委(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激励全警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视野宏阔、内涵丰富,凝心聚力、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将激励全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
和荣光。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拥护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会议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要求上来。要深刻认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要意义,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要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忠实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贡献公安力量。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坚定不移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十个坚持”的历
史经验,把“十个坚持”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九个必须”结合起来,一体学习理解、一体贯彻落实。要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会议强调,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机关的重大政治任务。公安部机关要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扎实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努力在学习贯彻中走在前、作表率。要组织部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深入思考学、结合实际学,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不断把学习宣传工作引向深入,切实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会议要求,要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育警铸魂、固本培元的战略工程常抓不懈,始终牢记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着力把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会议要求,要加强政治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体现全党意志,反映人民心声,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要深刻认识“两个维护”的历史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把讲忠诚作为第一标准,不断强化忠诚核心、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高度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毫不动摇地坚持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命令、服从党中央指挥。
会议要求,要坚定担当责任,坚决担负起新时代使命任务。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人民至上,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始终把防范政治安全风险置于首位,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捣乱破坏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完善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会议要求,要坚持斗争精神,不断增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意志本领。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不让,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聚焦增强斗争本领,下大力气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重大涉稳风险防范化解主动仗、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整体仗、重点领域打击整治攻坚仗,不断提升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水平,为新征程上
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会议要求,要坚决肃清 xx 等人流毒影响,着力锻造“四个铁一般”公安铁军。要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毫不动摇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坚决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肃清 xx 等人流毒影响,大力推进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锤炼“四个铁一般”的过硬公安队伍,为履行好新时代使命任务提供强有力保证。
会议要求,要深化公安改革,坚定不移走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之路。要做精机关、做优警种、做强基层、做实基础,进一步推进市县公安机关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不断加强和改进以派出所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工作。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制度机制建设,深化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强化执法权力监督制约,切实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要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抓好当前重点工作。要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扎实开展教育整顿“回头看”,精心组织评估验收,切实强化结果运用,确保教育整顿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要精心谋划明年公安工作的思路和举措,认真研究制定明年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工作方案。要扎实抓好岁末年初维护安全稳定工作,树牢底
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从严从实抓好保稳定、护安全、防风险各项工作,抓好元旦、春节、冬奥会安保维稳工作,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要毫不松懈地做好部机关和垂管单位、直属单位疫情防控工作,严密口岸出入境和边境管控,严防疫情输入和反弹。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心得体会 回望波澜壮阔的百年路,聚焦气壮山河的新时代,与会同志感言,今天,我们党团结统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前所未有。正是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奋进,以大气魄运筹...
一、真理标准讨论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真理标准讨论1.
“两个凡是”的“左”的错误2.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6 年冬,首都各界群众在天安门集会,热烈庆祝粉碎 “ 四人帮 ” 。
粉碎 “ 四人帮 ” 后,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什么? ? 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又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你办事, 我放心。华国锋主席
什么是“两个凡是”?你知道吗?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说一说 ,“ 两个凡是 ”错在什么地方 ?
1977 年8 8 月,中共 “ 十一大 ” 召开,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等出席会议。中共“十一大”虽然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但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
2.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原因:
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1977 年4 4 月邓小平写给中共中央的信
1977 年7 7 月,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讲话,针对 “ 两个凡是 ” 的错误观点,指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1978 年5 5 月1 11 日 《 光明日报 》 发表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一文
1978 年6 6 月 ,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 , 他支持了正在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为什么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结果怎样?有何重大意义 ?
结果:否定了“两个凡是”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意义: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形成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2.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原因: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 邓小平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的讲话2.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 思想路线制定了 工作重点提出了 总方针形成了 领导核心② 历史意义:1978 年底 北京① 主要内容——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这个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有何意义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席台。会场还悬挂着毛主席与华国锋的画像,然而就是这次会议,华国锋失去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邓小平和陈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全会通过会议公报
群众争购有全会公报的报纸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它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
邓小平题字“实事求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以阶级斗争为纲 ”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张如何进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 总方针: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陈 陈 云邓颖超胡耀邦王 王 震
温故知新畅想天地社会调查
1.
