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9篇)(全文)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9篇)(全文)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23-04-25 09:05: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9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9篇)(全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一

读完《曾国藩家书》,我找到了答案:我们不乏时代弄潮的勇气,却缺少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坚守。

曾国藩在写给父母及后辈的家书中无不流露出对家族的深情,秉承先人遗训,温柔敦厚的家风和实用有效家训,让他在云谲波诡的近代社会屹立不倒,对家族的坚守和责任敦促他思考使家族得以兴旺延续的方法,并在这样的思考中不断省察自身,使得自己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倔强风骨,也能很好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的趋势,从而成为洋务派的主要领导者。

曾国藩教育儿孙“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这是对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当时他身处的时代的重新解读。他告诫儿孙要有志,存图强报国之志;
要有识,要放眼世界,广学博览;
要有恒,做人做事不得心浮气躁,勿被西方崇尚效率的思潮磨灭了韧性。这既是曾国藩对传统士人精神的坚守,又对其赋予时代精神的体现,可以说,这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变化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尊自大的中庸平和的智慧。

回望曾国藩身处的时代,那是一个如分娩般剧痛与希望并存的时代;
凝视当下我们自己的时代,不也同样是超越与危机并存的时代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而又如何不被时代裹挟,“从自己身上超越这个时代”?这是值得每一个当代人深思的问题。

我想,那就是要坚守优秀的文化传统,要以一种创新的不迂腐的态度去坚守和传承,不忘过去,与时俱进,方得始终。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研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为了摆脱过去,想象另一种命运。”此言道出了人类渴望超越过去的态度,但或许我们在回望历史时,也需要在其中沉淀一些如金子般珍贵的东西,以一种宏大的历史观活着,人才不至于在新时代洪流中被淹没或埋汰。

读《曾国藩家书》,回望历史,立足自身,坚守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更能在无限延伸的时代里找准自己的价值和定位,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国。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二

八教是指与以下八种人交朋友:胜己者;
盛德者;
去围着;
肯吃亏者;
直言者;
志趣广大者;
惠在当厄者;
体人者。九不交是指避免与以下九种人交友:志不同者;
谀人者;
恩怨颠倒者,全无性情者;
愚人;
落井下石者;
德薄者;
好占便宜者。

曾国藩在京为官,从不肯轻受人惠,情愿别人占他的便宜,断不肯占别人的便宜,在《家书中》,他多次告诫子侄亲近良友、对待朋友必信必诚、患难与共勿留遗憾、勿与权贵相交、不可轻取人才等。

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在青少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读《曾国藩的家书》不难联想到此刻的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问题也不容我们回避和粉饰。如邓小平晚年提出的教育问题。“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我们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此刻的社会、家庭也为孩子的教育花费了超多的精力与金钱,孩子们不堪学习重负也成为普遍社会现象。但教育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信仰缺失、极度自我、道德沦丧、浮躁空虚等,教育问题不荣乐观。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是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他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这也折射出我们教育的问题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太过重视“才”,忽视了“德”的教育。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

《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这天的教育却是一味地让孩子学技能,导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要去敬爱自己的父母。这样又怎样去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职责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职责呢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深思。

价值观念构成的关键时期,把握交友原则至关重要,交友不慎就会贻误自己的前程。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三

相信我们都听说过曾国藩这个人,因为他在政治、治学、处事方面都堪称为一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敬仰,而他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唯一能够让我们学习的便是《曾国藩家书》,收录了他435封书信,从书信中,我们看到了他学识和道德修养,让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知识,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

曾国藩家书大致讲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在为人处世方面,曾国藩秉承着“拙诚”和“坚韧”两个词,俗话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们为人要做到诚信踏实,而不是投机取巧,而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是要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挑战自我,磨练自己的意志。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用“勤俭谦”三字来教导子女,这三个字看起来简短,但要落实和真正做好却非常困难。勤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不论你的天赋如何,都可以帮助你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简朴是一种美德,很多人辛苦创业之后,子女们却不懂得其中的艰辛,往往成为了败家子;
谦虚是一种可以提升自己修养的品德,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保持谦虚的作风,这样也会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认为“在人不在器”,治军的根本在于人,行军打仗需要的是严格的纪律性,作战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这些都以人为本,让士兵在军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培养出强大的意志力,不会在战斗的过程中轻易被击垮,从而成为一支铁军。

在战略战术上,曾国藩用的是“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八个字,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国藩认为打仗不是儿戏,首先要求文档,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寻求变化,从战术上获得更好的方略,这样可以用更小的伤亡获取更大的胜果。

以上四个方面,是曾国藩成功的思想,而我们从他的这些思想中解读出了很多对我们有用的知识,以后我们在学习上要做到勤奋刻苦,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在生活和为人处世方面,要做到诚信待人,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让别人看待自己的可靠的一面,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真正的尊敬,而也能获得人脉。

读了曾国藩家书,我受益良多,以后会更加努力!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四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是近代中国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一起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借用唐浩明先生的评价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我们都无法否认的是,在那个时代,他挽狂澜于即倒,在这个时代,他文章德行影响深远。

