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2023年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范本6篇

2023年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范本6篇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24-05-03 10:19:02

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范文第1篇有一位诗人,用思想的珍珠和心灵的宝石装点缤纷的世界;有一位作家,用抒情的笔调和丰富的想象塑造大众的灵魂;他在生命长河中真诚的摆渡,点亮多少人情感的明灯;他在人世间高声的呐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范本6篇,供大家参考。

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范本6篇

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范文 第1篇

有一位诗人,用思想的珍珠和心灵的宝石装点缤纷的世界;
有一位作家,用抒情的笔调和丰富的想象塑造大众的灵魂;
他在生命长河中真诚的摆渡,点亮多少人情感的明灯;
他在人世间高声的呐喊,敲醒多少人沉睡的良知,他就是“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纪伯伦。

一、纪伯伦笔下的爱与希望

一反阿拉伯诗歌讲究用典、崇尚神秘的传统风格,也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一味地模仿或疯狂的变异,纪伯伦抹去时代的痕迹,解脱思想的桎梏,仿佛一只热爱家乡的鸟儿,在蓝天上欢快的鸣啭:“我是一朵玫瑰,迎着晨曦,敞开心扉,于是少女把我摘下枝头,吻着我,把我带在了她的胸口。”通过几个自然界经典意象的闪现,霎时间诗化了读者对美的认识和体验,让读者在处处可见的自然景物中对美有了一个形象的理解。

纪伯伦在《爱的生命》一文中有一段:“让我们采撷大地上的果实,如同精神采撷爱情在我们心中播下的忠诚的种子所结出的幸福之果;
让我们用田里的产品装满库房,如同生活充实了我们感情的谷仓。”这段优美的诗句巧用比喻,妙使拟人,将爱情比作忠诚的种子,在我们的心中开满幸福之花,又将生活幻化成一种结晶和产物,储存在情感的粮仓,在纪伯伦的笔下,爱是精神的战利品,是心灵的抒情之歌,是滋润生命的清泉,饱含生命的能量;
爱让无数颗善良、无私和纯洁的心灵在社会中传递,温暖着需要被关爱的弱小的人们,使之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我们对每一件事的内心感悟都有所不同,譬如说大家都睡觉,有的人睡觉是为了休息,有的人睡觉是为了获得充沛的体能,而有的人睡觉却是为了与梦境之神相逢,焕发出内心灵魂的火花,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看起来不差多少,但人来到这个世界对心灵的诠释都有所不同,人在物质中穿行,完全否定物质是不可能的。

关键是穿越后你能达到心游万仞,胸怀世界吗?穿越物质生活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让我们的性灵在这过程中得以遨游,得以接受爱的滋养,这也许就是庄子说的一个最简单的境界“乘物以游心”。爱,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唯有人类社会成员间才有的默契,博爱的情怀,乃生命健康与性情积极的一个标志,它是一记生存的姿态,更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在我看来,爱之所以是永恒的主题,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生命在多元的选择中显得过于迷惘,需要一个坐标、一盏灯塔确定未来的方向和远方的.道路,而那坐标、那灯塔就是爱与希望,纪伯伦在文中表现的爱已非具体的,表面意义的爱,而已经化为一种精神、一种价值、一种情怀,在我看来,他把爱当做了衡量一切行为的准绳和标尺,当做了确定理想的航标和灯塔。

