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境遇与优化路径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境遇与优化路径

来源:党史学习 时间:2024-10-12 15:38:01

刘贺 匡仁相 邓婷

摘要: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辟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重大决策。文章通过审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境遇,探寻整体和局部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统一、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的行动路径,进而为巩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为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现实境遇;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1;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80(2024)02-0094-(06)

DOI:10.19717/j.cnki.jjus.2024.02.017

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辟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重大决策。2024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党内法规的方式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作出了全面规范,这要求“我们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重大任务,理应将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是维护民族团结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挖掘梳理党史中所蕴含的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资源,充分审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现实境遇,在内在脉络和基本遵循上探寻党史学习教育的优化路径,有利于教育引导高校各民族青年学生更加深刻地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和谐贡献青春力量。

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境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理念。”[2]各高校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等因素,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当前党史学习教育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教育主体内容供给需要进一步优化

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与学生自身学科没有做到有效结合,部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存在一套方案管到底、一本教案全覆盖等问题,存在“大水漫灌”“上下一般粗”的现象,更没有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分层分类精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部分教师在授课、讲座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不多,课程内容特色不明显,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党史的事实和数据,忽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吸引力不足。

(二)教育客体学习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升

首先,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对党史学习的认同感。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项强制性的任务。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导致学生对党史学习的消极态度,故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少数民族大学生可能难以将党史学习与自身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认为党史学习与他们的专业学习无关,缺乏实际应用的价值。这种认知上的隔阂导致学生对党史学习缺乏兴趣。第三,缺乏有效的学习支持和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感到迷茫和无助,导致学习积极性进一步降低。

(三)教育方式方法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

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平时会经常使用抖音、小红书、B站等APP,但基本上是用来查找学习资料或休闲娱乐,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使用学习强国APP的习惯。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而,部分教师在授课、讲座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交流较少。他们往往只是单向地传授知识,而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境遇归因

坚持辩证统一思维,我们要从主体、对象、方式方法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境遇进行归因。

(一)主体:供给与需求的差距

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体有高校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党政干部等,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价值观多元化等因素,目前内容供给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当前教育主体存在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调查研究不够精准、理论宣讲针对性不足等情况,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不足。

首先,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展相对滞后。虽然近年来各高校注重招聘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但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数量仍然不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教育等专项培训不多,有关工作人员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了解不深入。

其次,调查研究不够精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认识人的工作,认识人是这一工作的基础。由于工作压力增大和队伍力量不足,当前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忙于教学科研和日常管理工作,开展专项调研的次数较少,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研较少,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现实需求掌握不够精准。在已开展的专项调研和访谈中,也存在覆盖面不广、问题设置不深入等现象,对不同民族、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年级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分层分类调研方式不多,调查研究环节与现实需求对接不紧密。

最后,理论宣讲针对性不足。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学党史主渠道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学习沙龙等第二课堂活动。由于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惯性思维等因素,大部分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不多,授课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够生动活泼;
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了解研究不深入,大部分学习党史的课程或讲座没有专门设计少数民族党史等专题或板块,对相关课程体系和教案、教材进行专项研究探讨不多,导致理论宣讲对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吸引力。

(二)对象:内部与外部的影响

从社会学结构主义理论视角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其自身又包含了若干个子系统,系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的耦合互构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能。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子系统,也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导致的理念和环境嬗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接受方式、外部环境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价值观念从“整体性”走向“个性化”。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思想和行为”是其重要范畴,影响着工作的发展变化。从历时态的视角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实现了“从经验到理性、从封闭到开放、从依赖到自主”[3]的深刻转变,同时在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权利意识等方面也出现了“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既具有在校大学生的普遍性特点,也具有该群体的特殊性特点。

其次,接受方式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按照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原理,其目标和价值体现在教育的对象化。具体而言,就是将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转化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目标,其关键环节就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与转化。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是纵向传播、自上而下的,教育对象的接受模式呈现“单一化”特征。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受众“分众化”“多样化”的特征日趋显著,特别是“00后”大学生对思想理论教育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程度,受官方融媒体和网络自媒体等载体影响较大。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其民族文化和语言的特殊性,除了从主流网络媒体接受信息和影响外,也会在本民族相关媒体上接受信息和影响,接受方式“多元化”特征更为显著。