《曾国藩家书》收录曾国藩从年轻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较有代表性的家书,按内容大抵可分为治军、为政、修身、治学、处事、交友、用人等章。由这些书信,可探索到他一生的行为思想,从中感受到清朝末年的政治风云变换,由于他功高盖主而树大招风,所以他虽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如履薄冰。《曾国藩家书》是一面镜子,真实的折射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我阅读的这篇文章,就表达出了他“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的观点。

宋朝的朱熹说过:“天下事,坏于懒与私。”这与“人败皆因懒”是一个意思:纵览古今兴衰成败,凡是导致一个人失败的原因,主要就是懒惰。现在有句话说:“昨夜梦里行万里,今晨醒来在床上。”现在许多人都是这样,他们都有一个心比天高的`梦想,但又吃不了苦,很难坚持,并为自己照例千百个不坚持的理由,于是日子就变得得过且过了。读完这篇文章,我就明白了:我们现在偷的每一次懒,都是给未来挖的坑。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机会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只有努力才会有回报。

古人常说:“性谦受福。”而“事败皆因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唯有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做事情才会顺利。一个人如果有了很大的功劳后,还能谦虚谨慎地做事,怎么会不成功呢?但如果这个人成功后,开始变得骄傲自大,那就没有人愿意和他打交道了,这就是衰败的开端。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刻地领悟到了,对人谦逊有礼,就能不断地积攒福气,我们的人生才能顺遂。

司马光说:“奢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生活中有不少人认为,在物质充裕的今天,勤俭的美德已经过时了。实则不然,唯有保持勤俭,切忌奢侈浪费,才能幸福一生。如果子女胡乱挥霍,就会导致家庭的衰败。所以我们不能养成骄奢淫逸的恶习,勤俭一生,就能幸福一生。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我将会把“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牢记在心,做一个勤奋、谦虚、勤俭的人,让自己因此幸福一生。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五

这周,偶然看到某位牛人推荐阅读《曾国藩传》。历史上有两位圣人我一直想去了解,一位王阳明,一位曾国藩,之前我就在搜索关于他们的好书。所以我知道后立即购买下载。

这本书是刚出版的,作者张宏杰老师,历史博士,他之前已写过几本关于曾国藩的书,都得到了好评。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有料有趣,作者的描述都是经过考据,并标注出处,所以人物还原的真实性很强。我看完第一章就被吸引,并一口气在两天内读完。看后我认识到这几点,

1、普通人也可以有所成。曾国藩天资平平,甚至可以说笨拙,有个细节,小偷去他家碰巧他在背书,最后小偷背熟了,他还在背。他的不寻常在于不退缩不放弃,相信勤能补挫、滴水穿石,以勤奋和时间补充短板,最终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脱颖而出。

2、成就的背后是方法与坚持。曾国藩入翰林后,给自己立下十二条军规,归纳后就是写日记、早起、静坐、读书不二、谨言、保身、记笔记、做文章、练字。曾国藩刚入官场,发现自己静不下来,每天都耗在交际往来中,没有时间读书。后来他深刻反思,也就有了这十二条军规。他写日记主要是自省,这些日记也流传至今,被今人推崇。读书不二,我也有感触,如果难懂或不感兴趣的书,我就会放下,久之,始终难以看完。这些立誓曾日日践行,即使生病也未中断,周而复始,逐渐将他塑造成各方面都杰出的圣人。

3、成功也需要情商和品格。刚入官场,曾国藩就像一位愤青,鄙夷官场陋习,不屑为伍,所以做事说话又刚又直,导致与官场不相容,结果让他处处受挫。后来他悟到,水至清则无鱼,在不忘原则的基础上,以柔克刚,顺势而为,这些改变让他逐渐立足,也做成了一件件大事。另外关于曾的品格有段记载,左宗棠是曾提携的,按理应该感恩,但后来左与他交恶,处处相对,但曾关键时刻还是选择以德报怨,最后感化了左。

4、成功可以不需要技巧。曾国藩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所以在对阵太平天国的战役中,采取了“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稳打稳扎,以时间和空间赢得了最后胜利。

5、有远见。他在当时的环境能认识到西方的强大在于先进的科技,并将认识转化为行动,推动洋务运动,建立安庆军械所和江南造船局,并促成了中国第一批留美生的成行。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六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一生恶名与荣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之贼”、“曾剃头”的恶名。他作为一位儒丈,却能善始善终,成为时人推祟的处世圣人,他家族兴旺,成为了每个成功者争相效仿的楷模;
他作为一位完善的成功者,给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经验。换句话来说,曾国藩在近代中国是一位影响力很大的人物,他的人生,他的智慧广为流传,乃至于他已经成为现代人必知的品牌。

青年毛泽东对他这位有名的老乡评价甚高,历数古代帝王无赞语,独服曾文正公,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之为“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梁启超曾惊叹:“如无曾文正毅力,必为失败之人”。这些都归于曾国藩一生中的十三套学问中能流传后世的一套——《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最有影响力的100封家书中,每篇都是脍炙人口,每句话都耐人品味。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
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
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其中一篇——对其弟们劝学的之道。简述了:读书之道,早上知道了真理,到了晚上就是死了也无遗憾,要做到这点,十分不容易。闻道,必须是真的理解了,而且非常信奉,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心中已经没有把握,有怎么能闻道呢?