二、纪伯伦笔下的色彩

光与影交织形成的大千世界,充满了缤纷的色彩,作为触景生情、多愁伤感的诗人纪伯伦对色彩的感悟力也自然极为生动和形象。笔者认为,在他的笔下有两种类型的色彩:一是诗意化色彩,二是情感化色彩,譬如说,在他的《诀别》一文中曾有一段:“白的像浮云满天,黄的似阳光灿烂,红的如晚霞一片”诗人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了“白——黄——红”三种不同颜色,并配以“浮云——阳光——晚霞”三种美丽景物作为比喻,形象地捕捉到了一幅在离愁别绪人眼中的自然风光图,正所谓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充分暗示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无比眷恋和怀想之情,这是诗意化的色彩,是诗意化的泼墨山水图,是一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妙化之笔。再譬如说,纪伯伦在《情侣》一文中曾提到过:“结婚,就是将黄色的美酒与红色的佳酿混合在一起,产生出类似黎明到来时期霞显现出的金黄色。”其中的“黄色的美酒”“红色的佳酿”“金黄色”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调酒师的色彩极佳的作品,这种奇特的想象和比喻中蕴含了作者对结婚特定内涵的精确表述,也是作者情感的充分体现,是情感化的色彩,这样思想之杯便摆脱了机械的单一色调,融入了情感的琼浆,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在这个资讯异常丰富的时代,有很多书值得去读,我们也读了不少书,但其实读书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有哪些部分真正以生命的名义进入了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的救赎;
古人弹琴,在千山万壑之中“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松风浩荡,紫烟袅袅都为他而响,这是阅读;
古人唱歌,在苍林篁竹之内“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云卷云舒、清风明月都与他同唱,这也是阅读,真正的阅读方式,阅人阅事阅山川,阅物阅情阅世微,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皆可阅读,纪伯伦的散文诗是一种阅读,他的文字让我们的心灵去旷野旅行,让我们深深感受着黎巴嫩式的美,我真的觉得,读纪伯伦的作品决不是一种外在强制,而是一种内心的需要,可以泛览,可以流观,可以仰观天地之大,可以俯察品类之盛,俯仰生姿之间,那些深邃的思想已凝聚成一种文化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我相信他的诗歌一定是一种文化基因,一种文化传统,传承在每个东方人的血脉里。

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范文 第2篇

我一直热衷于进行诗歌创作,故选读了《纪伯伦散文诗精选》这本书,我大约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对这本书进行了精读。阅读完大诗人纪伯伦的精髓之作,使我无论是对于人生,还是在诗歌创作方面都有很大收益。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应该怎样用诗歌反映生活、怎样用诗歌礼赞生命,使我在诗歌的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有了创作新思路。在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的影响下,我创作了我的三首诗歌《孤独》、《守望》和《大海和浪花》,这三首诗,我并没有刻意的为了创作而创作,它们是我这个人类个体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真实个人解读,如果说这三首诗带有纪伯伦诗歌色彩,那是因为我的创作灵感正好产生于我阅读纪伯伦诗作的过程中,是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在我表述我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时的自然流露。我感觉我抓到了纪伯伦诗歌创作的精髓。

我认为纪伯伦的诗歌创作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纪伯伦在生命的每一刻钟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垂问着自己的灵魂,从未背叛自己的心灵所指,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解读,始终都在用一双哲学与理性的眼睛观察生活、体验生命。

2、纪伯伦的诗歌语言酷似音乐,随着情感的自然流露与释放,或是低沉,或是高仰,使读者很自然地投入到了洞察心灵、体验生命的过程之中。

纪伯伦在诗歌创作的内容、形式、语言、思维等方面给了我很多启示。

1、诗歌的内容:主要是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在人类文明的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人性的特点,热衷于揭示生命、生活和人性的本质。

2、诗歌的形式:或是用人与人对话的方式,或是用第一人称,或是将人的众多欲望拟人化、角色化,或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或是以一个先知的身份将人性的哲学播撒给芸芸众生。

3、诗歌的语言:注重用情境化的语言描写自己的心灵所想,使哲学与理性蕴含于情境和生活之中,给了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他的诗歌语言的押韵不是外在上的,而是内在的,充满了音律美。

4、诗歌的思维:注重从两面或多面对要表现的事物进行解读,给读者一个立体的思维空间。

阅读完纪伯伦的诗作,我感觉我这个怒放的生命看到了太阳的光辉,发现了与我一样用哲学和理性的眼睛观察生活、体验生命的知音,我感觉到太阳的光芒更加灿烂,我的生命信念更加坚定,向上的力量更加顽强与持久!

