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恒微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高校党史育人常态长效机制构建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高校党史育人常态长效机制构建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来源:党史学习 时间:2024-01-14 11:57:01

张彦会 孙一文

(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南京 211166)

卓越成长的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用好用活百年党史资源,教育引领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汲取百年党史的伟大力量,是当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重要着力点。高校应分析青年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动态,遵循教育教学育人规律,探究构建党史育人的长效机制,引领学生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茁壮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2 年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就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出了具体要求。高校是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党史是高校育人的必修课,构建党史育人的长效机制,是新时代高校抓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做好“三全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党史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要求

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学校办学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堪当时代大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新征程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光荣历史使命。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定要听党话、跟党走,必定是马克思主义坚定的拥护者和积极实践者。因此,高校做好党史学习教育,用百年党史的丰富内涵教育青年、引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党史育人是高校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的必然要求

高校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师生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高校也是国内外社会思潮集聚交汇、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渗透的重要领域,青年师生容易受到多样化思潮,尤其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高等教育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引领“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自觉抵制试图抹黑、丑化、歪曲、篡改历史的不良企图,是高校助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更是高校强基固本、铸魂育人、反渗防变的职责使命。

(三)党史育人是高校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应有之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基础的课程。要想讲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丰富的思想性和坚定的政治性是前提。中国共产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方式,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重要途径。因此,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性质相同、内容契合、目标一致,二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是向青年学生讲深讲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魅力的主渠道,更是青年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论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清醒剂”和“最好的营养剂”,历史也是“最好的老师”。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是时代赋予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目前,各大高校围绕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纷纷“各显神通”,从课程设置到活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不可否认,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尤其是用百年党史伟大智慧育人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

(一)思想认识上重视,但学习的学理性、系统性不够

高校开展党史育人,尤其是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高校党委高度重视,从顶层设计到举措落地,采取了众多制度性保障性措施,但还存在着学理性系统性不够的问题。一是党史学习寓教于乐方式过多。不可否认,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在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上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但是,高校的思政课要以学理讲政治,讲好思政课,思想性和政治性是前提,学理性是关键。过多的娱乐冲淡了党史学习教育的严肃性和学理性,过多的娱乐化带来的是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性和政治性的弱化,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魅力讲深讲透。二是高校开展党史育人,党史讲得多,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讲得少;
思政理论课讲得多,其他课讲得少。另外,培训讲座形式的学习,多人多主题授课,内容不连贯、不系统等,使得青年学生对党史的理解容易概念化和片面化,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全面的理解。

(二)教育方式上多样,但对教育对象的启发性、主体性不够

从课堂讲授到主题活动,围绕党史育人,高校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创新,调动了青年学生的积极性,但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青年是党史学习教育主体”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一是单方面的知识传输仍占党史育人的主要渠道,无论是课堂上讲授知识,还是举办的系列主题活动,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有限;
二是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启发性知识和思考较少,不同的活动多是现有知识的多次重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并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情况较少,不能激发学生上好党史育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学党史、做先锋的创新性和使命感。

(三)资源利用上重“外”轻“内”,校史资源挖掘利用不足

党史资源是党史育人的生动教材,但是从目前来看,部分高校开展党史育人工作存在重“外”轻“内”的现象。一是外部资源利用多。部分高校将着眼点放在全国或全省红色教育基地,以及百年党史进程中具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发生地、重大人物诞生地等知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不同高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活动性质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二是内部资源挖掘利用少。部分高校在党史育人过程中未能充分立足于本校校史,对本校红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充分,导致学生不了解校情,容易对地方史、党史中红色资源的教育成果产生距离感,进而无法真正引领青年学生加强对党史的情感认同。

(四)育人成效评价上过于单一,多元性欠佳

目前,各高校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动力和实践,作为评价学生党史学习的重要标尺,主要通过知识竞赛、参与主题活动的出勤率、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来考察,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仍存在着“一纸论高低”的现象,没有注重学生学习党史知识、运用党史经验、践行担当使命的过程性,未能对高校党史育人进行多元性评价,容易导致学习过程模式化、育人效果单一化,无法多渠道、多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最终影响育人质量。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本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年学生,是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史融入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高校要从构建理论学习机制、协同育人机制和融合联动机制等方面强化党史育人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一)构建理论学习机制,抓牢主渠道,激活新途径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建立党史育人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精准的知识传授是基础,要让百年党史“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是要抓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规划好、设计好党史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利用好第一课堂,系统全面地讲深讲透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思想魅力,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学理性,引领学生精准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引领青年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党史观。二是要激活专业课、实践课等党史育人新途径,挖掘专业课和实践课中的育人元素,形成党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创新成果,将百年党史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育人案例,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课、实践课,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实现青年党史学习的“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二)构建多元育人机制,发挥主体性,打造立体化

青年是高校开展党史育人的主体,高校要引领青年学生主动加强加深对党史的情感认同,熔铸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底色,将科学真理融入鲜活教材,把家国情怀打造成新时代征程上最亮眼的“中国红”。高校一线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创新拓展党史育人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网络平台等适应青年学生接受知识的载体,用“青言青语”讲好百年党史的伟大故事,传授党史中的感人事迹;
同时利用课堂传授、学术沙龙、专家讲座、问题驱动教学法(PBL)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案例,以互动交流、现场辩论等形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升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通过沉浸式实境课堂的打造,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在触景生情中感知党史中的真人真事,在潜移默化中把青年的爱国之情转化为强有力的报国之行。

(三)构建融合联动机制,用活大资源,做到本土化

高校既是知识和人才的集聚地,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做好高校的党史育人,一方面要利用好本地本省和全国范围内的红色资源,将百年党史中艰苦革命岁月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凛然大义、奋进时代征程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敢闯敢干,以及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担当”的精神及时转化为党史育人课堂上最鲜活的教材,坚定学生爱国意志。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校的校史资源。校史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具亲和力和影响力的资源,要立足学校实际,将学校发展改革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进一步凝练成学生爱校、护校的精神传承。可通过校史通识课、校史人物主题话剧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硕的育人成果,提升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学生从爱校守小家逐渐成长为爱国护大家的实干家、奋斗者。

(四)构建科学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聚焦多元化

党史育人成效的评价要基于教学评价改革,“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构建科学的党史育人评价机制,一是要注重过程性。及时跟踪观察学生党史学习的过程,根据学生对疑点、难点的反馈,调整方式方法,形成教学互动相长的育人机制。通过方式的调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注重思考,多角度锻炼提升学习技能,将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结合,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二是聚焦多元化评价。多元化既包含评价主体的多元,也包含评价内容的多元。在评价主体上,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校教师、辅导员、实习单位等多方人员的综合评价,互相补充,避免评价的“一言堂”给学生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多元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为青年学生成长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
在评价内容上,既要听其言、识其心,更要观其行,注重考查学生将百年党史的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行动,引导学生将所学所感融入社会课堂,在社会课堂中经风雨、见世面、磨意志,用实干担当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之中。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进而真正实现党史育人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猜你喜欢立德党史育人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第一次学党史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2期)2022-01-12党史告诉我们什么?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党史上的今天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12期)2018-01-03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7年4期)2017-05-29

恒微文秘网 https://www.sc-bjx.com Copyright © 2015-2024 . 恒微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恒微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5013507号-1

Top