“唯学问远过古人,乃可评讥古人,而等差其高下”。学问之道,不可轻率地区评价或讥笑古人,只有在堂上的人才能评判堂下之人的曲直是非。而现在那些讲理学和汉学的人,动不动就贬评汉唐儒家,这都狂妄的不自量力的陋习。善于学习的人应该对古人的书籍,逐一品读,不能妄加评论。只有学问远远超过了古人,才可以讥评古人,排列古人的高下位置,才是学问之道。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对于《曾国藩家书》的博大精深,精妙绝伦的语录,本人虽是浅读,但却收益良多,让我也懂得了生活学习之道,时刻谨记:为学之道,最要虚心。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七

曾国藩,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1811年出身于一个山村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父麟书,有田产,不事耕种,醉心功名,然童试17次皆不第,父设馆授徒。曾国藩幼从父学。

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毛泽东在1917年致黎锦熙的长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作为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整肃政风、西为中用,开启“同治中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功业政绩铸万世丰碑,著作思想仍泽被后世。近读《曾国藩家书》,感受极深。曾国藩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灵世界,感悟到一个家庭崛起自有其自身的密码,更触摸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

曾国藩的家书行文从容镇定,随想而至,挥洒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书中蕴藏真知灼见,蕴含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谛,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中可以感知其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各个方面,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的“三不朽”之说。曾国藩虽出身低微,却从小发愤图强,立志“澄清天下”;
立志之后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对人对己坦坦荡荡,每日自修、自正、自省、自律,实现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理学名儒”。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孔子曾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贵有志,但“志”对于人来说,不能仅仅作为一个目标,要立长志,而不能常立志,一旦树立了远大理想,就要切实去践行它。

一本好书,犹如一座路标,当你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踯躅时,它能纠正人生偏移的路标,会给你指明一条光明大道,到达希望的殿堂。一本好书,仿佛是一座灯塔,当你如沧海一粟,在浩浩淼淼的大洋中漂泊时,会指引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八

我很早以前就想读读《曾国藩家书》,但总是因为一些事而搁浅,这次的党员读书活动,我终于得以静下心来阅读。

曾国藩生前毁誉参半,他是“中兴第一名臣”,但也顶着“卖国贼”的恶名。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也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开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背负骂名。但他也成就了“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名……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学识很高的人物,是绝不能妄下评语的。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修身、齐家、为学、治军、政事、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养生等各个领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的反应。本书分为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透过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可以得知其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及其面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在很多的书信中都,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的得意与失落,用自己的经验教育诸兄弟,特别是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读《曾国藩的家书》,不难联想到现在的教育。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问题也不容我们回避和粉饰。我们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现在的社会、家庭也为孩子的教育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孩子们不堪学习重负也成为普遍社会现象。但教育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信仰缺失、极度自我、道德沦丧、浮躁空虚等,教育问题不荣乐观。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是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他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这也折射出我们教育的问题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太过重视“才”,忽视了“德”的教育。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

《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是一味地让孩子学技能,导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要去敬爱自己的父母。这样又怎么去爱他人、爱祖国。

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深思。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九

一向以来,想认认真真读一本书,可惜事务繁杂,定不下心来。一日,偶然看到《曾国藩家书》,翻之,字行间话虽短,然语言精练,读之令人深思。

曾国藩作为大儒,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其学识之博、见识之远,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家书中体现的“仁”、“礼”、“慎”等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此刻来看也十分具有进取的意义。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到:正人先正己,时刻不忘修身养德。曾国藩说修身养德的关键是:诚、静、谨、恒。诚为诚实、诚朴,为人表里一致。静,指的是心、气、神、体都处于安静放松的.状态。

谨,主要指言语和行动上的谨慎,不打诳语,不讲无根据之话,不做无胜算之事。恒,指的有恒心,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毅力。这些往往是我们此刻社会所欠缺的,君不见,部分高官大吏因腐败深陷囹圄,自身的原因就是不注意修身养德。“常存敬畏之心,则是载福之道”、“多见自我过,少见他人非,不思他人得,却防自我贪”,敬畏规矩、修身养德才是我们处事应有的标准,有了这样的标准,我们才能够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地做人,并且能够做到修而乐之,修而有为。

我们应当用“入世精神以办实事,体老庄以寄闲情,由中国文化中培养见地,从传统道德中汲取力量”。以普通出身,凭自我奋斗,立大志,修炼人格,以大气度做事,以收敛态做人,认准目标,用“屡败屡战”的精神修炼心态,端正心态。

曾国藩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曾国藩对读书的态度。并且他还认为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而他自我更是每一天必读书十页,写百字,记日记,并且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雷打不动。并且读书时“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正是这种读书持之以恒的精神让他在文采方面的造诣连毛主席都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克己复礼,修身养德,谨小慎微,非要做一大儒,生活会收获很多欢乐。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