我不想成为纪伯伦,我只想做一个像纪伯伦一样感悟生命的人。

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范文 第3篇

有一位诗人,用思想的珍珠和心灵的宝石装点缤纷的世界;
有一位作家,用抒情的笔调和丰富的想象塑造大众的灵魂;
他在生命长河中真诚的摆渡,点亮多少人情感的明灯;
他在人世间高声的呐喊,敲醒多少人沉睡的良知,他就是“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纪伯伦。

一、纪伯伦笔下的爱与希望

一反阿拉伯诗歌讲究用典、崇尚神秘的传统风格,也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一味地模仿或疯狂的变异,纪伯伦抹去时代的痕迹,解脱思想的桎梏,仿佛一只热爱家乡的鸟儿,在蓝天上欢快的鸣啭:“我是一朵玫瑰,迎着晨曦,敞开心扉,于是少女把我摘下枝头,吻着我,把我带在了她的胸口。”(美之歌》)通过几个自然界经典意象的闪现,霎时间诗化了读者对美的认识和体验,让读者在处处可见的自然景物中对美有了一个形象的理解,读后感《纪伯伦散文诗精选读后感》。

纪伯伦在《爱的"生命》一文中有一段:“让我们采撷大地上的果实,如同精神采撷爱情在我们心中播下的忠诚的种子所结出的幸福之果;
让我们用田里的产品装满库房,如同生活充实了我们感情的谷仓。”这段优美的诗句巧用比喻,妙使拟人,将爱情比作忠诚的种子,在我们的心中开满幸福之花,又将生活幻化成一种结晶和产物,储存在情感的粮仓,在纪伯伦的笔下,爱是精神的战利品,是心灵的抒情之歌,是滋润生命的清泉,饱含生命的能量;
爱让无数颗善良、无私和纯洁的心灵在社会中传递,温暖着需要被关爱的弱小的人们,使之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我们对每一件事的内心感悟都有所不同,譬如说大家都睡觉,有的人睡觉是为了休息,有的人睡觉是为了获得充沛的体能,而有的人睡觉却是为了与梦境之神相逢,焕发出内心灵魂的火花,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看起来不差多少,但人来到这个世界对心灵的诠释都有所不同,人在物质中穿行,完全否定物质是不可能的。

关键是穿越后你能达到心游万仞,胸怀世界吗?穿越物质生活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让我们的性灵在这过程中得以遨游,得以接受爱的滋养,这也许就是庄子说的一个最简单的境界“乘物以游心”。爱,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唯有人类社会成员间才有的默契,博爱的情怀,乃生命健康与性情积极的一个标志,它是一记生存的姿态,更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在我看来,爱之所以是永恒的主题,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生命在多元的选择中显得过于迷惘,需要一个坐标、一盏灯塔确定未来的方向和远方的道路,而那坐标、那灯塔就是爱与希望,纪伯伦在文中表现的爱已非具体的,表面意义的爱,而已经化为一种精神、一种价值、一种情怀,在我看来,他把爱当做了衡量一切行为的准绳和标尺,当做了确定理想的航标和灯塔。

二、纪伯伦笔下的色彩

光与影交织形成的大千世界,充满了缤纷的色彩,作为触景生情、多愁伤感的诗人纪伯伦对色彩的感悟力也自然极为生动和形象。笔者认为,在他的笔下有两种类型的色彩:一是诗意化色彩,二是情感化色彩,譬如说,在他的《诀别》一文中曾有一段:“白的像浮云满天,黄的似阳光灿烂,红的如晚霞一片”诗人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了“白——黄——红”三种不同颜色,并配以“浮云——阳光——晚霞”三种美丽景物作为比喻,形象地捕捉到了一幅在离愁别绪人眼中的自然风光图,正所谓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充分暗示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无比眷恋和怀想之情,这是诗意化的色彩,是诗意化的泼墨山水图,是一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六一诗话》)的妙化之笔。再譬如说,纪伯伦在《情侣》一文中曾提到过:“结婚,就是将黄色的美酒与红色的佳酿混合在一起,产生出类似黎明到来时期霞显现出的金黄色。”其中的“黄色的美酒”“红色的佳酿”“金黄色”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调酒师的色彩极佳的作品,这种奇特的想象和比喻中蕴含了作者对结婚特定内涵的精确表述,也是作者情感的充分体现,是情感化的色彩,这样思想之杯便摆脱了机械的单一色调,融入了情感的琼浆,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在这个资讯异常丰富的时代,有很多书值得去读,我们也读了不少书,但其实读书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有哪些部分真正以生命的名义进入了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的救赎;
古人弹琴,在千山万壑之中“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松风浩荡,紫烟袅袅都为他而响,这是阅读;
古人唱歌,在苍林篁竹之内“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云卷云舒、清风明月都与他同唱,这也是阅读,真正的阅读方式,阅人阅事阅山川,阅物阅情阅世微,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皆可阅读,纪伯伦的散文诗是一种阅读,他的文字让我们的心灵去旷野旅行,让我们深深感受着黎巴嫩式的美,我真的觉得,读纪伯伦的作品决不是一种外在强制,而是一种内心的需要,可以泛览,可以流观,可以仰观天地之大,可以俯察品类之盛,俯仰生姿之间,那些深邃的思想已凝聚成一种文化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我相信他的诗歌一定是一种文化基因,一种文化传统,传承在每个东方人的血脉里。