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A.
平反冤假错案B.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讲话C.
“ 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D.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大”C.
真理标准讨论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 ,谈谈对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的看法 。
走访前辈,请他们回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情况,并谈一谈这次会议的历史作用。
历史的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经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为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11 、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基本内容三个代表(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意义“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重大意义 (1)理论意义。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2)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赞同13、 、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一)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清晰地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第一,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第二,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三,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第四,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第五,强调了党的建设问题。谈话的主要内容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谈话的意义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概括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改革(动力)
稳定(前提)发展(目的)(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亟待解决的三个民生问题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三)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确立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提出了新论断。 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经受风险考验中前进中共十五大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在一系列严峻考验中稳步推向前进。(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的洪涝灾害、1999年美国袭击中国驻南使馆、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法轮功”邪教组织非法聚众闹事)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三)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994年,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对党的建设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 从1998年11月开始,开展了历时近两年的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进行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2001年7月,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大会高度评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2003 年 10 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胡锦涛出席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会场一角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并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中共十七大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主要保证。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在总结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为前提的。★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无足轻重 。★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在加快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四)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遵循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要求,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工作部署,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和平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共十六届四中 全 会 通 过 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中央决定从2005年初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三、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主要贡献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 国民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格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国防和军队建设 祖国统一大业 全方位外交 党的建设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建议阅读文献: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开创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接续发展的?思考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由于长期“左”倾思想的束缚,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依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这就使拨乱反正的工作进展迟缓。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从思想和理论上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实现党的工作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地点: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内容:否定 确立“ 两个凡是 ” 方针“ 以阶级斗争 ” 为纲中央 “ 左 ” 倾领导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 伟大的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的。 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2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平反冤假错案 1978年12月,中央为彭德怀、陶铸冤案予以平反; 1980年,中共中央撤消了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平反
平反冤假错案 到1985年,全国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 据不完全统计,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 全国共平反纠正了数百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十万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 数以千万计的无故受株连的干部和群众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平反
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思想阐述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对建国3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了功过是非。 第二,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第三,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3农村改革、创办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调整国民经济 为了纠正多年来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偏差,解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失调的问题,1979年4月,党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正式确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通称新“八字方针”。 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真正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报告肯定了调整工作取得的成绩,宣布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预计可以胜利完成,稳定经济的目标能够基本实现。国民经济调整任务胜利完成。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村改革以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 5.02亿斤1981年产粮 6.70亿斤1982年产粮 7.15亿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等。
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今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创办经济特区 起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展开: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对外开放的格局: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特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深圳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创造“深圳速度”。
创办经济特区深圳特区和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创办经济特区昔日之深圳今日之深圳
4党的十二大和社会主义建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党的十二大1982年9月在京召开的十二大, 吸取了历届党章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彻底清除了“左”的错误 首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规定“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委会民主讨论决定”, 首次将入党誓词载入党章。
推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新格局 党的十二大以后,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逐步向城市并全面铺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不同所有制的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 科学技术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提上日程。 改革开放也迈出新步伐。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根据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决策,以及198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精神,根据我国全面改革发展的要求,回顾和讨论了几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全会认为,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对于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