最后,外部环境从“开放性”走向“内卷化”。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外部因素”[4],包含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各项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化,社会环境呈现“开放性”特征。但由于社会发展的速度较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出现耦合度不高、互构机制不完善等特征,导致区域发展和资源配置不均衡,开始出现“内卷化”。具体而言,由于族际认同与文化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以汉族大学生为主的高校环境,对环境的适应过程相对较长,对大众文化和民族文化契合度把握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接受度和参与意愿。此外,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和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能力和经济条件偏弱,学习和就业压力叠加,导致其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三)方式方法:实践与创新的不足

首先,线上载体创新程度不高。尼葛洛庞帝认为:“我们经由电脑网络相连时,民族国家的许多价值观将会改变,让位于大大小小的电子社区的价值观。”[5]由于信息来源众多、娱乐化短视频充斥,“0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愈加丰富,显现出思想多元化、自主性较强、求新求异等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具备共性特点的同时,也保持着各自的民族文化习俗。目前部分高校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网络微党课、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但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的活动不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短视频偏少,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吸引力有限。

其次,线下载体承载能力不足。各高校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文艺演出、现场教学、红色走读等一系列线下活动,从总体来看,目前高校辅导员等组织者的党史知识和民族文化知识还不够丰富,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的行前教育和知识预热还不够充分,讲解员讲解党史知识不够深入,活动现场仪式感不够强,思想震撼力也不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能力差异性考虑不足,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口味”的实践活动相对缺乏,导致线下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实效性不足。

最后,典型示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做好民族工作,满足各族人民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需要和追求,是党在领导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途径。”[6]目前,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数量总体偏少,在勤奋学习、科研创新、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先进典型树立不够,不能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朋辈”教育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

三、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优化路径

“教育效果最终要落到教育对象的身上,是以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为转移的。”[7]我们要坚持正确党史观,运用辩证统一思维,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精度”“热度”和“效度”,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一)优化顶层设计,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统一,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精度”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整体和局部相统一,优化顶层设计,既关注高校学生整体,又观照少数民族大学生局部,坚持分层分类教育,提升教育主体工作精准化程度。

首先,加强教育主体建设。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增长,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各环节。”[8]从整体上看,面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应当整合人事、财务、学工等部门的有效资源,强化专职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人员配备及保障,进一步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力量。从局部上看,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和内派教师等人员配备,用好英雄模范、“五老”人员等教育资源,加强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学习互动。坚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对专职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培训,加快工作经验方法分享交流平台建设,提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其次,开展精准调查研究。“开展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必须着眼青年学生的特点需求和思想实际。”[9]当前青年学生思想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特征,了解掌握青年学生的思想现状、思维方式、认知规律等情况,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关键。从整体上看,应在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开展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常态化调研,了解党史学习教育的好做法和不足之处,倾听大学生的意见建议,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从局部上看,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坚持精准思维和需求导向,针对不同民族、性别、政治面貌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分层分类开展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精准把握调研对象的学习困惑和成长诉求,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进一步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方案。

最后,优化教育内容供给。“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就是要使青少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他们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0]优化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供给,着力厚植青年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情怀。从整体上看,应当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问题式教学团队”建设,改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党史课程教学思路方法,同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党史。从局部上看,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精准发力,组建专门的教学研究团队,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编订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党史学习教材教案,推动授课方式向生动活泼风格转换,着力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供给。

(二)强化需求导向,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统一,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热度”

我们既要关注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共性要求,又要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党史的内生动力。

首先,坚持正确党史观。“党史资源运用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性叙事,即通过党史资源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内化,带给大学生思想性或启发性的思考与认识,旨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11]百年党史是光辉宏大的叙事体系,包含着丰富的“清醒剂”和“营养剂”。从共性上看,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前提,高校应当通过学习原文原著、分享交流等方式,引导在校大学生感悟百年党史的精髓要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从个性上来看,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习俗特点,探索其认知规律和个性需求,以各民族在不同时期的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为教育素材,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党史学习教育“认知图式”,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坚定“五个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其次,构建特色话语体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遵循。”[12]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政治任务。从共性上看,深入研究“0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成长需求,了解掌握其“圈层”文化和语言特点,在坚持政治和思想引领的前提下,更新学党史的话语体系和表达形式,使其更贴近青年大学生特点和需求。从个性上看,关注“0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应坚持启发式、引导式教育理念和方式,构建循序渐进的阶梯式教育体系,选拔优秀骨干组建少数民族党史宣讲团,用音乐、话剧、说唱等更为生动灵活的方式讲好各民族革命斗争历史,着力构建特色话语体系。