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范文 第4篇

最富含哲理最超拔的悟性,传世诠释一个睿智、脱离世俗的纪伯伦!这个“旅美派”的杰出代表,他写出的诗歌,散文,小说开采一代文坛新风,同时也倍受人们的喜爱!

一种抹去时代的痕迹,解脱思想的拘束,毫不保留的献出,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他不像别的诗人那样保留神秘,也不像一些诗人那样运用大量手法去描写,他用他的内心写出了他自己的情感,不仅给我们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就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

其实在纪伯伦的创作生涯中是可以分段的,散文诗中所收藏这的《先知》与《沙与沫》可以说是创作生涯后期的传世之作,也就是这两个传世之作把纪伯伦推上了世界文学史的巅峰,而作为作者学着历程中期的作品《疯人》则表达了对寻找真理的无尽求索与拷问之路。

说实话在这三篇中,我更倾向于《先知篇》。

冰心先生也曾经为纪伯伦的文学泰斗,也被他深深折服过,并且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本书,拿满含着东方其吸收的超妙哲理和流利文辞之词,予我极深。”我相信这句话包含了人们对纪伯伦的千言万语。

“船的来临”

“声音无法带走赋予它翅翼的唇舌它只能独自寻找天”

“苍鹰不携巢禾,才能独自飞翔”

“多少次你们沉浮于我的梦境。如今你们驶入我的清醒,也就是我更深的梦境。”

“通过此刻的确是我举起明灯的时候,那灯中燃烧的并不是我点燃的烟火。”

“爱直到永别的时刻,才知道自己的深度。”

这就是纪伯伦笔下的爱与希望!

我记得纪伯伦《爱的生命》中有一段:“让我们采摘大地上的果实,如同精神采摘爱情,在我们心中播下的忠诚的种子,在我们心中开满幸福之花。让我们用田里的产品装满库房,如同生活充实了感情的谷仓。”这段优美的语句巧用比喻,妙用拟人,将爱情比作忠诚的的种子,在我们心中看满了幸福之花好,又将生活幻化成一种结晶和产物,储存在情感的粮仓,在纪伯伦的笔下,爱是精神的战利品,是心灵的抒情之歌,是滋润生命的清泉,饱含生命的能量。

“白的像浮云满天”

“黄的似阳光灿烂”

“红的如晚霞一片”

我想纪伯伦也是一个触景生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所以纪伯伦对色彩的感悟力也是自然极为生动和形象,这一段一是诗意化,二情感化色彩,本段中诗人充分发挥联想,运用了“白——黄——红”三种不同颜色,并配以“浮云——阳光——晚霞”三种美丽的景物作为比喻,形象的捕捉到了一幅在离愁别绪人眼中的自然风光图,正所谓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充分暗示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无比眷恋和怀想之情。

我相信,他的诗歌以后一定会变成一种文化基因,一种文化传统,一种幸福。

让我们一起去读书吧,一起去感受最纯洁的幸福!