5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定
党的十三大1987年10月召开的十三大, 第一次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在党建问题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 而靠转变观念和做法,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制度建设 和改革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新路子 制定“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向 人们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进程表,使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第一次有了清晰而切实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荐和治理整顿的开始 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大,1988年,国务院决定适当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新加入沿海开放区的140个市县。 1984年至1988年,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增长12.1%。 1988年9月下旬,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
6国防战略的调整
国防战略调整为了适应新的战略方针,80年代以后军队采取了一系列的大动作: 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领导了百万大裁军的行动。 1982年9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技术兵种部裁减合并为总参谋部的兵种部。 铁道兵部队集体转业到铁道部。
国防战略调整 1985年后,撤消合并了大军区,由原来11个军区合并成7个。军区编制人员减少50%。 1985年还撤消了多年沿用的野战军编制,组建机动性、突击力、防护力飞快速反应能力更强的集团军。新时期的战略方针顺应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与发展,最大限度地配合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大局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大局,突出质量建军是这一战略方针的显著特点。
7“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1978年12月—1979年1月)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2.正式提出阶段(1981年9月-1982年1月)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 谈话,进一步阐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3.逐步系统化、法制化阶段(1982年12月—1985年3月)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表明,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六条主张,后来被称为“邓六条”。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访京团时指出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的正式确立。
贯彻执行“一国两制”的方针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怀抱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8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1.建国初期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原因: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当时的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美苏两极对峙是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特点。原因:
中美仍然处于敌对紧张的状态,; 有很多亚非拉国家脱离殖民统治独立。加强了与亚非各国的联系,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是维护自身主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中国与亚非17国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3. 20世纪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既反美又反苏)
“一大片”团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原因:(1)美苏争霸。美国继续敌视中国,阻挠大陆解放台湾;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安全。(2)50年代末期,苏联实行霸权主义,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并爆发局部武装冲突,苏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3)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奉行相对独立自主外交政策。(4)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增多,不结盟运动冲击美苏两极格局,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1)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出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69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五十个。中国已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与大国对抗,造成孤立,1968年春,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感慨地说:“我们现在孤立了,没有人理我们了。”对小国外交主要靠经济援助,一些小国一旦得不到满足,往往“背信弃义”;同时也增加财政负担,影响人民生活。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4.20世纪70年代5.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原因:美国: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等。中国: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影响,对付苏联需要实现统一需要。原因:国际: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内:中国的经济建设也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一条线”“一大片”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不结盟政策 全方位无敌国外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9邓小平南方谈话
邓小平南方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主要内容 1、坚持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 2、改革开放要“闯” 3、抓住机遇发展经济 4、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领导班子的培养,指出国家的长治久安,关键在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员内部。 6、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国际立场
邓小平南方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有创造性,敢于打破常规思维,为当代的改革提供借鉴。2.将党的建设提到重要位置,有利于预防和惩治腐败,整顿党纪党风,纯洁干部队伍。3.启示改革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善于把握时机,抓住机会求发展。4.要重视教育,培养接班人,从基础上搞好党的内部建设。5.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6.为中国的发展指明道路:和平发展。
学党史、悟思想、开新局
作为一名央行基层员工以及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义务有责任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提高政治修养,提升政治理论水平,根据中支党委 2014年初下发的《关于 2014 年党委(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我认真研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以下是我读过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旗帜就是方向,方向错了,南辕北辙。对一个国家而言,主义就是一面旗帜。而一个国家要选择什么样的主义,关键是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祖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斗争,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尝试过了,资本主义走不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等都走不通。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必然结论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
此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完成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革命走了弯路,经历了一段曲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 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起点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跟坚持不懈的探索,事实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总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我国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社会主义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种种情况表明,我国仍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们党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们党提出科学理论和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使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风雨飘摇的国家成为一个锅里日益强盛、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的国家。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长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为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夙愿与共同追求。对个人而言,梦想是人活着、奋斗着的重要精神动力,失
去了梦想,人们也就没有了精气神,也就失去了精彩的人生,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梦同时是由每一个中国人编织而成的。
中国梦是在我们党长期执政、我国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主流,同时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具有深深的时代烙印,饱含鲜明的时代特色。当前,我国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处于各种矛盾和挑战的凸显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等得到持续改善与提升,国内政治社会和谐稳定,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执政卓有成效、党的自身建设成就斐然。这些都为我们把握难得发展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我们面临来自国际国内党内党外的诸多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国要在世界上立足并有所作为,就必须确立自己的理想追求、建构自己的远大梦想。有了自己的梦想,我们才能与其他国家形成比较,理性权衡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保持独特的中国风度、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特色,努力占据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辉煌。
人行鄢陵县支行
黄勇浩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