最后,建立协同帮扶机制。“教育者要优先考虑教育对象的需求,真诚地关心教育对象的发展,关注教育对象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13]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效果。从共性上来看,高校应当在目前各类学业帮扶、生活资助等帮扶举措的基础上,实施“五步工作法”(需求导向,群体分类,精准服务,过程实施,效果评估),形成工作闭环精准服务青年学生。从个性上来看,整合高校学工、统战、教务、后勤、保卫等多部门资源打造服务共同体,设立“一站式”少数民族大学生服务中心。将工作手臂延展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建立“家校地一体”协同帮扶机制,加强与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在地政府和社区的联系,通过走访慰问、现场办公等方式,帮助其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三)推动成果转化,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度”

首先,强化组织引领作用。“对于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认同培养,不仅需要创新教育实践形式,还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增强情感的融入。”[14]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实效的战斗堡垒,应当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教育功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从守正的角度看,运用好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常态化学党史、讲党史、悟党史,组织百年党史宣讲团在全校范围内宣讲党史,推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化,使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从创新角度看,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及党员发展工作,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在党史宣讲、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运用“朋辈教育”等方式增强百年党史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其次,优化线上学习载体。“必须不断创新载体,突出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教育,用青言青语讲好党史。”[15]当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迅速,我们应当根据“00后”大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推动线上载体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从守正的角度来看,牢牢守住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优化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站、抖音等版式和内容设计,用更接地气、更走心的方式讲好党史故事。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需求特点,融入动漫等元素,设计制作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短视频、微信推文等党史主题作品。善用VR等新兴技术,发挥当地红色资源优势,设计推动“VR+党史学习教育”等模式,开展线上红色走读、走少数民族地区看变化等活动,促进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最后,深化线下活动实效。“强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阐释,以理论宣讲、学术征文、理论研讨和学习心得为载体,深化大学生对历史人物、重大事件的理论阐释,让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16]在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推动各类党史学习教育线下活动创新,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感悟思想伟力。从守正的角度看,进一步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作用,深化红色走读等品牌,推动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现场教学等方式方法创新,优化仪式教育、现场讲解、交流分享等实践环节设计。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把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和需求,挖掘少数民族地区革命历史资源,通过重走长征路等活动,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行走间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将说唱、脱口秀、原创歌剧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应用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化“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教育效果,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将百年党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深刻认识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坚持正确党史观,优化顶层设计,坚持需求导向,推动成果转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N].人民日报,2021-12-25,(01).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3-10-29,(01).

[3]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227.

[4]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再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7-9.

[5]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葛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16.

[6]李晓兰,李燕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路径论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3):9-13.

[7]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129.

[8]徐阳,徐文倩.以党史学习教育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视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3):56-58.

[9]冯刚,朱宏强.青年学生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四个着力点[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7.

[10]黄蓉生,胡红梅.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1(8):21-27.

[11]苗瑞丹,吴文霞.党史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探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2):97-105.

[12]辛向阳.党史学习教育的遵循[J].红旗文稿,2021(6):13-17.

[1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67.

[14]张锐.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09-113.

[15]刘天东.把握青年特点 坚持知行合一 在实践中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J].中国共青团,2021(11):15-17.

[16]程虹,杨满仁.高校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机制的意义及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8):39-41.

(责任编辑 杨 杰)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编号21JDSZ3094)。

收稿日期:2024-04-25

作者简介:刘贺(1989—),男,博士,江西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
匡仁相(1984—),男,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江西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邓婷(1988—),女,江西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优化路径 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前线(2021年5期)2021-06-29怎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前线(2021年5期)2021-06-29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读书文摘(下半月)(2021年2期)2021-06-28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兵团党校学报(2021年2期)2021-05-26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69期)2020-06-21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67期)2020-05-23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办公室业务(2016年11期)2017-01-09我国结构化面试困境及优化路径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28期)2016-12-27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8期)2016-11-05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