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范文 第5篇

读了《纪伯伦经典诗选》,忽然想来谈谈诗。

有人感叹说中国没有哲学大师,对,也不对。社会结构影响着文化体系,文化体系影响一个时代的创作。以前读过一篇叫《曹风·蜉蝣》的古诗,如今只记得一句了,“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对人生和时光的探索,是永不沉寂的话题。有人说两千年来中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可是从种种文学作品中,我们能确切的读出儒道释的意味,同样是观生望死,在各个时代我们都表现出了一种拘谨含蓄的情绪,看似领悟红尘却又显的放不开,得意时开放洒脱,矢志时悲天悯人,但是你还是掩饰不了骨子里的含蓄,中国人是曲折婉转的。我想关于这点王国维先生总结的比较好,“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外表清高,却难掩骨子里的软弱无奈,看似不错的诗词实则意境不高,不过是一座为掩饰自己自认为的卑下所树立的牌坊。陶渊明,品味够高了吧?但是有人说他祸害了中国文人几千年,一言不合就躲到深山老林去了。不敢说全部,至少我目前读过的诗词中,诗人凡是遇到不顺畅之事,总是十分消极的,我们理解一首诗,不能只看这一首,它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诗人的情感总是多变的,也许这一秒他挥洒墨水写下人生豪言壮语,也许下一秒就想弃甲归田了,但是无论他怎么掩饰,我们依然觉得他骨子里是消极的。

典型的例子中外都有。梭罗写的瓦尔登湖,光是读书会觉得他品味真高,都天人合一了。但是我们得客观一点啊,得联系实际啊,得看看创作背景啊。其实我倒是觉得他是个怪人,文字都是经过修辞改造的,从书里很少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如果当你发现光鲜亮丽的文字之下却是在掩饰一个人消极避世的丑恶嘴脸,也许你看文字就会读出另一番风味了。人穷总是志短,对大部分人都是适用的,你以为你看透生死了,实则你只是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部分。比如姜夔,“数骑轻烟,一蒿寒汐,千古空来也。”够霸气吧?听起来像有辛弃疾的胸怀了,然而实际上他确实为了换取几两银子买米把老婆卖了的人。莫大讽刺。再怎么修饰,你也只是在为自己的窘迫生活做辩护。人不善良啊,作为读者的我得客观一点,虽然你诗词还不错。

再回到开头,我说文化体系影响一个时代的创作,这是显而易见的。印度文学泰斗泰戈尔的作品就很耐人寻味。他不是宗教信仰者,但是他的作品诗集中却处处流露出“梵”的思想。这其中的梵已不是代表宗教而是印度的哲学。其实除了中国诗人比较含蓄,外国作家大都语言中肯,说白了就是直抒胸臆,但是不同于中国古诗的晦涩,外国的诗集看似挺白话的实则内有文章。其实是翻译问题,翻译的再好也很难get到精髓,大部分人只领悟到了表面精髓,但是不同的文化差异导致我们很难融入这个体系之中。所以我们读起外国诗总是理解的很浅显,这点也让我很苦恼。说到翻译问题在《沙与沫》中有一句话我觉得很经典“Seven times have I despised my soul.”有的译者翻译为“曾经有七次我鄙视了自己的灵魂”,嗯,很是直白对吧,却似乎有点词不达意,因为翻译讲究“信达雅”;
有的译者翻译为“我的灵魂只忧伤了七次”。这意境一下子就上来了。所以我认为啊,要领略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精髓,看原著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诗人都爱用哪些修辞手法呢?譬如,“我听说,人溺死的那一刻,眼前闪现浓缩的一生。我仿佛是个淹死的人,拿信的一瞬间,许多往事纷至沓来”,这是《再次集》中的一句话,不看背景,我们也能看出这是十分富有哲理的话,哲,体现在它的绘意,理,体现在它的写实,像这种质朴的写作手法在他的诗集中处处有体现。那么诗人还常用哪些手法呢?少不了赋比兴。对,你没看错,不是只有中国诗人会,外国诗人也常用。无论现代诗还是古代诗都必不可少。要论“赋”的集大成者,外国诗人我只承认莎士比亚,炉火纯青,毫不夸张。他的十四行诗,俳句,将永远会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比兴”常常连用,会作诗之人肯定都会用到。因为诗歌讲究含蓄,不像小说,还可以倒叙插叙却不显得突兀反而让人觉得巧设悬念。不过你可以尝试用小说的写作手法去创作诗歌,肯定会很四不像的。

