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共同富裕为主题的论文2篇2022年共同富裕为主题的论文 《12021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了《2021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共同富裕为主题的论文2篇,供大家参考。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了《2021 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中英文双语版发布,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166家会员单位共同参与完成。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为《报告》作序。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 14年发布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报告》包括三个专题和六个章节,紧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履职尽责服务社会的主题,全景式地梳理总结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年来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共同富裕、推动金融普惠、夯实民生保障、赋能绿色发展、助力科技创新、提升客户服务效能、保护消费者权益、关爱员工成长、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向社会大众全面系统的展现了在复杂严峻的全球经济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业积极践行“责任银行、和谐发展”理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与成效。《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践行初心使命,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2021 年,中国银行业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宗旨,坚定不移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建设,把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国家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金融支持。截至2021 年末,社会融资总规模为 314.13 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 191.54万亿元,同比增长 11.6%,以精准金融服务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二、发展普惠金融,持续 增进民生福祉
2021 年,中国银行业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持续增强金融普惠性,提升惠民金融服务能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持续落实“六稳”“六保”,实施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加大对小微、三农、民生领域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减
费让利工作,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截至 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 43.21 万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 8.88 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7.48%;面向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 50 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9.1万亿元,同比增速 24.9%。
三、聚焦“双碳”目标,创新推进绿色金融
2021 年,中国银行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加快绿色金融领域业务布局,助推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截至 2021 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 15.9 万亿元,新增 3.86 万亿元,同比增长 3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21.7 个百分点。2021 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 6000 亿元,同比增长 180%,余额达 1.1 万亿元。
四、提升服务效能,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2021 年,中国银行业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措施,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持续加快金融科技赋能,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健全客户响应与投诉处理机制,做深做实老年人、残障群体等特殊客户金融服务,打造温情暖心的客户服务体验,构建公平和谐的金融消费环境。据不完全统计,2021 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教育宣传工作投入达 1.40 亿元,累计开展消费者宣教活动 92.73 万次,覆盖消费者受众上亿人次。
五、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共建社会
2021 年,中国银行业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完善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注重员工权益保护和人文关怀,不断提升员工发展能力,致力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持续塑造公益品牌,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积极投身于抗击疫情、抗洪救灾、慈善捐赠、特殊群体关爱等公益活动,向社会传递行业正能量。据不完全统计,2021 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开展员工培训项目逾 23 万个,覆盖 6000 万人次;公益慈善投入约 20.83 亿元,公益慈善项目数 2.44 万个,公益慈善项目受助人数 428 万人次,员工志愿者服务活动时长达 296 万小时。
篇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是中央给浙江的任务、期待和要求,是对于浙江的信任和肯定。中国巨石作为一家总部位于浙江的制造业企业,我觉得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前进道路上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更好”。作为企业的管理层,要立足于企业微观,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高速度增长、高品质提升,企业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和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中,实现共同富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推进。
巨石积极主动承担企业责任,在十四五规划中对员工未来五年的薪酬待遇不断提升作出了承诺,使发展进步与员工共担,发展红利与员工共享,通过高水平、高要求、高素质,实现高待遇,引领产业工人的待遇水平。在关爱员工的同时,还要关注员工的家庭,让员工家属能够享受到小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家有所居,稳固共同富裕的根基。中国巨石深耕玻纤制造,更要在做大、做强、做优上做足文章。“共同富裕”建设要落到实处,实体经济必须加速发展、加快发展,特别是制造业更要加速发展,更要高质量发展,这是共同富裕的基本点。我们处于重要历史时期,肩负重要历史使命,首先从爱企、
爱岗、多做贡献、创造价值开始,把企业发展融入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多创造利润、多缴纳税金,为政府更有财力推动共同富裕做更多贡献;不断投资、不断发展,提供发展平台、创造就业岗位,为社会就业走出新路;优化劳动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劳动技能和水平、加强环保治理、强调绿色生态,承担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中国巨石很乐意在政府的引导下,多帮扶,多帮困,多做慈善,多承担民生要求,多承担社会责任;有信心在实现共同富裕上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做探索、做示范、做表率,为实现共同富裕做贡献。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
篇二 什么是共同富裕?我认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物质上共同富裕,又要精神上共同富裕。
物质层面,关系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用,让生活有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而精神层面,则是让生活有温度,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基层民情民访代办站代办员,我觉得精神层面更需要得到关注,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在我从事代办员这些年,我发现,现在人们的生活基本都有保障了,但文化生活方面,特别是老年人,还有待进一步丰富。社会矛盾减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区“一家
亲”,相处有礼有节,走到哪都有家的温暖,这是我理解的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
如何推进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建设,我认为,首先要提高人的素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他们带动大家一起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就要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帮助没有富裕的人一起进步,一起提高生活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工作。凡事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政治保障。如今我所做的,就是每天接待需要化解矛盾纠纷的群众,将社会不稳定因素阻止在萌芽状态。在调解中,时间非常宝贵,在矛盾产生初期就想方设法去化解,避免小纠纷演变成大矛盾,进而导致悲剧出现。从事调解工作已经八年多,我希望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敢于面对矛盾纠纷,传播好人好事的正能量,让这社会充满爱。
同时,要加大对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更多关爱。现实中,我经常碰到有老人因为缺少子女的陪伴,被一些打着健康保健、外出旅游幌子的骗子钻了空子,多年攒下的积蓄全被骗走。对子女来说,在外打拼不易,工作在繁忙也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老人的感受与现实困难,即便不能常回家看看,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基层组织和社区来说,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多开展一些文艺活动,为老人送去欢乐,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一些活动中心与养老公寓。
共同富裕心得体会大学生
篇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指向明确,旗帜鲜明。建党百年之际,推进共同富裕建设正当其时,广大驻村干部要不忘初心使命,紧扣时代脉搏,紧握风云时代“交接棒”,奔赴伟大复兴“大考场”,以“三心”蕴“三气”,为全面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砥砺大刀阔斧、攻坚克难的锋芒锐气。“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面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的客观情况,广大驻村干部作为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的领头雁、排头兵,要敢挑“重担子”、敢接“烫山芋”、敢啃“硬骨头”,充分诠释公仆底色的形象担当,树立引领基层前进的标杆风向。正所谓,中流击水,奋楫者先。在迎难而上、砥砺奋进之时,广大驻村干部必须时刻保持“甩开膀子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干事之心,发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做事之情,永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谋事之志,勇担当、善作为,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砥砺大刀阔斧、攻坚克难的锋芒锐气。
以“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信心,涵养运筹帷幄、总揽全局的蔚然大气。在城市化大力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稳步步推进、2 小时城市
经济圈逐步确立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化、人才差异化、中心城市人才虹吸现象在不发达县市,尤其是偏远山区乡镇尤为突出。“小乡村也有大特色”。广大驻村干部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在大局上谋划,于关键处落子,全面摸清各村的经济发展底数,理清制约发展短板,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与远景目标。在环境资源上坚持“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在科技创新上积极与科研院校、大型企业合作,力促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谋新方、出新招,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多元产业链,在人在引进上结合人才需求梳理清单,选派精兵强将,响应政策号召,给足权能信任,为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引得来人、留得住人、养得出人,全面联动,多点开花,使资源适配产业、科技带动效能、创新引领人才,于大局上开新局,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涵养运筹帷幄、总揽全局的蔚然大气。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