阿拉伯文化中我比较喜欢纪伯伦的诗集。特别是《沙与沫》。睿智的让人眼前一亮,历久弥新。看这句“They say to me in their awakening,‘You and the world you live in are but a grain of sand upon the infinite shore of an infinite sea.’”这句的修辞是古今中外常用的,借他人之口,述己之智慧。像中国古人写闺怨词好用,你不要以为闺怨都是妇女写的,实际上大部分都是男性诗人写的,他们真的“闺怨”吗?如果你这么想我要笑死了。闺怨词大都不闺怨,我们这么去理解。一个个满腔热血好男儿辞别故里才华横溢想在政坛文坛上大放异彩,但是却因种种缘由郁郁不得志,这还不就跟受到了冷落的小媳妇一样,宝宝不哭,宝宝有苦就作诗,还不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我在抱怨,于是乎大部分闺怨诗就这么诞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看待现代诗呢?从民国开始,思想解放,愿以白话代替晦涩的古辞,为什么首先提出解放的是知识份子呢?啊哈,这个我知道。因为在古代普通民众只管维持生计就好,他们去菜市场买个菜难道还要酸溜一句诗出来?所以其实民众是说文言白话的,人得先饱暖,才有闲情逸致思考人生,追求理想。在文字中读到的人情百态,都是文人加以修饰的刻意塑造的,还不如市井绘画来的真实。到现代,思想解放,涌现出大批文人墨客,读书的人多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人家能拿起笔写两句话就觉得是作家了吧?作家得有自己的思想。现代诗人虽用白话,但深情不减,意向更加丰富多彩,气质更加大众化,非大作家才能读懂,我们这些学生也能略微领略一二。这就有了群众基础。还有一点,他们的言论能代表广泛的群众的情感,能激起共鸣。大众化的思想就是爱国,成才,惜时,等。小众化的思想就是某个领域的先进看法,因为这一切是基于媒介传播更加广泛的这一前提条件,所以说,其实文学是时代的产物。比如我就喜欢汪国真,文笔真挚动人,浪漫多思。不再赘述。

诗歌本一家,千百种言语都在吟诵生命的浮世百绘,于流动的时间中看到生死,于静止的智慧中看到永恒。“我不知道什么是绝对的真理。但是我对于我的无知是谦虚的,这其中就有了我的荣誉和报酬。”

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范文 第6篇

这本书,我大约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对这本书进行了精读,纪伯伦散文诗精选读后感。阅读完大诗人纪伯伦的精髓之作,使我无论是对于人生,还是在诗歌创作方面都有很大收益。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应该怎样用诗歌反映生活、怎样用诗歌礼赞生命,使我在诗歌的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有了创作新思路。在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的影响下,我创作了我的三首诗歌《孤独》、《守望》和《大海和浪花》,这三首诗,它们是我这个人类个体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真实个人解读,如果说这三首诗带有纪伯伦诗歌色彩,那是因为我的创作灵感正好产生于我阅读纪伯伦诗作的过程中,是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在我表述我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时的自然流露。我感觉我抓到了纪伯伦诗歌创作的精髓。

我认为纪伯伦的诗歌创作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纪伯伦在生命的每一刻钟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垂问着自己的灵魂,从未背叛自己的心灵所指,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解读,始终都在用一双哲学与理性的眼睛观察生活、体验生命。

2、纪伯伦的诗歌语言酷似音乐,随着情感的自然流露与释放,或是低沉,或是高仰,使读者很自然地投入到了洞察心灵、体验生命的过程之中。

纪伯伦在诗歌创作的内容、形式、语言、思维等方面给了我很多启示。

1、诗歌的内容:主要是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在人类文明的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人性的特点,热衷于揭示生命、生活和人性的本质。

2、诗歌的形式:或是用人与人对话的方式,或是用第一人称,或是将人的众多欲望拟人化、角色化,或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或是以一个先知的身份将人性的哲学播撒给芸芸众生。

3、诗歌的语言:注重用情境化的语言描写自己的心灵所想,使哲学与理性蕴含于情境和生活之中,给了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他的诗歌语言的押韵不是外在上的,而是内在的,充满了音律美。

4、诗歌的思维:注重从两面或多面对要表现的事物进行解读,给读者一个立体的思维空间。

阅读完纪伯伦的诗作,我感觉我这个怒放的生命看到了太阳的光辉,发现了与我一样用哲学和理性的眼睛观察生活、体验生命的知音,我感觉到太阳的光芒更加灿烂,我的生命信念更加坚定,向上的力量更加顽强与持久!

我不想成为纪伯伦,我只想做一个像纪伯伦一样感悟生命的人。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